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炼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大炼化行业分析报告.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 年大炼化行业分析报告2023 年 3 月目 录一、国内大炼扮装置更简洁,重油加工本钱更低5二、成品油严峻过剩,炼油产能亟待转型121、“”规划方向,炼油规模化提升122、成品油市场竞争加剧,炼油向化工转型20三、“碳中和”强势来袭,大炼化核心向化工211、“全球碳中和”,大炼化机遇挑战并存22(1) 国内碳中和22(2) 全球碳中和242、民营炼化产能落地,进口替代有序进展263、轻质化需求增加,烯烃扩产仍有空间29四、民营领衔炼化基地,石化产能升级序幕拉开331、全国存量规划浩大,民营引领大炼化332、高壁垒稳固优势,龙头业绩持续验证36(1) 时间与金钱筑起“堡垒”,成就大炼化稀
2、缺企业36(2) “油、化”并行,周期复苏大炼化显身手38本文就石油化工行业和炼化一体化工程在中长期政策导向改革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展分析。在“”和“碳中和”的背景下, 高碳的石化行业将面临环保导向的升级版供给侧改革。“降油增化”将是将来几年内转型核心思路。在此背景下,大炼化工程得益于其规模化、装置简洁度高、产业链全掩盖的优势在供给侧收缩和升级的竞争中攫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并且引领市场行业进展格局。国内大炼扮装置更简洁,重油加工本钱更低。大炼化工程的产能构造化重塑带来的规模协同效应超出单纯的将各环节盈利水平加总, 且下游数十种化工品并存的产品构造能够有效对冲利润波动,大炼化平抑周期波动的力气
3、往往简洁被市场所无视。国内大炼化工程中恒力石化和浙江石化一期工程承受最的工艺包,通过配置更加简洁的炼油装置,加大重油在原料油中的比例,其尼尔森简洁系数分别为13.9 和11.9,高于美国前十大炼厂的尼尔森系数平均值,且远高于“三桶 油”炼厂。我国一批大炼化工程装置的后发优势将助推我国石化产品的加工力气居于全球前列。在4个民营炼化企业中,恒力石化工程所用油品最重,浙石化工程相比之下稍轻,恒逸文莱工程所用油品最轻。考虑到大炼化原油选购的灵敏性,我们排解选购油品选购国间同品质油品的价格差异,将大炼化工程使用的轻质油、中质油和重质油统一承受沙特轻油、沙特中油、沙特重油计算,则重油比例更高的装置吨油本钱
4、价差更低。“”规划方向,炼油产能亟待转型。大炼化工程将炼油厂和化工厂整合进一个拥有全流程生产装置的园区中,拥有俾睨老旧炼厂的大规模炼油力气。依据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给出的“”石油化工行业规划指南,重点在于淘汰小产能,整合炼油指标,提升我国石油化工生产的效率,削减生产环节对油品的铺张,做到对资源 “吃干榨尽”。2023年-2023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速为3.6%。考虑到“”我国将持续加大对能源汽车的推广,成品油消费量增速或将放缓。大炼化工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拥有两方面的优势:首先,在存量的炼油产能竞争中,更加简洁和规模化的装置能够降低原料和生产本钱,在与落后产能的竞争中猎取优势。其次
5、,大炼化工程能够对油品进展精细深加工,“降油增化”到达从根本上削减油品产出。“碳中和”强势来袭,大炼化核心向化工。综合国内和全球碳中和的大趋势,炼油端,大炼化工程凭借规模化优势,顺应供给侧改革, 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大。化工品端,全球碳中和加速能源巨头转型,化工品进口替代加速,或将对外输出。尽管碳中和给石化产业带来了系统性风险,但对于稀缺大炼化工程而言也是重要的进展机遇,“降油增化”是产业构造升级的必定结果和大炼化的核心竞争力。2023年我国PX产能超过东北亚地区,占全球PX产能比例33%,促进我国PX供需由高进口依靠度切换至进口替代加速的格局。国内石化生产业渐渐从石脑油这类重质化的产品向轻质化的
