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力与运动(四)聚焦计算题考法——动力学观点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力与运动(四)聚焦计算题考法——动力学观点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力与运动(四)聚焦计算题考法——动力学观点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研究(四) 聚焦计算题考法动力学观点1(2015全国卷T24)如图,一长为10 cm的金属棒ab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水平地悬挂在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0.1 T,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弹簧上端固定,下端与金属棒绝缘。金属棒通过开关与一电动势为12 V的电池相连,电路总电阻为 2 。已知开关断开时两弹簧的伸长量为0.5 cm;闭合开关,系统重新平衡后,两弹簧的伸长量与开关断开时相比均改变了0.3 cm。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 m/s2。判断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所受安培力的方向,并求出金属棒的质量。解析:依题意,开关闭合后,电流方向从b到a,由左手定则可知,金属棒所受的安培力方向竖直向下。
2、开关断开时,两弹簧各自相对于其原长伸长了l10.5 cm。由胡克定律和力的平衡条件得2kl1mg式中,m为金属棒的质量,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g是重力加速度的大小。开关闭合后,金属棒所受安培力的大小为FIBL式中,I是回路电流,L是金属棒的长度。两弹簧各自再伸长了l20.3 cm,由胡克定律和力的平衡条件得2k(l1l2)mgF由欧姆定律有EIR式中,E是电池的电动势,R是电路总电阻。联立式,并代入题给数据得m0.01 kg。答案:安培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金属棒的质量为0.01 kg2.(2017全国卷T25)如图,两个滑块A和B的质量分别为mA1 kg 和mB5 kg,放在静止于水平地面上的木板
3、的两端,两者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10.5;木板的质量为m4 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20.1。某时刻A、B两滑块开始相向滑动,初速度大小均为v03 m/s。A、B相遇时,A与木板恰好相对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求:(1)B与木板相对静止时,木板的速度;(2)A、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解析:(1)A和B在木板上滑动时,木板也在地面上滑动。设A、B和木板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f1、f2和f3,A和B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和aB,木板相对于地面的加速度大小为a1。在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前有f11mAgf21mBgf32(mmAm
4、B)g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mAaAf2mBaBf2f1f3ma1设在t1时刻,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其大小为v1。由运动学公式有v1v0aBt1v1a1t1联立式,代入已知数据得v11 m/s。(2)在t1时间间隔内,B相对于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Bv0t1aBt12设在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v1后,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2。对于B与木板组成的系统,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1f3(mBm)a2由式知,aAaB;再由式知,B与木板达到共同速度时,A的速度大小也为v1,但运动方向与木板相反。由题意知,A和B相遇时,A与木板的速度相同,设其大小为v2,设A的速度大小从v1变到v2所用的时间为t2。则由运动学公式,
5、对木板有v2v1a2t2对A有v2v1aAt2在t2时间间隔内,B(以及木板)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1v1t2a2t22在(t1t2)时间间隔内,A相对地面移动的距离为sAv0(t1t2)aA2A和B相遇时,A与木板的速度也恰好相同,因此A和B开始运动时,两者之间的距离为s0sAs1sB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s01.9 m(也可用如图所示的速度时间图线求解)。答案:(1)1 m/s(2)1.9 m3(2015全国卷T25)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 m,如图(a)所示。t0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
6、直至t1 s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 s时间内小物块的v t图线如图(b)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取10 m/s2。求:(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2)木板的最小长度;(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解析:(1)规定向右为正方向。木板与墙壁相碰前,小物块和木板一起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加速度为a1,小物块和木板的质量分别为m和M。由牛顿第二定律有1(mM)g(mM)a1由题图(b)可知,木板与墙壁碰撞前瞬间的速度v14 m/s,由运动学公式
