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培训讲稿.pdf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培训讲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培训讲稿.pdf(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上册培训提纲整体内容分布:(一)数与代数1.小数乘法2.小数除法3.简易方程(二)空间与图形1.观 察 物 体(二)2.多边形的面积(三)统计与概率统计与可能性(四)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广角一一数字编码(五)综合应用1.量 一 量 找规律2.铺一铺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一、教学内容小数乘法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二、教学目标1.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2.会 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3.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进一
2、步发展学生的数感。4.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三、编排特点1.选 择“进率是十的常见量”作为学习素材,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对于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言,“元、角、分 米、分米、厘米”是他们熟悉不过的计量单位了。根据学生已有的这些知识基础,教材从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中,选择“买风筝”(与元、角有关)、“换玻璃”(与米、分米有关)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小数乘法的学习。这样的生活背景,不但能激发童心童趣,而且能促成学生利用元、角之间、米、分米之间的十进关系顺利沟通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的联系,利于学生将新知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系统中。2.淡化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突出计算方法的教学。小数
3、实质上是十进分数,要让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应从分数乘法的意义入手。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根据小数与整数的密切联系,教材先教学小数乘法,再教学分数乘法。与原义务教材比,淡化了小数乘法意义的教学,把重点放在计算的算理和方法的总结上,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来解释小数乘法的算理,并由此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3.应用转化和对比,概括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的书写方式,进位规则均与整数相同,教材紧扣两者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用对比的方法,处理积中小数点的位置问题。在 例 3、例 4 中,均采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分别观察因数和积中
4、小数的位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准确找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帮助学生按一定顺序概括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例 4 的教学中,应用合作研讨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序地概括出计算小数乘法的一条清晰的思路: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一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一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 补足,再点小数点。四、具体编排共安排8 个例题。标 题例题安排小数乘整数例 1小数乘整数的引入题例 2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小数乘小数例 3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竖式写法例 4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例 5倍数是小数的实际问题和乘法验算积的近似值例 6按“四舍五入
5、”法截取积的近似值连乘、乘加、乘减例 7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例 8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小数乘整数例1编排意图:创设购物情境,引 出“小数乘整数”。结合具体量(人民币单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小数乘整数的问题,为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提供感性支撑。教学建议:引导学生提出买风筝计算钱数的问题。先解决书上女孩想要解决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重点说明将元转化为角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解决其他买风筝的问题。亟编排意图脱离具体量,直接引出小数乘整数。用因数与积的变化规律说明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法的理由。根据计算结果,说
6、明如果积的小数末尾有0,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教学建议:注意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例1中的计算经验,特 别 是 将“元”转 化 为“角”的经验来学习例2。先提出0.7 2元X 5,你会计算吗?再去掉元,提 出0.7 2 X 5该怎么计算。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整数乘法经验自主计算“0.7 2 X 5”,列出竖式,并尝试对过程做出合理的解释。应引导学生小结小数乘整数的竖式计算要点。按整数乘法的规则进行;处理好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也应有几位小数;算出积以后,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用最简方式写出积,积中小数末尾的“0”可去掉。第1题:将整数乘法与
7、小数乘整数对照编排,使学生进一步明白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整数的不同点:小数乘整数先要转化为整数乘法来算,积要根据因数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部分末尾如有0,可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而整数乘法中末尾的零是不能去掉的。小数乘小数例3编写意图:以给校园宣传栏换玻璃,计算长方形玻璃面积引入小数乘小数。本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计算长方形面积比较直观形象,引出小数乘小数学生容易理解。有 例2的计算经验,这里学生容易想到把第二个因数也转化为整数,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故教材直接写出转化和计算的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归纳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教学建议 让学生根据图意列
