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古诗文课内外阅读题合集.pdf
《九年级古诗文课内外阅读题合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古诗文课内外阅读题合集.pdf(10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八年级上册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崛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不以疾也。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略无网处。阙:夏水遇陵。襄:(3)沿潮阻绝。溯:吸王命急宜。或:不以珍也。疾:林寒涧的。肃:因引凄异。属:2.翻译下列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译文:虽乘奔御风,不以
2、疾也。译文:(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译文: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译文:3.作者为什么说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这突出了三峡的什么特征?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5.文章结尾引用渔者的歌谣的作用是什么?6.下列句子有写水流湍急的,有写水清澈的。请选出与“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不同的一项。()A.下见小潭,水尤清冽。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C.水皆缥碧,千丈见底。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7.从文中“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一句可想到李白写相同意境的诗句是什么?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 项 是()A.本文层次清楚,先写山,后写水;按春夏秋冬的
3、顺序来写四时之景。B.文中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C.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写出了三峡水流的迅急。D.文章用 寒 肃 凄 哀 数字,便将三峡秋季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文章描绘三峡的奇异景象,动静结合。写山,以动为主,文势舒缓;写水,跌宕多变,夏水激荡奔放,春冬之水静中有动,秋水枯瘦凄清。1B.第段中,清荣峻茂 这极为精准的四个字,着重状写了水、木、山、草四种景物的特点,由此引发作者 良多趣味的感慨。C.第段写三峡的秋景,以其代表性的动物 猿”来表现,先直述其声凄异,再引渔歌为证,情景交融,渲染了秋天的凄凉萧瑟。D.文章结构严
4、谨,布局巧妙,语言凝练生动,行文富于变化,多采用四字句,又兼用散句,收放有致,节奏鲜明,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二、短文二篇(一)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五色笠淮。交辉:四町俱备。四时:(3)晓雾将最。歇:(4)夕日欲颓。颓:2.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为字共三十有四。(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3)猿鸟乱鸣。()自云先世避秦时乱。()夕日欲颓。()欲穷其林.(
5、)3.翻译下列句子)(核舟记)(桃花源记)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译文:(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译文: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译文:4.本文写了哪一个地方的优美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作者写“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o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是欣赏)B.沉鳞竞跃。(争相)C.夕日欲颓。(坠落)D.晓雾将歇。(停止)7.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描写了作者隐居之地秀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山川秀丽景色的赞美和喜爱之情,表达了隐归山林的志趣。B.文章以 山川
6、之美,古来共谈 总领全文,由此引出作者对隐居处的秀美景色的欣赏和描绘C.先写动态之景,再写静态之景,结尾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来收束全文,以感慨终结。D.文章首尾相扣,文脉清晰。2(二)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衣欲睡。解:(2)畲无与为乐者。念:修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庭下如积水室阴。空明:2.翻译下列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文:(2
7、)水中藻、若交横,盖竹柏影也。译文: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文:3.作者为什么去找张怀民?(用原文回答)4.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5.品析文中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谷交横,盖竹柏影也 的妙处。6.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理由:o理由:7.下列加点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问今举何世定逑欲界之仙都C.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张怀民寻病终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8、B.文章不足百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C.文章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D.文章中的 闲人”,即清闲的人,就是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三、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
9、见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天山若色。共色:丛流飘荡。从:(3)水皆缨碧。缥碧:猛浪若奔。奔:或势竞上。负:莺飞展天者。戾:窥谷忘反。反:2.翻译下列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译文:(2)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译文: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译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译文:3.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天下独维。()猿则百叫无绝。()(2)横柯上蔽。()负势竞上。()争高率指。()游鱼细石,京视无碍。()4.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蝉则千转不存。(尽)B.”势竞上。(凭借)C.横柯上藏。(隐蔽)D.野鸟相鸣。(美丽的)5.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组是()。A.风烟俱
10、净 百 废 县 兴(岳阳楼记)B.猛浪若奔 在昼弧昏C.一百个里 高 可 二 黍 申 核舟记)D.急湍甚箭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6.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从流飘落B.任意奉西C.耳祖轩邈D.木下独绝7.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哪一句?8.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的特点;描绘奇山,紧扣9.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的特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10.文中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中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11.文中“莺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一句写出了山水诱人的魅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12.文中概括了富春江山水
11、特点,表达作者赞叹之情的句子是哪一句?13.简单赏析文中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的写法。1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但与一般书信不同,它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B.在文中,作者先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象。C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的概括,也可以说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D.千丈见底 直视无碍,写出了水的清澈;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写出了山的连绵不绝。四、唐诗五首(一)野望王绩1.根据原诗内容填空。树树皆秋色,?,猎马带禽归。2.默写王绩 野望的前四句。3.王绩 野望中描写夕
12、阳映照下的满山秋色的句子是什么?4.王绩 野望的主旨是什么?(二)黄鹤楼崔颗1.根据原诗内容填空。昔人已乘黄鹤去。,白云千载空悠悠。2.默写崔颍 黄鹤楼最后四句。3.崔颗 黄鹤楼中抒发飘零之感、思乡之愁的诗句是什么?(三)使至塞上王维1.默写 使至塞上整首诗2.写出描写边塞雄奇壮美景象的 千古壮观 的名句。3.写出既叙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的诗句。4.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渡荆门送别李白1.默写 渡荆门送别一诗。5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了什么样的景象?3.抒发作者思乡深情的诗句是什么?4.本诗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李白
13、渡荆门送别中用游动的视角(移步换景的手法)描写景物变化的诗句是什么?(五)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孤山寺北贾亭西。绿杨阴里白沙堤。2.默写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的颔联和颈联。3.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春季动物的活动表现春天的来临及作者喜悦心情的诗句是什么?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是写诗人所见的景象,请说说这样的景象会给人们怎样的感觉。五、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龟虽寿 赠从弟(其二)、梁甫行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忐在千里。(曹 操 龟虽寿)?松柏有本性。刘 桢 赠从弟(其二)八方各异气。(曹 植 梁甫行)2.根据曹操 龟虽寿填空。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