6、轻烃、石油气、自然气等污染更少,更加多样化的石化产品转变。目前国内聚烯烃产品主要是中低端产品,高端的轻烃聚合物照旧依靠于进口,将来国内烯烃产业链在高端化方面照旧大有可为。民营领衔炼化基地,石化产能升级序幕拉开。大炼化工程规划建设规模到达 1.06 亿吨/年的规模。总的来看,大炼化工程从前期规划、审批、建设到投产所花费的时间需要 4 年或更长。对于完成一期工程建设的民营大炼化企业来说,在抢占先机的同时,后来者想要赶超进度的概率极低。4 家民营大炼化工程投产后,均能够实现资产总量的翻倍。工程都借助了上百亿的银团贷款、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辅以发行债券的方式筹措资金。要成功投建一个炼化一体化工程,对
7、于民营企业的工程运营力气和企业质量要求颇高。目前成功建设和投产的民营大炼化企业都是石油化工板块中的优质标的。整体来看,大炼化工程在成品油上的规划根本在 30%-40%的水平,化工品方面进口依靠度较高的PX 照旧是必备工艺,其次轻烃及其化合物的产出仍有扩大和加深的潜力,将来企业还能够依托于大炼化核心工程打造更多的炼油和化工品产业链的业务。目前平稳上升的油价水平有利于炼化下游产品的利润修复,随着国内经济大环境的复苏,成品油和化工品的行业利润均向 YQ 前的水平回归,2023 年将是大炼化工程证明其业绩可持续性的关键一年。一、国内大炼扮装置更简洁,重油加工本钱更低在供给侧改革和构造化产能升级的双重考
8、量下,大炼化工程的规划建设是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大迈步的集中表达。回忆我国石油化工行业的进展,炼油和化工技术不断革,产能不断落地。借着供给侧去产能和再升级的东风,将石油化工行业中上游炼油装置和中下游化工装置进展组合,原来分散化的石化产能集中至同一园区、同一工程内实现原油投入到产出数十种化工品的大规模一体化生产,构造化重塑带来的规模协同效应超出单纯的将各环节盈利水平加总,且下游数十种化工品并存的产品构造能够有效对冲利润波动,大炼化平抑周期波动的力气往往简洁被市场所无视。作为一个加工行业,石化产业链各环节的利润包括生产企业、下游贸易商和终端零售商来源于炼化产品价格与生产本钱的差值。生产本钱包含原料本钱
9、原油、自然气等化石原料和非原料本钱燃料本钱、加工费、折旧摊销、三费、税费等全部费用的总和。从简洁盈利模型可以看出,炼化工程扩大盈利的方式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从收入端来看,选择差异化、高端化和精细化进展炼化输出的产品类型,可以对原油物尽其用,猎取更高的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从本钱端来看,可以通过提升加工工艺来降低非原料本钱,承受更廉价的重油和渣油加工以降低原料本钱。简而言之,完成产业链的简洁整合是炼化一体化的最初目的,而持续提升大炼化盈利力气的核心在于对炼厂装置简洁性和产品多样性的提高。我们认为,大炼化工程是在供给侧改革降本增效的政策下,传统化工行业中的一匹引领产业构造革的黑马。尼尔森简洁系数Ne
10、lson Complexity Index,NCI是目前国际最公认的衡量炼厂简洁性的指标。通常来讲,加氢炼厂的简洁系数或许为2,裂解炼厂简洁系数或许为5,焦化炼厂的简洁系数为9左右,炼油设备的简洁性越高,NCI越高。尽管美国近年来没有增炼厂,但是通过加大对炼厂工艺提升和增加焦扮装置,不断提升平均NCI ,美国始终是全球炼油厂装置简洁程度最高的国家。截止2023年,世界平均尼尔森简洁系数为11,而美国墨西哥湾地区炼厂的平均尼尔森简洁系数到达12,其中简洁系数最高的炼油厂是马拉松公司位于德克萨斯城的炼油厂,尼尔森简洁系数为15.3。国内大炼化工程中恒力石化和浙江石化一期工程承受最的工艺包,通过配置
11、更加简洁的炼油装置,加大重油在原料油中的比例,其尼尔森简洁系数分别为13.9和11.9, 高于美国前十大炼厂的尼尔森系数平均值,远高于“三桶油”炼厂。我国一批大炼化工程装置的后发优势将助推我国石化产品的加工力气居于全球前列。不同品质的原油其组成成分和物理性质存在确定差异。轻质原油中含有更大比例的短链烃,比方汽油、石脑油等;一般而言,重油的硫含量相比轻油更高,对炼厂设备的要求也会更高。加工简洁度越高的油品市场更小,因此其价格更低。我们选取沙特的原油现货价格和销往亚洲的OSP价格进展比照,2023年以前,沙特重油OSP价格相较于轻油OSP价格平均低2美元/桶左右,2023年由于YQ缘由导致轻油和重
