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宪法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宪法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宪法学课程教学大纲宪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文关键词:教学大纲,课程,宪法学宪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文简介:宪法学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党玺审核人:张颖颖编撰日期:2022年11月一、课程概述(前言)课程简述:宪法学课程是一门阐述宪法基本理论和传授宪法详细学问的课程。课程类型:A类。课程性质:必修。安排课时及学分:54个课时;3分。实践课时比例:0%。宪法学属于法律实务班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宪法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文内容:宪法学课程教学大纲执笔人:党玺审核人:张颖颖编撰日期:2022年11月一、课程概述(前言)课程简述:宪法学课程是一门阐述宪法基本理论和传授宪法详细学问的课程。课程类型:A类
2、。课程性质:必修。安排课时及学分:54个课时;3分。实践课时比例:0%。宪法学属于法律实务班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讲授宪法基本理论和详细学问,进行比较系统和深化的宪法教化,为学习法律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为此,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相识,增加执行党的基本路途的自觉性;树立法治思想,增加法制观念,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驾驭宪法理论和立法原则,为学习法律专业课创建条件;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性的相识,自觉地投身我国的法制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须要。二、教学内容描述宪法学课程的基本内容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绪言部分。
3、绪言部分概括地说明宪法学的探讨对象及其特点,阐述学习宪法学的意义,介绍学习宪法学的方法,阐述了宪法学的基本分类、探讨对象、宪法体系结构等,为学生们呈现宪法概貌。()宪法理论和历史部分。依据学生的特点,围绕对“什么是宪法”的回答这个中心,介绍必要的宪法基本理论;在介绍宪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时,把重点放在介绍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上,以提高学生对中国国情的相识。()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这是本课程的主体部分。划分章节时,大体上以现行宪法条文依次为依据,结合问题的性质,分章介绍。宪法中“国旗、国徽和首都”一章,因属于国家标记问题,所以放在国家结构形式介绍。本课程应体现大专层次的特点,在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上应与
4、全日制高校法律专业课程有所区分。为此,宪法学课程的教学必需根据“以介绍中国现行宪法为主”的总要求组织教学。宪法学课程实行重点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编写宪法学教材和教学指导书,编印宪法学参考资料,供学生自学运用。重点讲授的主要内容为宪法学课程的重点、要点、难点和疑点,通过讲授帮助学生较全面地驾驭正确的学习方法。三、主要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在对教学内容进行上述分析、提示的基础上合理支配各部分内容及相应教学方法环节的学时安排。学时安排应制成表格,并有肯定的弹性幅度,以适应不同教学对象的要求和教学安排实施上可能出现的调整。章(或编)次总学时数讲授学时数习题课、探讨课等学时数宪法概述(什么是宪
5、法)4宪政7公民概述5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5国家8国家制度8国家机构8社会的宪政定位8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8期末辅导3合计5454宪法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宪法学课程是一门阐述宪法基本理论和传授宪法详细学问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讲授宪法基本理论和详细学问,进行比较系统和深化的宪法教化,为学习法律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为此,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相识,增加执行党的基本路途的自觉性;树立法治思想,增加法制观念,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驾驭宪法理论和立法原则,为学习法律专业课创建条件;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重要性的相识,自觉
6、地投身我国的法制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须要。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结构宪法学课程的基本内容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绪言部分。绪言部分概括地说明宪法学的探讨对象及其特点,阐述学习宪法学的意义,介绍学习宪法学的方法,阐述了宪法学的基本分类、探讨对象、宪法体系结构等,为学生们呈现宪法概貌。()宪法理论和历史部分。依据学生的特点,围绕对“什么是宪法”的回答这个中心,介绍必要的宪法基本理论;在介绍宪法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时,把重点放在介绍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上,以提高学生对中国国情的相识。()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这是本课程的主体部分。划分章节时,大体上以现行宪法条文依次为依据,结合问题
7、的性质,分章介绍。宪法中“国旗、国徽和首都”一章,因属于国家标记问题,所以放在国家结构形式介绍。本课程应体现大专层次的特点,在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上应与全日制高校法律专业课程有所区分。为此,宪法学课程的教学必需根据“以介绍中国现行宪法为主”的总要求组织教学。宪法学课程结构支配如下:第一章宪法概述其次章宪政第三章公民概述第四章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五章国家第六章国家制度第七章国家机构第八章社会的宪政定位第九章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三、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宪法学是一门带有基础理论课性质的法律专业基础课程,因此,宪法学课程的开设时间应在政治理论课和法学基础理论课之后,法律专业课之前。、以宪法这一社会现象为探讨对
