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第二章课件.ppt
《学前卫生学第二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卫生学第二章课件.ppt(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 前 卫 生 学王练 编著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与保健 第一节 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的发育特点 第二节 各年龄阶段儿童生长发育特征 第三节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与评价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第一节 学前儿童身体各系统的发育特点一、运动系统二、呼吸系统三、循环系统四、消化系统五、泌尿系统六、内分泌系统七、神经系统八、感觉器官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一、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和肌肉三部分组成。骨骼和肌肉构成人体的基本轮廓,具有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肌肉和骨骼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指挥下完成各种动作和运动。上 页 下
2、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一、运动系统(一)骨骼1 骨骼的组成 人体由206 块骨骼组成,分躯干骨、颅骨和四肢骨三部分。骨由骨膜、骨质、骨髓、血管和神经构成。骨膜位于骨骼的最表层,内含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起营养、保护骨骼的作用。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一、运动系统 2 骨骼的化学成分 骨组织内含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为骨胶原,使骨骼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弹性;无机物主要是钙盐,使骨骼变得坚硬。不同年龄骨组织的构成成分有所不同。学前儿童骨组织中有机物含量高(有机物与无机物大约为1:1),骨骼弹性大、柔韧性好、可塑性强,但硬度小,受压力时易弯曲变形。成人骨组织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比例大约为3:
3、7,骨组织硬度大、弹性小。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一、运动系统3 骨骼的生长发育 骨的生长发育有两种方式,即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儿童出生后至20 25 岁,骺软骨逐渐骨化。当骺软骨消失,骨骼则停止生长。儿童骨骼生长发育快慢主要受生长激素和甲状腺素的调节。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一、运动系统4 身体各部位的骨骼(1)颅骨 颅骨是由23 块形状、大小不等的骨块组成,分脑颅骨和面颅骨。新生儿刚出生时,颅骨尚未发育完全,骨与骨之间的间隙很大,颅骨顶部有两个大小不一的间隙由结缔组织膜覆盖,称前卤和后卤。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一、运动系统(2)脊柱 脊柱是由2
4、4 个椎骨(颈椎7 个、胸椎12 个、腰椎5 个)、骶骨和尾骨构成,是人体的主要支柱。新生儿的脊柱基本上没有弯曲,随着婴儿抬头(3 个月)、坐(6 个月)、行走(1 岁),脊柱相继出现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等4 个生理弯曲。生理弯曲对保持身体平衡、缓冲走路震动对大脑的冲击具有重要作用。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一、运动系统(3)骨盆 骨盆是由骶骨、尾骨、髋骨及韧带连接而成的一个整体。它能有效地传递重力,保护盆腔内的脏器。学前儿童的骨盆尚未骨化,骨骼之间连接不牢固,受外力作用容易发生骨骼移位,从而影响骨盆的形状。通常骨盆的骨化是在16 20 岁完成。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5、 束一、运动系统(4)手骨 手骨是由8 块腕骨、5 块掌骨和14 块指骨组成,具有骨体小、数量多、连接复杂等特点。新生儿的腕骨都是软骨,随年龄增长,腕骨逐渐骨化,依一定的顺序出现,至10 1 3 岁所有的腕骨完成骨化。因此,腕骨常作为骨龄检测指标。学前儿童因腕骨发育不全,骨化尚未完成,故手腕力量小,手的精细动作能力差,不宜长时间写字、提重物等。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一、运动系统(5)足骨 足骨是由7 块跗骨、5 块跖骨、14 块趾骨组成。跗骨和跖骨借韧带连接,形成向上突起的足弓。足弓具有增加站立稳定性,缓冲机体运动时产生的震荡以保护大脑和脏器,减轻足部疲劳等作用。上 页 下 页
6、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一、运动系统(二)骨连接 骨与骨之间借结缔组织、软骨或关节连接在一起,称骨连接。骨连接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头部骨骼的连接属直接连接,借助关节的连接属间接连接。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一、运动系统(三)肌肉 人体共有600 余块肌肉。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通过收缩和舒张牵拉骨骼产生运动。学前儿童的肌纤维较细,含水分多,含蛋白质、脂肪、糖类和无机盐较少,能量储存少。故肌肉柔软,缺乏力量,容易疲劳和受损,但学前儿童新陈代谢快,肌肉组织容易消除疲劳。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一、运动系统(四)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保健要点1.合理组织体育活动和户外活动