12、油的价格差削减至0.2美金/桶左右。委内瑞拉作为重油的主要产出国2023年被美国制裁后,出口仍未恢复;加拿大油砂由于环保和加工本钱等问题产能释放有限。在低油价环境下,加工本钱较高的重油供给量有所削减。另外,2023年末对重油需求较大的恒力石化和浙江石化工程投产,推动亚洲市场重油需求增加。综合因素导致了2023年沙特轻油和重油OSP价格差大幅收缩。长期来看,重油的供需关系较 2023 年之前有所改善,但考虑到亚洲地区环保政策升级,对包括船用低硫燃料油在内的清洁燃油需求增加,重油的加工规模或将消灭收缩,且供给侧委内瑞拉的重油出口可能会在中长期再次放开。综合来看,重油的平均销售价格照旧会低于轻油。对
13、于承受重油生产的企业来讲,其年均原材料本钱相较于轻油装置更低。API 度作为国际通用的对原油产品密度的量度标准,API 数值越大,说明原油越轻,价格越贵。对 4 大民营大炼化工程恒逸文莱、东方盛虹、浙江石化和恒力大连所使用的原油 API 度进展分析觉察,4 个工程的平均API 分别为 37.25、30.45、28.58 和 27.61,恒力石化工程所用油品最重,浙石化工程相比之下稍轻,恒逸文莱工程所用油品最轻。依据 4 个工程可行性争论报告和环境评估报告中披露的原油使用状况,我们分析了各工程轻质油、中质油和重质油的占比,恒逸文莱工程轻质油占比 58.75%,重质油占比 41.25%,其他 3
14、个工程是中质油和重质油的原料构造。而恒力大连工程重质油占比 70%,浙江石化和东方盛虹工程重质油占比均为 50%。我们对 2023 年-2023 年各工程原油使用量进展加权平均得到的平均原油本钱,与布伦特原油价格进展差值回测,4 个工程的吨油成本均低于布伦特原油价格,布伦特与浙江石化吨油本钱的价差最大, 平均为 410.44 元/吨,最大时价差为 1412.15 元/吨。恒力石化和东方盛虹的本钱价差相对较小,平均为 199.17 元/吨和 160.21 元/吨。由于轻油使用比例较大,恒逸文莱本钱平均价差为 76.31 元/吨。综合来看, 依据各公司可研和环评报告给出的原料油选购方案,浙江石化的
15、吨油本钱最低。恒力石化重油比例高于浙江石化,但平均本钱高于浙江石化,主要是由于恒力大连选购的卡塔尔马林原油价格较浙江石化选购的沙特和伊朗的原油价格更高。2023年至今,沙特重油、沙特中油和沙特轻油的平均价格分别为72.14美元/桶、73.90美元/桶和75.31美元/桶, 卡塔尔马林的平均价格为75.06美元/桶。卡塔尔重油的销售价格与沙特轻油的销售价格相差无几,导致恒力石化使用更大比例重油,但本钱却高于浙江石化。在2023年上半年原油价格处于低位期间,各工程吨油本钱均消灭了高于布伦特原油的状况,这主要是由于主要原油销售商在油价低迷时期仍要保持局部盈利,整个上半年期间,除了恒逸文莱的选购本钱
16、略高于布伦特原油,其他各工程本钱仍能维持低于布伦特原油的水平。在油价低迷时期,生产企业享受的价差水平大幅缩窄,在下半年油价 反弹时期,价差水平则快速向正常水平回归。轻油占比较高且使用卡 塔尔原油的恒逸文莱选购本钱波动程度较其他工程更大。考虑到大炼化原油选购的灵敏性,我们排解选购油品选购国间同品质油品的价格差异,将大炼化工程使用的轻质油、中质油和重质油统一承受沙特轻油、沙特中油、沙特重油计算,则本钱价差符合前文所述重油装置吨油本钱价差更低的结论。二、成品油严峻过剩,炼油产能亟待转型1、“”规划方向,炼油规模化提升尽管 2023 年以来,国家大力进展供给侧改革、加大税收政策和环保政策的管控力度,推
17、动局部中小炼油产能退出,但中国炼油产能过剩的问题照旧存在。截止 2023 年,我国炼油产能为 1,620 万桶/日,原油需求量为 1,406 万桶/日,冗余产能为 214 万桶/日。冗余产能较2023 年的峰值回落约 200 万桶/日。依据我国炼化企业的竞争格局来看,目前照旧是以“三桶油”为主,传统地炼由于加速落后产能淘汰的缘由而消灭收缩,其份额渐渐被兴的民营大炼化企业抢占。由于炼厂产能过剩,我国炼厂开工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 2023 年以前,中国炼厂开工率在 75%-80%左右,山东地炼开工率在 40%-45% 左右。2023 年,我国放开原油进口权和进口原油使用权,降低市场准入门槛,炼油生
