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和7的认识说课稿(6篇)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和7的认识说课稿(6篇)2.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6和7的认识说课稿(6篇)6和7的熟悉说课稿1 敬重各位领导、教师: 大家好!今日我说课的课题是6和7的熟悉。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流程五个方面进展阐述。 一、教材分析 6和7的熟悉是义务教育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系统学习了05的熟悉和加减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学生已有了肯定的阅历根底。另外,“6和7的熟悉”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6和7的加减法”以及进一步学习“20以内其它各数的熟悉和加减法”的根底,由于,务必让学生学好这局部内容。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好动,留意力不简单长时间集中,
2、虽然对6、7已有初步的熟悉:会数、会比拟大小、会写等,但在区分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上还存在肯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数学课标要求以及以上两个分析,通过仔细地推敲与把握,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通过观看、操作、演示,使学生娴熟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挨次和位置,会比拟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看、操作、表述,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动手操作力量、语言表达力量;培育学生初步的数学沟通意识。 4、使学生体会学到的数和日常生活的严密联系,感受学、用
3、数学的乐趣。 依据以上教学目标确实定和对学情的分析,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6、7的物体个数;会写6、7;会比拟6、7的大小。 教学难点:区分6、7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构造,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我始终让学生处于情境的包围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找一找等活动,使学生在开心的情境中自主合作地探究学习,以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四、教法学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当与生活实际严密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进展有效的教学,培育学生的力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时我准备采纳:情境创设法、点拨指导法。引导学生自主、合
4、作地探究学习。 新课标还指出:在重视教法讨论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因此,在教学中我很重视让学生主动参加和相互学习,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加学习过程,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和制造性。 设计学法详细如下: 1、自主学习: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他们运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学习新知,并展现学生的优秀成果,带给学生成就感。充分表达自主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 2、合作学习: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起探讨问题,猎取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流程: 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复习导入、探究新知、稳固练习、总结提高、拓展延长五个环节。 新课程标准中
5、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进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动身,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索、探究、沟通、获得学问,形成技能,进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共性地学习。” 6和7的熟悉说课稿2 一、 说教材 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 册第42、43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把握了15及0的熟悉和相应的加减法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学生已经会用这几个数表示事物的个数,也体会到能用它们表示事物的位置挨次,而且还会比拟它们的大小。“6和7的熟悉”要让学生体会6、7的意义,体会数学符号的价值与作用,为形
6、成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制造条件。 二、 说教法 1、发挥主题图背景的作用,理解6和7的意义。 6和7都是抽象的,要熟悉它们必需为学生供应充分的可感知的现实背景,让6和7与它们所表示的事物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对应起来。教学中,留意发挥好第42页主题图的作用。先让学生从整体上说一说劳动场面,再让学生找一找、数一数、说一说,找到可以分别用6和7表示的事物,再用圆片、小棒摆6和7,用课件展现生活中的6和7。从这很多的6个事物和7个事物中抽象出6和7,使学生经受数学符号化的过程。最终让学生说一说身边的事物,那些可以用6、7表示,帮忙学生理解6和7的意义。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用数表达、沟通,体验
7、学习数学的价值。 2、引导学生参加,领悟数的挨次。 理解6和7的意义,让学生找数量是7的事物时,实际上已经 为数序的学习埋下了伏笔(6个学生加上1个教师是7个人,6张课桌加1张讲台是7张桌子,6把椅子又搬来1把是7把椅子),初步感知数序;摆圆片、摆小棒以及在计数器上拨珠,都蕴涵着6比5多1,5比6少1;在直尺上看一看、指一指、认一认,使学生感受到7的前面是6,6的后面是7,进而领悟到数不仅可以表示事物的个数,还可以表示位置挨次,这样让学生经过屡次接触相关的实例,在现实背景下体验、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几”和“第几”的区分。 3、创设情境,把握数的大小关系。 事先找到年龄分别为5、6、7岁的三个学生