7、,促进骨骼和肌肉生长 适宜的锻炼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加快钙在骨骼中沉积;运动牵拉刺激骨组织和肌肉组织,有利于骨骼和肌肉的生长,使儿童身高增长加快。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一、运动系统2.合理膳食,促进骨骼和肌肉生长 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必须有充足的营养保障,学前儿童要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钙、磷、维生素A、维生素D 等营养素,保证骨骼和肌肉的生长。3.养成正确姿势,防止骨骼和肌肉损伤 养成站、立、行、阅读、书写等正确姿势,对保 持良好体态、减少肌肉疲劳、提高肌肉的工作效率、防止骨骼变形有积极作用。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二、呼吸系统(一)呼吸道 通常鼻、咽、喉被称为上呼吸
8、道,气管和支气管为下呼吸道。1 鼻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也是嗅觉器官。鼻腔表面衬有一层黏膜和鼻毛,起润湿和调节空气温度、阻挡大分子物质进入的作用。学前儿童鼻腔相对短而狭小,鼻黏膜柔嫩,富有血管,但婴幼儿鼻腔内没有鼻毛,抵抗病原体入侵能力差,易受感染。感染后容易因鼻黏膜充血、水肿,出现鼻塞和呼吸困难。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二、呼吸系统2 咽 咽是一个肌性管道,从上而下分别与鼻腔、口腔、喉腔相通。鼻咽部两侧各有一个咽鼓管开口,与中耳相通。平时咽鼓管关闭,在吞咽或打哈欠时打开,空气进入中耳,调节耳膜两侧气压平衡。3 喉 喉既是呼吸通道,也是发音器官。位于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具有分流气
9、体和食物的功能。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二、呼吸系统4 气管和支气管 气管是由环状软骨连接而成,在气管下端分出左、右支气管。气管和支气管内壁覆有一层带纤毛的黏膜,机体通过纤毛不停地摆动,将来自体外的粉尘和细菌排出;而黏膜分泌的黏液具有抑制和杀死病原体的作用。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二、呼吸系统(二)肺 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由细支气管、肺泡和肺间质构成,是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重要部位。学前儿童肺间质发育旺盛,血管丰富;肺的弹性差,肺泡数量较少;肺含血多,含气量少,气体交换能力弱。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二、呼吸系统(三)呼吸运动 胸腔有节律地扩大与缩
10、小,称呼吸运动。人体吸气时,吸气肌收缩,胸腔前后径和左右径增大,肺容积增加,大量空气被吸入肺部;呼气时,胸腔各径缩小,肺容积随之缩小,肺内气体被排出。人体呼吸运动受呼吸中枢调节,成年人平均每分钟呼吸20 次左右。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二、呼吸系统(四)呼吸道系统的保健要点 1 养成用鼻呼吸的习惯 鼻腔黏膜和鼻毛具有阻挡、过滤灰尘和细菌,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幼儿要养成用鼻呼吸、不挖鼻孔的好习惯。2 掌握正确的擤鼻涕方法 正确的擤鼻涕方法是先压住一侧鼻孔擤鼻涕,然后再擤另一侧鼻涕。不要同时按住两侧鼻孔擤鼻涕,以防因鼻腔压力过大,将鼻咽部的病原体经咽鼓管吸入中
11、耳,引发中耳炎。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二、呼吸系统3 保护喉咙 学前儿童声带短而薄,不够坚韧,声门肌肉容易疲劳。在组织幼儿教学活动时,不宜选择音调高、音域宽的歌曲,也不宜让幼儿长时间用喉咙,以防声带肌肉损伤。幼儿要养成不大声说话、喊叫的习惯。4 养成专心吃饭的习惯 幼儿吃饭应专心,养成不边吃边说话的习惯。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二、呼吸系统 5 保持室内通风换气,合理进行体育锻炼 幼儿园室内要保持通风换气,幼儿每天都要到户外活动和锻炼,以保证幼儿氧供给充足,增加肺活量,提高机体免疫力。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三、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
12、统两部分组成。心血管系统的主要任务是运送各类物质出入组织,保证机体新陈代谢的进行。淋巴系统是血液循环的一个辅助装置,负责运送淋巴液进入静脉。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三、循环系统(一)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管道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1 心脏 心脏是血液系统的动力器官,它通过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使血液在全身循环流动。心脏有节律地跳动称心率,成年人每分钟心跳60 80 次。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三、循环系统2 血管 人体血管遍布全身,根据血流方向和管壁结构不同,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是指血液从心脏流向全身器官时所经过的管道。静脉是指血液从身体
