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内文言文归类复习全ppt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初中课内文言文归类复习全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课内文言文归类复习全ppt课件.ppt(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内文言文归类复习初中文言文(44篇)七上 童趣、十则 山市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寓言两则(智子疑邻、塞翁失马)(7篇)七下 伤仲永、孙权劝学、口技、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狼(6篇)八上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大道之行也、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10篇)八下 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8篇)九上 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出师表(4篇)九下 公输、两章、鱼我所欲也故事两则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愚公移山(9篇)(1)言志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五柳先生传鱼我所欲也惠
2、子相梁(2)战争篇:唐雎不辱使命公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3)学习篇:论语十则伤仲永孙权劝学送东阳马生序(4)山水篇:山市三峡答谢钟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湖心亭看雪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5)治国篇:大道之行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6)人物传记篇: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五柳先生传(7)劝谕篇: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公输马说(8)民间艺术篇:口技核舟记(9)生活情趣篇:陈太丘与友期童趣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咏雪(10)寓言神话篇:智子疑邻塞翁失马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狼愚公移山1言志篇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鱼我所欲也 惠子相梁五柳先生传n 1、一定程
3、度上都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意志情趣n 桃花源记寄托了陶渊明对没有战乱、宁静淳朴、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n 陋室铭展示了作者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意趣。n 爱莲说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nn 鱼我所欲也表现了孟子的态度,认为人应该保持本心,舍生取义。n 五柳先生传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来取得富贵,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情感。n 惠子相梁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n 出师表表达作者对先帝的感恩图报之情,表达其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n 2、体裁有所不同:有议论文、
4、记叙文、散文、传记n 从古代文体来看,有“记”(桃花源记);有“说”(爱莲说);有“铭”(陋室铭);有“表”(出师表);n 3、写作方法及写作的特色上,都是大不相同的n 陋室铭爱莲说都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n 桃花源记故事性强,想像丰富。n 鱼我所欲也虽是议论文,但善于比喻,大量使用排偶句,富于文采和气势。n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情节出人意料: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人物形象鲜明: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比喻巧妙贴切:巧借鹓雏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描摹生动传神: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n 五柳先生传、
5、语言质朴自然,于平淡之中表现深刻的内容。例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刻画人物虚实结合,重在写意传神:开头隐去真实姓名;个性鲜活:他“好读书,不求甚解”,他“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等。知识点补充n 1.桃花源记P8 第11、13n 2.陋室铭P9第6、8、9、10n 3.爱莲说P10 第5、6、7n 4.五柳先生传P15 第1n 5.鱼我所欲也P22 第2、4、5n 6.惠子相梁P22 第2、3补充练习n 1.中考宝典P72 考题二n 2.中考宝典综合模拟冲刺P3940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n 甲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
6、而与之,乞人不屑也。n 万钟则不辩 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n 乙 曾子 之妻之市,其子随妻而泣。其母曰:“母还,顾反为汝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n(节选自韩非子 曾子杀彘 注 辩,有的版本作“辨”。曾子:曾参,孔子的学生。彘:zh,猪。1.解
7、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与: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得:曾子之妻之市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止:2.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译文: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译文:3.古往今来,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很多,请举出两个人物,并简要概括其事例。(4分)4.从“曾子杀彘”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曾子怎样的教子思想?(3分)n 1.给,给予 同“德”,动词,感激恩德 到,去,往 制止(或阻止,劝阻,劝止)(共4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n 2.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共2分,其中“则”和
8、“加”没有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现在你欺骗他(儿子),这是教他欺骗啊。(共2分,其中“子”和“欺”译错的,每个扣1分)n 3.示例:文天祥宁可为民族利益而死,也决不投降元朝做官;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共4分,写出人名得1分,写出其事迹,且能体现“舍生取义”得1分)n 4.言行一致;或言而有信;或父母对孩子要起到表率、示范作用(3分,意对即可)【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惠子相梁,庄
9、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大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1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苟全性命于乱世()尔来二十有一年矣()或谓惠子曰()搜于国中三日三夜()19.用现代汉语写出了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_ 20.甲段文字中有一句话与乙段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请找出这句话写在下面,并谈谈乙段文字
10、表达了庄子什么思想感情、(2分)_ 21.乙段文字中庄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2分)_ 18(1)苟:苟且(2)尔:那,那时(3)或:有人(4)国:国都(答对一个给1分;共4分)19(1)先帝不因为我出身卑微,见识短浅,委屈自己,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2)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甘甜如醴的泉水不喝。(每句2分,大意对即可;共4分)20不求闻达于诸侯;(1分)淡薄功名利禄(1分)21庄子采用寓言故事的方式,委婉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反击了惠子的无端猜忌;运用比喻,把自己比作鹓鶵,把惠子比作鸱,把功名比作腐鼠,表现了自己的高洁。(写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
11、可;2分)本课到此结束,谢谢!2战争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公输n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战争为例进行议论n 曹刿论战讲的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长勺之战。n 唐雎不辱使命讲的是唐雎出使秦国,拒绝亲王易地的要求。n 公输讲墨子动身去楚国阻止楚攻宋n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则是以战争为例论证“人和”的重要性。n曹刿论战主要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取信于民和正确地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n唐雎不辱使命用人物对话生动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维护国土的严正立场和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从而揭示了弱国安陵能够在外交上战胜强秦的原因。n 公
