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试题分项版汇编系列 专题06 万有引力与航天(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
《高考物理试题分项版汇编系列 专题06 万有引力与航天(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试题分项版汇编系列 专题06 万有引力与航天(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8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06万有引力与航天一、单选题1科学家经过深入观测研究,发现月球正逐渐离我们远去,并且将越来越暗。有地理学家观察了现存击中鹦鹉螺化石,发现其贝壳上的波状螺纹具有树木年轮一样的功能,螺纹分许多隔,每隔上波状生长线在30条左右,与现代农历一个月的天数完全相同。观察发现,鹦鹉螺的波状生长线每天长一条,每月长一隔。研究显示,鹦鹉螺的贝壳上的生长线,现代是30条,中生代白垩纪是22条,侏罗纪是18条,奥陶纪是9条。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现在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为38万公里。始终将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视为圆周轨道,由以上条件可以估算奥陶纪月球到地球的距离约为()A. B. C. D. 【答
2、案】A22017年6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慧眼”的成功发射将显著提升我国大型科学卫星研制水平,填补我国国X射线探测卫星的空白,实现我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向天地联合观测的超越。“慧眼”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黑洞、中子星和射线暴等致密天体和爆发现象。在利用“慧眼”观测美丽的银河系时,若发现某双黑洞间的距离为L,只在彼此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则双黑洞总质量为()A. B. C. D. 【答案】A【解析】对双黑洞中的任一黑洞:得对另一黑洞:得又联立可得:则即双黑洞总质量。故A项正
3、确。点睛:双星模型与卫星模型是万有引力部分的典型模型,要能熟练应用。3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的叙述中,符合史实的是A. 安培最先发现电流能够产生磁场B. 牛顿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C. 笛卡儿巧妙地利用“月一地”检验,证明了天、地引力的统一D. 法拉第不仅提出了场的概念,而且还引入了电场线和磁场线的概念【答案】D【解析】A. 奥斯特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故A错误;B.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巧妙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故B错误;C. 牛顿巧妙地利用“月一地”检验,证明了天、地引力的统一,故
4、C错误;D. 法拉第不仅提出了场的概念,而且还引入了电场线和磁场线的概念,故D正确;故选:D。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B. 卡文迪许最先通过实验测出了静电力常量C. 库仑研究了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安培提出了电荷周围存在着它产生的电场D. 奥斯特发现了判定电流产生磁场方向的右手螺旋定则【答案】A【解析】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得了基本电荷的数值,选项A正确;卡文迪许最先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选项B错误;库仑研究了电荷之间的作用力,法拉第提出了电荷周围存在着它产生的电场,选项C错误;安培发现了判定电流产生磁场方向的右手螺旋定则,选项D错误;故选A.5天文学
5、家发现某恒星有一颗行星在圆形轨道上绕其运动,并测出了行星的轨道半径和运行周期,万有引力恒量为,由此可推算出()A. 行星的质量B. 行星的加速度C. 恒星的质量D. 恒星的密度【答案】BC【解析】行星围绕恒星转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a=当知道行星的轨道半径和运行周期时,可以求出恒星的质量及行星的加速度,无法求出行星的质量及恒星的密度,故BC正确,AD错误。6地球和木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可以看作是圆形已知木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轨道半径的5.2倍,则木星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之比约为()A. 0.19 B. 0.44C. 2.3 D. 5.2【答案】B【解析】由得:,所以有:,B正确;AC
6、D错误;故选B。视频7天文学家发现某恒星有一颗行星在圆形轨道上绕其运动,并测出了行星的轨道半径和运行周期,万有引力恒量为,由此可推算出()A. 行星的质量B. 行星的加速度C. 恒星的质量D. 恒星的密度【答案】BC【解析】行星围绕恒星转动时,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a=当知道行星的轨道半径和运行周期时,可以求出恒星的质量及行星的加速度,无法求出行星的质量及恒星的密度,故BC正确,AD错误。8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卫星与地心的距离为r时,其引力势能可表示为Ep,其中G为引力常量,M为地球质量。假设该卫星原来在半径为R1的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由于受到极稀薄空气摩擦的作用,飞行一段时间后其圆周运
7、动的半径变为R2,则在此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A. GMm() B. GMm()C. () D. ()【答案】C【点睛】求出卫星在半径为圆形轨道和半径为的圆形轨道上的动能,从而得知动能的减小量,通过引力势能公式求出势能的增加量,根据能量守恒求出热量9如图所示,a是地球赤道上的一点,某时刻在a的正上方有三颗卫星b、c、d,他们的圆轨道与赤道平面共面,各卫星的运行方向均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顺时针方向,图(甲)中已标出).其中d是地球同步卫星.从该时刻起,经过一段时间t(在t时间内,b卫星还没有运行完一周),各卫星相对a的位置最接近实际的是下图中的( )A. B. C. D. 【答案】C【解
8、析】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T=2,轨道半径r越大,周期T越大,则角速度越小,所以经过相同的时间,三个卫星中,b转过的角度最大,c次之,d最小,d为同步卫星,与赤道上的a保持相对静止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0发射地球同步卫星要经过三个阶段: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如题图所示当卫星分别在轨道1、2、3上正常运行时,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在轨道3上的运行速率大于7.9km/sB. 卫星在轨道3上的机械能小于它在轨道1上的机械能C. 卫星在轨道3上的运行速率小于它
9、在轨道1上的运行速率D. 卫星沿轨道1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小于轨道2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答案】C【解析】为最大环绕速度,则卫星在轨道上的运行速率小于,故A错误;卫星从轨道1到轨道3需要克服引力做较多的功,故在轨道3上机械能较大,故B错误;依据万有引力公式,则卫星在轨道上的运行速率小于它在轨道上的运行速率,故C正确;依据牛二定律卫星沿轨道经过点时的加速度等于轨道经过点时的加速度,故D错误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问题就是根据人造卫星的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列式求出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和向心力的表达式进行讨论即可11a是地球赤道上一幢建筑,b是在赤道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c是地球同步卫星,已知b的轨道
