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专题突破 专题二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1)动力学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检测题-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突破 专题二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1)动力学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检测题-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二轮专题突破 专题二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1)动力学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检测题-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专题二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第1讲:动力学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一、夯实基础1.动车组是由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和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拖车)编在一起组成的,如图1所示.一工作人员站在车外进行观测,发现某动车组连续两节经过他的时间依次为5s和4s,若动车组可看成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每节车厢的长度为30m,则该动车组的加速度约为()图1A.0.17m/s2B.0.30 m/s2C.0.33m/s2D.0.38 m/s22.(多选)如图2所示,一水平传送带以v0的速度顺时针传送,其右端与一倾角为的光滑斜面平滑相连,一个可视为质点的物块轻放在传送带最左端,已知物块的质量为m,若物块经传送带与斜面的连接处
2、无能量损失,则()图2A.物块在第一次冲上斜面前,一定一直做加速运动B.物块不可能从传送带的左端滑落C.物块不可能回到出发点D.物块的最大机械能不可能大于mv3.近来,“中国式过马路”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行人过马路时必须遵守交通规则,而红绿灯的时间设置也必须考虑到行人的安全.假设行人过马路时看到红灯转绿灯时反应时间为0.2s,设行人先做匀加速运动,经过1s速度达到了最大值1.5m/s,然后以这一速度匀速通过马路,已知马路的宽度为40m,行人沿直线垂直马路在斑马线上行走,则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出该路口的行人绿灯设置的最短时间为()A.10s B.20s C.28s D.40s4.(多选)如图3所示,
3、三角形传送带以1m/s的速度逆时针匀速转动,两边的传送带长都是2 m,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均为30.现有两质量相同的小物块A、B从传送带顶端都以1 m/s的初速度沿传送带下滑,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下滑相同距离内物块A、B机械能的变化一定不相同B.下滑相同时间内物块A、B机械能的变化一定相同C.物块A、B一定不能同时到达传送带底端D.物块A、B在传送带上的划痕长度相同二、能力提升5(多选)(2015东北三省四市模拟)如图4甲所示,一物体悬挂在轻绳下端,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运动,运动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E与物体通过的路程x的关系图如图乙所示,其中0x1过程
4、的图象为曲线,x1x2过程的图象为直线(忽略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4A0x1过程中物体所受拉力是变力,且一定不断减小B0x1过程中物体的动能一定先增加后减小,最后为零Cx1x2过程中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Dx1x2过程中物体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做匀减速直线运动6.(2015北京石景山区一模)如图5所示,一轻质弹簧沿竖直方向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其下端固定,当弹簧的长度为原长时,其上端位于O点现有一小球从O点由静止释放,将弹簧压缩至最低点(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在此过程中,关于小球的加速度a随下降位移x的变化关系,下图中正确的是()图57.(2015重庆市西北狼教育联盟二模)如图
5、6所示,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1匀速运动,小物体P、Q由通过定滑轮且不可伸长的轻绳相连,t0时刻P在传送带左端具有速度v2,已知v1v2,P与定滑轮间的绳水平不计定滑轮质量,绳足够长直到物体P从传送带右侧离开以下判断正确的是()图6A物体P一定先加速后匀速B物体P可能先加速后匀速C物体Q的机械能先增加后不变D物体Q一直处于超重状态8(2015枣庄市模拟)如图7所示,A、B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2m和m,静止叠放在水平地面上,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为g.现对A施加一水平拉力F,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图7A当F3mg时,A相对B滑动D无论
6、F为何值,B的加速度不会超过g三、课外拓展9.放在足够长的木板上的物体A和B由同种材料制成,且表面粗糙程度一样,现随长木板以速度v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8所示.某时刻木板突然停止运动,已知mAm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8A.若木板光滑,由于A的惯性较大,所以A、B一定会相撞B.若木板粗糙,由于A的动能较大,所以A、B一定会相撞C.若木板粗糙,由于A所受的摩擦力较大,所以A比B先停下来D.无论木板是否光滑,A、B间的相对距离保持不变10. 2015年12月10日,百度宣布,其无人驾驶汽车已完成国内首次城市、环路及高速道路混合路况下的全自动驾驶.(1)如图9所示,无人驾驶汽车车头装有一个激光雷
7、达,就像车辆的“鼻子”,随时“嗅”着前方80m范围内车辆和行人的“气息”.若无人驾驶汽车在某路段刹车时的加速度为3.6m/s2,为不撞上前方静止的障碍物,汽车在该路段匀速行驶时的最大速度是多少?图9(2)若一辆有人驾驶的汽车在该无人驾驶汽车后30m处,两车都以20m/s的速度行驶,当前方无人驾驶汽车以3.6 m/s2的加速度刹车1.4s后,后方汽车驾驶员立即以5.0m/s2的加速度刹车.试通过计算判断两车在运动过程中是否会发生追尾事故?11.某同学为了测定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他用测速仪研究木块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装置如图10甲所示.他使木块以初速度v04m/s的速度沿倾角30的斜面上滑紧
8、接着下滑至出发点,并同时开始记录数据,结果电脑只绘出了木块从开始上滑至最高点的vt图线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求:图10(1)上滑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a1;(2)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3)木块回到出发点时的速度大小v.12.如图11所示,质量m1kg的物块A放在质量M4kg木板B的左端,起初A、B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现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作用在木板B上,已知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0.4,地面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0.1,假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10m/s2.求:图11(1)能使A、B发生相对滑动的F的最小值;(2)若F30N,作用1s后撤去,要想A不从B上滑落,则木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突破 专题二 力与物体的直线运动1动力学观点在力学中的应用检测题-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230076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