13、各器官流回到心脏所经过的血管。毛细血管是指连接动脉和静脉的网状结构管道。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三、循环系统(二)血液 血液是由血浆和各种血细胞组成。它在心血管系统中不断地流动,把氧和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处,同时又将代谢废物运走。1 血浆 血浆是血液的液体部分。其中,90 92 是水分,另有少量的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等化学物质,在体内起载体作用。学前儿童血浆中水分所占比例更大,盐类物质较少。2 血细胞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三、循环系统(三)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是由淋巴管、淋巴结和淋巴组织(脾、扁桃体)所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制造淋
14、巴细胞,产生抗体,运输全身淋巴液进入静脉。淋巴管是静脉的辅助管道。淋巴结成群存在,具有过滤淋巴液、产生淋巴细胞、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学前儿童淋巴组织发育旺盛,6 岁时淋巴系统已达到成年人水平,12 岁是成人水平的2 倍。淋巴组织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三、循环系统(四)学前儿童循环系统保健要点1 经常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心血管功能 运动对循环系统有较大影响。运动可使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经常运动可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心率减慢。2 注意保护淋巴器官 扁桃体、阑尾是人体重要的淋巴器官。当这些淋巴组织受感染,出现炎症症状时,通常进行保
15、守治疗,不要轻易将其切除。3 合理营养,注意补充铁 学前儿童因生长发育快、铁吸收率低,容易发生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减少,降低血液的携氧能力,易患缺铁性贫血症。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四、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一)消化道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其主要功能是运送食物及消化残渣,并通过蠕动发挥物理消化作用。1 口腔 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包括舌头和牙齿。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四、消化系统 2 胃 胃上接食管,下与十二指肠相连,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贮存食物,完成食物的初步消化。通常食物(混合食物)进入
16、胃内停留45 小时,完成食物的初步消化。食物在胃内的消化,主要借助于胃黏膜分泌的消化液(又称胃液,主要含胃蛋白酶、盐酸)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分解,分泌的消化液(又称胃液,主要含胃蛋白酶、盐酸)对蛋白质进行初步的消化分解,然后形成食糜被推送到十二指肠作进一步消化。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四、消化系统3 小肠 小肠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小肠的主要功能是进一步完成对食物的分解和吸收。人体大部分营养物质是在小肠被吸收进入血液的。4 大肠 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和直肠四部分。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无机盐和少量的维生素,并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17、 页 结 束四、消化系统(二)消化腺1 唾液腺 人体有三对唾液腺,分别为腮腺、下颌腺和舌下腺,它们 通过管道开口于口腔。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帮助分解食物中 的糖类。2 胰腺 胰腺位于胃后方,横于腹后壁具有分泌胰液和胰岛素的功能。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管道开口于十二指肠。3 肝 肝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位于腹腔右上部,分左、右两叶。肝分泌胆汁,经胆管开口流入十二指肠参与脂肪的消化,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四、消化系统(三)学前儿童消化系统保健要点1 保持口腔卫生,保护牙齿 养成每天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好习惯。学会正确的刷牙方法,不吃过冷、过热、过硬的食物,多吃含钙丰富的
18、食物。2 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养成每天在相对固定时间排便的习惯,从而形成条件反射,一到时间即产生便意。防止因玩耍便意被抑制而出现大便干燥、便秘等。3 合理安排膳食 学前儿童因胃容量小、消化能力弱,通常应少吃多餐,以避免一次进食量过多出现消化不良。儿童的零食要适当控制,特别是少吃含糖量、含脂肪量和含盐量高的零食,在餐前一小时不吃零食。上 页 下 页 返 回 主 页 结 束五、泌尿系统泌尿系统是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一)肾 肾位于腹腔后上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肾由皮质、髓质、肾盂构成。(二)输尿管 输尿管是一个细长的管道,起于肾盂,终于膀胱,左、右各一。学前儿童输尿管长而弯曲,管壁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前 卫生学 第二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