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1 测量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1 测量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1 测量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测量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纲要导引】此专题作为力学实验的重要基础,高考中有时可以单独出题,16年和17年连续两年新课标1卷均考察打点计时器算速度和加速度问题;有时算出速度和加速度来验证牛二或动能定理等。此专题是力学实验的核心基础,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 【点拨练习】考点一 打点计时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加速度时常考两种方法:(1)逐差法纸带上存在污点导致点间距不全已知:(10年重庆)点的间距全部已知直接用公式:,减少偶然误差的影响(奇数段时舍去距离最小偶然误差最大的间隔)(2)平均速度法,两边同时除以t,做图,斜率二倍是加速度,纵轴截距是开始计时点0的初速。1.【10年重庆】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
2、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Hz在线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是22图1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16.6mm =126.5mm =624.5mm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相信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S 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m/s(取2位有效数字)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用、和f表示)【答案】0.1s 2.5 【解析】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每隔4个点选择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根据间的平均速度等于点的速度得vc=2.5m/s利用逐差法:
3、,两式相加得,由于,,所以就有了,化简即得答案。2.【15年江苏】(10分)某同学探究小磁铁在铜管中下落时受电磁阻尼作用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如题11-1图所示,打点计时器的电源为50Hz的交流电(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有_A将铜管竖直地固定在限位孔的正下方B纸带穿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C用手捏紧磁铁保持静止,然后轻轻地松开让磁铁下落D在磁铁下落的同时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2)该同学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试验(记为“实验”),将磁铁从管口处释放,打出一条纸带,取开始下落的一段,确定一合适的点为O点,每隔一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标为1、2、3.8,用刻度尺量出各计数点的相邻计时点到O点的距离,
4、记录在纸带上,如题11-2图所示计算相邻计时点间的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各计数点的速度,抄入下表,请将表中的数据补充完整(3)分析上表的实验数据可知:在这段纸带记录的时间内,磁铁运动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磁铁受到阻尼作用的变化情况是_.(4)该同学将装置中的铜管更换为相同尺寸的塑料管,重复上述实验操作(记为实验),结果表明磁铁下落的运动规律与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几乎相同,请问实验是为了说明说明?对比实验和的结果得到什么结论?【答案】(1)CD(2)39.0 (3)逐渐增大到39.8 cm/ s 逐渐增大到等于重力(4)为了说明磁铁在塑料管中几乎不受阻尼作用,磁铁在铜管中受到的阻尼作用主要是电磁阻尼作用
5、.【解析】根据速度计算速度。【点评】本题考查打点计时器的应用及电磁阻尼实验,多考查对实验的分析。3.【15年新课标2】(6分)某学生用图(a)琐事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的懂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只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5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 (1) 物块下滑是的加速度a=_m/s2;打点C点时物块的速度v=_m/s;(2) 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出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填正确答案标号)A物块的质量 B 斜面的高度 C 斜面的倾角【答案】(1)3.25;1.79;(2)C【解析】(1)根据纸带数据可知:加速度;打点C
6、点时物块的速度(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加速度,所以求出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斜面的倾角。4.【16年新课标2】(6分)某物理小组对轻弹簧的弹性势能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轻弹簧放置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弹簧左端固定,又断与一物快接触而不连接,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与五块连接。向左推物快使弹簧压缩一段距离,由静止释放物快,通过测量和计算,可求得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1)试验中涉及到下列操作步骤:把纸带向左拉直 松手释放物快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向左推物快使弹簧压缩,并测量弹簧压缩量上述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填入代表步骤的序号)。(2)图(b)中M和L纸带是分别把弹簧压缩到不同位置后
7、所得到的实际打点结果。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由M纸带所给的数据,可求出在该纸带对应的实验中物快脱离弹簧时的速度为_m/s。比较两纸带可知,_(填“M”或“L”)纸带对应的实验中弹簧被压缩后的弹性势能大。【答案】(1)、(2)1.29M【解析】(1)先压缩弹簧,再将纸带向左拉直,然后接通打点计时器,最后释放物块。(2)=1.29m/s;M纸带的最大速度比L纸带的最大速度大,则物块获取的动能更大,弹簧所做的功更多,弹性势能更大。5.【16年天津】(2)某同学利用图示装置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必要的措施是 A.细线必须与长木板平行B.先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C.小车的质量远大于钩
8、码的质量D.平衡小车与长木板间的摩擦力他实验时将打点计时器接到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上,得到一条纸带,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所示(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画出);s1=3.59cm;s2=4.41cm;s3=5.19cm;s4=5.97cm;s5=6.78cm;s6=7.64cm;则小车的加速度a= m/s2(要求充分利用测量数据),打点计时器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B= 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AB 0.80 0.40考点: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6.【17年新课标1】(5分)某探究小组为了研究小车在桌面上的直线运动,用自制“滴水计时器”计量时间。实验前,将该计时
9、器固定在小车旁,如图(a)所示。实验时,保持桌面水平,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在小车运动过程中,滴水计时器等时间间隔地滴下小水滴,图(b)记录了桌面上连续的6个水滴的位置。(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 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1)由图(b)可知,小车在桌面上是_(填“从右向左”或“从左向右”)运动的。 (2)该小组同学根据图(b)的数据判断出小车做匀变速运动。小车运动到图(b)中A点位置时的速度大小为_m/s,加速度大小为_m/s2。(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答案】(1)从左向右 (2)0.19 0.038【解析】(1)由于用手轻推一下小车,则小车做减速运动,根据桌面上连续6个水滴的位置,可知,小车从
10、右向左做减速运动;(2)已知滴水计时器每30s内共滴下46个小水滴,那么各点时间间隔为:T=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 由逐差法算得加速度a=考点二 光电门b是挡光宽度(窄好),s是两次挡光距离间隔(宽好),第二次挡光时间,第一次挡光时间,为初速度,为末速度。测量结果偏大。1.(2011上海)(5 分)为测量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的挡光片A、B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二者间距为d。 (1)当小车匀加速经过光电门时,测得两挡光片先后经过的时间和,则小车加速度 。(2)(多选题)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是( )(A)增大两挡光片宽度 (B)减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1 测量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高考 物理 一轮 复习 专题 01 测量 速度 加速度 方法 解析 人教版高三全册 物理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