8、,让他们来比拟年 龄的大小,进而得出5、6、7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详细的情景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在理解大小关系的同时加深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 三、 说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43页的内容,练习七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看、数数、沟通等活动中娴熟地数出数量是6 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和7,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挨次和位置,会比拟它们的大小。 2、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操作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 3、在熟悉6和7的过程中,学会合作、沟通,并能用6、7表示身边的事物,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感受爱护环境、讲卫生、爱集体等方面的教育。 教学
9、重点: 能娴熟地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6和7, 会比拟它们的大小。 教学预备: 课件、计数器、直尺图、点子图、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引导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 2、出示05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读数。 (二) 导入 出示课件,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多少棵数,并猜一猜我们今日 要学习什么,从而提醒课题:6和7的熟悉。 (三) 新授 1、教学6、7的意义。 (1)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看。 师: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分别有多少? (2) 引导学生将数的物体的数量用学具表示出来。摆好后,跟 同桌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3)用点子图表示出6和7。 (4)用6
10、根小棒摆出自己喜爱的图形,再添上一根,用7根小 棒摆出自己喜爱的图形。 (5)课件展现生活中的“6”和“7”。 (6)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7”这两个数来表示。 2、教学数序 (1)师拨计数器,边拨边问。拨到5颗珠子后,问:“有几颗珠子?再拨1颗是几颗珠子?”指着第6颗珠子问:“这是第几颗珠子?再拨1颗,有几颗珠子?”指着第7颗珠子问:“这是第几颗珠子?” 让学生在拨、想、说、议中理解5添上1是6,6添上1是7。 (2)出示直尺图(写上0、1、2、( )、4、5、( )、( )。 要求学生依据数序填空,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然后全班一起 读一读直尺上的数,开展快速问答嬉
11、戏。 3、比拟数的大小。 请三名同学(年龄分别为5、6、7岁),让学生比拟他们的年龄 大小,然后出示点子图(5、6、7),让学生依据点子图来验证5、6、7的大小。 4、教学基数和序数。 (1)课件出示金鱼图。 师:左数第6瓶有几条金鱼?有6条金鱼的是第几瓶?第7瓶有 几条金鱼? (2)嬉戏:请9名学生站成一排,听教师的口令做动作。 右边的6个同学手牵手。 左边第7个同学跳一跳。 5、教学6、7的写法。 (1)师在黑板上范写。 (2)书空写“6”、“7”,再在书上描红。 (四)练习 1、完成练习七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七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索,再集体沟通。
12、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得欢乐吗?你学会了什么? 6和7的熟悉说课稿3 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小节6和7的熟悉及加减法中的用数学局部,主题图为课本47页插图:金色的秋天。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6、7的熟悉和加减法的根底上绽开教学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包括两道例题和一组“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中的13题漂亮的小湖也是类似的题目,其内容都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教材在这里第一次消失了大括号和问号。 本节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学问同生活实际严密结合起
13、来,并在生活中去发觉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展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力量。从整个学问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头,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教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熟悉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技能目标: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喜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安康进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
14、学生学会观看、分析,提出适宜的数学问题。其中,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 对于教材重难点确实定,我是通过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1、从教材学问点分析:6和7的加减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它又是进一步学习8和9以及10的加减法的最直接的根底。 2、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分析:学生的思维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不是很强,通过观看图画,分析并表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进而选择正确算法,还是一个比拟抽象的过程。 二、说教法、学法 为到达以上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主要实行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共分四大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针对一年级
