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下5月压轴卷(一)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下5月压轴卷(一)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下5月压轴卷(一)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武汉市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2023届高三下5月压轴卷(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近几年,随着网络文学影响力和国家传播力的不断增强,网文出海力度和绩效均呈大幅增长之势。有统计表明,截至2020年底,中国网络文学已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10000余部,其中实体书授权超4000部,上线翻译作品3000余部,网站订阅和阅读App用户1亿多,覆盖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一带一路”沿线4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网文出海的热门线路。中国的网络文学沿民间渠道、以文化软实力的魅力走向世界,一方面是发展壮大后的网络文学拓展国际市场
2、、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内在刚需和必然选择;另一个促动因素则在于它搭上了中国文化“走出去”、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时代快车,一跃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文化输出前端;于是,由改革开放开启的“网文出海”之门,便以不同形态延伸自己的传播半径。2017年5月阅文旗下的“起点国际”的上线,标志着中国网文出海步入3.0时代,即从单纯作品传播走向更深层次的运营机制和商业模式输出,把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网络文学创作、传播、线上经营和IP内容跨界分发模式,整体性输出到网文落地的所在国家和地区,既移植原创模式,也根植构架与原创模式相配套的付费阅读机制和翻译模式,使中国网络文学以“落地生根”和
3、“授人以渔”的方式提升世界影响力,为网络文学成为世界性文创产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方案。以新时代的历史站位看,中国的网络文学能够“仗剑天下”,跨文化传播中国声音,其彰显的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文学表情”,同时也植根于中国文化的故事魅力。随着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加速,以好故事为切入口的中国网络文学,在从阅读吸引力走向文化影响力的过程中,必将成为传播中国声音、塑造国家形象、传递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梦想的有生力量,成为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赓续和光大人类文明的一方精神领地。(摘自欧阳友权网络文学,面向新时代敞亮歌喉)材料二:网络文学的出现及兴盛,给“传统文学”带来了一重新的含义。以前人们所谓的传统文
4、学指的是古典文学,与之相对应的是“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现在的传统文学,指的是纸质文学,与之相对应的是网络文学。五四新文学的出现,是以反对旧文学即古典文学为标志的,然而在新的网络媒介的映衬下,新文学却与它所反对的古典文学被归为一类,统称为“传统文学”。正如任何命名都意味着一种权力一样,在一个以“新”为正面价值的时代,将纸质文学命名为“传统文学”,代表了网络文学将纸质文学扫进历史的冲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之“新”,就文学载体而言,是语体文取代了文言文;就价值观念而言,是横向移植来的现代价值取代了中国的传统价值。网络文学之“新”,首先也体现在媒介的转换,以及由媒介转换带来的文学生产方式对纸质媒体限制的
5、突破。今天的人们提到网络文学,往往指的是网络类型文学,因为无论在作品数量、受众以及所凝聚的资本与流量方面,类型文学显然都是网络文学中一个巨无霸式的存在,以至于被当作网络文学的代称,许多网络文学的从业者和支持者宣称网络文学已经取代纸质文学成为“主流文学”时,所指的也是网络类型文学。网络类型文学由于媒介和生产方式的不同,自然产生了许多与传统纸质文学不同的特质:譬如由于商业资本的介入,网络类型文学彻底以读者为本位,以模式化的方式分门别类地为读者制造“爽点”,网络写手成为白日梦的织造者,对读者进行麻醉式的心灵按摩,使其满足于梦游式的“一晌贪欢”。网络类型文学的生产与消费流程,真正体现了“顾客就是上帝”
6、这一俗语的精神。网络类型文学的核心要点在于功能性的“网络”,而非审美性的“文学”。不过如果撇开既定的“新”与“旧”来看网络文学与纸质文学的话,则可以看出网络类型文学“新”得其实很有限,甚至呈现出“似新实旧”的特点。如果我们在“古典”与“本土”意义上理解传统的话,则网络类型文学与传统(而不一定是传统文学)之间联系的紧密度其实远甚于五四以来的新文学,甚至可以说网络类型文学是传统文学越过新文学的隔代遗传。这是因为网络类型文学既以读者为本位,要为读者提供更为友好的阅读界面与阅读体验,尽量避免太过陌生化的审美冲击,自然要迎合而不是挑战(如五四新文学那样)读者的审美趣味、心理结构、伦理观念,所以反而显出更