12、输主要是通过对话形式,记叙了墨子用道理说服公输盘,迫使楚王不得不放弃对宋国的侵略意图的经过,出色地表现了墨子的机智勇敢和反对攻伐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的阴险狡诈,是墨子“兼爱”“非攻”主张的生动而又具体的体现。中心思想3.文体上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是记叙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议论文,公输是论说体。一篇记叙文主要是以记言为主,通过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及主张。4.写作特色还是各不一样曹刿论战虽是记叙了长勺之战的史实,但由于题目是“论战”,故而文章着重在“论”上下笔墨,对战争的经过叙述相当简单,材料安排详略得当,巧妙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使人物形象鲜明。以议论为主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3、则善于运用排比,语句整齐流畅,一气贯注,具有说服力,而且手法多样,论证严密。唐雎不辱使命写作上用对白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用对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安陵君的委婉而坚定,唐雎的沉着干练,口锋锐利,义正辞严,秦王的骄横无理,无不跃然纸上。公输本文采取类推的说理方法,加之排比、比喻,使文章生动活泼,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末段写墨子与公输盘较量,朴实无华,却极有力量。全文通过墨子的言论行动来刻画人物,形象鲜明突出。知识点补充n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P21 第1n 曹刿论战 P22 第6、8 P23 第9、11、13n 公输 P21 第2n 唐雎不辱使命 P19 第4、6补充
14、练习n 1.中考宝典P75 P76、803学习篇伤仲永送东阳马生序论语十则孙权劝学n 论语十则以记言的形式直接告诉了我们学习的态度和方法;n 伤仲永是一篇借事说理的文章,以方仲永的实例,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过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n 送东阳马生序,这是一篇序,作者通过夹叙夹议的写法,介绍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语重心长地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其中所讲道理对我们今天也很有启发意义。4山水篇:三峡记承天寺夜游观潮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山市答谢钟书书湖心亭看雪满井游记n 都是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自然景观,从而表达作者的思
15、想感情的。n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记承天寺夜游、满井游记是“记”。与朱元思书是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秀丽的山水景物。n 都是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n 三峡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小石潭记均是清新的山水小品,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之作,艺术性较高而思想性不强。它们都抓住了景物的特点,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及修辞手法,突出了山水的特点。文章由景及情,以情入景。虽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情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n 岳醉两篇作品则更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不仅思想性强,而且艺术性高。且两位作者范仲淹(文学家,其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内容)、欧阳修(唐宋散文八大
16、家之一,散文创作风格独特),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上,均个性鲜明,风格独特。n(1)岳是于写景抒情中穿插议论,语言凝练,富有哲理性。醉是于写景抒情中结合叙事,语言优美,富有诗意。n(2)岳主要表现作者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及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情调激昂。而醉主要表现作者仕途失意、与民同乐,寄抑郁之情于山水之中的无限感慨,情调较为低沉。n(3)都有古今传诵的名言佳句(岳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醉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治国篇治国篇n邹忌讽齐王纳谏n生于忧患,死于安乐n得道多助,失道寡助n大道之行也n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证了“人和”思想在治国中的重要性。n
1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证了忧患意识对治国的重要性。n 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说明了广开言路对治国的重要性。n 2.邹忌讽齐王纳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都善于运用类比的手法邹以自身切身感受设喻,把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相类似处进行类比,巧妙地讽喻齐王,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战争为例,强调“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类推出治国的道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则是从有代表性的具体人物事例说起,最后归结到统治者治国上。类比手法的使用,使文章更有说服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今天,社会安定繁荣,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对我们来说还
18、有什么现实意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本文主要论述什么,体现孟子的什么思想?主要观点是?邹忌讽齐王纳谏3.邹忌成功说服齐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4.邹忌的妻妾客都是怎么评价邹忌与徐公之美的?邹忌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补充练习n 1.中考宝典P74 第一大题n 2.专题复习演练十 P37 第一大题 第四大题n 四、对比阅读,回答问题。(17分)n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n 王曰:“善。”乃下令:
19、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n 乙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n n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8分)n(1)今齐地方千里:(2)皆以美于徐公:n(3)以光先帝遗德:(4)引喻失义:n 2、翻译下列句子。(4分)n(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n
20、 n(2)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n n 3、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的进言有相似之处是,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邹忌采用n 了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的方式。(3分)n 4、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甲段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3分)n 四、1.(3)发扬光大n 3.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设喻讽谏、诚恳直谏n 4.略(言之成理,语言通顺即可)n(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
21、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n(节选自鱼我所欲也)n(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n(节选自吕氏春秋)n 注:廪丘:地名。养:供养之地。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丘:孔子,名丘。n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n(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n(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n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n(1)是亦不可以已乎?n(2)此之谓失其本心。n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n 19
22、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n 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2)感激(1分)n 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n(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n(共4分)n 18对比论证法。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n 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2分)n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文言文 归类 复习 ppt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