14、蛇乘雾,终为土灰。3.默写刘桢 赠从弟(其二)前四句。4.根据提示填写诗词句子。曹 操 龟虽寿中借比喻抒发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精神的句子是什么?刘 桢 赠从弟(其二)中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借松柏表明自己的坚贞志向和对堂弟寄寓无限期望的诗句是什么?六、孟子二章(一)富贵不能淫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5、。此之谓大丈夫。”6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岂不雄大丈夫哉?诚(2)父命之。命 以顺为无者。正与民用之。由 富贵不能浮。淫 贫贱不能超。移威武不能屉。屈2.翻译下列句子。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译文: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译文:(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译文: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译文: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译文:3.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4.孟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用原句回答)(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
16、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舜宏于吠亩之中。发:(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管夷吾举于土。士:空多其身。空乏:曾益其所不能。曾:人恒基,然后能改。过: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彳 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9)入则无法家挪士。拂:2.翻译下列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译文:(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人恒过,然后能改。7译文:入则无法家拂士
1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译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文:3.指出 行拂乱其所为 中的 拂 的古今义。古义:今义:4.比较并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入则无法家拂士。()管夷吾举于士。()舜发于吠亩之中。()天将降大任干是人也。()5.文章的中心论点和主旨句是什么?6.上天要把重任交给一个人,是怎样磨炼他的?(用原文回答)7.说明人才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哪一句?8.在文章中,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9.”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是人 指的是什么?10.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
18、境也能成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举例谈谈。11.孟子在文章的第一段中以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告诉人们:人要成大器,必须经受磨炼。在下面列出的名言中,选出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B 乂 C)A.古人大业成,皆自忧患始B.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D.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绮少伟男。12.本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13.选文首先采用了 的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的生活能够使人磨砺成才的结论,然后采用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得出 的论点。14.在孟子看来,一个国家要避免灭亡的条件是什么?1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生于忧患而死于
19、安乐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拳C 国恒立马无故E 而入胡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胸不言而喻D.行拂乱其所为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16.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炼。B.选文第二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的意识将导致灭亡。8C.从选文可以看出,“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舜发于吠亩之中。(介词,从)B.必先苦不心志。(代词,他的)C.曾应其所不能。(益处)D.人恒过,然后能改
20、。(犯错误)18.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第一段列举古代圣君贤臣起于微贱的事例作为论据。B.选文第二段对所举事例加以概括,得出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炼的观点。C.文章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D.、选文先谈人,主要体现 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 生于忧患19.选文在论证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20.选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21.简要分析第二段的论证思路22.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将如何面对?七、愚公移山 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
21、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就,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日:“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
22、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北山愚公者,年耳九十。且:南山而居。面:(3)杂然相许。许: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甚矣,汝之不期!惠:汝心之固,固不可期。彻:子子孙孙无名典也。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苦:河曲智叟亡以应。亡:(10)一盾朔东,一厝雍南。厝:2.翻译下列句子9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译文:(2)如太行、王屋何?译文: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译文:甚矣,汝之不惠!译文:河曲智叟亡以应译文:3.辨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北山愚公者,年县九十。()(2)目焉置土石?()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之”
23、字不同类的一项是()。A.以君本力。B.投诸渤海之尾。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5.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6.愚公自信能移山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7.愚公移山的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8.在文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什么?9.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愚公反驳智叟的结果?10.智叟讥笑愚公的观点是(用原文回答)11.愚公以哪三个理由来反驳智叟?12.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 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题目,不少于两个。13.对 于 愚 公 移 山,人 们 的 态 度 不 一。一 方 面,支 持 者 众,其家人邻人之遗男也“;
24、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用原文语句填空)14.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说说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15.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著,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脸炙人口。B.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C.文章写操蛇之神的 惧 和天帝的 感,从正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D.文章写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具有强烈的对比作用。16.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10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磐山北之塞。(苦于)B.固不可彻。(变通)C.惧其
25、不二也。(停止)D.无陇断焉。(阻隔)18.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愚公移山 意志坚定 的一组是()o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A.B.C.D.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七百里,高万仞”一句从面积和高度两个方面说明太行、王屋二山又高又大,暗示移山的任务十分艰巨。B.愚公决心移山,他的妻子提出了两个疑问:愚公年老力衰,移山怎能成功;移山过程中产生的土石如何处置。C.愚公移山时虽只有几个人,工具也十分简陋,但大家齐心协力,邻家孤儿 跳往助之”使得移山场面更加热火朝天。D.操蛇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古诗文 内外 阅读 题合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