10、半径为c的,某一时刻b、c刚好位于a的正上方(如图所示),经48 h,a、b、c的大致位置是四个选项中的A. B. C. D. 【答案】B【解析】由于a物体和同步卫星c的周期都为24h所以48h后两物体又回到原位置,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得解得然后再算b卫星在48小时内运行的圈数圈,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2016年8月16日,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研究又迈出重要一步。已知卫星在距地球表面高度为h的圆形轨道上运动,运行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地球半径为R,则地球的质量可表示为( )A. B. C. D. 【答案】B【解析】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解得:
11、M=,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地球赤道上的重力加速度为g,物体在赤道上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卫星甲、乙、丙在如图所示的三个椭圆轨道上绕地球运行,卫星甲和乙的运行轨道在P点相切。不计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如果地球的转速为原来的倍,那么赤道上的物体将会“飘”起来而处于完全失重状态B. 卫星甲、乙分别经过P点时的速度相等C. 卫星甲的机械能最大D. 卫星甲的周期最小【答案】A【解析】物体在赤道上随地球转动时,根据牛顿定律:;当物体飘起来的时候,万有引力完全提供向心力,则此时物体的向心加速度为,即此时的向心加速度a=g+a;根据向心加14如图所示,“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
12、一号”目标飞行器于北京时间2011年11月3日凌晨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使中国载人航天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若已知地球的自转周期T、地球半径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组合体运行的轨道距地面高度为h,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A. 组合体所在轨道处的重力加速度B. 组合体围绕地球作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大小C. 组合体的线速度大小D. 组合体的运行周期【答案】D【解析】地球表面的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万有引力,即:,则:,组合体绕地球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A、由万有引力定律得:,解得:,故A错误;B、由万有引力定律得:,解得:,故B错误;C、由万有引力定律得:,解得:,组合体的轨道半径:
13、,组合体的周期:,组合体的线速度:,故C错误;D、由万有引力定律得:,解得:,故D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知道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应用万有引力公式与牛顿第二定律即可解题,解题时注意“黄金代换”的应用。15火星探测器绕火星近地做圆周轨道飞行,其线速度和相应的轨道半径为v0和R0,火星的一颗卫星在圆轨道上的线速度和相应的轨道半径为v和R,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lg()=lg() B. lg()=2lg()C. lg()=lg() D. lg()=2lg()【答案】A【解析】人造卫星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故有由两式得由对数运动算可得所以,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2
14、016年10月19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距地面393公里的轨道高度交会对接成功。由此消息对比神舟十一号与地球同步卫星的认识,正确的是( )A.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中宇航员没有受到力的作用B.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周期为24小时C.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周期小于同步卫星的周期D.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中天平可以正常使用【答案】C【解析】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宇航员仍然受到万有引力,只是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故A错误;神舟十一号的轨道半径小于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则由可知,神舟十一号的运行周期小于同步卫星的周期,即小于24小时故B错误,C正确;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中天平
15、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不能正常使用;故D错误;故选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宇宙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靠地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做圆周运动;明确飞船上所有天体均做匀速圆周运动17行星A和B都是均匀球体,其质量之比是1:3,半径之比是1:3,它们分别有卫星a和b,轨道接近各自行星表面,则两颗卫星a和b的周期之比为 ( )A. 1:27 B. 1:9 C. 1:3 D. 3:1【答案】C【解析】:研究同卫星绕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由得:在行星表面运动,轨道半径可以认为就是行星的半径.行星A和B质量之比是 ,半径之比是则故C正确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18由三颗星体构成的系统,忽
16、略其他星体对它们的作用,存在着一种运动形式:三颗星体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分别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绕某一共同的圆心O在三角形所在的平面内做相同角速度的圆周运动(图为A、B、C三颗星体质量不相同时的一般情况)若A星体质量为2m,B、C两星体的质量均为m,三角形的边长为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星体所受合力大小FAB. B星体所受合力大小FBC. C星体的轨道半径RCaD. 三星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答案】D【解析】A、由万有引力定律,A星受到B、C的引力的大小:方向如图,则合力的大小为:,A错误;B、同上,B星受到的引力分别为:,,方向如图;FB沿x方向的分力:故选:D。1