7、具保守性的文学观念。从文学渊源上说,网络类型文学以中国传统话本、明清通俗小说为远祖,以五四以来被新文学主流压抑的武侠、言情等为近祖,更具有本土性。(摘编自王晴飞网络文学的现状与可能)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着网络文学影响力和国家传播力不断增强,网站订阅和阅读App用户覆盖了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这说明世界各国认可中国网络文学的价值。B.中国网络文学走向世界的最重要促动因素,是其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文化输出前端。C.网络类型文学彻底以读者为本位,网络写手对读者进行麻醉式的心灵按摩,这可以体现出商业资本介入对网络类型文学的影响。
8、D.在一个以“新”为正面价值的时代,网络文学与纸质文学代表的“传统文学”对立,代表了网络文学将纸质文学扫进历史的冲动。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网络文学,不过二者的侧重点和对网络文学的认识是有差异的。B.网络类型文学“似新实旧”,相比五四新文学而言,网络类型文学更具保守性的文学观念、更具本土性。C.中国网文出海步入3.0时代,其机制和模式为网络文学成为世界性文创产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中国方案。D.网络类型文学与传统纸质文学有许多不同的特质,原因之一是二者所采用的媒介是不同的。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网文平台书
9、阅将优质的版权内容,通过授权分销和付费阅读App触达海外用户,以获得内容收入和商业化的收入。B.网文天道图书馆中设计了三个大境界,每一个大境界,再细分为九个小境界,融合了道家、儒家等许多中国传统文化。C.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资深网络文学研究者邵燕君认为,中国网络文学能够出海,并不仅仅是因为单纯讲“中国的故事”,而且是讲“好故事”。D.网络文学在保持叙事活力的同时,逐步向主流文化、主流审美靠拢,现实主义潮流开始兴起。4.中国网文出海现象备受关注,请结合材料一内容分析中国网文出海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4分)5.如何看待网络文学的发展?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10、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普通劳动者王愿坚将军和刘处长刚走过牌楼,一片喧闹的人声混合着机器声、喇叭声迎面扑来,整个坝后工地展现在面前了,原来是水库建设。这是一个巨大的劳动场面:一条高大整齐的“山岭”把两个山头连在一起,一条巨蟒似的卷扬机趴在大坝上,沙土、石块像长了腿,自动地流到坝顶上。坝上坝下到处是人,汽车、推土机在匆忙中奔跑。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他看着这劳动场景激动了。这个地方,他并不陌生。这里是作为军事重地留在他的记忆里的。九年前,他曾经为了攻取这一带山岭,又要保全这里的古陵而焦虑过:他不止一次地在作战地图上审视过它,在望远镜里观察过这里的每一个山头,至今,对面那几
11、个山头的标高他还依稀记得。但是,现在变了,作为战场的一切特点都变了,当年敌军构筑的防御工事早已被山洪冲平,那依山筑成的小长城也只成了一条白的痕迹,连那座小山头也被削下了半截填到大坝上了。几年来,他每次看到过去战斗、驻扎过的地方在建设,总是抑制不住地涌起一种胜利和幸福的激情;而现在,他又作为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来到这里,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所有的疲劳、酷热全都忘记了。他俩悄悄地把行李放好,走向前去。工具没有了,只找到了两个空筐,他俩便每人抓起一只,用手提起土来。将军刚提了几筐,就听见有人喊他:“喂,老同志,怎么还是个单干户呀?”将军被这个友好的玩笑逗笑了,抬头一看,原来说话的是个年轻的战士。青年战士
12、说:“来,咱俩组织个互动组好不好?”“好。”将军高兴地回答。他们一口气干了三个多小时。直到这时,他觉得实在有些累了。本来,像这样的劳动,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新课,28年前,他已经是水口山矿上的一个有着三年工龄的矿工了,砸石头、挑矿砂,他什么活没干过?更不要说参加红军以后那些艰苦的战斗生活了。但这毕竟是多年以前的事了,这会一连抬了三个钟头的砂土,他才意识到,自己的体力是不比以前了,腰上的伤口隐隐作痛在1935年东渡黄河的战斗里,被阎锡山的队伍打断了一条肋骨。他把腰眼贴在沙土上烙着。那沙土被太阳晒得滚烫,烫得伤口热乎乎的,十分舒服。忽然一场雨,震击得人们手忙脚乱,就在这时,呼隆呼隆,空斗车开进了装料
13、台。“得马上装料才行。”将军四下里望了望,提高了声音喊道:“同志们,走哇!”说完,他一躬腰走出了草棚,钻到暴风雨里去了。这句话像一道命令,人们都站起来了,一个,二个,三个跑进风雨里。他们哄笑着,叫嚷着,跟在将军后面向装料台奔去。将军一边跑,一边回头看看,这情形很使他兴奋。他感觉已经有很多年没有这样做了。他脑子里忽然浮上了另一幅情景:那是在草地上,也是这么个暴风雨的傍晚,被疲劳寒冷和饥饿折磨得衰弱无力的战士们直往草丛里钻。但是天黑之前找不到干些的地方宿营,摸黑在烂泥里钻是很危险的。当时,他也是这么喊了一声,队伍又前进了。将军和青年战士小李跑到装料台边,抓起铁锹,装了满满一筐沙,便抬起来紧跑。正跑