8、象的宪法学课程,涉及到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很多重大问题,如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军事问题、文化教化问题;民族问题、宗教问题、政党制度问题、民主形式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既是实际问题,又是理论问题。这就要求宪法学老师既了解实际、了解国情,又要有比较广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在宪法学教学中,要尽量避开与相邻课程重复。为了妥当地解决课程内容重复问题,须要紧扣着宪法学的探讨对象,对每一问题都要从宪法的角度进行阐述,避开离开宪法,作一般性的理论上的发挥。如经济制度部分简单同政治经济学重复,那就要限定在宪法总纲中有关规定的范围内进行介绍,不作过多发挥;又如政党制度部分简单同政治学重复,那就紧紧围绕党对政权的领导,
9、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以及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加以论述,不要泛述各国政党制度的历史发展过程和现状。四、学时支配与授课方式宪法学课程为学期课,课内学时54学分。宪法学课程实行重点讲授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编写宪法学教材和教学指导书,编印宪法学参考资料,供学生自学运用。重点讲授的主要内容为宪法学课程的重点、要点、难点和疑点,通过讲授帮助学生较全面地驾驭正确的学习方法。其次部分教学内容一、驾驭宪法学的探讨对象,了解学习宪法的意义和方法。(一)宪法学的探讨对象宪法学是以宪法典为主要探讨对象的一门法律科学,是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并有自己的特点。(二)学习宪法学的
10、意义学习宪法学有助于提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相识,有助于树立法治思想,增加法制观念,自觉地维护宪法的尊严,监督宪法的实施;有助于学习其他法律专业课;有助于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相识,自觉地投身我国的法制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须要。(三)宪法学的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学习和探讨宪法学,必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来进行,着重驾驭四种方法:阶级分析;历史分析;比较比照;联系实际。二、宪法概述(什么是宪法)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宪法词义的演化,着重驾驭宪法的概念,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主要表现。驾驭宪法的民主原则及分类。(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有广狭
11、二义,狭义的宪法同一般法律在阶级本质上是一样的。着重驾驭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在法律方面的特有属性、主要特征,表现在:宪法内容的根本性;宪法法律效力的最高性;宪法制定、修改程序的严格性;宪法的说明和监督实施的特别性。(二)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宪法与民主制度有着不行分割的内在联系。从内容来说,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近现代民主有多种含义: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民主还意味着国家用宪法来确认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民主还在传统、习惯、思想作用、意识、观念、精神、看法意义上运用民主制度须要法律化。宪法的民主原则包括两类。资本主义宪法的民主原则有:人民主权原则;权力划分原则;天赋人权原则;法治主义原则
12、。我国宪法中的社会主义民主原则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公民权利义务一样性原则;社会主义法治原则。(三)宪法是阶级力气对比关系的表现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阶级力气对比关系的改变是影响宪法内容的重要因素。宪法的分类。三、宪政教学目的和要求:正确理解并驾驭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及发展趋势;我国宪法的发展历史以及四部宪法的比较。了解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一)资本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近代意义的宪法是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才出现的,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宪法、美国宪法和法国宪法。资本主义宪法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7、
13、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其次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三阶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其次次世界大战;第四阶段是其次次世界大战以后。(二)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1918年苏俄宪法诞生了,它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后来又发展到东欧乃至世界十几个国家,现在虽然发生了改变,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大趋势。(三)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宪政运动和制宪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革命依据地的制宪活动。共同纲领的历史地位、性质。1954年宪法、1957年宪法、11018年宪法、11012年宪法的历史地位、指导思想、特点。四、公民概述教学目的
14、和要求:着重驾驭公民的概念,公民与国籍之间关系,公民、人民和敌人之间的区分。公民是指具有某国国籍的自然人,公民表达的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个人与国家之间的一种法律上的联系,它不仅是社会成员个人获得国家爱护的法律资格,也是国家对特定社会成员予以爱护的法律依据。国籍是指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法律上的身份。国籍取得方式:一种是基于诞生而取得,称为原始国籍;另一种是依据当事人的意愿或法律规定的状况而取得,称为继有国籍。人民与公民相比的不同在于:1、性质不同;2、范围不同;3、详细表达不同。人民权利宪政的意义:1、确立国家的通知形态;2、论证国家权力的正值性;3、监督和制约国家权力。五、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教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宪法学 宪法 课程 教学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