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3)--第四十七章抗寄生虫药药理学.ppt
《(3.73)--第四十七章抗寄生虫药药理学.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73)--第四十七章抗寄生虫药药理学.ppt(3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十七章 抗寄生虫药目录第一节 抗疟药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及抗滴虫病药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和抗丝虫病药第四节 抗肠蠕虫药药理学(第9版)重点难点熟悉了解掌握主要抗疟药的的作用原理和适应证;抗阿米巴病药甲硝唑,抗血吸虫病药吡喹酮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主要抗肠蠕虫药的作用、不良反应及选用原则。疟原虫的生活史及抗疟药的合理应用。抗 疟 药第一节药理学(第9版)概述疟疾(malaria)是由疟原虫所引起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的寄生虫性传染病。临床以间歇性寒战、高热,继之大汗后缓解为特点。抗疟药(antimalarial drugs)是防治疟疾的重要手段。药理学(第9版)1.恶性疟原虫2.三日疟原虫3.间
2、日疟原虫疟原虫主要种类恶性疟三日疟间日疟良性疟药理学(第9版)一、疟原虫的生活史及疟疾的发病机制1.人体内的发育分为肝细胞内发育和红细胞内发育两个阶段。(1)红细胞外期;(2)红细胞内期。2.按蚊体内发育 按蚊在刺吸疟原虫感染者血液时,红细胞内发育的各期疟原虫随血液入蚊胃,仅雌、雄配子体能继续发育,两者结合成合子,进一步发育产生子孢子,移行至唾液腺内,成为感染人的直接传染源。药理学(第9版)二、抗疟药的分类1.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代表药为氯喹、奎宁、甲氟喹、青蒿素等,均能杀灭红细胞内期裂殖体,发挥控制症状发作和症状抑制性预防作用。2.主要用于控制远期复发和传播的药物代表药为伯氨喹,能杀灭肝脏
3、中休眠子,控制疟疾的远期复发。3.主要用于病因预防的药物代表药为乙胺嘧啶,能杀灭红细胞外期的子孢子,发挥病因性预防作用。药理学(第9版)三、常见的抗疟药(一)主要用于控制症状的药物氯喹药理学(第9版)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1)抗疟作用;(2)免疫抑制作用;(3)抗肠道外阿米巴病作用。(4)预防性给药。药理学(第9版)耐药性人多药耐药运载体P糖蛋白的表达增加,使得药物从疟原虫小囊泡中的排出增多。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化学预防时,不良反应罕见;大剂量用于治疗疟疾急性发作时,不良反应偶尔发生,包括恶心、呕吐、头晕、目眩以及荨麻疹。药理学(第9版)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奎 宁对各种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裂殖体均有杀
4、灭作用,能有效控制临床症状。对红外期疟原虫和恶性疟的配子体无明显作用。是治疗恶性疟的主要化学药物。药理学(第9版)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口服味苦,刺激胃黏膜,引起恶心呕吐,顺应性差。血浆浓度超过3060 molL时可引起金鸡纳反应(cinchonism),停药一般能恢复。药理学(第9版)甲 氟 喹主要用于耐氯喹或对多种药物耐药的恶性疟;常与乙胺嘧啶合用可增强疗效、延缓耐药性的发生;该药的半衰期较长(约30天),用于症状的抑制性预防,每两周用药一次。药理学(第9版)青蒿素青蒿素(artemisinin)是从黄花蒿及其变种大头黄花蒿中提取的一种倍半萜内酯类过氧化物。是我国科技工作者根据“青蒿截疟”的记
5、载而发掘出的新型抗疟药。药理学(第9版)体内过程口服迅速吸收,0.51小时后血药浓度达高峰。该药为脂溶性物质,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主要从肾及肠道排出,24小时可排出 84%,72小时仅少量残留。药理学(第9版)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治疗剂量时不良反应轻微而少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头痛、头晕、皮疹和精神兴奋等。严重心、肝、肾病患者慎用。耐药性疟原虫可对青蒿素单方产生耐药,而复方青蒿素制剂对其治愈的有效率约为95%,并且产生耐药的可能性较小。药理学(第9版)(二)主要用于控制复发和传播的药物伯氨喹药理学(第9版)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对间日疟和卵形疟肝脏中的休眠子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是防治疟疾远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73 第四 十七 寄生虫 药理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