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教案.pdf
《古诗文阅读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阅读教案.pdf(9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教学目标能正确默写 考试说明规定的名句名篇。重点难点1.提高背诵效率的方法。2.提高默写答对率的方法。教学过程-.提高背诵效率的方法。1.要突破生僻难写字对于文质兼美的名言名句,多数同学能熟读成诵,但在 考 试 中 却 得 不 到 分,其 中 一 个 重 要 原 因 是 生 僻 字、难写字 书 写 有 误,一 字 之 差,导 致 丢 分,实 在 遗 憾。这就要在复 习 中 多 写 几 遍,强 化 记 忆。2.要注意同音异义词读 音 相 同,意义不同甚至相反的词语在名句名篇中大量 存 在,这 也 是 命 题 人 设 置 陷 阱 的 热 点。复习中应该特别注 意 这 些 同 音
2、异 义 词 通 过 有 意 识 地 分 析 比 较,既 知 其 音,更 知 其 义。例 如:别 有 幽 愁 暗 恨 生,此 时 无 声 胜 有 声。(白 居 易 琵琶行)句 中“幽”的意思是“隐 藏 的、隐蔽的”,容易由后面的“愁”想 当 然 地 写 作“忧”,若 联 系 后 面 与 它 对 举 的“暗恨”,理 解 了 词 意,就 不 会 误 写 了。3.要注意同义异形词意 思 相 同 而 字 形 迥 异 的 词 在 名 句 名 篇 中 也 是 屡 见 不鲜 的,这 类 词 对 学 生 有 更 大 的 迷 惑 性 和 误 导 性,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 一,复 习 时 也 应 引 起 高 度
3、重 视。例 如:君 子 坦 荡 荡,小 人 长 戚 戚。(论 语)天 生 我 材 必 有 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 白 将 进 酒)以 上 句 子 中,“长”容 易 误 写 成 常,“材”容易误写成 才4.要留意具体环境名 句 名 篇 的 背 诵 和 默 写,不 应 机 械 古 板 地 死 记 硬 背,要 联 系 上 下 文 在 具 体 语 境 中 分 析 品 味 和 识 记 一 些 关 键 的词 语,从而使自己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例 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 卖炭瓮)第一句如果不联系 卖炭的老人虽然衣衫单薄,却愿意天气寒冷卖个好价钱”的具体语境,就可能想
4、当然地把“愿 写成 怨5.要留心语句顺序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一部分学生不知就里,往往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导致把语句顺序颠倒,白白丢了分。例 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 绍 翁 游园不值);欲 把 西 湖 比 西 子,淡 妆 浓 抹 总 相 宜。(苏 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文 章 合 为 时 而 著,歌 诗 合 为 事 而 作。(白居 易 与元九书);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李 白 望天门山)以 上 这 四 句,稍 不 注 意,就 很 可 能 写 错 顺 序r春色满园”写成 满园春色”,“淡 妆 浓 抹 写 成 浓妆淡
5、抹,“歌 诗”写成“诗 歌”,“孤帆一片 写成 一片孤帆6.要注意语句出处很 多 名 句 经 过 长 期 流 传,已 经 成 为 耳 熟 能 详 的“大众名言3但 是,在 演 变 流 传 过 程 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名句发生 了 很 大 变 化,甚 至 有 了 新 的 说 法。这 样 答 题 时,就一定要 看 清 句 子 后 面 的 出 处。例 如:路 曼 曼 其 修 远 兮,吾 将 上 下 而 求 索。(屈 原 离 骚)蝉 噪 林 逾 静,鸟 鸣 山 更 幽。(王 籍 入若耶溪)疾 风 知 劲 草,板 荡 识 诚 臣。(李 世 民 赠 萧 禹)像 上 面 的 句 子,已 经 标 明 了 出 处
6、,就不能把“路 曼 曼”写 成“路 漫 漫”了,虽 然 平 时 写 的 是“路 漫 漫”;也不能把“蝉噪林逾静”写成“蝉 噪 林 愈 静”,虽 然 意 思 并 没 有 改 变;更不能在“疾风知劲草”后接“烈火识真金”,虽然这种说法已成俗语。二.应考的方法考 生 默 写 名 句 名 篇 时,容 易 出 现 三 个 方 面 的 问 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 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可能做完其他题后又会突然回忆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 默 念,要包括引导句在内作“全程回放”,这 样,语序不当和
7、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发现并纠正。如果命题是四选三,答题时就应以最有把握的题做起,做了三题就够T o如果四题都做(最好不要这样),要确保前三题完全正 确,因为高考阅卷评分有时规定只看你做的前三题,有错误即扣分,即使你第四题做对了也不给分。三.讲评高考典型例题,总结解题方法。四.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模拟题训练。教学反思学生复习的时候,宜以中学课本名篇中的名句为主,采用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阅的时候,该题不允许有错别字、漏字、添字。因 此,考生一定要一笔一画的书写。书写模糊,也会被认定为错别字。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学目标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重点难点1.一词多义、古
8、 今 异 义 词、通 假 字、偏 义 复 词。2.推断文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教学过程-.重点知识梳理1 .注意词的古今义文 言 实 词,有 的 与 现 代 汉 语 意 义 完 全 相 同,有的完全不 同。这 两 类 词 都 可 以 不 去 管 它,重点应放在古今既有联系 又 有 差 别 的 实 词 上。如“食 已与与如也“的“已“今 作”已经,这 里 是”罢“完”的 意 思;如“偷”,古 义 有 苟 且、马 虎、刻 薄 等 意,今 为 偷 窃。理解时不能不辨古今差别而随便地以 今 义 释 古 义。2 .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文 言 以 单 音 词 居 多,汉 语 以 双 音 词 居 多。不要把两
9、个连 用 的 单 音 词 误 判 白 话 文 中 的 双 音 词,如“妻子“、“地方”、“七 匕 z z z.珀 不 寺3 .注意通假现象古 代 汉 语 常 有 通 假 字。一 是 音 同 音 近 通 假,如“蚤”通”早”,”要”通”邀”,”裁”能”才禽通擒,,“卒“通猝“;二 是 形 近 通 假,如 说 能 悦 ,谕通喻因此,理解时不 要 误 把 通 假 字 作 为 本 字。如“以身徇国“,“乃是天子报尔 先 人 之 徇 命 也“中的“徇“通“殉”,看 不 出 来,就 会 解 错。4 .注意偏义复词现象所 谓 偏 义 复 词,京 是 由 两 个 意 思 相 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的词 其
