中考物理总复习ppt课件专题.pptx





《中考物理总复习ppt课件专题.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总复习ppt课件专题.pptx(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三专题三实验、探究题实验、探究题实验题是最能体现物理学科特点的一种题型,它不仅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而且还能反映学生对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情况。从实验考查的角度看,题型多样,它可以用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作图题、计算题等不同方式展示,所以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解题步骤,也都适用于对实验题的解答。除在填空、选择、计算与推导等题型中考查外,中考中常设单独的实验大题,一般3道题,分值约20分。重点考查考纲单列的14个基本实验。对于这些实验,考纲要求:能说明其实验原理、所需要的主要实验器材;均在实验室(或教室)里动手做过;能规范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如托
2、盘天平、量筒(或量杯)、温度计、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等;理解基本的实验步骤,以及得出正确的结论等。1.长度的测量2.光的反射和折射3.凸透镜成像4.物质密度的测量5.杠杆的平衡条件6.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7.物质(晶体)的熔化8.连接串联和并联电路9.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测量10.欧姆定律11.“伏安法”测电阻12.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13.电动机的原理14.如何产生感应电流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类型类型一测量型实验测量型实验典题1(2016湖南衡阳)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
3、向拉动弹簧测力计。(2)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2次实验是用(选填“甲”或“乙”)图所示装置做的实验。(3)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4)小组同学再用第2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实验,表中第3次实验中绳端移动距离s漏记,但仍然计算出第3次的机械效率=(保留3位有效数字)。答案:(1)匀速(2)乙(3)越低(4)83.3%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方法归纳直接测量型实验主要有9个实验:(1)用刻度尺测长度;(2)用停表测时间;(
4、3)用量筒测固、液体的体积;(4)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5)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6)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大小;(7)用电流表测电流;(8)用电压表测电压;(9)用电能表测电功。间接测量型实验主要有5个实验:(1)用刻度尺、停表测平均速度;(2)用天平、量筒测物质密度;(3)用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5)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功率。直接测量型实验题的解答,重在掌握基本器材的使用方法;对于间接测量型实验,要在理解实验的基础上识记实验的器材、原理(电学实验的电路图)、实验的方案甚至对实验方案的评价,积累实验注意点(特别是电学实验)。类型一类型二类型
5、三类型四类型类型二探究型探究型实验典题2我们都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1)实验前,在没有挂钩码时,若杠杆左端下倾,则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前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2)实验中,用图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水平平衡(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这主要是因为该种方式()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3)图中,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保持左侧第格的钩码不动,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它的下方,杠杆仍可以水平平衡。答案:(1)右方便力臂的
6、测量(2)D(3)2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解析:(1)实验前没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左端下倾,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旋一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前使杠杆水平平衡的目的是方便力臂的测量;(2)实验中,如题图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左侧多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采用这种方式是不妥当的,这主要是因为杠杆的力和力臂数目过多;(3)不改变支点O右侧所挂的两个钩码及其位置,将左侧另外两个钩码改挂到第三个钩码的下方,即左侧的力是三个钩码,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2个3格=3个n格,n=2;即保持左侧第2格的钩码不动。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方法归纳初中物理探究型实验主要有14个实验:(1)探究物质的
7、密度;(2)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4)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5)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6)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7)探究杠杆平衡条件;(8)探究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9)探究物质比热容;(10)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1)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12)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13)探究电流热效应;(14)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影响因素。非教材实验的考查,主要从科学探究的7个主要环节命题: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探究型实验试题的解题方法强调应
8、用性和开放性,突出物理知识的应用,强调灵活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试题呈现的问题,故而在解答时,可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结论,对试题所考查的内容,做出正确的解答。当然中考命题并不会只局限于已有知识的得出,往往更注重探究过程的考查,因此解答此类试题时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而要认真揣摩命题意图。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类型类型三开放设计型实验开放设计型实验典题3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这一问题时,班级的“物理小博士”为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从中选出一些图,针对某一个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分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说明你的探究结果。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1)探究的因素是;(2)选用的图是(填图中对应的
9、字母);(3)探究的结果是。答案:(1)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2)()、()、()(3)当液体密度相同时,浮力与排开液体体积有关,排开液体体积越大,浮力越大(答案不唯一)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解析:方法一:(1)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体积的关系;(2)所选用的图为()、()、();(3)探究结果:物体浸在同一种液体中时,浸入的体积越多,所受到的浮力越大。方法二:(1)物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2)所选用的图为()、()、(e);(3)探究结果:物体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也越大。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方法
10、归纳开放实验题是指题设条件不确定、解题方法多样化、答案不唯一的题目。这些试题或条件开放或策略开放或结论开放。题设条件开放型实验题,一般特点是条件多余或隐含,求解问题不指明;开放型实验题,主要特点是解答方式不统一,方法多样化;待求结论开放型实验题的主要特点是结论不唯一,答案形式多样化。解决此类问题,要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留心观察各个演示实验及其日常化的实验器材,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准确把握实验的意图和原理。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类型类型四物理实验方法物理实验方法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经常用到的有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类比法、等效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科学
