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笔记.pdf
《病理生理学笔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生理学笔记.pdf(1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病生笔记连载】【病生笔记连载】i p tf (c o n f i r m(幺合+s c r e e n +发送一条 消 息?”)M s g r O b j.In s t a n t M e s s a g e(p e r s o n);医 学 考 研 网I医 学 考 研 社 区I医 学 考 研 免 费 试 题 网I医 学 站 点 自 助 链 接I回到首页【病生笔记连载】=t r u e)刘 彬1楼楼主病理生理学(p a t h o p h ys i o l o g y)绪论(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 p a t h o p h ys i o l o g y)第一
2、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一 任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研究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变化与机制;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重 点:机 制(m e c h a n i s m)二 研究对象:病 人(p a t i e n t)患病机体(机能、代谢改变)疾 病 模 型(a n i m a l m o d e l)先学到这里,以后再贴:)三 地位:1医学基础课2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四内容:1病理生理学总论(疾病概论):2基本病理过程(病理过程,p a t h o l o g i c a l p r o c e s s):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机能、代谢和结构
3、变化。3病理生理学各论(各系统器官病理生理学):综 合 征(s yn d r o m e)o第二节病理生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 动 物 实 验(a n i m o l e x p e r i m e n t)优点:王动:注意:1动物实验结果不能机械地、不经分析的完全用于临床;动2选择与人类疾病有共性的动物做实验;3注意动物质量。二 临 床 观 察(clinical observation)三 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第三节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19世纪 法国生理学家Claude B enard首先采用动物复制疾病模型,实验病理学。1879年作为独立学科出现在俄国;我国从50年代起本章目的要求:掌握病理过程
4、的概念;了解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内容、研究方法、学科性质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第 二 章 疾病概论(I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 D i s e a s e)第 一 节 健康与疾病一 健 康(h e a l t h)的概念n健康不仅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n “身心健康”n “相对”.疾病(D i sea se)的概念n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n “病因”n “自稳调节紊乱”n “症状、体征”n生物医学模式n (b i o m edi ca l m o del)n生物、心理、社会医
5、学模式n (b i o-so ci a l m edi ca l m o del)与病理过程的区别:n 1 一个疾病可包含几个病理过程,故病理过程是疾病的组成成分;n 2 一个病理过程可以由不同原因引起,而疾病由特定原因引起。第二节病因学(E t i o l o g y)1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1 (病因,致病因素)(一)概念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性的因素。(二)种类1、生物性致病因素(Bi o l o g i ca l fa ct o r)1种类:1各种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1致病的特点:1 (1)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1 (2)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才引起疾病1 (3)两者都可发生改变1
6、(4)条件对其致病有很大影响2 .物理性因素(P h y si ca l F a ct o r)1种类:1机械力、温度、辐射、气压改变等。1致病特点:1 (1)大都无明显的器官选择性1 (2)一般只起始动作用。1 (3)潜伏期一般较短或无。3.化学性因素(Ch em i ca l F a ct o r)种类:1药物、强酸强碱、毒物1致病特点:1 (1)有一定的组织器官选择性毒性作用1 (2)整个中毒过程中都起一定作用1 (3)其致病性受条件因素影响1 (4)潜伏期一般较短(慢性中毒除外)4.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营养性因素 N u t ri t i o n a l F a ct o r)5
