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社会领域的理解与实践【精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南》社会领域的理解与实践【精选】.ppt(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湖南大学幼儿园 肖晓敏本次学习包括四个部分不可不知的几个重要的概念123社会领域的指导要点与注意事项4社会领域主要内容、核心价值和目标结构幼儿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及学习途径 话题一:不可不知的几个重要的概念“社会”从一定意义上看是一个关系系统,可粗略地分为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群体、组织)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通过交往实现,人与社会的关系则是一个认同与适应的过程。社会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社会化指的是儿童从生物人(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即获得人类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包括直立行走、使用工具、言语交流、抽象思维等等);狭义的社会化则是指儿童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融入所在的社会环境与
2、社会关系,接受所在社会群体认可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社会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个性化的过程。因为人“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适应不同的社会群体或组织的过程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儿童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加入不同的社会群体。不同的社会群体有着不同的组织结构特点、不同的社会规则,赋予其成员不同的社会角色和不同的角色期待。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从幼儿园走进小学,所经历的不仅是生活空间的转换,更是生活方式、角色身份、人际关系、行为准则等诸多方面的变化。社会化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是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其实质在于促进儿童社会化,逐渐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与个
3、性品质。社会适应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不断地学习或修正各种行为和生活方式,最终达到与社会环境保持和谐与平衡的过程,也是个体逐步接受所在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过程。社会适应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在变化迅速的今天,这些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包括:对社会情境的判断能力,对自己在群体中角色地位的认识能力 对规则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对自己行为的调控能力,融入新人际关系时所需要的交往能力等等。2.“社会适应”与“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学这样解释个性:个性是一个人的整体面貌,是精神和气质的全貌,包括世界观、人生观、论理观、道德观、信念、兴趣、能力等等,是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的形成不是一
4、日之功,人不可能顿生个性,而形成个性的过程便是个性化的过程。3.“个性”和“个性化”幼儿期也是人的个性初具雏形的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对人对事对己的态度、个性品质和行为风格,不仅直接影响其童年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感,影响其身心健康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的形成,更可能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1.主要内容:“社会”从一定意义上看是一个关系系统,可粗略地分为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群体、组织)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通过交往实现,人与社会的关系则是一个认同与适应的过程。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实质在于促进幼儿社会化,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而社会化是在社会关系系统中,通过人际交往和对社会生活的主动适应而进行的。人