11、推理法等。研究某些物理知识或物理规律,往往要同时用到几种研究方法。如在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我们同时用到了观察法(观察电流表的示数)、转换法(把电阻的大小转换成电流的大小、通过研究电流的大小得到电阻的大小)、归纳法(将分别得出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的信息归纳在一起)和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电阻与长度有关时控制了材料、横截面积)等方法。可见,物理的科学方法无法细致分类。只能根据题意看题中强调的是哪一过程来分析解答。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1.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
12、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以下列出初中物理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使用情况: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2.转换法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作“转换法”。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分子看不见、摸不到,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电流看不见
13、、摸不到,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再如,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测得,我们可以根据定义式转换成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再由其定义式计算出其值,如电功率(我们无法直接测出电功率,只能通过P=UI,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U、I计算得出P)。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时,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我们测曲线的长短时转换成细棉线的长度;在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换成测拉力的大小;大气压强的测量(无法直接测出大气压的值,转换成求被大气压压起的水银柱的高度);测液体压强(将液体的压强转换成我们能看到的液柱高度差的变化
14、);通过电流的效应来判断电流的存在(无法直接看到电流);通过磁场的效应来证明磁场的存在(无法直接看到磁场);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因素时,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液柱上升的高度;在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将电功的多少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密度、功率、电功率、电阻、压强(大气压强)等物理量都是利用转换法测得的;在解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说小球在平面上滑动得越远则动能越大,就是将动能的大小转换成了小球运动的远近。以上列举的这些问题均应用了转换法。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3.类比
15、法在我们学习一些十分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量时,由于不易理解,我们就拿出一个大家能看见的与之很相似的量来进行对照学习。如电流的形成、电压的作用通过熟悉的水流的形成、水压使水管中的水形成了水流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的结论;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类似的,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水流通过涡轮时,消耗水能转化为涡轮的动能;类似的,电流通过电灯时,消耗的电能转化为内能。还有分子动能与物体的动能进行类比、功率和速度进行类比等。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4.积累法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再将结果
16、除以100,这样使测量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值就是采取的积累法;要测量出一张邮票的质量、测量出心跳一下的时间、测量出导线的直径,均可用积累法来完成。5.放大法有一些实验的现象我们不容易观察,可将产生的效果进行放大再进行研究。比如音叉的振动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时我们将玻璃瓶密闭,装水后插上一个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化。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6.科学推理法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忽略次要的因素,抓住主要的因素,对实际问题进行理想化处理,构建物理模型,这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思想。在建立模型的基础上,有时为了更形象地描述
17、所要研究的物理现象、问题,还要引入一些虚拟的内容,借此来形象、直观地表达物理情境。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时,当我们把“物体在越光滑的平面运动时,物体运动得就越远”的知识结合起来就推理出,如果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做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时,当我们发现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就越小时,就推理出:真空是不能传声的。类型一类型二类型三类型四7.等效替代法比如在研究合力时,一个力与两个力使弹簧发生的形变是等效的,那么这一个力就替代了两个力叫等效替代法。在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也用到了这样的方法。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我们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因为我们无法真
18、正地测出物与像的大小关系,所以我们利用了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物体的大小。8.比较法(对比法)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比较电动机和热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1.(2017黑龙江哈尔滨)小明和小聪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FON是反射(选填“入射”或“反射”)角。(2)一束光沿EO射到镜面,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OF。若沿着FO的方向再入射一束光,它的反射光沿OE方向射出,此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3)在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时,收集数据如下表
19、:小明分析表中数据,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小聪说,此结论不具有普遍性。请指出实验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不足:只测量了一组入射角及对应的反射角的大小;改进: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测量并分析比较对应的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得出普遍规律。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如图1所示。(1)现有厚度分别为5mm和2mm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目的是避免出现两个清晰的像。(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原因是便于观察和确定像的位置,便于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3)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5cm,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此时它与移动后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的距离是20cm,用光屏在玻璃
20、板后面无论如何移动,在光屏上都不能(选填“能”或“不能”)成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虚像。(4)如图2甲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墙上的时钟的像,请在乙图上画出时钟的实际时间。答案:如图所示:解析:(1)因为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会出现两个清晰像,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薄玻璃板,用2mm厚的;(2)因为玻璃板既能让光透过也可以反射光,容易确定像的位置,而平面镜是不透明的,无法确定像的位置,所以选用玻璃板;(3)若白纸上每方格长度是5cm,将点燃的蜡烛由A点移至B点,此时它与玻璃板的距离为25cm=10cm,像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则它与像的距离为10cm+10cm=20cm;因为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物理 复习 ppt 课件 专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