7、 .遗传性因素(G en et i c F a ct o r)1遗传物质改变。1作用方式:11直接致病作用2遗传易感性(G en et i c P redi p o si t i o n)6 .先天性因素(Co n g en i t a l F a ct o r)1特指能损害胎儿的因素。7 .免疫性因素(I m m u n e F a ct o r)1 (1)变态反应1 A 变态反应性疾病:1 B 自身免疫性疾病:1 (2)免疫缺陷病8.精神、心理、社会因素(Men t a l P sy ch o l o g i ca l a n d S o ci a l F a ct o rs)二.疾病发生
8、的条件(条件)(一)概念能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二)种类1.外界环境因素1 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1 2.机体内部因素1 免疫防御机能状态,1 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机能状态1 年龄、性别、1 遗传易感性等。(三)条件作用方式1 1 抑制疾病发生发展1 2 促进疾病发生(诱因)小结1 1.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上的作用不同1 2.原因和条件的区分是相对的,是以具体的疾病和病例为讨论前提第三节发病学(P a t hog e ne sis)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损伤与抗损伤n 1.两者同时存在,两者的力量对比,影响疾病的发展方向n 2.两者之间无严格的界限n 3.机体的抗损伤能力包括防御机
9、能、应激反应和代偿反应(形态、机能、代谢代偿)。(二)因果交替n 1.什麽是因果交替n 致病的原因(病因学原因,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后引起一些变化,这些变化又作为新的原因(发病学原因)引起另一些新的变化。n 2.因果交替的发展方向n(1)恶性循环(V ic ious C y c l e)n(2)良性循环(B e nig n C y c l e)(三)局部与整体n 1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是整体疾病。n 2在病程中,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可发生因果转化。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一)神经机制n病因通过直接损害神经系统,或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组织器官功能改变而致病,称为神经机制。(二)体液机制n 1概念:n病因引起
10、体液质和量的变化、体液调节障碍,最后造成内环境紊乱而致病,称为体液机制。n 2体液性因子的种类n全身性体液性因子n 局部性体液性因子n 细胞因子n 3 体液性因子的作用方式n(1)内分泌(endocrine)n(2)旁分泌(paracrine)n(3)自分泌(autocrine)(三)细胞机制n 病因作用于机体后,直接或间接作用于组织细胞,造成某些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引起细胞自稳调节紊乱,称之细胞机制。n 细胞受损方式:n 1 细胞完整性被破坏n 2 细胞膜功能障碍n 3 细胞器功能障碍(四)分子机制n 1广义的分子病理学:研究所有疾病的分子机制。n 2狭义的分子病理学: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别是核
11、酸、蛋白质和酶受损所致的疾病。n 3 分子病:由D N A 的遗传性变异所引起的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分子病的分类n(1)酶缺陷所致的疾病n(2)血浆蛋白和细胞蛋白缺陷所致的疾病n(3)受体病n(4)膜转运障碍所致的疾病第四节疾病的经过与转归一 疾病的经过n(一)潜 伏 期:n 病因入侵到该病症状出现的一段时间。n(二)前 驱 期:n 潜伏期后到出现典型症状前的一段时间。n(三)症状明显期n 出现该病特征性表现。n(四)转归期n 疾病的转归(prognosis):即疾病的结束。二 疾病的转归的形式n(一)康复(rehabilitation)n 1 完全康复n“痊愈”n 2 不完全康复n(二
12、)死 亡(Death)*对死亡认识的进展旧的死亡概念:n “过 程(p r o c e s s)”n分为三期:n 1 濒死期;n 2临床死亡期;n 3 生物学死亡期(-)死亡的现代概念n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的永久停止。即脑死亡。脑死亡的判断标准:n1不可逆的昏迷和大脑无反应n 2呼吸停止,进行1 5 分钟人工呼吸仍无自主呼吸n 3颅神经反射消失n 4瞳孔散大n 5脑电波消失n 6脑循环完全停止(二)采用脑死亡概念的意义n l.有助于判定死亡时间和确定终止抢救的界线:事 件(e v e n t)”n 2.为器官移植提供良好的供者和合法的根据本章目的要求:n 1.掌握健康、疾病、原因、条
