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陶渊明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课程陶渊明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明的奴役与陶渊明田园诗一、文明的进程及对文明的反思 文明的进程:1、生产力的发展(技术文明的不断进步)2、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发展(制度文明的不断进步)对文明的反思:文明是一种奴役人的力量。18 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论人类的不平等及其起源和基础19 世纪俄罗斯文学家列夫 托尔斯泰反思所谓文明的制度20 世纪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人的奴役与自由卢梭论人类的不平等及其起源和基础 卢梭在本书中假想人类在进入社会状态前曾生活在自然状态中:那时的人类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没有固定的家庭生活,没有住宅,没有财产,人没有互相攻击和掠夺的本性,只有怜悯他人和自我保存的天然感情;人的各种机能(诸如理性、语言、观
2、念)、欲望和情感(尤其是爱慕虚荣、贪婪)都处于低级阶段,不存在精神的、政治的不平等。但是人有独特的异于禽兽的自我完善化的能力,共同劳动、家庭的发展促进了人与人的交往,使人的潜在机能被激发起来,导致社会状态的出现。私有制是文明社会的基础,农业和冶金术的发明是导致这一巨大变革的决定性原因。从此人类产生了许多新的欲望和偏见,道德急剧堕落,富人和穷人的差别出现了,人类落入了可怕的战争状态。于是富人哄骗穷人订立社会契约,社会和法律就是这样起源的,它们保护富人欺压穷人,这是不平等发展的第一阶段。订立了契约就需要有保障其实施的强力机构,权力的设立是不平等发展的第二阶段,它确立强者和弱者的区别。暴君政治的出现
3、是不平等发展的第三阶段和顶点,它确立主人和奴隶的区别。既然暴君依仗暴力蹂躏法律,人民就有权用暴力推翻他。本书中的美好的自然状态和邪恶的文明社会对立的论点,导致了卢梭同崇尚理性和进步的18 世纪法国唯物主义者的决裂。二、文明的奴役问题:别尔嘉耶夫的反思 一、工具(即技术)对人的奴役:自身生命的整体性和自身的原始强力在下降甚至丧失;人对技术(现代科技文明)的依赖。如现在对网络。二、制度对人的奴役(产生了统治者与奴隶的关系,大多数人被奴役);体制化生存。三、别尔嘉耶夫的结论 文明并不合理,这不仅在于文明产出社会的不平等和剥削,还在于文明阻止自身的整体性和自身圆融充足的生命,把人变成奴隶。无论如何,文
4、明不是人生存的最后目的和最高价值,文明只是人生存的手段。三、抗击文明:建构精神世界、精神家园 别尔嘉耶夫说:“自然不能战胜文明的本质,唯精神方可制胜。”文明是存在自然王国和自由王国之间,是中间状态。这里需要的不是从文明返回自然,而是从文明进到自由。精神世界即自由王国。人离不开文明,但要抗拒被其所奴役,那只有借助精神的力量,建构精神世界、精神家园。只有精神方能抗拒、超越文明。西方人的精神世界上帝王国:依靠启示,不是依靠理性建立的世界基督教西方文化的另一个源头,西方人的精神家园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的建构:1、老子的小国寡民世界(自然世界):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
5、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老子八十章)2、庄子的逍遥世界:藐姑射之山的神人,就进入了无所待的逍遥世界: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精神专注),使物不疵疠(不受灾害)而年谷熟。(庄子逍遥游)3、陶渊明的田园世界: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四、陶渊明田园诗的价值:中国人精神家园的建立1、中国文人的终极追求:
6、功成身退,回到山水自然中(主体化的自然,其实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2、中国人的山水自然:从审美对象精神家园(田园世界)3、陶渊明的典型意义:陶渊明的人生历程是一个从自然到文明,最后到自由的过程。其价值在于真正建立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他创作的田园诗就是中国人精神家园的诗意表达。陶渊明的田园世界精神家园的展现 陶渊明所描绘的田园已经不是东晋时的真实农村,在其中我们看不到农村生活的艰辛,看到的是美丽的田园世界和闲适的田园生活。这是陶渊明用诗的手段建构的一个诗意的世界,是诗人灵魂栖息的家园。在这个家园里,诗人的生命和精神有多方面的展现。1、诗人的生命和精神与山水田园进行了交流 饮酒其七:“日入群动息
7、,归鸟趋林鸣”和郭主簿二首其一:“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陶渊明笔下的山水田园,具有内在的生命的律动,不是客体化的无灵魂的自然。飲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热爱这个世界,沉浸在这个家园中,并且与它有了生命和精神的交流,甚至与它打成一片,物我不分。2、诗人在山水田园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支柱和精神伴侣 归鸟 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丕)怀游,见林情依。遇云颉颃,相鸣而归。遐路诚悠,性爱无遗。饮酒其五: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归鸟,在陶渊明的笔下几乎是他归隐田园后的化身,
8、是他的另一个自己。饮酒其八: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青松:青松高洁和坚贞,与众不同,在它身上可以找到生命的寄托。3、诗人在山水田园中建构了一个理想化的世界 桃花源的世界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里的人保持了天性的纯朴和善良,他们和平、宁静、幸福。他们既不受自然的奴役(生活富足),
9、也不受文明的奴役(与世隔绝,没有各种虚假的文明礼节和制度),因而进入了自由状态。因此,桃花源既是一个理想的生活世界,也是一个精神的家园。五、陶渊明田园诗的当代意义 在文明的奴役越来越严重的今天,陶渊明的田园诗也越来越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不仅会影响当代中国,而且会辐射到全世界。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易經: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钱穆双溪独语:一庐一屋,只是小居住。绕屋有众树扶疏,却是大居住。从居室透进了大自然。众鸟巢林,巢是小居住,其林及天空,乃是众鸟之大居住。众鸟欣有托,并不专托在其巢,须其巢在林,在天空,乃更可欣托。渊明所托,亦不专在其屋与其耕,更在耕种之余之还读吾书。人文圈中有书,乃使人从其短暂的百年身生活之外,接触到自有人文以来千载的人生。园林中人,一面亲就自然,一面又能在人文陶冶中,乃始是理想人生。为何“乐”?一乐自然:草木长,树扶疏,园中蔬,微雨,好风。二乐人文世界、精神世界:吾庐,春酒,我书(周王传、山海图)两者结合:生活的家园、精神的家园。核心:生命的自由境界:俯仰终宇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