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pdf
《新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pdf(1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知识点汇总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计量.-2-第一单元 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2-第 1 课时 物质的分类.-2-第 2 课时 物质的转化化学反应的分类.-5-第二单元 物质的化学计量.-9-第 1 课 时 物 质 的 量.-9-第 2 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12-第三单元 物质的分散系.-16-专题2 研究物质的基本方法.-19-第一单元 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19-第 1 课时 实验安全与基本规范 物质的分离提纯.-19-第 2 课时 物质的检验 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究.-26-第二单元 溶液组成的定量研究.-31-第三单元 人类对原子核的认识.-37-第 1 课时 人
2、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程 原子核的构成.-37-第 2 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40-微专题2原子结构与核外电子排布规律.-43-专题3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44-第一单元 氯气及氯的化合物.-44-第 1 课时 氯气的发现与制备.-44-第 2 课时 氯气的性质及应用.-47-第 3 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51-微专题3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55-第二单元 金属钠及钠的化合物.-56-第 1 课时 钠的性质与制备.-56-第 2 课时 碳酸钠 碳酸氢钠.-62-第 3 课时 离子反应.-65-微专题4离子推断.-70-第三单元 海洋化学的综合应用.-71-第 1 课时 粗盐提纯 从海
3、水中提取溟.-71-第 2 课时 从海水中提取镁 从海带中提取碘.-73-专题4 硫及环境保护.-77-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77-第 1 课时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77-第 2 课时 硫酸的工业制备 浓硫酸的性质.-82-第二单元 硫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85-第三单元 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89-微专题5利用比较法全面认识物质的性质.-92-专题5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94-第一单元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94-第 1 课时 元素周期律.-94-第 2 课时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99-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105-第 1 课时 离子键.-
4、105-第 2 课时 共价键 分子间作用力.-109-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114-微专题6 位一构一性 在元素推断题中的应用.-118-专题一物质的分类及计量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反应的分类第 1课时物质的分类1.分类的概念分类是指按照种类、等级或性质分别归类。进行分类时,人们往往通过比较事物间的相似性,把某些具有共同点或相似特征的事物归为一类,继而按类研究。2.物质的分类方法通常可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或事物本质特征来进行分类。(1)根据物质的存在状态:将物质分为气态物质、液态物质和固态物质。(2)根据物质的导电性:将物质分为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3)根据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将物质
5、分为可溶性物质、微溶性物质和难溶性物质。(4)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3.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更细致的分类(1)根据物质的化学性质分类:氧化物可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 CO?、so?等。碱性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 C a O、N a?。等。(2)从组成上看,H C 1 等不含氧元素的酸,称为无氧酸;而 H 2 s o i 和 H N O,等含氧元素的酸,称为含氧酸。(3)从溶解性上看,N a O H,K O H 等碱可溶于水,称为可溶性碱;C u(O H)口和F e(0 H)3 等碱难溶于水,称为难溶性碱或难溶
6、性氢氧化物。4.物质分类研究的价值同一类物质在组成和性质方面往往具有相似性。对物质进行合理的分类,使表面上看起来比较杂乱的事物变得井然有序,有助于我们按物质的类别进一步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能。情境探究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性质,理清物质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的学习、生 婆 难 点物质常见的分类方法/安妾衰出 4御的口匕沟而探桁、思考一般超市中货物摆放的分类标准是什么?H 提示 货物用途等(合理即可)。问 题 2 化学物质种类繁多,合理的分类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利用物质。已知沙子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S i O?)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试着判断二氧化硅能否与N a O H 溶液发生反应?提