5、际交往与社会适应既可以说是幼儿社会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内容。话题二:社会领域主要内容和核心价值 案例:你喜欢谁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际交往有如下基本功能:交流与沟通;组织共同活动;形成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人际交往的这些功能对幼小儿童来说更具有特殊的发展意义。鉴于交往在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指南将人际交往列为社会领域的重要子领域,将愿意交往、友好相处、自尊自信自主、善待他人四个目标归入这一子领域。(1)人际交往 适应不同的社会群体或组织的过程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培养起来的适应能力是儿童生存发展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形成
6、归属感是儿童的精神需要。“归属感”是指个体认同所在的群体(团体)并感觉自己也被群体认可和接纳而产生的一种隶属于这个群体、与这个群体休戚相关的感觉。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说”,将“归属与爱的需要”列为人的重要心理需要。这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对“心灵家园”的渴望。(2)社会适应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对幼儿来说,与周围的社会环境建立和谐关系,适应社会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初步理解并遵守群体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对所在群体形成初步的归属感是社会适应的基本内涵。因此,指南将其作为社会适应子领域的三个目标提出来。链接:社会领域的目标结构(学习内容)3.社会领域的核
7、心价值 逐步引导幼儿学会共同生活,建立和谐的社会(包括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性、个性品质。话题三,幼儿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特点及学习途径一,幼儿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特点案例研讨:两个案例反映出幼儿哪些社会学习方式与特点案例1:“你画的这是什么啊!”今天,大三班的美术活动是观察画“柳树”。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在走廊上、院子里摆上一些桌子,几个人一组,面向幼儿园那两棵大柳树,开始一边观察一边作画。婷婷画得非常认真,甚至专门跑到树下捡回一片柳叶,仔细看它的叶脉,然后一片叶子一片叶子、一条一条叶脉一条叶脉地画着。画好后,她很得意地想向身边的浩浩炫耀。可一转身,看见浩浩的图画纸上好像只有用水彩笔涂抹出来
8、的一片绿色。婷婷忍不住笑起来:“你这画得什么呀!乱七八糟的!”浩浩看了看她,没说什么。突然一阵风吹了过来,浩浩马上抓住婷婷的胳膊说:“你看!”婷婷一抬头,看见柳树随风摇摆起来,像一面绿色的旗子在飘扬。婷婷看看浩浩的画,又看看自己的画,说:“你画的是刮风时候的树,我画的是不刮风时候的树!”浩浩笑了,婷婷也笑了!案例2:“这是从哪儿学来的啊!”在家人眼里,小雅虽然只有3岁半,但已经像个小淑女一样了,文文雅雅的。开学了,小雅上了一所条件不错的幼儿园。不到2个月,小雅做了一件让妈妈大吃一惊的事。星期六下午,妈妈正在把一些用过的塑料袋折叠成小三角,准备收好再用。这时,小雅走过来,先把自己的三个娃娃摆在沙
9、发上坐好,然后对妈妈说:“妈妈!我们来玩上课的游戏吧!你也坐到沙发上当小朋友吧!”妈妈边答应边走到沙发上坐下,但手里还在折着最后一个塑料袋。“你是怎么回事!没听见我说上课了吗?!”突然一个凶巴巴的声音传过来,妈妈吓了一跳,抬头一看,小雅正瞪着眼睛看着自己。她不由自主地赶快把塑料袋放到一边。“你!请把嘴闭上!”小雅的脸转向一个娃娃。“没听见啊!说他就不是说你啊!”“小雅这是怎么啦?这都从哪儿学的啊?”妈妈真是弄不明白。分小组讨论:(1)两个案例所反映的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2)补充幼儿社会学习的其他特点,最好用案例说明。记录员作简要记录。记录样式:说明:先使用左边;右边留做讨论下一个问题,即步骤
10、(二)时使用.儿童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所包括的内容极为丰富,不同的内容往往又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特点。1.模仿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榜样)的行为。可模仿的行为模式可以是行动类的,也可以是态度类的;可模仿的榜样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可以是电视、图书、故事中的虚构形象。社会学领域的同化,是指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受周围其他人的影响而逐渐变得与其相似的现象,即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化效应是个体在潜移默化中对外部环境的一种不自觉的调适。如,周围的人都彬彬有礼,儿童自然也就会礼貌待人。3.强化 在社会学习过程中,儿童的行为往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并伴随着不同的情感体验,这些结果
11、和体验会对其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强化作用)。也就是说,儿童会根据结果和情感体验(强化)的性质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一般而言,带来益处和愉快体验的行为会增强,带来坏处和消极体验的行为会减低甚至消失。案例:四块糖果的故事 具有强化作用而改变儿童行为的“结果”和“体验”可以是直接的,即自己亲身感受的(如自己经常争抢玩具而被同伴孤立),也可以是间接的(看到小朋友因帮助别人而受到大家的赞赏)。案例:要棍子、纠纷4.体验 作为动词:体验是在对事物真切感受的基础上对该事物形成情感态度并生成意义的活动。作为名词:体验是学习者在参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对其中所隐含的道理和意义形成的独特感受和领悟。这种感受和领悟是