10、中 一 个 词 素 表 示 意 义,另 一 个 只 作 陪 衬,如 孔雀东南飞 中“昼 夜勤作息“、“便 可 白 公 姥“、“我有亲 父 兄 这 三 句 中,“作 息“只有“作”的 意 义,“公姥“只有“姥的 意 义,“父兄“只有“兄”的 意 义。如果不解依据上下文看出它们是“偏义”,就 会 理 解 错 误。5 .要注意一词多义一 词 多 义,在 文 言 中 是 常 见 的 语 言 现 象,应根据具体语 境 作 辨 别。如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中的“举“是“全”的意思(与“独 相 对)南 取 汉 中,西 举 巴 蜀,东 割 膏 腴 之 地”中的“举“,根 据 前 后 文,应解释 攻取”。二.解题
11、方法1.利 用 音 形 的 分 析 来 推 导 如 觐,从“见”旁可以推出”拜见;“造“,与 走 有 关,解为“到 去”。又 如,“甲兵顿敝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中的“顿”可以推断为“钝”义,因为古人 用 同 音 字 替 代 的 情 况 较 多。2.利用语法结构推导。3.利 用 联 想 的 方 法 推 导,平 时 我 们 学 过 不 少 文 言 文 和 成语,在 解 题 时,利 用 学 过 的 知 识 并 迁 移 过 来,也是不难解决的。例 如: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b腥臊 并 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b4.利用组词来推导,文言文词语都是单音节的,现代汉语是双音节的。将单音节的文言
12、词语,作为语素组成双音节的现代汉语词组,然后根据实际去选择一个最恰当的。5.根据前后述说的内容作推断。三 .讲评高考典型例题,总结解题方法。四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模拟题训练。教学反思考生平时复习时,只注意 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常用实词是远远不够的,常见实词应引起高度重视。古今异义的考查,主要出现三种形式:1.在考查实词中综合考查;2.单独命题考试;3.偶尔在文言翻译中综合考查。对于通假的考查也在对实词理解、翻译句子中得到体现。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教学目标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重点难点1.掌握考纲规定的18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推断文中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
13、方法。教学过程-.虚词分类1.18个常见文言虚词的分类(以常用词性为标准)代 词:之、何、其(2)副词:乃(3)连 词:而、且、与、贝 k若(4)介 词:因、为、于、以(5)助 词:焉、乎、也、者、所2.关联虚词(1)连接上下文句的连词:因、贝 k而(2)连接词或词组的连词:而、以、与(3)连接词或词组的介词:于、以、乎、与、为3.几个常见的双音节虚词(1)得 无:表示反诘、怀疑或揣测的副词,译为“莫非”“莫不是”。(2)否 则:“不是这样,就”的意思。(3)何 其:多用于形容词谓语前,表示程度之深的副词,译为哆么”。(4)无 乃:当 副 词 用,可译作“岂不是”“恐怕”,与“乎”构成反问语气
14、。二.准确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1.语境推断常见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词性词义变化较为复杂,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上下文,利用文意解题。如2011年高考安徽卷第5题C项“因杂出经义目试之”中的“因”易误解为“因为”,而结合上文“伯兄骤闻而骇之,曰 和下文“俄顷而就 可 以 看 出,此处连接之意明显,应作“于 是,就 讲。2.词性界定有些文言虚词往往兼有多种词性,根 据 语 境,只要能推 断 出 其 词 性 不 一 样,那 么 其 用 法 肯 定 也 不 同。如2011年 高 考 安 徽 卷 第5题A项1句“以 其 顽 闭 之 空 室 中”中“之”用在动词“闭”后 作 宾 语 是 代 词,而
15、2句“臣 之 壮 也,犹不如人”中“之”用 在 主 语 和 谓 语 之 间,用 法 显 然 不 同。3.结构推断有 些 文 言 文 句 子 结 构 整 齐,讲 究 对 仗,常常采用互文的 修 辞 格,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结构特点推知文言虚词的词义 和 用 法。如“云 无 心 以 出 岫,鸟倦飞而知还”,“以”和“而”相 对,可见这里的“以”是 连 词,相 当 于“而”。4.句位分析一 些 虚 词 在 句 中 不 同位置就起不同作用。如“也”,句末 助 词,表判断、陈述、疑问、感 叹 等 语 气,在句中一般起舒缓语气的作用。5.关照全句判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有全局意识浒多虚词的意义 不 实 在,在句
16、中主要起一定的语法作用或表语气.因此只有依靠对全句的分析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它。如“之”字在“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中用于主谓结构,表示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而在“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句中作定涪后置的标志。这两个“之”均为助词,只能从语法作用上把握。6.分析搭配虚 词 跟 其 他 句 子 成 分 的 搭 配 关 系,也决定了它的用法。如“以”字 的 用 法 有 一 个 规 律,即“以 后面是名词、代词:以”为 介 词;“以 后 面 是 动 词,“以”为 连 词。如 兰亭集序“犹 不 能 不 以 之 兴 怀”中“以 与后面代词“之”构成介词结 构,表 原 因;在 烛 之 武
17、退 秦 师 “越 国 以 鄙 远,君知其难也”中“以”用 在 动 同 前,为 连 词 表 目 的。7.代入检验将 判 断 出 来 的 意 义、用 法 代 入 句 子 中 若 结 合 上 下 文,语 意 通 畅,即 可 验 证 准 确。如“而、且”都 有 表 承 接、转折的 意 义.若 判 断 为 承 接 关 系,可用“就、随 后、那么”替 代,若 判 断 为 转 折 关 系,则 可 用“可 是、但 是”替 代,替代后若前后语意不通畅,则说明判断不准。三.讲评高考典型例题,总结解题方法。四.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模拟题训练。教学反思复习方法:1.重视课内虚词积累。分类记忆理解。2.记
18、忆特殊用法。对于与现代汉语一致的用法,不必记忆,只记特殊用法。3.善于比较,区分一词多性。对于“以”,要弄通其作连词、介词、动词的差别。类似的如“其 与 之”等词语。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教学目标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重点难点1.掌握考纲规定的4种特殊句式。2.理解掌握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的活用种类。教学过程-.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1、“者,也。”2、“,也。”3、“者,。”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这种情况不常见。4
