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论语》中的智.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老子》、《论语》中的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论语》中的智.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老子、论语中的智老子、论语中的智 本文关键词:论语,老子老子、论语中的智 本文简介:老子、论语中的“智”摘要:随着对出土的湖北郭店楚简的探讨,学术界起先对老子中的“智”有了新的理解和相识,也让老子中的“智”具有了双重意义。同样作为先秦时期重要典籍的论语中,关于“智”也做了许多的阐释,在详细理解时,老子和论语中的“智”,既有对立,又有统一。通过对老子和老子、论语中的智 本文内容:老子、论语中的“智”摘要:随着对出土的湖北郭店楚简的探讨,学术界起先对老子中的“智”有了新的理解和相识,也让老子中的“智”具有了双重意义。同样作为先秦时期重要典籍的论语中,关于“智”也做了许多的阐释,在详细理解时,老子和
2、论语中的“智”,既有对立,又有统一。通过对老子和论语中“智”的比较,体现出二者思想之间的同与不同,这也对当代社会才智观的形成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深刻的借鉴意义。关键词:老子;论语;智;比较作者简介:丁文魁(11011-),男,汉族,甘肃通渭人,西北师范高校文学院在读硕士探讨生,探讨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文学方向。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12-2139(2022)-14-0-01一、关于“智”的释名先秦两汉时期,人们对“智”已经有了很明确的意识,并对其字义进行了界定,在有些文献中和“知”字意义是相同的。总体看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意义:1、聪慧。比如荀子?劝学引孟子中的:“然
3、后智生于忧患”;韩非子?说难:“甚智其子”、墨子?公输:“不行谓智”等。2、才智、智谋。比如韩非子?显学:“智,性也”;淮南子?m真:“智,心之府也”;管子“四时能变谓之智”等。3、计谋、策略。比如淮南子?览冥训:“道德上通而智故歼灭也”,高诱注“智故,巧诈也”。4、学问。比如荀子:“所以知之在人者谓之知,知有所合谓之智”。5、有才智的人。比如战国策:“仁不轻绝,智不轻怨”。6、知道、相识。比如墨子?经说下:“狗犬不智其名也”:管子?法法:“得此六者而君父不智也”,王念孙云:“知”与“智”同。以上在先秦及汉代传世文献中关于“智”六种意义在老子和论语中都有所体现。论语中的“智”有时就表现在对于学
4、问的驾驭上,因此许多处都是与“知”相通的,例如论语?为政:“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杨伯峻论语译注说:“荀子子道篇也载了这段话,但比这具体。其中有两句道:言要则知,行至则仁,因之读知为智。假如知如字读,便应当这样翻译:这就是对待知与不知的看法了。”这也是论语所体现的将学问转化为才智的最好例证之一。这一方面和老子中体现出的“智”有比较大的区分。二、思想层面的比较老子才智主要体现在对“道”的理解和运用,也正如庄子?天道中所说的“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老子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给出了很明确的做法是法自然。所以老子所谓要表达的“智”在肯定程度上也就是对自然规律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子 论语 中的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