13、件、死亡等概念及相应的英语词汇n 2.了解病因的种类及其致病特点,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机制,疾病的经过与转归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障碍(D i s t u r b a n c e o f w a t e r a n d e le c t r o lyt e m e t a b o li s m)第一节水、钠代谢障碍水的生理功用(1)促进物质代谢(2)调节体温(3)润滑作用(4)是组织器官的成分水的来源和排出钠的生理功能1 .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2.参与神经、肌肉、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形成3.参与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钠出入机体的途径摄入:小肠排出:(1)肾“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14、2)汗液一.水、钠正常代谢的调节1 .渴中枢作用:引起渴感,促进饮水。刺激因素:血 浆 渗 透 压(晶 体 渗 透 压)t2.抗利尿激素(A D H)作用: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促释放因素:(1)血浆渗透压t(2)有效循环血量I(3)应激3.醛固酮作用: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 a+,排H+K+促释放因素:(1)有效循环血量I(2)血Na+降低(3)血K+增高4.心 钠 素(ANF)作用:(1)减少肾素分泌;(2)拮抗血管紧张素缩血管作用(3)抑制醛固酮的分泌(4)拮抗醛固酮的保钠作用。促释放因素:血容量增加二.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一)低钠血症1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2
15、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水中毒)3 等容量性低钠血症(二)高钠血症1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2高容量性高钠血症3 等容量性高钠血症(三)正常血钠性水过多水肿三 低钠血症(h y p onatremi a)血钠浓度小于130 mmol/L,称为低钠血症。(一)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 y p ov olemi c h y p onatremi a)低渗性脱水(h y p otoni c deh y drati on)特征:失钠大于失水,血钠小于130 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 8 0 mmol/L o原因和机制:体液丢失,只补水而未及时补钠1经肾丢失(1)药物的影响(2)疾病的影响2肾外丢
16、失(1)消化液大量丢失(2)体腔大量液体潴留(3)皮肤丢失液体对机体的影响:1.体液的变化细胞外液明显减少,细胞内液有所上升,易发生休克2.明显的失水体征(脱水征):3.对尿的影响:(1)尿 量 变 化:早期尿量正常,重症病人尿量减少(2)尿钠含量变化:肾脏失钠引起者表现为尿钠含量增多;肾外原因引起者表现为尿钠含量减少。4.一般无口渴感防治原则:1.防治原发病2 .补等渗盐3.防治休克(二)高容量性低钠血症(h y p erv olemi c h y p onatremi a)水中毒(w ater i ntox i cati on)特点:血钠下降,血浆渗透压V 2 8 0 mmol/L,血清N
17、 a+浓度V I 30 mmol/L,但体钠总量正常或增多,水潴留使体液量明显增多。原因:过多的低渗性体液在体内潴留。1水摄入过多:2水排出减少:对机体的影响:1.体液的变化细胞内外液量均增加,血液稀释。2.中枢神经系统症状3.实验室检查血液稀释表现防治原则:1.防治原发病2.轻症患者,限制水分摄入;重症患者,给予脱水剂或强利尿剂四、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 y p ov olemi c h y p ernatremi a)高渗性脱水(h y p ertoni c deh y drati on)特点:失水大于失钠,血浆渗透压大于310 mmol/L,血钠高于15 0 nlmol/L的脱水。原因:失
18、水过多加上饮水不足。1.水摄入减少2 .水丢失过多(1)肾外原因皮肤、呼吸道黏膜、消化道丢失(2)肾性原因:药物的影响疾病的影响对机体的影响:1.体液的变化细胞内、外液都降低,细胞内液降低更为明显。轻度脱水征,脱 水 热。2 .较少发生休克3.对脑的影响:脑细胞脱水,脑出血4 .尿量少,比重高5 .渴感明显防治原则1.防治原发病2.补水五 水 肿(edema)(-)概念1水肿过多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2.积水液体在体腔内过多积聚。(二)水肿的分类1 按分布范围:局部水肿,全身水肿3.按发病原因:心性水肿肾性水肿肝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内分泌性水肿特发性水肿4按皮肤有无凹陷