19、、“者也。”5、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另 外,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贝 等。对否定判 断,同学们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二)被动句1、用介词“于”表 被 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2、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 成 受于”表被动。3、用“见 于 ,“见于。”表被动。4、用“为,为所”表被动。5、用“被”表被动。6、动词本身表被动,也叫做意念被动。如:戍卒叫,函谷举。(过秦论)(三)倒装句1、主谓倒装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感叹句中,就
20、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如:甚 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宾语前置(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作宾语的疑问代词有“谁、何、孰、奚、曷、胡、恶、安、焉”等。(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 未 母 无“莫,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3)用“之 或 是 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 是 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有 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惟),构成 唯(惟)是(之 为)”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
21、4)方位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如:项王、项 伯 东 向 坐,亚父南向坐。(鸿门宴)例句意思是“项王、项伯面向东边坐,亚父面向南边坐。”(5)文 言 文 中,“自”作宾语时常常置于动词之前。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3、定语后置(1 )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 结 尾,组成 中心词+定 语+者”的格式。例如:客有吹洞箫者。(赤壁赋)(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 格 式,表示定语后置。如:蚓 无 爪 牙 之 利,筋 骨 之 强,上 食 埃 土,下饮黄泉。(劝学)4、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1 )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
22、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如:具告以事。(鸿门宴)(3)乎”作介词时相当于“于”,与其构成的介词短语后置。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四)省略句式1.省略主语。有承前省、有呼应下文省、对话省。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 质 而 白 章,(蛇)触 草 木,(草木)尽 死,(蛇)以 啮 人,(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2.省略谓语。谓语一般不能省略。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一 鼓 作 气,再(鼓)而 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3.省
23、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4.省略介词。常见的是省略介词“于”和“以如:项 王 则 受 璧,置 之(于)座上。(鸿门宴)4.省略中心词。中心词是在一个词组中被定语状语修饰的词,一般是不能由定语状语来替代省略的。读 文 言 文 时,应引起注意,以免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如: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 地b(出师表)二,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2.名词用作状语(1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2)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主要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3)方位名词用作状语文言文中,方位名词也
24、可以直接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3.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用作使动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复活、使长 肉)4.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如:邑 人 奇 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把当 作 宾 客)(二)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在语句中 形容词如果处在主语或宾语及判断句谓语的 位 置 上,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特征和意义,它就活用为名词。如:小 学 而 大 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小的方面、
25、大 的 方 面)2.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多数是由于后面带了宾语,形容词本身是不能带宾语的。如: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与交 好)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以为 耻)(三)动词活用1.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 语 的 位 置 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2.动词的使动用法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文 阅读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