12、直接的、极具个人特征,他人无法替代,而且往往是深刻的。体验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是认识和行动的基础。案例:如是教子 在社会学习,特别是在社会规则的学习中,模仿、同化和强化都可能让幼儿表现出符合规则的行为,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不利于儿童形成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因此,理解规则的意义是必要的。但对幼儿来说,理解规则的意义往往不能靠说教,而需要以实际体验为基础。如,在体验到不按顺序玩滑梯时既危险又不公平之后,更容易理解“按顺序排队”的必要性并自觉遵守;感受到生病时的痛苦后更容易同情病人,等等。二社会领域学习的教育建议 幼儿社会领域学习方式和特点,可以在指南“教学建议”找到对应的教育方式:学会利
13、用指南指导实际工作链接:“学习特点与教育建议”三,由以上分析得出指南“社会领域”的学习途径幼儿园一日生活:(可以先讨论)游戏 集体教学:案例“借玩具”家庭 社会话题四:社会领域的指导要点及注意事项一,指导要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社会”部分根据幼儿社会学习的方式和特点提出以下4个指导要点,这些指导要点同样也体现在指南社会领域的教育建议中。社会是一个综合的学习领域。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案例:视频 视频2 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
14、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感染幼儿。案例:幼儿园展板 教师和家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影响源。模仿是幼儿社会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师和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间接地影响幼儿,构成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成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二,指南社会领域的教育要注意的问题 1.师生互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和个性,幼儿园要把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视为教师的首要任务,让幼儿在关爱、温暖、尊重、信任中获得安全感,在体验被关爱、被尊重的同时,产生自我价值感,进而形成自尊自信,并学习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他人。2.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学习有着极为重
15、要的作用,游戏是幼儿同伴交往的主要形式,许多社会学习是在游戏时发生的。因此,幼儿园应该提供充分的时间让幼儿一起游戏,一起开展各种需要互动合作的活动,让他们在互动中体验交往的乐趣,学习交往的技能,理解交往的基本规则,形成对人对己的正确态度。3.克服自我中心思维,学会“设身处地”了解他人的感受是良好社会行为的认知基础。人际交往过程中,教师应该恰当地利用交谈、讨论、同伴冲突等机会,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醒幼儿注意、了解别人的渴望、情绪和意见;也可以运用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年龄大些的幼儿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体验他人的感受。指南社会领域的相关部分特别提出要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幼儿换位思考
16、,学习理解别人。4.幼儿对社会规则的遵从有一个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过程,但从小培养幼儿的自律(即内在的自我控制和调节能力)更为重要。用奖惩方式培养幼儿的良好社会行为固然有其积极作用,可以使他们为了获得奖赏或避免受罚而控制自己的行为,但这种“自制”不能长远有效,只有儿童因好行为而感到自我满足感时,才会真正形成自律。这种自我肯定带来的愉快和满足是一种来自内心的奖赏!社会领域教育中处处充满辩证的观点。不仅表现在处理外在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关系中,也表现为处理社会领域学习与发展的某些目标之间的关系。因为这方面的目标往往既是个性心理品质,又是社会心理品质;既指向个人,又与他人密切相关,特别具有“辩证性”。如,
17、当提出“互相帮助”时,不要漏掉“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当提出“不欺负别人”时,不要忘记“不允许别人欺负自己”,等等。良好的品质需要从小培养,从小事开始培养。案例研讨:“我看谁是会谦让的好孩子?”目标:1.了解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较强的辩证性。2.懂得指导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时需要树立辩证的观点。步骤:1.阅读案例 “我看谁是会谦让的好孩子?”苗苗老师的一封邮件吴老师:您好!打扰您了!今天我遇到一件想不通的事,想向您请教。下午自由活动时间,我们班发生了两个小朋友争抢玩具的事。甜甜先拿到一个新投放的玩具,刚要玩,小岩就走过来要。甜甜不给,小岩就抢,两人相持不下。甜甜一直是这个班比较温顺胆小
