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读书笔记心得.docx
《老子读书笔记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读书笔记心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老子读书笔记心得 我只是一个初学者,一个刚起先启蒙自己的人。在阅读老子时写下这些读书笔记,其中确定存在一些错误。本无意发出,但想及错误本身的存在就表明白发出来一起沟通的意义。我读老子的第一遍是读傅佩荣先生的傅佩荣细说老子,其中的许多地方都不太赞同,后来就自己去查字典找寻注解,也渐渐的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理解。诚如傅佩荣说的,每个人读老子后的注解都是自己学问和观念的反映。我也是如此。但在自己的理解之余,尽量的去读原文,去理解当时老子的意思,但限于自己现在的实力,或许能理解的深度实在有限。但我不怕错误,只怕麻木。现在发觉,也想找寻大家的看法,同时想抛砖引玉,和大家一起去阅读、理解这本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
2、经典。 一 道,可道,特别道。名,可名,特别名。无名,万物之始;出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从辵,首。本义:供行走的道路。但此处的道可能指先于宇宙之前的混沌,庄子讲浑沌之死,开七孔于头,然后有了万物或叫宇宙,而七孔在我看来不仅代表万物,也可能指人类、欲望,名。我觉得这章是在刻画混沌之后,宇宙出现之后万物(尤其是人)的差别与对比。道与名相对,妙与徼相对(前者为微妙之意,后者为考察,相识之意)。混沌死了之后,道却恒久存在于宇宙当中,维持着宇宙的运行。 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
3、短想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我觉得这章讲的也许是相对论,然后从他的相对论中得出其处世之道。事物的价值只要是以人来判定的,总会是相对的。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主观的东西,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灵魂,而且相识事物都是由内向外的。因此后面讲的无为,不有,不恃,弗居,可能更偏向于自然之道,而非人的价值。因为大部分人存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想有为,想拥有,想追求。或许,用天道来养人道,会是人相对价值中的一个客观标准,就像上帝的圣经一样。不同的是,圣经已经写就,而道提倡的向自然学习,则须要我们自己努力的去找寻。老子或许早在几千年
4、前就起先了找寻的历程,而我们不但没有很好的继承,甚至越走越远。(因为起先做笔记时没有记录每一句话的意思,只是写了自己的理解。后面写得比较具体,像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和第十章颇有雷同,假如不明白其意思,可以参照后文)。 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是向自然学习的治国之道。老子讲要削减人们的欲望,削减人们的竞争,让其根据自然天性发展。甚至让民不去追求学问,但是要注意强身健体。想起一句西方哲人的话来:让自己的欲望保持在自己的实力范围之内,站在这个角
5、度,老子是想想方设法的削减我们的欲望,同时削减我们的学问实力,他可能觉得学问也是人欲望来源的一部分。这是有肯定道理的,人生忧患识字起,讲的也许也是这个道理。人们懂得的道理越多,想得就越多,忧患和意识自然就多了起来。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像老子本人一样,在跨过了学问的这个阶段而至无为之状态,因为我们的社会已经不行能再干脆造就简洁无为,因为欲望已经在人类和社会中产生且越来越强大。比如你诞生了之后就知道有一种目标叫胜利,胜利后有什么所以,在这个时代,我比较倾向于未曾拿起,何言放下;既已拿起,也理应而且终将放下。假如能做到这一点,或许也是异曲同工之妙。又或许社会的发展也会经验这样的阶段,现在的社会正处于多
6、样性急剧扩张、物质和欲望越来越丰富的阶段,或许以后会朝简洁、自然、无为的方向发展也未可知。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让自己的欲望保持在自己的实力范围之内,我们的政府做得好像正好相反。他一方面在用一元性的教化和言论把我们塑造成一个机械人,无形中扼杀了我们的创建力,一方面又(或许是不得不)让社会的欲望越来越大,经济发展了,物质更丰富了,人们的选择也更多了,可是,我们人性的进化,却是如此的缓慢,甚至在始终在倒退 又看到虚其心,我觉得很像基督教说的,把自己的心空出来,让神进来。人作为人始终是渺小的,假如以他自己为中心,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强大,或许可以在一个环境中获得世俗的欢乐和与人竞争之后短暂快感,可终归人不行
7、能最强,人的力气也是渺小的,而且人很简单拜倒在权力、金钱、包括自己的心情和欲望之下,结果很简单迷失自己,倒不如把自己空出来,只让神来主宰,或许可以真正的做到不懊悔,不用怕,自然而然享受尘世生命带来的乐趣。 四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章似乎是在讲道是怎么来的。感觉似乎是万物之前(或之源),而又在混沌之后,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感觉在讲他的产生过程,或者讲他的性质。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觉得这里的帝是指万物或万物中最大的那个,不像是指神或混沌。道是混沌化作而来,存在于历史与世间当中。或许,科学做的
8、事相识和总结规律,就是在用人的相识实力,去试图相识道。 五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一百零一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傅佩荣的译法是:天地没有任何偏爱,把万物当为刍狗,让它们自行荣枯,而我的干脆是,这里应当是说假如天地不仁,则会以万物为刍狗,即会把万物丢弃。(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魏源本义:结刍为狗用之祭祀既毕事则弃而践之)。假如圣人不仁,(我觉得是指那些明白了道的人),(仁:会意。从人,从二。右边的二是重文。本义:博爱,人与人相互敬爱;),就会丢弃一百零一姓(甚至有玩弄一百零一姓之意的感觉)。橐龠(似乎指风箱之意,我没有去查
9、),可能这句是讲道很虚但不匮乏,可以源源不断。而最终那句好像是在提示我们,不要说太多,而应当守住虚静人在说话的时候(尤其是在和人沟通时)的确简单陷入表现自己的境地,不但失去了沟通的本意,也失掉了自己的虚心(我把的虚心也许与欲望相对,即把自己的心空出来,而非虚心)与宁静。(或者人在在宁静的时候才能感受到道的存在) 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谷神:1、被信仰为促进谷物生长保证五谷丰收并主宰植物每年的生长、腐烂和再生的神;2、古代道家用语。谷和神本分用。后多并称。 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玄:象形。小篆字,下端象单绞的丝,上端是丝绞上的系带,表示作染丝用的
10、丝结。本义:赤黑色,黑中带红;牝:形声。从牛,匕( b)声。依甲骨文,匕为雌性动物的标记。本义:雌性的禽兽;玄牝:道家指孳生万物的本源,比方道。 从说文解字和古代的说明看,这句的意思是指道不会死亡,而且为天地的根源。最终一句是描述道的性质的,似有似无的存在,但其作用却无处不在,且无穷无尽。这或许是给我们一种信念,道是存在着的,而且可以恒久存在。那我们可以通过人类和科学去相识道吗 七 天长地久。天地全部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在。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这章节老子好像想通过对天地之道的描述然后应用到我们人身上,其实这种方式基本是贯穿整个老子的。关键是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老子 读书笔记 心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