7、示 能反应。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问 题 3 金属氧化物是否都是碱性氧化物?二者有何关系?非金属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呢?提示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 nO为酸性氧化物、A 1。为两性氧化物、N a zO z为过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 n20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 O、N O)。核心突破1.利用树状分类法对物质进行分类单质金属单质(如 Fe)非金属单质(如 C)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如 co?)碱性氧化物(如 Na。按强弱强酸(如 HCI、HNO3、H2 so1弱酸(如 CHOOH、H2 cO3)/一元酸(
8、如 HQ)物质纯净 物化合.易碱4按电离出的H+数 二元酸(如 H2SO4)多元酸(如 H3 P o i按强弱强碱(如 NaOH)弱碱(如 NH3 旦0)按电离出的 OBT数一元碱(如 NaOH)二元碱 如BalOH%多元碱 如Fe(OH%士卜.Em r(如 Na2 c盐(如 NaHO)3)、碱式盐 如 CU2(OH)2COJI 有机化合物 溶液(如 NaQ溶液)混合物液 虫液(如泥水混合物)孚 L 浊液(如油水混合物)胶体(后 讲 解)2.物质分类的注意事项(1)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进行不同的分类,因此没有固定的分类标准,就不会有正确的分类。如:把物质分为混合物、纯净物、化合物,就是分
9、类标准不统一导致的错误。混合物和纯净物是并列关系,而纯净物包含化合物。(2)概念间的关系一 一“并列”“包含”与“交叉”。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包含关系.-1-T金 属 单 质:L 单质一H;J 并列关系纯净物T:一 非金属单质:一化合物;.1 诂本 而本!一并列关系硫酸盐-交叉关系第 2 课时 物质的转化化学反应的分类一、物质的转化1.以碳、镁两种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为例,按要求完成物质间的转化。2.物质转化中的常见反应类型物质的转化反应实例(化学方程式)单质一化合物占燃C +o 23co 2 或占燃2 M g+0?仝&2 M g O碱性氧化物f碱M g O+H;O=M g()H)2酸性氧化物一
10、酸C 0 2 +H 2 0=H 2 c。3酸一盐M g (O H)2+2 H C l=M g C l2+2 H20(1)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通常有沉淀析出、气体放出或水等物质生成。例如:M*C l z+2 N a O H=M g (O H)3+2 N a C l。(2)酸性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可以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盐类物质。例如:C a 0+C 02=C a C 0 3 o(3)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和盐。例如:M g+2 H C l=M g C L+H J o3.无机化合物转化为有机化合物1 8 2 8 年,德国化学家维勤通过
11、蒸发无机化合物氟酸筱(N H,C N O)水溶液得到了尿素C O(N 1 I2)2 尿素的合成揭开了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序幕。二、化学反应的分类1 .化学反应的类型反应通式反应类型实例(化学方程式)A+B=C化合反应2 H 2+O 2 直 蜷 迦C=A+B分解反应C a C 0;,-!C a 0+C 02 t2.氧化还原反应AB+C=A+C B置换反应H2+CUO-CU+H2QAB+C D=AD+C B复分解反应N a O H+H C l=X a C l+H2Q根据化学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变化,可将化学反应重新进行分类:(1)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2)元素化合价
12、不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非氧化还原反应。微点拨:有单质参与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豆难点/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关系(素养养成-变 化 观/与 1,衡思想)情境探究利用以下三套装置,进行酸、碱、盐的性质实验探究:石蕊溶液A 问题11装置A 中能看到什么现象?提示:稀硫酸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稀硫酸呈酸性;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变蓝色,说明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问 题 2 在装置B 的烧杯中滴加酚麟溶液,然后扣上大烧杯,能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提示 烧杯中滴加酚醐溶液后变红色,一段时间后溶液
