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周兴陆)第三讲、诗歌与叙事.docx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周兴陆)第三讲、诗歌与叙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周兴陆)第三讲、诗歌与叙事.docx(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周兴陆)第三讲、诗歌与叙事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周兴陆)第三讲、诗歌与叙事 本文关键词:叙事,中国古代,鉴赏,诗词,诗歌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周兴陆)第三讲、诗歌与叙事 本文简介:第三讲诗歌可以叙事与西洋诗歌相比,中国古代的叙事诗显得不够发达,抒情似乎是诗歌的专利,叙事是诗人的走穴。在古代诗坛上,抒情诗占据肯定的主导地位,叙事诗星星点点地缀在抒情诗的天空,没有大的生气。这样说的意思,并不是说古代没有叙事诗的名篇。恰恰相反,也有数量可观的叙述名作,流传后世。我们看诗经中的“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周兴陆)第三讲、诗歌与叙事 本文内容:第三讲诗歌可以叙事与西洋诗歌相比,中国古代的叙事诗显得不够
2、发达,抒情似乎是诗歌的专利,叙事是诗人的走穴。在古代诗坛上,抒情诗占据肯定的主导地位,叙事诗星星点点地缀在抒情诗的天空,没有大的生气。这样说的意思,并不是说古代没有叙事诗的名篇。恰恰相反,也有数量可观的叙述名作,流传后世。我们看诗经中的“颂”和“大雅”,就有一些近乎史诗性的作品,追述商、周民族祖先的宏大业绩。大雅生民篇歌颂周的始祖后稷的传奇人生,后稷是母亲姜嫄踏了上帝的脚印而受孕的(“履帝武敏歆”),诞生之后就被抛弃,但是牛羊和鸟都来爱护他,就这样活了下来。后稷从小就懂得农作物的品性(“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带领人民种植农作物,发展了农业。后稷逝世后,周人在丰收的季节里祭祀上帝,归功于始祖
3、后稷。国风中也有一些以叙述为主的篇章,如魏风伐檀。诗经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坎坎,伐檀的声音。寘,置也。干,水边岸地。涟猗,即“涟漪”,小的水纹。不稼不穑,胡取禾三一百零一廛兮廛,毛传:“一夫之居,曰廛。”?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县,同“悬”。貆,兽名。?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不素餐,犹“不白吃饭”。!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一百零一亿兮三一百零一亿,郑玄笺:十万曰亿。三一百零一,禾秉之数。?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特,毛传:“兽三岁,曰特。”?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一百零一囷兮
4、?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飱兮。56这是一首劳动者之歌,是伐木者控诉的歌颂,实行重章叠句的手法,似乎内心的怨愤,非如此反复唱叹无以发泄,诗歌基本上是实行“赋”,即叙事的方法,讽刺剥削阶级的“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毛诗小序)的贪欲生活。诗经六义之一“赋”,即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是干脆的叙事。像伐檀这类“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作品,在诗经中大量存在,诗歌亲密地关注着社会现实,发挥记录现实悲剧、不幸和不平的事务。这种精神也流贯在汉乐府中。据班固汉书艺文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乐府多采自民间,来自社会的底层,是底层民众真实生活
5、的记录。底层民众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虚幻飘渺的玄思,只是每天都在发生一些可悲可泣的故事,须要说出来,须要同别人一同去分担自己的忧患。“缘事而发”,就是叙事性,这是汉乐府的重要特点。东门行古辞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餔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这是一对陷入生活绝境的夫妻的对话。盎中无米,架上无衣,屋如悬磬,男主子打算挺而走险,但是岂能置社会道义和理法于不顾,岂能置妻儿于不顾,于是“出”而复“入”,内心充溢着冲突。就在他狠下心拔剑出门时,妻子出场了,牵