8、出乘法算式。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1.2 X 0.8。组织学生共同研讨1.2 X 0.8的竖式算法及算理。让学生将有代表性的方法展示出来,并简述其道理。可能有学生将“米”化为“分米”,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来计算,也可的学生按书上的方法进行计算。对 照 上 述 两 种 方 法,教 师 应 引 导 学 生 沟 通 两 种 方 法 的 联 系,以帮助学生理解“1.2 X 0.8”的算理。最后组织学生探索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关系。亟编写意图结合例4上 面 的“做一做”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分两个层次:首先结合“做一做”第1小题,总结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步骤。结合“做一做”第3小题,说明小数乘法的一些难点
9、问题。如,积的小数位数不够,应在前面用0补足。教学建议:可按教材的层次结合具体的算式进行总结。积 的 末 尾 是。的情况,也应作为小数乘法的一些难点问题处理。这里教材上没出,教学时可补充或将“做一做”第2小 题“2.4 X 6.2”改 为“2.4 X 6.5”,来提醒学生注意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应先点上小数点,然后再把小数末尾的0划掉。5编写意图通 过“非 洲 野 狗 追 赶 鸵 鸟”有 趣 情 境,引 出“用 小 数 倍 表 示 两 个 数 量 间 的 关 系”,使 学 生 领 会 有 时“用 小 数 倍 表 示 两 个 数 量 间 的 关 系”比 较 直 观。然后计算出鸵鸟的最高时 速。
10、由验算计算是否正确,提 出 验 算 要 求,培 养 验 算 习 惯。对 于 验 算 方 法 没 做 统 一 规 定,教 材 呈 现 了 两 种,一种是“把 因 数 的 位 置 交 换 一 下,再乘 一 遍。”二是“用 计 算 器 验 算。”其 实,验 算 还 有 其 他 方 法,如,对 着 原 式 再 做 一 遍。再 如,用 观 察 法,因 为 第 二 个 因 数 大 于1 ,所 以 积 一 定 大 于 第 一 个 因 数,所 以 答 案7.28是 错 的。这 里 不 要 求 学 生 一 定 要 按 哪 种 方 法 验 算,只 要 会 用 合 适 的 方 法 验 算 就 行。教学建议结 合 本
11、 例 让 学 生 领 悟 有 时“用 小 数 倍 表 示 两 个 数 量 间 的 关 系”比 较 直 观。可请学生 说 一 说“鸵 鸟 的 最 高 速 度 是 非 洲 野 狗 的L 3倍”中“1.3倍”的 含 义。验 算 的 引 入,既 可 直 接 由 检 验 书 上 女 孩 的 计 算 引 出,也 可 由 检 查 自 己 的 计 算 引 出。如 何 验 算 不 作 统 一 要 求。练习一第2题,是 联 系 学 生 的 教 科 书 来 进 行 的 计 算 活 动。感 受 小 数 乘 法 在 生 活 中 的 应 用。第4题,是 应 用 因 数 的 变 化 引 起 积 的 变 化 规 律 来 计
12、算 的 练 习,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转 化 为 整 数 乘 法 计 算 的 道 理。第5、6题,综 合 应 用 小 数 乘 法 和 其 他 数 学 知 识 解 决 实 际 问 题。第5题要读出秤盘上每 种 东 西 的 千 克 数,再 单 价、数 量 和 总 价 之 间 的 关 系 来 计 算 物 品 的 价 钱。第6题是用时间、速 度 和 路 程 之 间 的 关 系 来 解 决 的 问 题。第10题,让 学 生 经 过 计 算,发 现 积 和 因 数 之 间 的 大 小 关 系:一 个 数(0除 外)乘 大 于1的 数,积 比 原 来 的 数 大。一 个 数(0除 外)乘 小 于1的 数,积 比
13、 原 来 的 数 小。这 个 关 系 原 义 务 教 材 是 在 例 题 后 面 揭 示 的,现在习题中结 合 计 算 找 规 律 让 学 生 感 悟并记住。第12题,是 第10题 规 律 的 应 用 练 习。积的近似值砺编写意图 通 设 一 个“狗帮助人们抓坏蛋”的情境,让学生求狗的嗅觉细胞,引出求积的近似值。通过计算使学生认识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需要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教材以算出狗的嗅觉细胞为2.205亿个为例,说明如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同时说明应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留的小数位数。教学建议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
14、法。求积的近似数所用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完全相同。因 此,本例教学前,可组织学生做适当的练习,让他们回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为自主求积的近似数做好准备。当学生求出“0.049X45=2.205”后,着重说明当积的小数位数比较多时,有时不需要保留那么多的小数位数,只要根据需要求出积的近似数就可以了。然后让学生按照需要独立地求出2.205的近似数。连乘、乘加、乘减瓯编排意图:有关小数连乘、乘加的数量关系在生活中应用比较多,但有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教材选取用正方形地砖铺地板,引出连乘、乘加,便于学生理解和列式。教材通过解决“100块砖够吗?”引出连乘。通过解决“110块砖够吗?”的
15、不同方法引出乘加。教学建议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解答过程,尝试解释解答的结果。由于本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简单,所 以,当提出 用100块瓷砖来铺,够 吗?“110块呢?”以 后,应为学生提供独立列式解答、用自己的话表达解答过程的时间,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由于运算顺序是一种规定,不必讲太多的理由,所以当整数四则运算扩充到小数后,可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的连乘、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相同。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运算定律的推广、例 8编写意图结合具体算式说明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给出三组算式,让学生观察、计算,找出每组中两个算式的关
16、系。用归纳的方法类推出“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通过这两个层次的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例 8 安排了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的例子,使学生体会到,一道比较复杂的小数乘法算式,如果能用运算定律进行变换,中间有些计算只需口算,这样整个计算就变得简便了。教学建议在复习整数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加强对乘法分配律应用的教学。由于学生在整数一单元中已有了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基础,这里可以引导学生类推。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中,常出错的往往是乘法分配律。教 学 时,要注意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加强就题说理练习。如,
17、练习二的第4 题“1.5x105”和“12x2.5+0.8x25都要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但在“1.5x105”中,是乘法分配律正向应用,而在“12x2.5+68x2.5”中,则是乘法分配律的逆向应用。练习二第 3 题,通过计算和“明明”的介绍、直观对比,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机的惊人发展,激发起学好科学知识的热情。第 5、6 题,是用连乘、乘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中有的条件比较隐蔽,学生需在分析清楚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去寻找。如,第 5 题,饮 料 5 箱,每 箱 24瓶;第 6 题,4个成人和1 个小孩。第 9 题,是用乘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中注明可以使用计算器,使学生感受到在计算步数比较多