7、有v1v0a1t1s0v0t1a1t12式中,t11 s,s04.5 m是木板碰撞前的位移,v0是小物块和木板开始运动时的速度。联立式和题给条件得10.1在木板与墙壁碰撞后,木板以v1的初速度向左做匀变速运动,小物块以v1的初速度向右做匀变速运动。设小物块的加速度为a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2mgma2由题图(b)可得a2式中,t22 s,v20,联立式和题给条件得20.4。(2)设碰撞后木板的加速度为a3,经过时间t,木板和小物块刚好具有共同速度v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2mg1(Mm)gMa3v3v1a3tv3v1a2t碰撞后至木板和小物块刚好达到共同速度的过程中,木板运动的位移为s1
8、t小物块运动的位移为s2t小物块相对木板的位移为ss2s1联立式,并代入数值得s6.0 m 因为运动过程中小物块没有脱离木板,所以木板的最小长度应为6.0 m。(3)在小物块和木板具有共同速度后,两者向左做匀变速运动直至停止,设加速度为a4,此过程中小物块和木板运动的位移为s3。由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公式得1(mM)g(mM)a40v322a4s3碰后木板运动的位移为ss1s3联立式,并代入数值得s6.5 m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为6.5 m。答案:(1)0.10.4 (2)6.0 m(3)6.5 m高考题型典型试题难度1.平衡类问题2015全国卷T242.应用动力学观点分析板块模型2017
9、全国卷T252015全国卷T25题型(一) 平衡类问题高考定位:常考题型,解题关键:重在恰当选择研究对象,正确进行受力分析及合成、分解典例示法例1某运动员做跳伞训练,他从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上由静止跳下,跳离直升机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减速下落,他打开降落伞后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a)所示。降落伞用8根对称的悬绳悬挂运动员,每根悬绳与中轴线的夹角为37,如图(b)所示。已知运动员和降落伞的质量均为50 kg,不计运动员所受的阻力,打开降落伞后,降落伞所受的阻力f与下落速度v成正比,即fkv。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打开降落伞前运动员下落的高度;
10、(2)阻力系数k和打开降落伞瞬间的加速度;(3)降落伞的悬绳能够承受的拉力至少为多少。解析(1)打开降落伞前运动员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速度位移公式可得运动员下落的高度h,由题图(a)可知v020 m/s,解得:h20 m。(2)由题图(a)可知,当速度为v5 m/s时,运动员做匀速运动,受力达到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得:kv2mg,即k,解得k200 Ns/m。在打开降落伞瞬间,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kv02mg2ma,解得a30 m/s2,方向竖直向上。(3)根据题意可知,打开降落伞瞬间悬绳对运动员拉力最大,设此时降落伞上每根悬绳的拉力为T,以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则有:8Tcos 37mgma,
11、代入数据可解得T312.5 N,故悬绳能够承受的拉力至少为312.5 N。答案(1)20 m(2)200 Ns/m30 m/s2,方向竖直向上(3)312.5 N“稳态速度类”平衡模型一般是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物理问题,其基本特征是物体在开始运动时并不平衡,而是随着外部条件的改变逐渐达到平衡状态。此类模型的一般解法是:先根据试题所描述的情境抽象出物理模型,然后根据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结合运动学知识和牛顿运动定律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当物体最终达到平衡状态时,依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列出平衡方程进行求解。 演练冲关1.(2018届高三江西横峰中学等四校联考)如图所示,AB、BC、CD和DE为质量
12、可忽略的等长细线,长度均为5 m,A、E端悬挂在水平天花板上,AE14 m,B、D是质量均为 m014 kg的相同小球,质量为m的重物挂于C点,平衡时C点离天花板的垂直距离为7 m,g取10 m/s2,试求重物质量m。解析:如图甲所示,设BHx,HCy,由几何关系得:x2y225及(7x)2(7y)225,解得:x4,y3由平衡关系得另解x3,y4(舍去)则sin ,cos 以B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得:FABcos FBCsin 0FABsin FBCcos m0g0解得:FBC300 N,以重物为研究对象,由共点力平衡条件及对称关系得:2FBCcos mg解得:m
13、36 kg。答案:36 kg2.(2018届高三山西重点中学协作体联考)一个底面粗糙、质量为M的斜劈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斜劈的斜面光滑且与水平面成30角;现用一端固定的轻绳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放在斜面上,小球静止时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也为30,如图所示,求:(1)当斜劈静止时轻绳的拉力大小;(2)若地面对斜劈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地面对斜劈支持力的k倍,为使整个系统静止,k值必须满足的条件。解析:(1)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Tcos 30FN1cos 30mgTsin 30FN1sin 30TFN1解得:Tmg。(2)对斜劈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FN2MgFN1cos 30MgmgFfFN1si
