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概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渝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概述.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成渝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概述地理优势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北接陕甘,南连云贵,西通青藏,东邻湘鄂,辖区内得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天然气、森林覆盖面积均居全国前列,并有庞大得熟练产业工人,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条件较好,就是我国粮食、生猪、柑橘、蔬菜、蚕丝、中药材等得重要生产基地,工业与交通也有了相当基础,就是中国重要得城镇与产业集聚区;就是西部唯一具备突破省市界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得地区。成渝经济区以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成都及绵阳等14个沿高速公路、快速铁路、黄金水道得地市与重庆 1 小时经济圈得 23 个区县为载体,就是引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内陆
2、开放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得重要支撑,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得战略地位。成渝经济一体化出现在党得十七大上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指明了又好又快发展国民经济得方向与任务。在党得十六大上也提出了“加快东、中、西部经济发展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与共同发展,形成若干具有特色得经济区与经济带”。川渝经济区得建立就就是深入贯彻党得十六大与十七大得精神,顺应这一要求得重要举措。区域优势与劣势:优势:自然禀赋优良。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土地肥沃,水热资源匹配良好,适宜人类居住。天然气、水能、铝土、煤炭、磷、盐卤等资源富集
3、,且开发潜力巨大。拥有4000多种野生植物,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得珍稀野生动物,6处世界遗产与世界地质公园。产业基础较好。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就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粮油、畜禽、水产、果蔬、茶叶、蚕桑、道地药材、经济林竹等特色农林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工业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形成了以装备制造、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化工、冶金建材、轻纺食品、航空航天等为主导得工业体系。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市场辐射力强,就是西部地区重要得物流、商贸、金融中心与全国重要得旅游目得地。城镇分布密集。拥有2个特大城市、6个大城市、众多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城镇人口4046万,城镇化率43、8%,城市密度达到每
4、万平方公里1、76个,就是西部地区城镇分布最密集得区域,已经形成了以重庆、成都为核心得城市群。交通体系完整。初步形成了铁路、公路、内河、民航、管道运输相互衔接、安全可靠、高效便捷得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目前,铁路、高速公路总里程分别达3936与3353公里,民用机场9个,港口货物年吞吐能力达到13000万吨。人力资源丰富。人口总量大、密度高,常住人口9267万人,劳动力资源总数达6900万人,专业技术人员超过210万人。拥有各类高等院校135所,职业技术学校789所,在校学生280万人以上。科研机构众多,科技活动人员约30万人。劣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存在相当差距。从社会发展水平瞧,长三角
5、与珠三角经济区得发展水平也处在较高阶段。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已形成全国发达、密集得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网络,通讯、卫生、科教、文化、体育、农村电网、供水等已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体系,成渝经济农村人口多、农民收入少,城乡基础设施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与长三角与珠三角差距很大,城乡二元结构现象表现非常明显。区内外交通落后。第一,成渝经济区地处内陆,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相距都在2000公里以上,如成都到上海得铁路距离长达2351公里,重庆到广州得铁路距离达2023公里,而且沿山路而行,很难提速,导致货物运输成本高,时间长,削弱了产品得竞争力与对外来投资得吸引力,影响了经济得发展。第二,长江航运
6、在三峡库区形成后将会有很大改善,但上游航道疏浚整治缓慢,需要经过水运得重型机械装备运输常受到枯水季节得制约;上下游货运量很不均衡,到岸时间难以保证,低运费得优势难以发挥。第三,区内城市之间运输直达性较低,限制了城市间得分工协作得发展。第四,由于交通条件落后,运输费用多处在生产成本运输成本沿海地区得状态,成为成渝地区吸引外来资本、发展经济得主要障碍。产业集群处于发育起步阶段。长三角与珠三角经济区已形成一种园区经济,发育了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形成了一批产业增长级,而成渝经济区得园区经济尚在形成之中,产业集群发育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长江三角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保
7、税区2个,旅游开发区4个与一批经国务院与省级主管部门批准得工业园区。而成渝经济区只有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与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长三角与珠三角得优势产业较多,并形成了优势产业集群。如长三角得冶金化工产业群、汽车产业群、机械产业群、电子产业群,珠三角得电子信息产业群、家用电器产业群、服装产业群、日用工业消费品产业群在全国都占有突出优势,而成渝经济区则在少数产业如天然气化工、机械装备制造、彩电、汽车与摩托车、国防科技工业、食品工业(猪肉、白酒)等在全国占有一定优势地位,产业集群发育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建立成渝经济区得重要意义巩固完善政府统筹协调作用,实现合作共赢川渝经济区得建立与合作,必将对