18、时,使用计算器比较方便快捷。第 8、11、12题,是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实际问题。五、教学建议: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由于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学时应紧紧抓住这种联系,帮助学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如,在 例 2“0.72X5”的教学中,可提出转化性的问题:“你能将它转化为己学过的乘法算式吗?,引导学生经历将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学习过程,同时获得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探究新知的本领。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本单元学习过程中,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掌握,而是对算理的理解和表述。因此,教学时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
19、、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如,教 学“1.2X0.8 时,应引导学生先说出将因数“1.2 和0.8”转化为整数12和 8 的理由,再说出积“96”扩大到原来积的“100”倍,所以必须将“96”缩小到它的-的理由。这个算理清楚了,能表达了,在实际操作时,就能正确100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达到正确计算的目的。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让学生学会探求模式、发现规律是数与代数领域学习的重要目标。在组织学生自主小结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同时,应注意引导他们去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教学时,应重视练习一中第4 题、第 10题的练习,还可增加一些类似的
20、练习内容,并以此为载体,培养学生养成探索隐含在数字、算式后面的规律的习惯。第二单元小数除法(-)教材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用小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以上内容具体安排如下:标 题例题安排小数除以整数例 1整数部分够商1,能除尽。例 2整数部分不够商1,能除尽。例 3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有余数,需要添0 继续除。例 4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一个数除以小数例 5一个数除以小数。例 6被除数的小数位数比除数少。求商的近似值例 7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例 8、例 9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21、例 10用计算器探索规律,并用规律来计算。解决问题例 11用 连 除(双归一)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例 12结合具体情景体会“进一法”和“去尾法”。(二)教学目标1 .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 .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 和 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3 .能用计算器探索计算规律,能应用探索出的规律进行一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4 .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三)教材的编写特点1.引导学生对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自主探究,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小数除以整数中,先让学生根
22、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进行探究,并通过与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的对比,使学生看到两种方法的联系。接着,组织学生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如商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为什么要写“0”),帮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的算理。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结合现实情景进行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注意从现实情景中引出计算教学的内容,练习中也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如购物、乘车、计算用水量等,让学生体会计算的现实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适时引入计算器。小数除法计算的步骤比较多,适宜使用计算器计算。教材把握时机,不仅在新授内容和练习中让学生适时使用计算
23、器,而且还安排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计算器的作用的优势,同时培养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识。(三)具体内容的安排小数除以整数O教材编排的变化:(1)不再单独教学”小数除法的意义”,而是结合3个例题的具体数量关系,让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2)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计算与解决问题的密切联系。例1 例3,都是晨练中的具体计算问题。(3)体现算法多样化,体现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例1);留给学生自己尝试、探索的空间(例2、例3)。(4)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而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总结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例4)。O 具体的教学内
24、容:1.例 1 (整数部分够商1,能除尽。)(1)创设学生晨练的情景,解决实际问题,列出算式:2 2.4+4,让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意义余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2)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将千米数转化为米数,把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做;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方法。(3)着重说明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要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一一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2.例 2(1)整数部分不够商1,能除尽。(2)提 出“为什么要商0呢”,启发学生理解“整数部分不够商1,要 商0,点上小数点再除”的算法。3.例 3 及“做一做”(1)整数部分不够商1,除到被除数的小
25、数末尾还有余数。(2)提 出“接下来怎么除?”启发学生理解“除到被除数的小数末尾还不能除尽,要添0再除”的算法。(3)王 鹏“每天跑5分钟”是 一 个“多余”的条件,既可培养学生选择有用信息的能力,也可利用之提出新的数学问题。(4)“做一做”涉及了小数除以整数的各种情况。到此,学生探讨了小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情况和特殊情况,可以比较完整地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了。4.例 4 及“做一做”(1)结合前三个例题的计算,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步骤以及要注意的问题。(2)在“做一做”中用改错的方式,提醒学生注意计算过程中常出错的问题。(3)没有特别说明验算的方法,让学生用己学的知识自己思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新课 小学 数学 年级 上册 培训 讲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