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的度量》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角的度量》教学反思.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本文关键词:度量,反思,教学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本文简介: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角的度量”这节课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这个学问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针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老师经常抱着习以为常的心态,要求在熟记量角“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的三大步骤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本文内容: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角的度量”这节课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这个学问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针对学生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老师经
2、常抱着习以为常的心态,要求在熟记量角“点重合、边重合、读刻度”的三大步骤的前提下,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技能训练。在教学角的度量中,觉得学生有肯定的难度,特殊是中下层的学生,驾驭的较难,在课前,我也预设到了这节课学生的难度,但是课上了以后还是不尽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数分内圈和外圈,学生看量角器时,不论角的一边对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线,他们习惯看的是外圈的度数;有的即使外圈内圈看对了,但是在读刻度的时候,有时把四十几读成五十几,从哪边读过来在他们的头脑中比较模糊。我认为主要在于:首先是教具量角器与学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头做的,中心点与零刻度线找起来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给学生以很好的示范;其次
3、是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晰,往哪个方向读数简单受错觉指引,再加上有两排数据,有时分不清究竟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线没找准外,视觉上产生的错觉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缘由另外,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相识到角是由一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相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状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老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旧太抽象。如何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学会量角,驾驭量角
4、器的用法呢?我变更了策略,除了指名上来量角,集体指正方法以外,支配四人小组相互学习量角方法,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动手量,看看别人是怎么量的,会的同学教教不会的同学。还有,让学生全面相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加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学问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相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记性的静止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角的度量教学反思角的度量,始终是很多老师感到头痛的一个学问点。数学概念多,(如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外刻度线都是一些抽象的纯数学
5、语言)学问盲点多,几乎没有旧学问作铺垫,操作程序困难,尤其是对于动作不够协调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是一次关于手与脑的挑战。跟以前相比,课中尽管运用了多媒体演示量角过程,并示范量角,量角过程也用歌谣的形式教给学生。可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是那么艰难:顶点和中心重合简洁,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度量不同方位角时更是如此),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尤其是反向旋转的和不同方位的角)。这些都是教学完新授后学生所反应出的问题。课后反思,发觉是教学设计不够合理、美满,没留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问阅历的差别。四年级的学生看到的只是一个静态的、完整的角,还没有相识到角是由一
6、条射线绕端点旋转而成,量角为什么要“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另边看刻度”,对于角的旋转过程、方向没有建立表象,加以相识,自然读度数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么状况下看外刻度线或内刻度线,尽管总结出量角方法,学生仍是不知所措。实践证明,那些歌谣也没能指导学生形成技能,只不过是比传统教法多一些花样,学生对文字的理解与把握远远逊于对形象的记忆。尽管也有老师的示范,但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仍旧太抽象。课后反思的结果是:让学生全面相识量角器的构造和如何指导学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让学生参加到对量角器的产生过程(学问的源头)中去,不能只让学生对量角器的相识停留在中心点、内外圈、零刻度线、刻度等一些标识性的静止
7、状态,而无法用思维的连续性去指导量角行为的连贯性,“量角器为何能量角”这一问题解决了也就突破了量角这个难点。为此,我重新设定了教学环节,决心让学生不光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角的度量教学反思2022年9月26日在全国教化科学“十一五”规划教化部重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指导自主学习”教改试验的深化探讨上街中心小学数学科专场研讨会上,我上了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角的度量这节课,这节课是以余文森教授“先学后教、因学论教、自主发展”的理论为指导,以“指导自主学习”为模式进行教学的。通过自己的课堂教学和专家、同行的点评,我对自己的教学做如下反思: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课前先布置学生自学,通过检查学生自学作业,
8、我发觉学生对量角器的相识不够深化,缘由之一是教材对量角器的介绍过于简洁(只有一幅图片),学生又不懂得查阅资料学习;之二是学生缺乏视察实力,一条边在水平位置且度数是整十数的角会量,部分学生量角器内外圈的读数会混淆,学困生根本不会运用量角器,不会读度数。依据以上学情,我是这样分三个层次进行指导教学的:第一层是让学生相识量角器,重点放指导学生视察量角器上,建立即度与读数的联系,相识1角并在量角器上找出30、45、60、90、120的角,初步悟出量角器上内外圈刻度的不同读法。建立30、45、60、90、120的角的表象,达到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的教学目标。其次层沟通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
9、方法。学生有了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角的阅历,并已尝试用量角器量角,课堂上就先让学生讲量角的方法,然后规范量角的步骤,接着进行变式练习量不同方位的角,提高学生运用量角器动作的协调性,培育了学生动手操作实力。第三层探究角的大小和角的边的关系。通过分组视察学生发觉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在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基础上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发展,又让学生感受到探究数学奇妙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在此基础上学会量一些方位特别、边比较短的角。二先教后学以教育学。角的度量是一节操作性比较强的课,通过教学要让学生驾驭用量角器量角的技能,依据
10、小学生动作协调性不强、对角的抽象思维不够深刻、空间想象实力不高的特点,学会动手式的读成为这一节课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在学生自学相识量角器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量角,通过运用量角器进一步相识量角器,通过小组沟通汇报量得的角度,在不断调整提高测量精确度中引导学生感悟量角器的运用方法,培育学生合作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意识。三今后教学要留意以下三个方面:(一)、课堂教学要讲求针对性、提高性和巩固性,以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忱。在学生生提出“什么时候读量角器内、外圈上的数字?”时,我没有抓住可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机遇,而把问题留到后面找30、45、60、90、120的角时解决,这样处理不够恰当,假
11、如立刻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绽开探讨,就能顺当解决区重量角时从哪一边的0刻度线读起的教学难点,而不要留到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实践应用环节中,量五角星的一个内角时出现“40”、“35”等不同答案,由于急着要小结,以结束教学而没有针对不同的答案探讨量角时出现较大的误差的缘由,失去一个提高量角技能的好机会。(二)数学教学不仅要关注显性目标,还应关注隐性目标,留意数学思想,数学思索,数学文化素养的培育。度量角的方法并不是只有运用量角器一种,本课的起先还应当增加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度量角,以培育学生的度量意识。(三)课堂教学要灵动有效。面对课堂生成要敏捷处理,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要怕学生提出的问题会打乱你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程序。当学生思维活跃、踊跃发言时看起来课堂有点“乱”,老师应当怎样处理呢?老师首先要把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透彻,对学生认知基础把握恰当。面对五花八门的课堂生成,老师要做的就是依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从中提取出新知的生长点认知的关键点,使学生能够围绕学习目标主动探究,保证课堂活而不乱,省时高效。2第7页 共7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第 7 页 共 7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