13、颜色变浅,甚至消失。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酸碱发生中和反应。问题3 装置C中,将胶头滴管中的N a O H 溶液滴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请解释原因。提示 气球涨大。由于集气瓶内的C O?与 N a O H 溶液反应,导致集气瓶内压强减小,所以气球膨胀。核心突破1.物质的转化关系图2.化学反应的类型金属化 学 反 应 化 合 反 应根据物质在转化J 分 解 反 应过 程 中 的 特 点 置 换 反 应、复 分 解 反 应根据元素化合/氧 化 还 原 反 应价 是 否 发 生 改 变 非 氧 化 还 原 反 应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1)两个可能:化合反应和分解
14、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2)两个一定: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典例】如图所示,“一一”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反应,“一”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ZT-1丙选项甲乙丙TAH 2 s o lN a 2 sN a OH N a C lBK C 1K 2 c。3K OHH C 1C。2C OC u OCDF eC l2C u C l2Z nH C 1C A 中甲和乙、乙和丙、丙和丁、丁和甲均不能反应,丁也不能转化为乙;B中甲和乙、乙和丙、丁和甲之间也不能反应,丁也不能转化为乙,故 A、B不符合题意。C中
15、反应依次为卢燃 高温甲和乙:2 C 0+0 2 自52 0)2;乙和丙:C 0+C u 0 =C u+C 02;丙和丁:2 C u O+C 星理2 C u+C 0 z t ;占燃 占燃甲和丁:C+0 2*C()2;丁f 乙:2 c+。2 仝型2 C 0。I)中,甲和乙、丁和甲均不能反应,故 D不符合题意。情境素材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开发与重复利用成为一个紧迫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减少垃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化工工艺对垃圾中的可利用资源进行再处理,减少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下面是某金属垃圾处理厂对含铜金属垃圾的处理过程:I-皿|灼烧|国 二 一 口|加稀硫酸|含铜垃圾|-*|黑色
16、固体及残留物|蓝色溶液及不溶物与 gg 浸入铁屑.浅绿色溶液、红色沉淀 三|红色粉末 问题探究(1)上述回收方案中涉及铜元素的物质有哪些?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并说出你的分类依据。(2)该工厂工艺流程中的、发生了物质的转化,写出物质的转化类型并写出物质之间的转化方程式。(3)该生产工艺被称为湿法炼铜,是我国古代人发明的,其原理就是用置换反应制取金属。现在工业上还在广泛应用,但更多的是一种火法炼铜,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试写出火法炼铜的原理和化学反应。(4)分析两种炼铜方法的优缺点分别有哪些。解析(1)涉及C u、C u O.C u SO分别属于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盐;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的。
17、(2)C u (金属单质)一C u O(金 属 氧 化 物)C u SOi (盐)一C u (金属单质)。2 C u+0 2 0=2 0 1 0、C u O+HZSOLCUSOJ+H20、F e+C u SOd F e SOi+C u。(3)可以用碳粉或C O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铜制取金属铜:2 CUO+C=2CU+C O2 t 或 CUO+C O 胆细 C u+C()2。答案(l)C u、C u O、C u SOq;分别属于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盐;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2)金属单质f金属氧化物f盐f金属单质。2 C u+O2=2 C u O、C u O+H2SOI=CUSO.I+H20,(
18、4)F e+C u SO4=F e S O4+C u (3)可以用碳粉或C O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铜制取金属铜:2 CUO+C=2CU+C O2 t 或 CUO+C O 遢 C u+C Oz。(4)湿法炼铜的优点是常温下可以进行,节能;缺点是对铜矿要求高,副产品硫酸亚铁溶液可能导致污染。火法炼铜的优点是铜矿类型适应性广;缺点是需要在高温下进行,耗能,会产生对大气污染的气体。素养养成通过对垃圾中的可利用资源进行再处理,考查用化学符号描述常见简单物质及其变化,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和表征。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能 依 据“绿色化学”思想和科学理论
19、对某一个化学过程进行分析,权衡利弊,作出合理的决策,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化学核心素养。第二单元物质的化学计量第 1 课时物质的量一、物质的量1 .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常用单位为摩尔。2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 mcl某种微粒集合体中所含的微粒数与%”g,2C 中所含的原子数相同,约为6.02的 023 mo1-1mol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微粒及它们的特定组合微点拨:使 用“mol”时,只用于表示微粒及它们的特定组合,不能用于描述宏观物质。且常用化学式表示微粒的种类,如 I m o l H(J);不能用汉字笼统的描述,如 I m