18、产及流通领域主体多元化竞争格局开头形成。此后山东地炼产能从 40%提升至 70%-75%左右。比照西方国家的炼厂开工率,近 20 年西方国家炼厂开工率平均为 82%,其中美国的炼厂开工率自 2023 年以来平均在 90%-95%水平,中国的炼厂开工率高于意大利,但低于美国、英国、法国等西方国家。我们认为这主要还是由于我国炼厂产能冗余产能过多,下游成品油批发利润微薄,倒逼中小炼厂降低开工负荷。截至 2023 年底,全国炼油单企业最大规模为 2,350 万吨/年,1,000万吨/年以上的炼厂占比 46.3%。现有的常减压单系列装置最大规模为1,300 万吨/年,在建的盛虹炼化 1,600 万吨/年
19、是最大产能。“”期间,我国千万吨级炼厂从 25 座增至 28 座,我国炼厂平均规模从511 万吨/年上升至 600 万吨/年,其中千万吨级炼厂占半数。依据2023 中国能源化工产业进展报告,到 2025 年,我国千万吨级炼厂将增至 33 家,平均规模增加至 702 万吨/年。依据美国油气杂志的数据,截止 2023 年底,全球炼厂平均规模为 644 万吨/年, 且由于转型升级和落后产能的淘汰,全球平均规模有所下滑。“”完毕后,中国炼厂平均规模将超过全球水平,主要奉献来源于“”期间集中获批的大炼化工程。大炼化工程将炼油厂和化工厂整合进一个拥有全流程生产装置的园区中,拥有俾睨老旧炼厂的大规模炼油力气
20、。依据国内民营大炼化工程炼油装置状况,最小的装置规模为恒逸文莱工程 800 万吨/年的常减压蒸馏装置,该装置规划时期较早,考虑到大炼化工程开工率可以到达 125%的水平,文莱工程也可以到达 1,000 万吨/年的产量。在其工程之后进展规划的国内大炼化工程单套产能均在 1,000 万吨/ 年,盛虹炼化在建的 1,600 万吨/年的单套装置将成为国内单套产能最大的常减压装置。相比之下,山东省作为我国第一炼油大省,炼厂数量众多,但主要以中小产能为主。目前山东省原油一次加工力气为 2.1 亿吨/年,占全国原油总加工力气的 28%,其中地方炼油产能高达 1.3 亿吨/年,占全国地炼总产能的 70%。山东
21、地炼企业共有 53 家,一次原油加工力气 1.3 亿吨/年,其中原油加工力气 300 万吨含一下企业占 60%, 产能 5,070 万吨;300 万吨以上的企业产能为 7,870 万吨。依据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给出的 “”石油化工行业规划指南,期间,我国将持续推动炼油企业“降油增化”,并且将炼油厂分为大、中、小三类,分别研判了其向下游进展化工产业的力气。对于炼油规模小于 500 万吨/年的小型炼厂,根本不具备向下游进展精细化工的力气,应当推动对小型炼厂的产能整合和产能置换,并建设具有规模优势的炼化一体扮装置。整合的代表为山东裕龙岛炼化一体化工程,山东省关停13 家“小炼油”产能,同时组织10
22、家地炼企业签订产能整合转移协议,推动 2,790 万吨炼油产能整合转移。2023 年山东省共退出地炼产能 1,176 万吨。对于条件齐备的小型炼厂和中型炼厂,可以向“特色炼油+特色化工”的精细一体化模式进展。对于具有优化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炼厂改扩建配置规模化的乙烯和芳烃装置,向稀缺性较高的化工品范畴进展。究其根本,“”石油化工行业规划的重点在于淘汰小产能, 整合炼油指标,建设流程更长、开工率更高、产品更加多样化的炼化一体化工程,提升我国石油化工生产的效率,削减生产环节对油品的铺张,做到对资源“吃干榨尽”。就目前民营大炼化投产状况来看,最小的装置是恒逸文莱800万吨/年的炼油装置,因其规划于“
23、”期间,装置体量较小。其后规划的大炼扮装置均为1,000万吨级的大型 装置,将原本需要分布在多个化工厂中的产能整合在同一个园区内, 实现成套装置一种原料输入,数十种化工品输出,实现产能集合效应和精细化加工力气的升级。淘汰整合思路中的代表是山东裕龙岛炼化一体扮装置,通过收购整合省内中小型地炼企业的炼油指标,置换出炼化一体化工程产能, 一方面是获得了大炼化的稀缺指标,另一方面是将原本没有深加工和精细化工力气的中小型炼厂产能置换出了可以大体量生产精细化工 品的产能,在不增加本省炼油负担的状况下做到产业链价值延长,符合“”国家对于石油化工行业的规划思路。这也将是将来五年中, 石油化工行业关于大炼化工程
24、批建的参考对象和重要方向。由于我国对原油进口实行配额制度,炼厂只能在审批通过的额度下进展原料油的选购。总体来看,2023 年-2023 年,我国进口原油允许总量变化不大,但实际对允许进口量额度的使用,2023 年的使用量同比 2023 年增加了 664 万吨,尤其是在第一批时进口了超过当年使用量的一半。这主要有两方面缘由:首先,2023 年民营大炼扮装置未到达满产,所需原料油品较少,2023 年均全额使用了进口原油允许量。其次,2023 年上半年原油价格处于低位,市场普遍预期油价将复苏向上,因此在油价低位大量选购原油。比照 2023 年和 2023 年首批原油进口量,在油价稳步上升的大环境下,