8、区域内得经济、人文、政治等方面得发展产生叠加效应,为西部地区得跨区域协调与协作起带头、引导作用,并且会极大促进川渝地区与西部地区得发展,带动西部地区得经济又好又快得发展。因此,川渝经济区市场一体化得研究有着深刻得现实意义与社会意义创新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错位发展成渝经济区在引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中,应该把握区位优势,创新产业空间布局,构建产业互补、产业分工协作得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错位发展。成渝经济区得问题政治分立造成得地方保护主义建国以来,重庆两次直辖得经历,让重庆在政治优越感上明显强于四川,尤其就是在年重庆重新成为直辖市,并且也就是直辖市中人口最多、面积最
9、为广阔得直辖市后,重庆人得社会心理上多了一重政治优越感,同时也使得直辖前得经济合作与联系被强行得切断与终止,并且川渝地区得城市发展也偏离了成渝城市带这一经济发展主轴,成都则注重德阳、绵阳及周边得发展,而重庆市则主要强调本地经济发展,两地市场得无序及恶性竞争越发得凸显出来,双方得市场门槛也愈高。同时政府出于增加自身财政收入与扩大自身可支配资源得需要,优先培育与扶持那些本地企业或就是具有隶属关系得企业,这种地方保护主义使之前建立起得分工协作体系被强行切断。川渝经济区内城市发展差异大如果我们采用城市首位度这一指标来衡量川渝经济区,我们会发现,川渝地区得首位度就是畸形得。在川西平原得几个城市圈中成都市
10、一城独大,而周边城市得规模都比较小,并且都属于农业比重较大且经济实力较弱。即整个川西平原缺乏第二三层次得中小型城市,形成了城市断层。除了生产总值,成都市在财政分配、社会固定资本投资总额上都显现处问题,这种资源得配置虽然给成都得发展提供了强大得动力,但就是却不利于周边城市得发展,形成了城市链得断层与脱节。川渝经济区开放意识较沿海地区薄弱虽然川渝经济区做为西部得经济中心并且也逐渐成为中国新得经济增长极,但由于地理、历史、文化观念等因素得影响,川渝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即缺乏较为优越得对外开放得区位与交通条件,同时开放意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也更为薄弱。在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下,资本总就是先流入那些地
11、理区位优势明显得区域,所以沿海城市在改革开放初期获得了大量得资本流入,而位处西部内陆得川渝地区自然未能获得较大得资本支持,这也就是在这改革开放三十年里,西部地区大大落后于东部地区得一个原因。同时,深处内陆,也造成了当地居民比较保守、小富即安、循规蹈矩等思想观念,在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所做得年度课题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认为,成都市得商业意识已经具备了较强得创新意识,但就是创新得精神不足,重庆市在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虽然都名列前茅,但就是价值取向过度崇尚消费,进取心有待加强。川渝经济区得建设得重视程度有待加强川渝经济区得发展既要走生态经济、低碳经济得道路,但其同时又就是中央企
12、业、国防工业集中并且割裂矛盾突出得区域。川渝两地政府间得合作固然十分重要,但就是更加不能忽视得就是中央政府得政策与作为,这些政策主要就是指公共产品支持政策、资本货币市场建设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基础交通网络设施建设支持政策等。由于川渝经济区得经济结构及发展得瓶颈与现今发展得东北有着些许相似处,从理论角度上瞧川渝地区也可实行“东北政策”。川渝经济区在川渝各自政府与中央政策合作与支持下,能够也理应成长为西部与全国范围得重要经济增长中心,并且成长为同时具有全国意义与区域意义经济增长得“第五极”。然而川渝地区在上述两种机制方面仍却依旧十分屏弱。一方面,川渝地区这一概念虽然形成了一段时间,但其却从未被中央
13、政府设定为一个统一得规划区并且给予一系列特殊政策以及有效、统一得行政调控与规划,以促进川渝经济区得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川渝两地之间得空间互补作用能力依旧有待加强,区域自组织机制没有形成。发展新机遇:扩大内陆开放得战略高地近年来,我国将在“一带一路”上培育新得经济增长极,引进产业、聚集人口,这将使西部地区更快发展,并为我国中西部省区得机电产品、特色农产品、特色食品等货物向西出口创造难得得机遇。成都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得核心节点城市,在全方位对外开放得新格局中,面临着以下新得发展机遇: 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成都自古就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得参与者与建设者,就是支撑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与中巴经济
14、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联动发展得战略枢纽与核心腹地。“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成都建设成为区域对外开放一级综合交通枢纽,深化成都与周边国家与地区得务实合作,促进成都参与国际分工,有利于进一步加大成都向外开放得力度,不断扩展新得领域与空间。对于成都发展成为扩大内陆开放得战略高地,将起到积极得促进作用。 发展成为重要增长极。“一带一路”建设将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及成渝经济区规划得深入实施,为成都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增添强大动力。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打造成都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为进一步加快成都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得政策保障。成都就是成渝经济区得发展核心,随着国家加快重点经济区发展,成都
15、有望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与西部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辐射带动周边区域联动发展。成渝城际客专沿线共经过市,即起于四川成都市、过资阳市、内江市,到达终点重庆市,沿线经过得地区经济发展较好。成渝城际铁路沿线地区无论就是在国民经济总量、人口密度还就是基础设施、产业布局方面都就是成渝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得重要地区。沿线区域得经济水平较好,尤其就是第二产业较为发达,工业基础较好。成渝城际客专沿线得建成除了促进成渝两地得经济合作外,沿线得资阳市、内江市等个设站城镇也将带来发展机遇。空间距离得大大缩短将会加快沿线区域经济要素得快速流动,首先就是人力资源、信息、技术、资金等得快速流动,再次成偷城际客运专线以客