20、o l 氢(X)。3.阿伏加德罗常数微点,拨:阿伏加德罗常数(身是一个物理量,其单位是mol,而不是纯数值;其精确值是 0.012 kg 1 2c中含有的原子数,约为6.02X 1()23。二、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丸2.单位:g m ol-(或 g/mol)。3.物质的量(力、物质的质量(加、摩尔质量(粉之间存在的关系:=方4.规律:摩尔质量以g mol 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例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 6,则氧原子的摩尔质量为16 g m ol7 0z的摩尔质量为 32 g mo.T。思 考1.“当物质的质量以g 为
21、单位时,摩尔质量就是1 mol物质的质量”这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提示 不正确。因为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单位是g moP1;而 1 mol物质的质量的单位是g2.摩尔质量与物质的多少有关吗?为什么?提示 无关。因为对于指定物质,其摩尔质量是一个定值,不随该物质的多少而发生变化。三、物质的量运用于化学方程式中的简单计算一 点燃以氢气的燃烧反应为例:2H2 +02=2H2。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2:1 :2物质的分子数之比:2:1:2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2:1:2里 难 点准确理解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宗 乔 乔 成 本 观 例 识 与 僦 观 林
22、忱J 情境探究摩尔质量在物质的量的计算中起到桥梁的作用,它可以将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物质的量以及微粒数,也可以将气态物质的质量换算成体积(标准状况下,下一课时有详细讲解)。我们知道,1 m ol不同物质中所含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的数目是相同的,但由于不同微粒的质量不同,因 此 1 mol不同物质的质量也不同。那么,1 mol不同物质的质量究竟是多少?问 题 1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之一,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物质的量能否理解为“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为什么?提示 不能。因为物质的量是一个专有名词,读写时不能删减或添加,也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物质的量联系微观世界与宏观
23、世界,表示含有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不能理解为“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问 题 2 摩尔质量在物质的量的计算中起到桥梁的作用,它可以将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物质的量以及微粒数,也可以将气态物质的质量换算成体积(标准状况)。摩尔质量与物质的质量在概念和单位上有什么不同?与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有何不同?提示 概念不同。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而质量是指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单位不同。摩尔质量的单位是8 010 或1 1 11。1,而物质的质量的单位是g 或 kg。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 molT或 kg molT等,同种物质的摩尔质量因单位不同而数值不同;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的
24、单位为1,同种原子或分子的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相同。核心突破1.物质的量一一“四化”2.阿伏加德罗常数专有化“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拆开,也不能添字。如不能说成“物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微观化只用来描述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中子、质子、电子等及这些微粒的特定组合,如 NaCl;不能表示宏观的物质,如米具体化必须指明具体微粒的种类,常用化学式表示,如“ImolO”“2molOz”1.5 mol0;不能说“1 m ol氧”集体化物质的量可以表示多个微粒的特定组合或集合体,如 1 mol NaCl、0.5 mol H2S0,(1)准确量:是一个物理量,用 M表示.(2)近似为 6.
25、02X10“mol,3.摩尔质量“三性”(1)等值性:摩 尔 质 量 只 是 以 作 单 位 时,在数值上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相等。(2)近似性:由于电子的质量非常微小,所以离子的摩尔质量以g m ol-为单位时,其数值近似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如 Na和 Na卡 的摩尔质量都为23 g(3)确定性:对于指定的物质来说,其摩尔质量的值是一个定值,不随物质的物质的量多少而改变。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简单计算 素养养成一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问 题1 a个出的物质的量为 问题探究,其质量为(用川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提示 於。12 a元g 问 题2 3 2 g0?的物质的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苏教版 高中化学 必修 一册 知识点 考点 重点难点 提炼 汇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