6、扯着衣服啼哭:不管人家多么富贵,我们有粗茶淡饭,就可以度日了。做事要上对得起苍天,下当想想这嗷嗷待哺的小儿,可不能胡来!此时的丈夫可能已经横下一条心来肯定要走的,所以“咄”的一声斥责:此时出门已经算迟了,等到白发上头,老了就更没法过活了。这首乐府诗把人间一幕悲剧的关节点推到读者面前,对话描写语气真实而活脱,情感谢切而困难,揭示了贫富对立的社会里底层民众走投无路的无奈。妇病行古辞妇病连年累岁,传呼丈人前一言丈人,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丈夫。当言未及得言,不知泪下一何翩翩翩翩,泪流不止。“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笪笞过,过错。笪笞,鞭打。行当折揺行当折摇,将要死去。,思复念之!”乱
7、曰乱,曲终的尾声。:抱时无衣,襦复无里。闭门塞牖,舍孤儿到市。道逢亲交,泣坐不能起。从恳求与孤买饵,对交啼泣,泪不行止。我欲不伤悲不能已。探怀中钱持授交。入门见孤儿,啼索其母抱。徘徊空舍中,“行复尔耳,弃置勿复道!”妇病行更是一幕生死离别的人间惨剧。妇女染病多年,只剩下最终一口气了,把丈夫叫到床前,临终遗言。诗歌虽然惜墨如金,但还是对“当言未及得言”的凄惨场景作了描写:“泪下一何翩翩。”病妇的遗言集中在两三孤儿身上,不要让孩子受冻挨饿,犯了错误也不要打骂。反复吩咐,这是人间常情,也是最难以割舍的牵挂。“乱曰”以下是妇死之后的事。丈夫已经穷得徒有四壁了,儿子衣不蔽寒。路上逢着亲友,知道我家的变故
8、,也难受得忍不住流眼泪。回到家里,空空的房子里是儿子的哭泣,可以预感到他们也会随着妻子一同死去,还有什么可说得呢!这首诗歌将人间悲剧写得尤为惨烈,催人泪下。综合这两首诗来看,汉乐府诗除了具有一般民歌朴实无华的语言风特别,还有几个特点:一.是擅长叙写人生中重大的变故或具有剧烈心情感染力的场景,以获得震撼人心的情感效果。二.是叙事,具有相对完整的情节和场面。三.是多以对话的方式,辅以动作、神态描写以绽开故事。因为所叙故事本身具有剧烈的感染力,因此作者一般实行静观的看法,将事务呈现出来,很少以抒情的方式参加进来。乐府诗至唐代杜甫,开创了“即事名篇”的新路,完全摆脱旧题的束缚,另立新题,而在“感于哀乐
9、,缘事而发”的精神上又是与汉乐府相通的,表现出诗人对现实问题的严峻关切,代表性的作品是兵车行、“三吏”“三别”等。新婚别真德秀注:先王之政,新有婚者,期不使政。此诗所怨,尽其常分,而不能忘礼义。杜甫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兔丝,草本植物,茎细而柔,蔓生草上。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傍。首四句,以比兴起,得诗三一百零一遗法。结发为妻子,席不暖君床。暮婚晨告辞,无乃太匆忙。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河阳,王洙注:东都也。指洛阳。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妾身”二句,蔡梦弼注:“妇人嫁三日,告庙上坟,谓之成婚。婚礼既明,然后称姑嫜。今嫁未成婚而别,故曰未分明。”姑嫜,婆婆和公公。此诗通篇全作新人语。这一层,叙述
10、新嫁娘的尴尬境况,“暮婚晨告辞”,究竟算什么身份呢?算不算你的妻子?算不算你家的媳妇呢?新婚妇不能不自怨自艾,絮絮叨叨,她内心也有许多委屈啊!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生女有所归归,女子嫁人曰归。,鸡狗亦得将“鸡狗”句,仇兆鳌注:嫁时,将鸡狗以往,欲为室家久长计也。君今死生地,沉痛迫中膓。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这一层,新嫁娘回忆自己的身世,以前在娘家时,也算是父母亲乖乖珍宝,本希望嫁个好人家,能安平稳稳过个太平日子,没想到结婚其次天,丈夫要上前线。这一去,是生是死,都没个准儿。一想到此,内心就哀思难以忍受。本想和你一起去,可又不能够。真是如何是好!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11、“妇人”二句,汉书李陵传:陵曰:“我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始军出时,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随军为卒妻妇,大匿车中。陵搜得,皆斩之。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前面几层是“发乎情”,抒写新嫁娘要与丈夫生别时的惨痛情感;这一层则是“止乎礼义”,新嫁娘深明大义,理性和责任战胜了私情。即使自己内心有无限哀痛,依旧劝勉丈夫“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而且还自我勉励,自作坚毅,脱下新婚的服饰,洗去新婚的妆扮,这是要与丈夫一同坚毅起来。对于斗争中的女人来说,不拖丈夫后退,不使丈夫牵挂,就算是一同上战场,反抗侵略了。仰视一百零一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前
12、以比兴起,此以比兴结;前是正衬,此是反照。看到天空比翼齐飞的鸟儿,又想到自己立刻要和丈夫分别,独守空闺了。新婚本是喜事,却遭受如此尴尬的变故,真是“人事多错迕”,但最终一句“与君永相望”,真情相守,信誓旦旦,这是对即将上前线的丈夫的最大劝慰和激励。全诗“君”字凡七见。似乎是丈夫就在身边,新嫁娘一边为丈夫整理行装,一边在絮絮叨叨地数落。仇兆鳌评说:“君妻君床,聚之暂也。君行君往,别之速也。随君,情之切也。对君,意之伤也。与君永望,志之贞且坚也。频频呼君,几于一声一泪。”汉乐府常选取生活中极哀痛凄惨、极具有感染力的场景来加以叙述,不言情而情已不堪。杜甫乐府诗也是一样,那个动乱的时代,原来就到处都在