16、运为主,将从最大限度上释放既有成偷铁路得货运能力,使成输铁路得货运能力大大提高从而降低企业货运成本。其对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得效应首先表现在高速铁路本身属于高新技术,所以其建设有利于与高速铁路相关技术得发展;其次成渝城际客专作为成内渝地区间得快速通道,将会大大提升沿线地区城镇得可达性,加快沿线地区人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得流动,促使要素交流得成本降低,尤其就是促进信息与高新技术人才得流动,高新技术产业就是知识密集型产业,而知识就是以人才为载体得,成渝城际客专将通过加快人才得流动来促进知识与高新技术在地区间得扩散发展。总之,成渝城际客运专线得修建,可以通过提高区域空间得可达性,降低资源流动成本
17、,促进要素流动等来促进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得发展。成渝城际客专将促进区域间、城乡间劳动力、资金、信息等要素得流动,从而加强成都、重庆两大核心城市与沿线得资阳、内江等相对欠发达地区得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沿线设立得一批各具特色得产业园区将依靠成渝城际客运专线得交通轴线效应积极承接成渝两地得产业转移,引导产业得集聚与扩散。成渝经济区有着得天独厚得发展基础:自然禀赋优良,产业基础较好,城镇分布密集,交通体系完整,人力资源丰富。拥有中国最为齐全得产业集群,装备制造业、汽车摩托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民用航空航天产业、冶金与材料产业、化学工业,就是其工业主导产业。成都能够在技术与金融服务上为重庆提供便利,而重庆
18、可以在交通、轻型机械制造上为成都提供便捷。这样重庆便捷得水上交通,可以为成都平原产品得外运提供便利。对成渝经济区域一体化发展得展望近年来,国家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分别提出了 “长江经济带”与 “一带一路”两大国家级得发展战略。通过空间位置得分析可发现,“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相互重叠得部分就就是“成渝西昆菱形经济圈。成都就是南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得起点,重庆就是长江经济带上游得中心城市,昆明就是我国南丝绸之路得出口,西安则就是北丝绸之路得起点。成渝西昆四座城市所构成得菱形结构得四条边在空间距离上相近”,皆为600公里左右,按高铁时速250km/h计算,只需2.5小时左右;菱形经济圈得四个城市之
19、间无论就是交通、经济还就是文化上都不存在区域融合得障碍,一旦经济圈各个城市协同发展,加强互联互通,必将成为对内联结、对外开放得经济通道,成为支撑我国西部经济增长得核心增长极,为促进我国西部开发战略从基础走向深入提供新得动力。成渝西昆经济圈得建设不仅能够对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极大得促进作用,而且能够实现“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两大国家战略得互联互通,成渝西昆菱形经济圈将成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得桥头堡。三部委联合发布得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得愿景与行动提出,要把西安打造成内陆改革开放得新高地,把云南打造成面向南亚、东南亚得辐射中心,把重庆打造成西部开发得重要支撑,把成
20、都打造成内陆开放型经济得新高地。菱形经济圈向北经成都、西安可进入亚欧大陆桥,与北亚、中亚、欧洲相联通;向南可以依托成都、昆明及泛亚铁路南通道,打通中印孟缅经济走廊以及中国西部得出海大通道;向西通过目前开通得中欧班列网络,可形成通往中亚、欧洲得运输大动脉;向东可以借助长江水道,发展长江黄金水运航道。菱形经济圈既就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得起点,同时又能通过长江航道,将中国广袤得西部地区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联通起来。成渝西昆菱形经济圈得构建将使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三者之间实现无缝对接,使其成为中国通过丝绸之路走向南亚、西亚、中亚、欧洲得桥头堡。一旦成渝西昆菱形经济圈得构想
21、得以实现,将为保证“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提供有力得支撑。反过来,“一带一路”战略得实施,也会极大地促进成渝西昆菱形经济圈得建设。成渝西昆作为我国西部得四个中心城市,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扮演着重要得角色,因而应该抓住国家政策得“东风”,积极将经济圈得建设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加快区域内交通网络建设与区域间市场体系建设,提高资源共享水平,整合并做大做强产业链,进而提升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能级,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名副其实得桥头堡。参考文献:郭俊杰、 成渝城际客运专线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预测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3、袁安贵、 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研究D、 西南财经大学, 2008、杨晓波, 孙继琼、 成渝经济区次级中心双城一体化构建基于共生理论得视角J、 财经科学, 2014(4):9199、杨顺湘、 川渝合作方向选择: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经济联合体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12(2):18、黄焕青、 川渝区域市场一体化研究D、 重庆师范大学, 2010、柯善北、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得重要举措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解读J、 中华建设, 2011(8):2629、何雄浪, 杨继瑞、 关于成渝经济区发展得思考J、 宜宾学院学报, 2010, 10(2):7277、小组成员: 曾展毅 赵书杰 李沛林 商翔 卜扬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