15、学生纯真稚嫩、富于梦想的心理特征,我创设了如下情境:同学们,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对,是秋天,秋姑娘呀,正忙着给勤劳的人们送去丰收和喜悦呢!看,她给咱们每个小组也送来了一份礼物(电脑出示)你能依据算式猜测一下,这些礼物各属于哪个小组吗?要解决这个问题,需用到哪些学问呢?我设计这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兴趣,借此复习6和7的加减法,为后面学习它的应用做好铺垫。在此根底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学问,还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好,咱们还是随秋姑娘一起去大自然中转一转,看一看吧!(出示插图,导入新课) (二)放手学生,探究新知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绽开教学。 1、让学
16、生对着插图,进展观看和沟通。 详细做法是:先引导学生由近及远或者由远及近有序地观看,借此培育他们初步地自主学习的意识,至于学生观看到什么,我不去做过多限制,不管是蓝天、白云、还是房子、小草,这些都是学生利用双眼来认知大自然的珍贵素材。 接着安排小组沟通观看的内容,并尝试提出疑难问题,在互通学问中,也给每位学生供应了熬炼语言表达力量的时机。 然后,由小组代表在进展沟通,并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做到学问共享。 而这观看、沟通的过程,本身就是学生感悟体验的过程,学生从中感悟到自然美、家乡美,进而激发起喜爱自然、喜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是教师用空洞的语言所不能替代的。 2、教学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
17、作为组织者、合和引导者,我在与学生一起观看、感悟的过程中,有选择地解答一些疑难问题,并最终将重点奇妙地引到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教学上,比方说:图中还有哪些你以前从没见过的数学符号?你知道它代表什么意思吗?或者说:教师这儿有两个新朋友,你想熟悉一下吗?这些导语都是可行的。 接下来,我主要借助多媒体演示,先引导学生分别认知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明确大括号表示把两局部合起来,问号表示要求的问题。在演示中,留意把大括号的尖朝向各个方向,以避开学生认为大括号的尖总是朝上的误区。自制教具演示也是可以的。再引导他们理解大括号和问号合在一起表示的意义,并能对着情境图表达完整的图意,相互反复沟通,直至明确要求的问题
18、是什么。在引导学生表达图意的过程中,其实已孕伏了应用题的构造,即两个已知条件和一个问题,这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应用题是特别有益的。 3、针对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进展计算。 在学生理解了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之后,能够明确这幅图要求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个学生,也就是把男生和女生合起来,依据加法的意义,应当说不难解决。用左边的4人加上右边的2人,一共6人,或者用男生2人加上女生4人。但我决不就此满意,而要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列出多种算式,如扎小辫的3人加上不扎小辫的3人;低头的1人加上不低头的5人等等,打破了原先只用左右两堆求和的思维定势。这样做,我认为有利用于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况且,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也是
19、新课程标准的根本要求,固然算式的选择也得视题而定。 在此根底上,我引导学生观看其次幅图,并与第一幅图进展比拟,让学生自己去发觉不同之处,自己去表述图意,如有困难,可小组合作沟通,教师没必要过多讲解。如此反复之后,明确要求的问题是还剩几个向日葵盘?是求一局部,依据减法的意义,应当列式为7-2=5。利用电脑的优势,我也可将问号移到另一边,引导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7-5=2。这是两道简单混淆的减法算式,应加以辨析。而当问号移到算式中得数的位置时,这幅图则有上述两种列式。这两道应用题的教学,意在让学生从中感悟两点:1、问号的位置打算着列式方法。2、问号既然是要求的问题,那它必定是算式中的得数。同时辅以
20、清楚明白的板书设计,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所学学问的理解。至此为止,我认为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已真正突破。 4、准时反应,了解学生的把握状况。 有了刚刚的分析验证,对于做一做中的两道题目,我放手学生自己进展辨析,从中选择适宜的计算方法。在全面搜集学生信息的根底上,我也要依据学生状况,准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 (三)应用新知,培育力量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课本51页插图漂亮的小湖与前面的学问点是类似的,因此,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对着图画进展讲故事竞赛,如小鸭的一家、小青蛙比本事、小金鱼找朋友等等,以加深学生对图意的理解,从而能够正确列式解答问题,并辅以可行的嘉奖机制,如评比故事大王、速算冠
21、军以及优胜小组等,意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逐步培育自己擅长发觉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适当时机可对学生进展爱惜动物、爱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固然,这项活动也可视教学状况放到其次节课或者课外进展,究竟,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当是生成的,而不是现成的。 (四)准时总结,拓展延长 通过总结,引导学生发觉庭院里有数学、田野中有数学、小湖边也有数学,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在此根底上,鼓舞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观看四周还有哪些地方也有数学,比一比,看一看,谁是爱数学的小博士。这样,就将学生的学问从课堂引向课外,从而表达了“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新的教学理念。 四、说课综述 总之,我在教学中,
22、不光利用多媒体,还要利用多种媒体,使学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注意学问的同时,更注意培育学生的力量,我信任,这“金色的秋天”会让孩子们拥有一份沉甸甸的收获! 好,我的说课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教师赐予批判指正,感谢大家! 6和7的熟悉说课稿4 幼儿在熟悉5的组成的根底上学习6和7的组成。通过学习,能使幼儿初步理解整体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为学习加减法打下根底,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数概念的熟悉。 一、说教材 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6-10的熟悉和加减法中的其次课时。这局部教材是为学生快速而正确进展6和7加减法计算做铺垫的内容。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