25、炼厂仍期望在较早时候进展原油进口,降低本钱。尤其是大炼化工程逐步投产,油品在首批的进口同比逐年增加。随着的大炼化工程间续投产,也将获得增进口原油允许量。就目前国内民营大炼化的状况,浙江石化二期工程 2,000 万吨和盛虹石化 1,600 万吨进口原油量还有待获得的批复。另外山东地炼企业进展原油产能置换后也将有局部炼厂退出原油进口审批,“”期间我国原料油进口也将持续呈现进口量“此消彼长”的趋势。2、成品油市场竞争加剧,炼油向化工转型“”以来,我国成品油市场经受两次重要的时间点。2023年, “两权合并、配额放宽”政策实施后,国内地炼企业可以从国外进口原油,并且使用进口原料油生产,地炼企业生产本钱
26、大幅下降,成品油产量大幅提升,自给率升至110%以上的水平。2023年,民营大炼化工程集中投产,千万吨级的产能投产将成品油自给率推高5个百分点。但是从成品油消费端来看,2023年-2023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速为3.6%。考虑到“”我国将持续加大对能源汽车的推广,成品油消费量增速或将放缓,但我国仍有接近1亿吨的炼油产能在建或规划中,供需端的错配将加大国内成品油批发市场的竞争,炼油企业盈利力气将持续被压缩。大炼化工程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拥有两方面的优势:首先,在存量的炼油产能竞争中,更加简洁和规模化的装置能够降低原料和生产本钱,在与落后产能的竞争中猎取优势。其次,大炼化工程能够对油品进
27、展精细深加工,“降油增化”到达从根本上削减油品产出。三、“碳中和”强势来袭,大炼化核心向化工由于成品油供给侧压力持续增加,国内炼厂纷纷通过降油增化转型寻求的进展路径,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催化裂解为核心的传统改进,主要关注的是丙烯和碳四的下游进展路线。另一类是通过加氢裂化和催化重整供给化工原料,然后以协作建设蒸汽裂解和联合芳烃装置,下游进展烯烃芳烃等下游产业链为导向的转型路线。后者的代表是大型炼化一体化工程。依据设计时间对大炼扮装置成品油和化工品收率进展争论可以觉察,设计时间较早的工程成品油收率远高于设计时间较晚的工程。2023 年投产的 3 个民营大炼化工程成品油收率均高于 35%,最高的恒
28、力大连工程在 50%左右。主要是由于这些工程规划在“” 初期,当时的主要目标是响应供给侧改革,建设大规模的先进产能集合工程。随着国家政策方向的进展和实际运营过程中不断开掘出来的下游化工品的精细化和差异化的价值,东方盛虹对其装置配套依据“降油增化”的目标进展了改进,随后设计的山东裕龙岛工程更是将成品油收率降至 12.49%,是目前设计方案中最大程度压降成品油产出的工程。1、“全球碳中和”,大炼化机遇挑战并存长期来看,已有的和建设规划中的大炼化工程向化工路线进展是必定趋势,这不仅符合国家政策规划的方向,同时也能发挥碳中和大背景下大炼化工程的供给侧竞争优势。后者可以分为国内和全球两种状况进展争论。(
29、1) 国内碳中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目标从根本上来说将冲击以石油为原料的石油化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部署方向主要是调整优化产业构造、能源构造,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我们认为“碳中和”的方向是以能源清洁化为目标的2023年供给侧改革“升级版”。对于石化行业企业存在两方面的挑战和机遇:首先是对存量炼油产能的挑战。将来加大力度进展能源汽车, 汽柴油增速或许率将持续放缓甚至消灭下行拐点,将加重国内炼油市场的竞争,消灭对炼油产能的逆向淘汰。叠加产业构造的去化和革加速,落后产能及不存在转型力气的炼厂将逐步被淘汰,但成品油和化工品是人类生产生活中无法完全消退的需求,一体扮装