14、着,迎面一个人跑过来,走到前面一把抓住了将军的扁担梢,喘呼呼地说:“首长这活你”将军一定神,才看清那人臂上的红袖章,他随手拨开他的手说:“在这里我是战士,你才是首长哩。我有个意见:赶快把大家组织一下,要特别注意安全!”“对。”分队长无可奈何松开手,他走到小李身边,伸手挽住小李的肩膀,低声说:“将军年岁大,又负过伤,你可得留心照顾着点”“将军!”小李不由得惊叫起来。这情况太意外了,他分不出自己是由于感动还是由于紧张,只觉得自己的心跳得很急,眼里像灌了雨水,有点发涩。他连忙放下扁担,走到将军面前,结结巴巴地说:“将军同志,我不知道是”“嗨,你这小孩!将军爱抚地把手搭在他肩上,顺手轻轻地推了他一把,
15、说道,“快,快掌好舵,我这火车头要开啦!说罢,他弯腰抄起扁担,搁在肩上。小李激动地抓起扁担,望着将军那花白的头发怔了一霎:雨水混着汗水,正从那发梢上急急地流下来。他深深地吸了口气,趁势悄悄地把筐绳又往后挪了半尺。这回,将军却没有发觉。他一手扶肩,一手甩开,挺直了腰,迈开大步向前走去。他走得那么稳健,又那么豪迈。当他带着他的连队走过荒无人烟的大草地时,当他带着他的团队通过日寇的封锁线时,当他带着他的师跨进“天下第一关”时,他也是这样走着的。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对劳动场景的刻画生动传神,令人仿佛置身其中,这一场景令将军十分激动,并为将军回忆昔日的战
16、斗生活埋下了伏笔。B.小李初见将军时便向他开玩笑,说明小李并不知道他是将军,可以推知将军形象上较为朴素,没有刻意把自己与普通战士区别开来。C.将军一连抬了三个钟头的沙土,以致伤口隐隐作痛,但他没有叫苦叫累,文章最后小李选择悄悄地把筐绳又往后挪,也是怕将军发现后拒绝。D.当小李发现搭档是将军时,将军试图用善意的言行来打消小李的顾虑,如“嗨,你这小孩!“快,快掌好舵,我这火车头要开啦!顺手轻轻推。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没有平铺直叙,而是将将军过往的革命经历与劳动时的场景交叉呈现,有利于全面展现将军的形象。B.小说中人物的对话较为简短,且许多地方欲言又止,需
17、要读者自行补白,这样的设计避免了情感的直露。C.小说既善于展现劳动、革命战争等宏观场景,也善于刻画各种细节,因此,小说呈现出富有气势又针脚绵密的面貌。D.青年战士小李和分队长是小说的次要人物,作者没有着墨于他们的肖像、心理等刻画,但他们对推动情节发展至关重要。8.小说写了现实、回忆中的两次与暴风雨相关的场景,这样写有何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9.小说的结尾塑造了一个革命英雄的形象,题目却为“普通劳动者”,对此你如何理解?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酒
18、三日,反报曰:“赵民其壮者皆死于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乃召昌国君乐间而问曰:“何如?对曰:“赵,四达之国也,其民皆习于兵,不可与战。王曰:“吾以倍攻之,可乎?曰:“不可。”曰:“以三,可乎?”曰:“不可。”王大怒。左右皆以为赵可伐,遽起兵六十万以攻赵。令栗腹以四十万攻部,使庆秦以二十万攻代。赵使廉颇以八万遇栗腹于部,使乐乘以五万遇庆秦于代。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敢端其愿,而君不肯听,故使使者陈愚意,君试论之。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君之于先王也,世之所明知也。寡人望有非则君掩盖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望有过则君教诲之,不虞君之明罪
19、之也。且寡人之罪,国人莫不知,天下莫不闻,君微出明怨以弃寡人,寡人必有罪矣。虽然,恐君之未尽厚也。谚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以故掩人之邪者,厚人之行也;救人之过者,仁者之道也。今使寡人任不肖之罪,而君有失厚之累。于为君择之也,无所取之。国之有封疆,犹家之有垣墙,所以合好掩恶也。室不能相和,出语邻家,未为通计也。怨恶未见而明弃之,未为尽厚也。昔者柳下惠吏于鲁,三黜而不去。或谓之曰:可以去。柳下惠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宁于故国尔。柳下惠不以三黜自累,故前业不忘;不以去为心,故远近无议。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怨,追惟先王,复以教寡人。此寡人之愚意也。敬以
20、书谒之。”乐间怨不用其计,卒留赵不报。(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B.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C.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D.燕人大败/乐间入赵/燕王以书且谢焉/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平指“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武汉市 华中师范大学 第一 附属中学 2023 届高三下 压轴 语文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