19、分(1)隐性水肿:(r e c e s s i v e e d e m a)游离液体增加不明显,尚无明显外观表现的水肿;(2)显性水肿:(f r a n k e d e m a,p i t t i n g e d e m a)游离液体明显增加,出现明显外观表现的水肿(三)水肿的发病机制1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组织液生成回流)(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常见原因:静脉淤血、阻塞、受压迫;动脉充血(2)血浆胶体渗透压I常见原因:血浆蛋白减少蛋白质合成障碍蛋白质丧失过多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3)微血管壁通透性t常 见 原 因:各种炎症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组织缺血、缺氧及再灌后其它(4)淋巴回流受阻常见原
20、因:淋巴管被阻塞,摘除淋巴管2体内外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钠、水潴留)(1)G F R I原 因:广泛的肾小球病变一肾小球滤过面积明显I有效循环血量明显I-肾血流量I(2)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f原因:心钠素分泌I肾小球滤过分数(f i l t r a t i o n f r a c t i o n,F F)tF F=G F R/R BF (肾血浆流量)肾脏血液循环特点1肾小球两端均为动脉,肾小球流出的血液进一步供应肾小管和集合管。2 入球小动脉通过调节入球血量来调节肾单位的有效滤过压;出球小动脉通过改变血液流出阻力来调节有效滤过压;3肾小管和集合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浆胶体渗透压高,利于钠水重吸
21、收。(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 t原因:醛固酮增多AD H 增多水肿发生机制小结(四)水肿特点及对机体的影响1水肿的特点(1)水肿液的性状漏出液(t r a n s u d a t e)比重膜内外钾浓度差增大,钾外流增加,使静息电位(E m)负值增加,E m-E t距离增加肌细胞兴奋性降低,处于超级化阻滞状态&r e g;表现为肌无力、肌麻痹。(2)对心脏的影响主要表现: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下降、自律性增高、收缩性升高、心律失常机制:心肌动作电位各期的离子运动。期:钠快速内流1期:钾外流2期:钙内流,钾外流3 期:钾外流4 期:非自律细胞:“泵”转运离子自律细胞:钾外流和随时间而递增
22、的钠内流决定心脏电生理特性的因素兴奋性:静息电位水平(钾)阈电位自律性:最大复极电位水平(钾)阈电位水平4 期去极化速度(钠钾)传导性:0 期去极化速度及幅度(钠)收缩性: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增高正常心律特点窦性心律有一定频率节律整齐有一定兴奋传递的路径和速度机制:心肌兴奋性t血 钾I®钾外流I -E m负 值I ,E m-E t距离减小f 兴奋性t传导性&m acr;血 钾(明显)I If钾 外 流(明显)I I -E m-E t距离过小一钠通道失活,钠内流减慢一0期去极化幅度及速度减小一传导性降低自律性增高血钾I f 细胞膜对钾通透性I(血钾降低,钾通道对钾的通透性也降低)-*钾外流;
23、-心肌快反应自律细胞4 期去极化过程加速使自律性增高收缩性增高血钾;一细胞膜对钙通透性t 一钙内流加速一兴奋-收缩偶联,增加收缩性心律失常血钾;除可以引起心电图改变外,引起心肌损害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血钾|一自律性t 一产生异位节律、兴奋性T ,3 期延长造成超常期延长 造成心律失常2 与细胞代谢障碍有关的损害(1)横纹肌溶解肌肉运动时不能释放出足够的钾,缺血缺氧使肌肉变性坏死。(2)尿浓缩功能障碍肾小管上皮细胞对ADH的反应性降低髓质高渗状态形成受影响(3).对酸碱平衡的影响碱中毒细胞内K+外移,细胞外H+进入细胞 肾 排K+降 低 而 排H+升 高(反常酸性尿)(四)防治原则1.防治原发病
24、2 .补钾:最好口服;缓慢滴注;见尿给钾。三.高 钾 血 症(hy perk alem ia)(一)概念:血清钾浓度高于5.5 m m o l/L称为高钾血症。(-)原因和机制:1.摄入过多2.肾排钾减少(1)G F R下降(2)远曲小管、集合管泌钾功能受阻3.钾分布异常(细胞内钾转移到细胞外)(1)酸中毒;(2)胰岛素缺乏和高血糖;(3)药物影响(4)高钾血症性周期性麻痹(三)对机体的影响:1.对骨骼肌的影响(1)轻度高钾血症:肌肉轻度震颤;2)严重高钾血症(肌无力、肌麻痹)。2.对心脏的影响(1)兴奋性轻度高钾血症时心肌兴奋性升高;严重高钾血症时心肌兴奋性降低甚至消失(2)传 导 性 降
25、低(钠通道失活)(3)自律性下降(钾外流增多)(4)收缩性下降(抑制钙内流)(5)心 律 失 常(“折返”)3.对酸碱平衡的影响酸中毒机制:细胞内H+释出,肾小管排泌H+减 少(反常碱性尿)(四)防治原则:1.防治原发病2.降血钾促进钾进入细胞促进钾排除体外3.采用钙及钠剂,拮抗钾对心肌的毒性作用。小结1概念:正常血钾为3.5-5.5 n lm o l/L,低于下限为低钾血症,高于上限为高钾血症。2如因和机制:低钾血症高钾血症钾摄入不足过多钾排除增多减少钾分布 钾入细胞过多钾外移过多本章目的要求1.掌握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水中毒的特点;水 肿、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概念;掌握相应名词的英语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理 生理学 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