30、置低本钱、规模化、深加工的特点能够帮助大炼化企业登上“诺亚方舟”,成为“能源革命”中的“幸存者”。其次是对绿色产能的需求。根本上石化产业是碳排放大户,在用能和生产流程方面均会有气体排放,因此碳减排和碳捕集是石化产业在“碳中和”中的主要参与方式。碳减排方面,国外大型石油公司和“两桶油”等央企均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包括提高燃料使用效率,加强炼油化工过程中的能耗治理,加大低碳清洁能源的投资和生产力度,承受先进手段削减泄露排放,逐步熄灭非应急状态的火炬排放等。对于大炼化企业而言,其工艺简洁程度处于世界前列,对于废气废能的循环利用和排放的治理力气更强。碳捕集方面,“两桶油”广泛开展了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
31、CUS的应用,将尾气中的二氧化碳收集后注入地下,用于提升油气采收率,或永久封存于地下,以到达碳中和的目的。国内共有 3 个碳捕集与封存工程,分别为中石化中原油田碳捕集与封存工程、克拉玛依敦化石油 CCUSEOR 工程和中石油吉林油田二氧化碳 EOR 工程,吉林油田工程运行多年,累积封存二氧化碳150 余万吨。碳捕集对石化企业综合实力要求较高,只有拥有技术开发力气的企业两桶油等央企和资金实力的大型石化企业民营大炼化企业才能通过碳捕集实现绿色石化,中小企业则很难从碳捕集下手交换用能权或排放权。将来对石化企业的“碳中和”治理主要从两方面入手:第一,划定产能规模最低线,淘汰小型企业;其次,设置碳排放权
32、和用能权,淘汰落后产能。由政策进展的可能性对标大炼化工程本身来看,在产能的淘汰中,大炼化工程单线产能以千万吨计,是目前国内市场中的“最终赢家”。尼尔森简洁系数NCI位于世界前列的大炼化产能是符合政策鼓舞方向的,将优先获得排放权和用能权。综合来看,国内碳中和进程中石化产业整体受冲击较大,但在存量产能中,大炼化企业凭借规模化和先进性受影响程度最小,且在产业构造调整完成后,大炼化工程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高。(2) 全球碳中和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 30 余个国家间续设立了碳中和或净零排放目标,全球碳中和时代拉开帷幕。美国拜登政府也做出了“到 2035 年,通过向可再生能源过渡实现无碳发电;到 2050
33、年,让美国实现碳中和”的承诺。随后,多家国际能源巨头企业开头加大布局绿色能源。壳牌、埃克森美孚、雪佛龙、bp、道达尔和埃尼以及康非石油和挪国油等大型石油公司已共同承诺出售 680 亿桶石油资源,资产标价达 1,110 亿美元,约占全部企业总市值的12%。一方面出于对全球需求大幅下降的预期,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碳减排目标推动,低碳资产将更具竞争性。海外企业对石油资产的剥离和关停在将来 10-30 年期间将持续开展,与国内碳中和的根本规律相仿,全球炼油资产总量将不断压缩,包括海外炼化下游的化工品生产也将呈收缩态势。就我国对芳烃和烯烃进口依靠度较高的状况而言,我国大炼化工程将逐步实现内生产能替代海外进口
34、,甚至制造海外加速淘汰,国内产品逆向输出的格局翻转。综合国内和全球碳中和的大趋势,炼油端,大炼化工程凭借规模化优势,顺应供给侧改革,市场份额将持续扩大。化工品端,全球碳中和加速能源巨头转型,化工品进口替代加速,或将对外输出。尽管碳中和给石化产业带来了系统性风险,但对于稀缺大炼化工程而言也是重要的进展机遇,“降油增化”是产业构造升级的必定结果和大炼化的核心竞争力。2、民营炼化产能落地,进口替代有序进展截止 2023 年底,中国共有 PX 产能约 1,400 万吨/年,进口 PX 约1,590 万吨/年,PX 进口依靠度到达峰值的 61.17%。民营炼化一体化工程投产前,我国 PX 产能集中于“三
35、桶油”及其子公司,截止 2023 年末,中石化PX 总产能约 626 万吨/年;中石油PX 总产能约 289 万吨/年;中海油 95 万吨/年;中化集团 150 万吨/年,合计 1160 万吨/ 年。2023 年民营炼化一体化工程的集中投产,三家浙石化、恒力、恒逸合计增 PX 产能 800 万吨/年。2023 年我国PX 产能超过东北亚地区,占全球PX 产能比例 33%,促进我国 PX 供需由高进口依靠度切换至进口替代加速的格局,2023 年我国 PX 进口依靠度下降10.67 个百分点至 50.50%。依据对已披露数据的统计,2023 年及之后我国拟建及未投产PX 产能还有 2,440 万吨