23、步经受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活动进展教学,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根底。基于以上熟悉,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学问目标:通过动手摆学具教学使学生学会从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把握6和7的组成。 2.力量目标:培育学生观看、动手操作、口头表达的力量,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严密联系,并运用于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培育学生主动探究的力量。 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把握6、7的组成。 本课难点是: 6、7的组成在实际中的敏捷运用。 二、说教法 1.情景教学法
24、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需建立在学生的认知进展水平和已有的学问阅历根底之上。因此情景的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学问背景:知道了5的组成有4种,从而问学生想不想知道6和7的组成各有几种,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育了学生的观看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 2.观看法 通过学生观看7的组成知道只要记住了前3种,后面3种是前者的调换位置,便很快熟记7的组成。 3.发觉法 通过把圆片分成两局部,让学生发觉了6的组成有5种,7的组成有6种。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发觉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究过程。 三、说学法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仿照与记忆,动手实践、观看比
25、拟以及合作沟通是学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观看比拟法也是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学问的主要方式,同时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1. 观看法 通过学生观看7的组成知道只要记住了前3种,后面3种是前者的调换位置,便很快熟记7的组成。在学习了6的组成后,通过观看找出规律很快能争论出7的组成。 2、实践操作法 儿童思维的进展是从详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活动来学习学问,进展自己的才智。因此,在教学15各数的大小比拟的时候,通过学生动手摆圆片,亲身感知、体验数的挨次,从而得出比拟数的大小的方法。培育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获得学问的力量。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有创设情
26、景,探究新知,反应练习,检测评价四大环节,每一环节都特别重要,环环相扣,探究新知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理解透彻了才能把握学习内容。反应练习为学生的学问缺陷供应信息,这样教师就能准时去补救,然后通过检测题了解学生把握的状况。 6和7的熟悉说课稿5 教学内容: 小学一年级上册第3233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教学前,学生已通过学习25的组成,对分与合有初步的熟悉,这些都为这节课内容的学习作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铺垫迁移。本课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观看、动口、动脑,进一步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学会由一种方法得出两种说法,为后面学习8、9、10的组成奠定了根底。经过这样的学习,初步培育学生动手操作的力量、观看力量
27、、口头表达力量、及有条理的思维力量,又培育了学生合作创新的力量,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25的组成的根底上进展的,学生对分与合已经有了初步的熟悉,对分与合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体会,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思想上和方法上的铺垫迁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受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过程,通过分解数量是6、7的物体,从而把握6、7的组成,加深对10以内数的熟悉。 2、使学生在探究6、7的不同分法的过程中,培育思维的条理性以及发觉规律、应用规律的主动性,体会分与合的数学思想。 3、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展动手操作的力量,增加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28、、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探究出6和7的组成,能够有序的把握6、7的组成。 教学难点:如何有序地把握6、7的组成。 教学和学法分析 (一)注意直观演示、操作,探究简洁的规律,开掘学生的潜能。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接阅历是思维表象形成的根底,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直接阅历主要来源于学生已有生活阅历和生活或学习用品的演示、观看、动手操作等教学实践。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教学、借助实物:彩色气球、圆片等教具,为学生供应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眼看、手动、脑想、口说中沟通多种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究中抽象学问,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二)重视新旧连接,铺垫迁移,启发探新 学生不
29、是一张白纸,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也有肯定的数学活动阅历和学问的积存。因此本节课,我利用学问的迁移规律,以学生的已有学问阅历为根底,设计富有儿童情境的情境,引导学生把“25“的组成中学到的本事运用到“67“的组成中去,实现了温故引路,启发探新的效果。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而且为分散本节课的难点作了铺路搭桥的作用。“7“的组成,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进一步调动了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也使他们在轻松开心的环境中把握学问,完成学习任务。 (三)细心创设情境、嬉戏,激发兴趣 希腊普罗塔尔说:“头脑并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这说明,只有兴趣,才能把火把点燃;只有兴趣,才是开发智力