14、n 30要使整个系统静止,则有:FfkFN2由以上三式解得k。答案:(1)mg(2)k题型(二) 应用动力学观点分析板块模型高考定位:常考题型解题关键:发挥想象力,构建板块模型的运动和受力情景,并画出示意图 分类突破物块带动木板运动例2质量为M2 kg的木板B静止在水平面上,可视为质点的物块A从木板的左侧沿木板上表面水平冲上木板,如图甲所示。A和B经过1 s达到同一速度,之后共同减速直至静止,A和B的v t图象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1)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1和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2)A的质量m。解析(1)由题图乙可知,物块A在01 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a12
15、m/s2以A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mgma1解得:10.2B在01 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a22 m/s2,在13 s内A与B相对静止,一起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a31 m/s2以A、B同速后整体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2(Mm)g(Mm)a3解得:20.1。(2)以B为研究对象,在01 s内水平方向受到两个滑动摩擦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mg2(Mm)gMa2代入数据解得A的质量:m6 kg。答案(1)0.20.1(2)6 kg1板块模型类问题中,滑动摩擦力的分析方法与传送带类似,但这类问题比传送带类问题更复杂,因为木板往往受到摩擦力的影响也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处理此类问题,
16、要注意从速度、位移、时间等角度寻找各物理量之间的联系。2物块不从木板的末端掉下来的临界条件是:物块到达木板末端时的速度与木板的速度恰好相等。木板带动物块运动例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放着长为L1.6 m、质量为M3 kg 的木板,一个质量为m1 kg大小不计的物块放在木板的最右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0.1,今对木板施加一水平向右的力F,g取10 m/s2。(1)施力F后,要想把木板从物块的下方抽出来,求力F的大小应满足的条件;(2)为把木板从物块的下方抽出来,施加某力后,发现该力作用最短时间t00.8 s,恰好可以抽出木板,求此力的大小。解析(1)力F拉动木板运动过程中:对物块,由
17、牛顿第二定律知mgma,即ag1 m/s2对木板,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mgMa1,即 a1要想抽出木板,则只需a1a,即F(Mm)g,代入数据得F4 N。(2)由(1)分析可知,有力作用在木板上时,木板的速度必大于物块的速度,而木板恰好从物块下抽出时,两者速度大小相等,则力撤去时木板未从物块下抽出。设有力时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2,则a2设没有力时木板的加速度大小为a3,则a3 m/s2设从没有力到木板恰好被抽出所用时间为t2木板从物块下抽出时有物块速度为va(t0t2)发生的位移为sa(t0t2)2木板的速度为v板a2t0a3t2发生的位移为s板a2t02a2t0t2a3t22木板刚好从物块下抽
18、出时应有v板v,且s板sL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得t21.2 s,a23 m/s2,F10 N。答案(1)F4 N(2)10 N抽出木板的最小力分析设水平面光滑,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则能否使B从A下抽(滑)出取决于由A、B间最大静摩擦力产生的加速度外力满足F1(mAmB)gF2(mAmB)g演练冲关3(2018届高三长株潭岳益五市十校联考)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足够长的质量为M4 kg的长木板,在长木板右端有一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长木板与小物块间动摩擦因数为0.2,长木板与小物块均静止。现用F14 N的水平恒力向右拉长木板,经时间t1 s撤去F。则,(1)在F的作用下,长木板
19、的加速度为多大?(2)刚撤去F时,小物块离长木板右端多远?(3)最终长木板与小物块一同以多大的速度匀速运动?(4)最终小物块离长木板右端多远?解析:(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MaFmg,解得a3 m/s2。(2)刚撤去F时,小物块只受摩擦力作用,故mammg,x1at2amt2,解得x10.5 m。(3)刚撤去F时,长木板的速度vat3 m/s,小物块的速度vmamt2 m/s撤去F后,长木板的加速度a0.5 m/s2最终速度vvmamtvat解得t0.4 s,v2.8 m/s。(4)在t时间内,x2解得x20.2 m最终小物块离长木板右端xx1x20.7 m。答案:(1)3 m/s2(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力与运动四聚焦计算题考法动力学观点讲义-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高考 物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运动 聚焦 算题 动力学 观点 讲义 人教版高三全册 物理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2302954.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