17、9如图所示,“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后,组合体在时间t内沿圆周轨道绕地球转过的角度为,组合体轨道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不考虑地球自转。则( )A. 组合体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B. 可求出组合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C. 地球的质量为D. 可求出地球的平均密度【答案】C【解析】A、组合体在时间t内沿圆周轨道绕地球转过的角度为 ,则角速度:所以,故A错误;B、因为不知道组合体的质量,所以不能求出组合体受到的万有引力,故B错误;C、万有引力提供组合体的向心力,则:所以:故C正确;D、根据 ,但不知道星球自身的半径,所以无法求地球的平均密度,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C20已
18、知地球和月球半径的比值为4 ,地球和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为6 ,则地球和月球密度的比值为A. B. C. 4 D. 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星球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列式求解出质量、由密度定义求解密度表达式进行分析即可设月球的半径为,地球的半径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地面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在地球表面,重力等于万有引力,故,解得,故密度,同理月球的密度,故地球和月球的密度之比,B正确21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牛顿通过多年观测记录行星的运动,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B. 卡文迪许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被人们称为“
19、能称出地球质量的人”C. 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得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D. 开普勒从理论和实验两个角度,证明了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从而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小球质量越大下落越快”的错误观点【答案】C【解析】解: A、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牛顿在此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故A错误.B、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所以B选项是错误的.C、伽利略利用“理想斜面”否定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得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的观点,故C正确.D、伽利略从理论和
20、实验两个角度,证明了轻、重物体下落一样快,从而推翻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小球质量越大下落越快”的错误观点.故D错误.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22下列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B. 伽利略首先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起来C. 理想化模型是把实际问题理想化,略去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例如质点.位移等D. 用比值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速度.加速度都是采用了比值法定义的【答案】B【解析】牛顿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许用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选项A错误;伽利略首先将实验事实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理)和谐地结合
21、起来,选项B正确;理想化模型是把实际问题理想化,略去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例如质点,点电荷等,选项C错误;用比值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例如速度;加速度不是采用了比值法定义的,选项D错误;故选B.23“天舟一号”货运飞船2017年4月20日在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前,“天舟一号”在距地面约380km的圆轨道上飞行,已知地球距地面卫星的高度约为36000km,则“天舟一号”()A. 线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线速度B. 线速度大于第一宇宙速度C. 向心加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加速度D. 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答案】D【解析】A. “天舟一号”的
22、轨道半径比地球同步卫星的小,由开普勒第二定律知其线速度大于同步卫星的线速度。故A错误;B. 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最大的运行速度,“天舟一号”的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B错误;C. 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则向心加速度知,“天舟一号”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向心加速度,C错误;D. 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得,“天舟一号”的周期小于同步卫星的周期,而同步卫星的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D正确。故选:D。24据报道,2020年前我国将发射8颗海洋系列卫星,包括2颗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和2颗海陆雷达卫星(这4颗卫星均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以加强对黄岩岛、钓鱼岛及西沙群岛全部岛屿附近海域
23、的监测。设海陆雷达卫星的轨道半径是海洋动力环境卫星的n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相同时间内,海陆雷达卫星到地心的连线扫过的面积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到地心的连线扫过的面积相等B. 海陆雷达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的三次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等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的三次方与周期的平方之比C. 海陆雷达卫星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角速度之比为D. 海陆雷达卫星与海洋动力环境卫星周期之比为【答案】B【解析】根据可得,卫星到地心的连线扫过的面积为,半径不同,面积不同,A错误;由可知,是一个定值,B正确;根据可知角速度之比为,C错误;根据可知周期之比为,D错误25A、B两颗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物理试题分项版汇编系列 专题06 万有引力与航天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高考 物理试题 分项版 汇编 系列 专题 06 万有引力 航天 解析 人教版高三全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