30、、挖掘潜能的内驱力,也才是参加学习的动力。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爱活动,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他们投入学习的巨大内动力。因此,我努力创设多种情境,鼓舞学生手、口、脑并用,自己去探究,去发觉,去解决问题,又通过不同形式的嬉戏活动,借助多媒体课件,剧烈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保持热忱、高涨的心情,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欢乐变“苦学“为“乐学“。 教学程序: 教具、学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圆片等。 (一)创设情境,复习铺垫 1、谈话:小朋友们,今日,教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朋友小兔灰灰 课件演示:小兔的新居子,接着灰灰想与大家见面,但火车来了,让学生将火车厢中的数字填写正确,也就是复习前一节25的分与合。
31、(二)探究新知(进入其次关) 1、接着,火车走了,灰灰手拿6个气球来了,进入新课。 我请了三名学生上前展现不同的分法,也从中体会到有序分法的重要性。再让学生依据这三种分法,说出6可以分成几和几,和由一种分法可得出两种说法的推想意识。接着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分法和书中的图,填写P36上面的空格,完成后指名答复,师相应板书。 然后在用多媒体出示灰灰的分法,借机带大家在回忆一下6的分成。 2、然后,通过“想想做做”第一题,让学生找出几和几合成6。进而完成6的分与合教学。 3、这一设计,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展简洁有条理有序的思索,进展了学生的思维力量。 动手操作,探究7的分与合: (1)同桌合作
32、探究 师:小朋友们真聪慧,帮灰灰解决了第一道难题,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第一个学问6 的分与合,板书课题。 师:知道了6的分与合,那么7的分与合又是什么呢?再来看看灰灰给我们出的其次道难题:把7个圆片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 同桌合作,用7个圆片在桌上有序的分一分,再将分的结果写在P36下面的空格里。 完成后,指名板书7的分成式。 请同学说第一组分式是怎么分得到的,并依据答复用多媒体展现分的过程。 接着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说说几和几合成7,就此完成7的分与合。 (三)多层练习,稳固深化(进入第三关) 1、想想做做第4题 我设计了,灰灰带大家去海边玩,发觉螃蟹被黑魔仙施了魔法,不能动了,绽开练
33、习。让学生当一回小魔仙,拯救螃蟹。 2、拍手嬉戏 嬉戏互动,让学生就一步稳固6、7的分与合。 意图:依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不同的角度,采纳不同的形式对67的组成进展稳固、深化。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加学习活动,轻松开心地把握了新学学问。借助多媒体又营造出活泼、融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练中有乐,乐而见效。 评价分析: 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我紧紧抓住学问的系统构造,通过逐个突破、及教学媒体的运用,有效地解决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完成了教学任务,但因本人水平,在说课和备课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缺乏,这有待我以后连续努力,不断探究。 6和7的熟悉说课稿6 教材简析: 1、主要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
34、学习了6、7的熟悉和加减法的根底上绽开教学的。教材集中安排了一组以“金色的秋天”为题的“用数学”的内容,包括两道例题和一组“做一做”的习题,练习中的13题漂亮的小湖也是类似的题目,其内容都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教材在这里第一次消失了大括号和问号。 2、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一种用情境图反映的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将所学学问同生活实际严密结合起来,并在生活中去发觉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展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力量。从整个学问网络来看,它也标志着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开头,是向后面的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教材,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熟悉并理解
35、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能借助图画正确分析题意。 2、技能目标: 会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向学生渗透喜爱大自然、爱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在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安康进展。 这三个目标在教学中是相互渗透、相互交融的。 为到达以上教学目标,我主要实行了情境教学、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本节课的重点是用6和7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观看、分析,提出适宜的数学问题。其中,正确理解大括号和问号的意义是关键所在。 对于教材重难点确实定,我是通过如下两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 1、从教材学问点分析: 6和7的加减法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同时它又是进一步学习8和9以及10的加减法的最直接的根底。 2、从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分析: 学生的思维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不是很强,通过观看图画,分析并表达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进而选择正确算法,还是一个比拟抽象的过程。 针对重难点,我准备实行小组合作和直观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加以突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