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思想方法7 微元累积法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思想方法7 微元累积法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思想方法7 微元累积法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思想方法7微元累积法方法概述高中物理中有很多复杂模型不能直接用已有知识和方法解决,可以在对问题做整体的考察后,选取该问题过程中的某一微小单元进行分析,通过对微元的物理分析和描述,找出该微元所具有的物理性质和运动变化规律,从而获得解决该物理问题整体的方法。比如,物体做变加速运动时,若从整体着手研究,则难以在高中物理层面展开,不过当我们用过程微元法,把物体的运动过程按其经历的位移或时间等分为多个小量,将每个微元过程近似为高中物理知识所能处理的过程,在得出每个微元过程的相关结果后,再进行数学求和,这样就能得到物体复杂运动过程的规律。再比如研究对象难以选择的情形,可以把实体模型等分为很多很多的等份,变
2、成一个理想化模型,如刚体可以等分成无数个质点、带电体可以等分成很多点电荷来研究,先研究其中一份,再研究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运用物理规律,辅以数学方法求解,由此求出整体受力或运动情况,在中学阶段比较常见的有类似流体问题、铁链条的连续体模型等。典型例题典例1质量为m的物体从地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经过t1时间达最高点,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fkv(k是常数),求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解析物体上升过程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0。设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速度为v时加速度为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kvma可得ag取一段时间微元t,则vat,在0v0区间内对vat求和,有v(g)t可得v0gt1解得物体上升的最
3、大高度H。答案名师点评本题因物体上升、下落过程受到变化的阻力,加速度变化,所以需要把物体的运动过程进行微元处理,在每一小段的时间内可以认为加速度一定,再进行时间的累积,就可以求出结果。变式1接上题,上题条件不变,物体从最高点下落,当物体到达地面时速度刚好达到最大,求其下落时间t2。答案t1解析设物体到达地面的速度为vm,则有kvmmg物体下落过程中mgkvmavat由得:t2t1。典例2(2019福州高考模拟)如图甲所示,空间存在着一个范围足够大的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边长为L的正方形金属框abcd(简称方框)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外侧套着一个与方框边长相同的U形金属
4、框架MNPQ(仅有MN、NP、PQ三条边,简称U形框),U形框的M、P端的两个触点与方框接触良好且无摩擦,其他地方没有接触。两个金属框每条边的质量均为m,每条边的电阻均为r。(1)若方框固定不动,U形框以速度v0垂直NP边向右匀速运动,当U形框的接触点M、Q端滑至方框的最右侧时,如图乙所示,求:U形框上N、P两端的电势差UNP;(2)若方框不固定,给U形框垂直NP边向右的水平初速度v0,U形框恰好不能与方框分离,求:方框最后的速度vt和此过程流过U形框上NP边的电量q;(3)若方框不固定,给U形框垂直NP边向右的初速度v(vv0),在U形框与方框分离后,经过t时间,方框的最右侧和U形框的最左侧
5、之间的距离为s。求:分离时U形框的速度大小v1和方框的速度大小v2。解析(1)U形框向右匀速运动,NP边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得:EBLv0此时等效电路图如图,由串并联电路规律得:外电阻为:R外2rr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流过PN的电流:I所以:UNPEIr。(2)U形框向右运动的过程中,方框和U形框组成的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为零,系统动量守恒。依题意得:方框和U形框最终速度相同,有:3mv0(3m4m)vt解得:vtv0对U形框,取很短的一段时间tk,由动量定理得:F安ktk3mvk3mv0而F安kikBL代入上式得BLiktk3mvk对k求和,有BLiktk3mvt3mv0其中
6、iktkq,可得q。(3)由系统动量守恒有:3mv3mv14mv2依题意得:s(v1v2)t联立可得:v1v,v2v。答案(1)BLv0(2)v0(3)vv名师点评在电磁感应中当感应电流不是恒定值时,可以通过微元法求电荷量和安培力的冲量等。变式2如图所示,两平行的光滑金属导轨安装在一光滑绝缘斜面上,导轨间距为l、足够长且电阻忽略不计,导轨平面的倾角为,条形匀强磁场的宽度为d,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与导轨平面垂直。长度为2d的绝缘杆将导体棒和正方形的单匝线框连接在一起组成“”型装置,总质量为m,置于导轨上。导体棒中通以大小恒为I的电流(由外接恒流电源产生,图中未画出)。线框的边长为d(dl),
7、电阻为R,下边与磁场区域上边界重合。将装置由静止释放,导体棒恰好运动到磁场区域下边界处返回,导体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重力加速度为g。求:(1)装置从释放到开始返回的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Q;(2)线框第一次穿越磁场区域所需的时间t1;(3)经过足够长时间后,线框上边与磁场区域下边界的最大距离xm。答案(1)4mgdsinBIld(2)(3)解析(1)设装置由静止释放到导体棒运动到磁场下边界的过程中,作用在线框上的安培力做功为W,由动能定理mgsin4dWBIld0根据功能关系可得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QW解得Q4mgdsinBIld。(2)设线框刚离开磁场下边界时的速度为v1,则
8、接着向下运动2d,导体棒开始返回,由动能定理mgsin2dBIld0mv下滑过程中线框在磁场中运动时装置受到的合力FmgsinF线框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Bdv感应电流I线框受到的安培力FBId由牛顿第二定律得a,在t到tt时间内,有vt则v(gsin)t有v1gt1sin解得t1。(3)经过足够长时间后,线框上边在磁场下边界与磁场区域下边界的最大距离xm之间往复运动,由动能定理mgsinxmBIl(xmd)0解得xm。配套作业1类比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对于直线运动,教科书中讲解了由vt图象求位移,由Fx(力位移)图象求做功的方法。请你借鉴此方法分析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A由Fv(力速度)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二部分 思想方法7 微元累积法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高考 物理 二轮 复习 第二 部分 思想 方法 累积 练习 解析 人教版高三全册 物理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