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治疗学》PPT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重症监护治疗学》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症监护治疗学》PPT课件.ppt(6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重症监护治疗学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急救部史 忠 概 论一、重症监护医学的产生 1952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发生了脊髓灰质炎流行,不少病人因延髓麻痹呼吸衰竭死亡,一些内科医生和麻醉医生萌发了将病人集中起来治疗的想法,同年,英国也用这种方式治疗神经源性慢性呼吸衰竭病人,其疗效大大超过了个体治疗,自此,拉开了重症加强监护(intensive care)学的序幕。个体化治疗护理 集体性ICU 使医学组织行为及临床思维变化 推动救治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促进监护设备的产生与发展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e,ICU)在全院总床位的比例,是衡量医院重症监测水平的标志之一。二、重症监护
2、治疗的基本概念 对因创伤或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命体征处于不稳定或危险状态,并且可能合并一个或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采用多种监测手段进行连续性观察,实时综合分析判断,给予及时有效的生命支持或治疗措施。监护:有创、无创 治疗:一般措施、特殊措施三、重症监护室的基本设置必备设备:中心供氧、压缩空气、中心吸引装置 微量泵、注射泵、呼吸机、湿化器 多功能监护仪、除颤仪、心肺复苏装置特殊设备:体外起搏器、血液净化仪、血气分析仪 超声检查仪等 四、重症监护病房的收住原则1、急、慢性疾病需要器官或系统支持的患者;2、生命体征不稳定或处于危险状态的患者;3、早期转入,抓住逆转病情的机会;4、决定是否入住ICU
3、,取决于对其疾病是否会有益,即伦理思维应立足于提高有生存质量的生存率上5、年龄本身不是入住ICU的障碍,但年龄增长使生理 储备减少,且合并其他严重疾病的机率增加;6、尊重患者意愿,如患者不愿接受重症监护,决不 强求7、疾病严重程度评分系统,仅可用来评估住院患者 群的死亡率,不能用于评判患者是否受益于重症 监护治疗。评估是否适合入住ICU应考虑的因素w 诊断w 疾病的严重程度w 年龄w 合并症w 生理储备状况w 预后w 可否获得适当治疗w 对治疗时间的反应w 近期是否发生过心 跳呼吸停止w 生命质量的期望值w 患者的愿望 常用床旁监测技术一、心电监测(一)测量原理w 组成:信号检测+信号处理+终
4、端显示w 种类:体表:体表电极 心房:食道、心腔内、血管内 心外膜、心内膜w 原理:将心电电极收集到的心脏兴奋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电变化,通过导联线把信号送到主机进行放大、处理,最终以图形形式在显示器表现。(二)使用范围和意义w 范围:生命体征不稳定的危重病人 围术期手术病人的常规监护w 目的:动态监测心脏频率和节律变化w 意义:早期发现和诊断 心律失常、传导异常、心肌缺血 心肌梗塞、起搏功能、药物毒性 电解质紊乱等(三)导联选择与电极安放w 选择P波清晰的导联w 氯化银或镀铜银类 按扣型电极w 放置原则:方便、干扰小、信号可靠w 重视皮肤的准备和处理 酒精、导电膏、砂轮(四)心电波形的识别分析1
5、、注意不同导联正常心电波形与顺序2、注意伪差波形识别 直线电极脱落、导联线松动、插口松 畸形波状基线病人活动、肌颤、电极接触不良、其他电波干扰3、心率与实际不符 选择导联P波或T波较高、起搏器脉冲过高、电极位置不当、呼吸幅度过大4、监护仪分析心律失常有局限性二、无创血压监测(一)测量方法与原理方法:压力震荡法、柯氏音法、指套法、脉搏传导法原理:将压力传感器置入袖带,监测袖带的压力以及由于脉搏在袖带的压力下形成的振动信号,在袖带充气和放气过程中,放大器和微机以一定速率交替记录压力值和脉搏振动幅度,并不断计算,振幅上升最大变化率对应的压力指数为收缩压,下降最大变化率对应的压力指数为舒张压,平均压为
6、(2舒张压+收缩压)/3(二)影响数据准确性的因素w 袖带尺寸:太大:血压偏低;太小或残留空气:血压偏高 合适:臂周长40%或上臂2/3w 袖带位置:是否放在动脉并与心脏平齐 进出气口对准上臂内侧 应直接绑在上臂w 测量状态:休克、低血压、低温、心律失常、手臂移动、抖动w 测量频率:不可连续测量,须间隔至少1分钟以上w 测定制式:成人、儿童、婴儿(三)临床意义w反映心脏后负荷、心肌氧耗和作功、周围组织器官灌注的有效指标w数据存在误差,不能完全相信和依赖,应结合临床或重复测定w对循环功能不稳定的病人应行直接的有创动脉压监测三、脉搏-血氧饱和度(一)基本原理1、分光光度测定 利用光电比色原理,根据
7、氧合和还原血红蛋白对不同波长(红外光、红光)吸收差异,测定其吸收量比值,确定氧合程度。(两个发光二极管和一个光电二极管)2、容积记录测定 利用心动周期手指血容量的变化,根据动脉搏动光吸收量的大小,转为电信号并经放大处理后将光强度换算成氧饱和度百分比值。(二)临床测量方法w探头的放置部位 手指或足趾、耳、鼻、舌、面颊 婴儿:手掌、足部、阴茎、踝部、小腿w固定牢靠w保证良好的脉搏波形w长时间使用,注意检查有无组织损伤(三)SpO2临床意义1、监测组织氧合能力 目的:及时发现低氧血症,在导致 不可逆变化前及时处理 应用:呼吸功能评价 了解无通气支持期氧合程度 监测不同状态下通气情况 指导合理氧疗Sa
8、O2与PaO2对照表w SaO2 PaO2w 99 159w 98 110w 97 92w 96 81w 95 74w 94 69w 93 66w SaO2 PaO2w 92 63w 91 60w 90 57w 80 44w 70 37w 60 31w 50 272、监测循环功能w确定体位和操作对循环功能的影响w测量收缩压w测量血管容量w了解外周组织灌注3、定位血管4、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测定联 用,评估机体氧利用(四)信息的正确判断1、影响因素 肤色、血红蛋白、注射染料、血管收缩和静脉充血、探头位置2、局限性w 不能完全替代血气分析w 对低血压、低脉压和血管收缩影响敏感w 指甲油、周围光线干
9、扰测定w 对电干扰敏感w 发现缺氧迟滞 510秒 四、呼吸监测(一)测定原理1、采用压敏元件 利用呼吸过程中的胸廓起伏现象感知胸部阻抗变化获得呼吸次数2、采用热敏元件 检测呼气与吸气之间的温差得到呼吸信号,将信号送入电路处理,显示呼吸次数(二)信息判定w 通过两个心电电极测量胸廓阻抗,受电极位置和性能影响w 只能测试胸廓活动,不能测试气流,当呼吸道阻塞时,不会发生呼吸报警w 测量呼吸的某电极脱落,但不影响心电监测时,呼吸频率显示为零w 呼吸识别灵敏度高时,可出现HR与RR相等w 抽搐时,呼吸信号超载,呼吸波形丧失,不显示呼吸频率五、温度监测(一)测定原理 以温度热敏元件做成传感器,检测电路的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症监护治疗学 重症 监护 治疗学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