36、/年,其中浙石化二期 400 万吨/年、裕龙岛 300 万吨/年、盛虹炼化 280 万吨/年和曹妃甸炼化工程 100 万吨/年的大炼化芳烃产能推动有序,将逐步投产。PX 市场供给面渐渐转变为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各撑起半边天的格局,国内 PX 进口替代加速,且2023 年中国与东亚各国签订RCEP,将来从韩国进口PX 的税率将从最惠国 2%关税渐渐降低至 0,议价力气大幅提升。我们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2023年-2023年的PX价格、布伦特原油价格、PX产量进展回归,以求觉察PX价格的驱动因素,最终得到回归模型:PX价格=582.39+1.15布伦特原油价格-2.05PX产量模型1模型的拟合度R
37、方为97%,调整R方为94.9%,模型拟合度较高。 依据t检验的结果,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PX价格与布伦特原油价格的正相关关系显著;而PX价格与PX产量的负相关关系在15%的显著性水平下才显著。说明PX价格主要随着原油价格波动,而PX产量对价格的影响在此模型下稳健性稍弱。因此我们单独对PX产量和PX 价格进展回归得到模型:PX价格=1,395.48-4.31PX产量模型2在模型2中,PX产量与PX价格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模型拟合度R方仅为66.1%,PX产量对价格解释的稳健性相对较弱。我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2023年-2023年期间,PX价格平稳变动,而2023年-
38、2023年,PX产能大幅投产,产量增加后,PX价格波动加大导致的。综合来看, PX价格受原油价格和PX产量影响, 近两年PX产量的增加也直接导致了PX价格下行。原油价格每上升1 美元/吨,PX价格上涨1.15美元/吨;PX产量每增加1吨,PX价格下降2.05美元。结合回归模型的结果,原油价格引导 PX 价格同向变动。其次,2023 年至今,国内大量 PX 产量释放对PX 价格的下行起到确定作用, 主要是通过影响 PX 的加工价差而使得在油价下跌的时候,PX 下跌幅度扩大;油价上行的时候,PX 的价格上行放缓。PX 产能大幅扩张后,PX 价格相对于原油价格的弹性将大不如 2023 年以前的水平。
39、油价稳定状况下的中枢水平也将低于历史同水平油价下的PX 价格中枢。3、轻质化需求增加,烯烃扩产仍有空间考虑到污染、能耗、本钱等各方面因素,石化原料轻质化是大势所趋。轻质化原料的生产路线具有产品收率高、本钱低、能耗少、污染小等优势。国内石化生产业渐渐从石脑油这类重质化的产品向轻质化的轻烃、石油气、自然气等污染更少,更加多样化的石化产品转变。而以乙烯和丙烯为代表的C2和C3产业链是大炼化下游化工板块的核心。随着我国社会进展,对烯烃等轻质化工品的需求也逐年增加,2023年我国乙烯年产量1,817.4万吨,表观消费量2,348.37万吨,仍需 进口530.97万吨乙烯以满足国内需求。2023年-202
40、3年乙烯表观消费量 年均复合增速为4.7%,而乙烯产能在2023年大炼化工程集中投产时, 同比增速到达11%,但由于供给侧改革对落后产能的淘汰,5年年均复合增速仅为2.69%,低于表观消费量的增长。尽管我国乙烯的进口依靠度在2023年仅为10.90%,但2023年乙烯的进口依靠度由于产能淘汰,相较于2023年上升3.76个百分点。近年我国乙烯工程规划建设和工程投产有序进展, 2023 年中科炼化、万华化学工程投产,2023 年还将有卫星石化 125 万吨/年乙烷裂解制乙烯一期工程投产和浙石化二期 280 万吨/年乙烯装置投产。2023 年以后,我国还有超过 1,300 万吨/年的乙烯产能在规划
41、或建设中。因此随着 2023 年以来国内乙烯产能的投产,实际上是在进口抢占落后产能市场份额后,国内先进产能投产后进口再替代的过程。国内乙烯消费市场中,聚乙烯占比到达 64%,其他主要为环氧乙烷、乙二醇和苯乙烯。依据应用场景来划分,聚乙烯主要应用于薄膜、注塑制品、管材等,还可以通过吹塑、注射成型等工艺制成瓶、罐、盆、桶、电线电缆的包覆材料等日用杂品、家具和工业用品等,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近 5 年,我国聚乙烯消费量快速增长到 2023 年的 3,832 万吨,而国内聚乙烯产量仅占全年消费量的52%,占比位于十年同期低位,导致聚乙烯进口依靠度逐年攀升。2023 年我国聚乙烯进口依靠度为 48.