13、上演生离死别的真实悲剧,杜甫擅长捕获这些具有典型性、感染力的人间惨剧,加以艺术审美化,写进诗歌。这首诗的妙处是,杜甫转变角色,代这个新婚妇人说话。这种性别转换,前代不乏其例,如曹丕的燕歌行,就是一例。但是能如杜甫此诗这样,对新嫁娘内心困难的情思有如此深刻真实的体认和表现,在古代诗歌中可能没有其次篇。王嗣奭评说:“此代为妇人语,而揣摩以发去隐情,暮婚晨告辞,是诗柄。篇中有极细心语,如妾身未分明二句,妇人在军中二句,是也;有极大纲常语,如勿为新婚念二句,罗襦不复施二句,是也。真三一百零一篇嫡裔。”杜甫的叙事诗,是惨痛生活的真实记录,寄语着诗人对现实问题的关切和忧思,故而后世誉之为“诗史”,誉为“史
14、迁笔法”。这首诗又避开了历史铺叙的赘冗,而是实行“代言体”,代这位“其苦自知而不能自达”的士兵立言,全诗以第一人称来回忆,来叙写,叙事和抒情融而为一。诗歌为避开叙述的平直,在层次上制造波澜,在情感上制造跌宕,曲折生致。诗中时而间以比兴,如无家别“宿鸟”二句,具有化平冗为顿挫,化板滞为灵动的作用。清人吴瞻泰说:“诗之比兴,犹文之譬喻,无比兴,则语直而意窘。唯于直叙中,用比兴以间之,遂烟波无际,而用之首迄犯难。”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杜甫的“三吏”“三别”等诗正是如此。安史之乱,已经导致人民的大批死亡,导致土地荒芜,田园残缺,将一百零一姓逼至死亡的边缘,诗人就是要将这凄惨的人生描绘出
15、来,控诉叛乱和斗争的严峻危害,也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不幸的深切怜悯。元稹称这些诗是“即事名篇,无复依傍”(乐府古题序);蔡宽夫说“皆因时事,自出己意立题,略不更蹈前人陈极,真豪杰也”(诗话)。唐代的叙事诗,到了中唐时期出现了一个高潮,主要是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创作了不少新题乐府诗。白居易的秦中吟是“一吟悲一事”。他的新乐府并序说自己这些诗歌“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与元九书云:“文章合为时而章,歌诗合为事而作。”意即作诗要有切实的内容和详细的目的,要关注现实政治,表现社会不合理的现象,表现下层一百零一姓的苦难,对贪官污吏要有讽谏意义,要能裨补时政、泄导人情。
16、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之类“感伤诗”,也以叙事哀婉缠绵见长,特殊是琵琶行,在叙述他人身世时,寄予了自己“同是天际沦落人”的情感,抒情意味尤为深厚。对于诗歌的叙事,历代论者有着不同的评论。宋人赞扬杜甫诗为“诗中之史”,甚至可以补史之阙,对于白居易的新乐府则指责其“情意失于太详”(张戒岁寒堂诗话)。明代人如王廷相与郭价夫学士论诗书说:“夫诗贵意象透莹,不喜事实黏着,古谓水中之月,镜中之影,难以实求是也。”杜甫的北征等诗篇,在他看来,“漫敷繁叙,填事委实,言多趁帖,情多附辏,此特诗人之变体,骚坛之旁轨也。”王廷相提出作诗“言征实则寡余味也,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示人以意象,使人思而咀之,感而契之,邈哉
17、深矣,此诗之大致也”。陆时雍、王夫之对于杜甫“三吏”、“三别”之类诗歌和白居易新乐府诗也有或多或少的指责。其实诗歌内容和风格都应当是多样化的,既可以半吞半吐、含蓄空灵,也不妨详切叙事、畅达明白。特殊是像白居易的那些乐府诗,“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新乐府并序),有的甚至“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要发挥切切实实的社会作用,须要对现实有所针砭,就不能咿咿呀呀、混沌模糊,而需明白易晓。当然,诗歌与历史叙述终归不同,历史没有容量上的严格限制,可以巨细不分地详尽叙述,诗歌则不同,有相对规范的体制和审美风格上的要求。如律诗体制和古诗乐府相比,就不便于叙事。所以古代的长篇
18、叙事诗以古体,尤以歌行体为多。为了避开诗歌叙事的平冗繁琐,很多诗人实行“浓缩”的方法,用现在话来说是典型化,选取最具有代表性的、生动感人的故事加以叙写,以小见大,通过个别的、详细的故事,折射广袤的时代大背景。我们看杜甫的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杜甫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剑器,唐时舞蹈,属健舞。,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三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浑脱,通鉴:上(中宗)数与近臣学士宴集,令各效伎艺以为乐,将作,大匠宗晋卿舞浑脱。胡三省注:唐五行志:长孙无忌以乌羊毛为浑脱毡?,人多效之,谓之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中国古代 诗词 鉴赏 周兴陆 第三 诗歌 叙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