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中的思维方法.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物理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中的思维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中的思维方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中的思维方法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问题,知识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是高中物理的核心内容之一,穿插其中的研究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如研究对象的选取法、受力分析的处理法及物理情景分析法等,将贯穿于整个物理学中,是我们今后学习物理学的基础,应注意掌握并灵活运用。一、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1整体法把一组加速度相同的连接体作为整体看待,由于中的是合外力,连接体中的作用力是内力,在列式时不予考虑而简化了受力情况。2隔离法把连接体中的某一部分从整体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的方法,其它部分对其作用力变成外力,常在求连接体间的作用力时用隔离法。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整体法和隔离法经常交替使用,一般是选用整体法求加速度
2、,再用隔离法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例1如图1所示,某长方形物体被锯成A、B、C三块,然后再拼在一起,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各块质量分别为,现以的水平推力沿对称轴方向推C,使A、B、C三块保持矩形整体沿力的方向平动,在运动过程中,C对A作用的摩擦力大小为( )A10N B217N C25N D125N解析:本题单独用整体法或隔离法都不能最终解决问题,必须两者结合起来。以A、B、C三块为研究对象,求出整体的加速度: 隔离A,A在水平方向受到C的弹力N和摩擦力f两个力作用,如图2所示。由图1-1易知:二、物体受力分析的处理法1合成法若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应用力的合成法较简单,合外力的方向
3、就是加速度方向。解题时只要知道合外力的方向,就可以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反之亦然。解题时要准确画出力的平行四边形,然后利用几何关系进行求解。例2一辆小车在水平地面上沿直线行驶,在车厢上悬挂的摆球相对小车静止,其悬线与竖直方向成角,如图2所示,问小车的加速度多大,方向怎样,运动情况如何?解析:小球受力情况如图2-1所示,由图可知,所以加速度,水平向左且为恒量,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则小车加速度与小球具有共同的加速度,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且有两种情形,向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2正交分解法当物体受到两个以上的力作用而产生加速度时,常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多数情况下把力正交分解在加速度方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物理 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中的思维方法 高考 物理 牛顿 运动 定律 应用 中的 思维 方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