42、36%,自 2023 年以来持续上升。即使考虑到“限塑令”加码,聚乙烯下游的 PE 用量会消灭缩减,但国内聚乙烯产能仍有较大进展空间。20230年-2023年,我国丙烯产量从1,450万吨增长至3,288万吨, 主要增长来源于丙烷脱氢PDH和煤制烯烃CTO,丙烯产量2023 年-2023年同比增速超过15%,尽管近两年增速小幅攀升,但相对水平回落至8%,丙烯产能快速扩张时期,临时告一段落。下游消费品方面,占比最大的聚丙烯照旧呈现供需弱平衡态势,2023-2023 年聚丙烯表观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速到达 9.1%。聚丙烯产量5 年平均复合增速为 10.4%,略高于表观消费量增速,因此可以看到我国聚丙
43、烯的进口依靠度逐年下降。2023 年由于 YQ 缘由,导致聚丙烯下游医用器材,尤其是生产熔喷布所用的聚丙烯需求暴增,考虑到 YQ 和口罩需求的持续性,聚丙烯需求量短时间内仍将维持高位,有利于改善聚丙烯供需面,且国内聚丙烯的产量较消费量仍有较大缺口,聚丙烯的进口替代仍有局部空间。目前国内聚烯烃产品主要是中低端产品,高端的轻烃聚合物照旧依靠于进口,将来国内烯烃产业链在高端化方面照旧大有可为。四、民营领衔炼化基地,石化产能升级序幕拉开1、全国存量规划浩大,民营引领大炼化“”期间国务院制定了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提出,将推动产业集聚进展,重点建设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包括大连长兴岛西中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
44、云港、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和福建古雷;以及推动炼油厂和化工一体化、乙烷和芳烃工程,建设工业园区,提上升效益化学品材料的供给,及推动绿色和石化产业的高效进展。2023 年,山东裕龙岛 2,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工程总规划到达 4,000 万吨/年,成为国内第八大石化基地的有力竞争者。2023-2023 年,七大石化基地中恒力石化与浙石化一期 2,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工程间续投产,浙石化二期 2,000 万吨/年工程常减压装置投产。非七大石化基地中,恒逸石化在文莱建设的 800 万吨/ 年炼化工程和广东茂名中科炼化 1,000 万吨/年炼化工程相继投产。大炼化工
45、程规划建设规模到达 1.06 亿吨/年的规模,民营和“三桶油”工程兼而有之。从建设状况来看,2023 年盛虹炼化 1600 万吨/年工程马上完工,恒逸石化和裕龙岛工程将于 2023 年建设完成;中石化古雷炼化和中石油广东石化工程正常推动,加上改扩建炼化工程, 2023年-2023 年将集中投产一批炼化产能。回溯“”期间大炼化工程进展历史,整体呈现出工程规划量大;建成工程占比小;民营较“三桶油”建设速度快、开工负荷高的特征。在 2023 年油价宽幅震荡的背景下,民营大炼化企业表现亮眼, 恒力石化和恒逸石化2023 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根本与2023 年全年持平,荣盛石化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去年实现翻倍。对于主营业务为中下游聚酯的民营石化企业来说,向上游炼化工程进展并且最终实现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使得企业从本钱、产品种类和生产效率等各方面均优势完备,彻底转变了行业的竞争力要素和投资规律。2、高壁垒稳固优势,龙头业绩持续验证(1) 时间与金钱筑起“堡垒”,成就大炼化稀缺企业浙江石化、恒力石化大连、恒逸文莱和盛虹炼化4个工程是民营炼化一体化中的“执牛耳者”。4个大炼化工程从“”开头规划,建设投产推动有序,“”开头渐渐稳定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