18、的孩子,以往,她的玩具别人一抢,她就松手。今天大概是太喜欢这个新玩具了,所以也敢不让了!这是一种进步啊,我准备伺机支持一下!正在这时候,我们老园长走过来说,“我看谁是好孩子!看谁知道谦让?”一听这话,甜甜就乖乖地把手松开,眼巴巴地看着小岩把玩具拿走了老园长回过头来就批评我:“都抢起来了,你怎么不管呢?你看,一句话不就把问题解决了吗!”我没说什么,可心里实在不舒服,也不服气。我早就发现,每当老师用“看谁是懂得谦让的好孩子”这句话解决问题时,放手的都是那些有点懦弱根本争不过别人的孩子。都是孩子,都有游戏的权力,凭什么就用一个虚名剥夺这些孩子的权力呢?!我想不通。吴老师,您觉得我的想法有错吗?如果错
19、,我错在哪里?林苗苗2.小组讨论:问题:如果你是吴老师,你怎么回答苗苗老师?理由是什么?这件事让你有什么感悟?对你有什么启发?记录员记录主要观点和理由。3.大组交流。选1个组的代表发言。其他组补充。如有不同观点鼓励辩论。苗苗老师的许多想法都值得肯定:在处理儿童之间的冲突时能充分考虑到甜甜的个性特点,力图选择适当的方式支持她的进步;平日注意观察了解幼儿,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幼儿;主动反思教育效果,并能从具体事件中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努力将儿童公约的基本精神(1.儿童最佳利益。2.尊重儿童尊严。3.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4.无歧视)落到实处。建议:选择适当的实际与老园长交流,坦率地讲出自己的观察结果、发
20、现和思考。案例的主要启发:对待幼儿间冲突的处理不能过于简单,不能为解决而解决,要看到和利用其中包含的教育契机,有针对性地支持幼儿的学习。如支持甜甜学习维护自己的权利,教育小岩理解、尊重别人的权利等。正确而全面地理解社会领域目标的实质,灵活而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社会领域的教育比较复杂,往往存在各种辩证关系。如在教育幼儿谦让时如何兼顾到公平地对待自己与他人的权利;在培养助人行为时如何同时培养被帮助者的自立意识。要特别注意这种辩证关系,不能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视野拓展:欣赏案例两位美国母亲的分苹果哲学 两位美国母亲的分苹果哲学 胡茂全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2-2-4)每个人刚出
21、生时,第一眼看到的是自己的母亲,最早接受的也是来自于母亲的教育。可当人们逐渐长大后,有些人成为政客、商人、科学家、工程师;而有些人却沦落为流浪汉、吸毒者、变态狂、杀人犯 美国一名著名的犯罪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在全美选出50名成功人士,这些人都是在各自的行业中的精英、获得过卓越的成就,同时又选出50个有犯罪纪录的人,心理学家分别给他们写信,请他们谈谈母亲的教育对自己的影响。半个月后,心理学家收到大量回信,其中的两封信很有意思,都是讲述母亲小时候给他们分苹果的故事。一位来自加州鹈鹕湾监狱的囚犯,在信中这样写道:“小时候,有一次过圣诞节,妈妈拿来几个苹果,大小各
22、不相同。我第一眼就看见中间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而且非常想要得到它。这时,妈妈却把苹果放在桌上,问我和弟弟约翰:你们想要哪一个?我刚想说自己想要那个大苹果,这时约翰却抢先说出了我想说的话。妈妈听了,瞪了他一眼,责备他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为了得到妈妈的表扬,我灵机一动,改口说道:妈妈,我想要那个最小的,把大苹果留给约翰吧!妈妈听了,果然非常高兴,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励给了我,约翰却只拿到一个小苹果。从此以后,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会伪装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不断说谎。上中学时,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满足自己的私欲,我会不择手段,之后又学会打架、偷窃、吸毒、
23、抢劫、杀人,直到现在,我被关进监狱终身监禁。”一位来自白宫的著名人士是这样写的:“小时候,父亲过生日,妈妈拿来几个苹果。我和弟弟们都争着要大的,妈妈却把那个最大最红的苹果举在手中,对我们说:很好,孩子们,你们都说了真心话,这个苹果最大最红也最好吃,谁都想得到它。可这个大苹果只有一个,让我们来做个比赛吧,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三块,你们每人一块,负责把它修剪好,谁干得最快最好,谁就有资格得到它!”“结果,我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那个最大的苹果。我非常感谢妈妈,她让我明白了一个最简单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她一直这样教育我们,在我们家,你想要什么好东西就要通过比赛来赢得,这很公平,你想得到什么,就必须为此付出努力和代价!”同样是分苹果,一位母亲让孩子用说谎来伪装自己,从而使其一步步滑向深渊;另一位母亲让孩子说出真实的想法,引导他们做一个诚实努力的人。一个不经意的举动,改变了孩子的一生。母亲推动摇篮的手,既可能推动孩子成才,也可能在不经意间为孩子埋下了堕落的种子。案例欣赏帮助我们再次了解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较强的辩证性;懂得指导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时需要树立辩证的观点。愿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