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指导:记叙文阅读模块.pdf
《中考语文阅读指导:记叙文阅读模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阅读指导:记叙文阅读模块.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语文阅读指导:记叙文阅读模板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1年0 1月2 8日点击数:42文体概说(1)记叙文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结合适当的议论抒情。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在具体的记叙和描写中表现才出来,在记叙和描写中适当穿插一些议论和抒情,只是为了更鲜明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2)记叙文的内容:主要是写人和记事。记叙文一般离不开人、事、景、物的记叙和描写。记人的就要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叙事的则有具体的情节;写景状物的就应该准确地描绘形态、神韵。通过这些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中心思想。考点精析考点典型考题技法点拨【考点一】主题感知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2、想感情;2.谈谈对文章主题句的理解;3.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4.分析文章的结尾。感知主题的方法有:1.分析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是标题可以揭中心;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是卒章显志;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有的文章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中心;从文章的写人叙事中进行概括,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答题格式一般为:本文通过记叙(描写).,表现了(批判了、赞扬了).,抒发了作者(告诉了我们).的 感 情(的道理)。【考点二】情节梳理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2.本文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用填空或表格的形式概括文章的部分内容或梳理人物的
3、情感变化过程。概括故事情节要紧扣文章的记叙要素,其中人物和事件是最重要的,其他要素如时间、地点,如果有特定意义,也要一并概括出来。解答梳理概括文章部分内容或人物感情变化的题的方法:首先,通读全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其次,认真审题,审清题目考察的范围,找准起止段落,阅读答案示例,审清答案的字数要求和结构要求;再其次,简要概括目标段落的内容或者准确把握人物心理,排除干扰信息;最后,参照示例,形成答案,能用原文的尽量用原文。【考点三】表达方式1.相关语句属何种表达方式;2.分析各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效果;3.各种描写方法及作用。表述特定的内容所使用的特定语言方法、手段就叫表达方式。它是文章构成的一
4、种形式要素,主要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解 答 1、2 两种题型的基本方法是:弄清不同表达方式的特点和运用效果是关键。只有抓住了不同表达方式的特点,才能顺利地辨别出相关语言所用的表达方式。至于不同表达方式在文中的作用,要根据其具体内容和语言环境去分析。记叙中议论的作用:引发读者思考,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中的抒情的作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引发读者共鸣,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各种描写方法及作用:1、肖像、神态描写及作用答题模式: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2、语言、行动描写及作用答题模式: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1 1、理(心情),并
5、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失去了情节的发展。3、心理描写及作用答题模式: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品质。4、环境描写及作用答题模式:自然环境: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社会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5、细节描写及作用答题模式: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考点四】表现手法1.赏析文章在写作手法上的特色;2.分析某种写法的作用;3.分析某一情节的作用;4.分析某些段落的作用;5.找出文中的过渡、伏笔或照应之处;6.从
6、表现手法的角度作批注;记叙文阅读中所说的表现手法,指的是作者在行文中所使用的表达技巧,常见的有:先抑后扬、对比、烘托、伏笔、照应、铺垫、象征等。1.先抑后扬:也叫欲扬先抑,就是在写作中先对某个形象进行贬抑,然后再褒扬,使其前后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这个形象。2.对比:把矛盾双方放置在特定情境之中,使之形成对比和呼应,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3.烘托:即对次要的景、物、人进行描写,使之从侧面衬托主要形象,是主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4.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5.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
7、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6.铺垫: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7.象征: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托义于物”。【考点五】词句理解1.理解词语的语境义;2.理解特殊句子的含义和作用;词语的在文章中的含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修辞义:修辞义涉及到比喻义、借代义、移觉义、比拟义、讽刺义等,理解含有修辞格的词语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如比喻的相似性,借代的相关性,比拟的形象性,反语的讽刺性等。2、隐含义:隐含义即词语的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考 语文 阅读 指导 记叙文 模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