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适用)期末复习专题讲义-02-文言文(二)翻译— 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含答案).docx
《(机构适用)期末复习专题讲义-02-文言文(二)翻译— 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构适用)期末复习专题讲义-02-文言文(二)翻译— 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含答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机构适用)期末复习专题讲义-02-文言文(二)翻译 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含答案)文言文(二)翻译 (一)翻译原则 翻译原则:信达雅 “信”“达”“雅”它是由我国清末新兴启蒙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他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信”指意义不悖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翻译文言文,有两种方法,即直译和意译。所谓直译,就是按照文言文的词语和语法结构,用现代汉语一一对应地翻译出来。不便于直
2、译的,可以联系上下文,根据需要,辅之以意译。也就是说,在翻译时,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翻译“六字法” 1.留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蜀中(地名)有杜处士(人名)。 2.删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有的文章在句子的结尾会有一些语气词,它的作用是增强语气,这样的词语我们就可以不翻译。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还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性词语、句中表停顿的词、个别连词等。例:此画斗牛也!这个句
3、子可译为:这画的是斗牛呀。“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 3.补 “补”,就是增补。 (1)加字组词法解词 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例如:“有一牧童见之”中,“一”为“一个”,“见”为看见,解释为“有一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 数词后面增加量词 例如“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如故。” 这句话译为: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像以前一样。 (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或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例: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这个句子可以译为:(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4.换 “换”,即换字法解词。用现代汉语词汇替代文言词汇、
4、术语、惯用语等;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通假字换成本字等。 例如“吾、余、予”等换成“我”;“尔、汝”等换成“你”。 5.调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惟弈秋之为听:全句翻译:只听弈秋的话(完全按照弈秋说的去做),正常语序“惟听弈秋”。 又如“古之人不余欺也!”这句话属于宾语前置,可以把这个句子译为:古代的人不会欺骗我。? 6.变(贯) “变”就是变通,“贯”指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这就是所谓的“意译”。 (1)使用比喻、借
5、代、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宜用意译。 例如“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竹为借代。可译为: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 (2)紧缩复句或言简意丰的句子,需分开翻译或补充。 例如:“兵革非不坚利也” 按照字面翻译:兵器不是不锋利,铠甲不是不坚固。也可以翻译为: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 (3)为了增强语势而用繁笔、渲染、铺陈手法的句子,译时要凝缩。 例如:“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可译为:(秦)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 (三)注意事项 1.通读全文,找准译句的关键词(得分点,动词居多)。 2.将要求翻译的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信”) 就是把古文中常用的单音节词
6、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3.再将这些字词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4.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主语、宾语省略较多),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要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5.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 例题(让学生翻译,翻译全文或重点句子) 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之。育将鬻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官至太傅。 太平御览?学部 【注释】王育:东晋十六国时
7、期的著名学者。 豕(sh):猪。 以:用来。截断水杨树枝条。鬻(y):卖。伪汉:指东晋十六国时期我国北方的一个政权,与东晋对立。 1.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并翻译。 给 其 衣 食 令 育 与 其 子 同 学。 _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育常有暇拾薪 暇:( ) (2)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 嘉:( ) 3. 王育是如何通过自己努力成为一位博通经史的学者的? _ 练习 (一)阅读下列文言短文,完成14题(10分) 越人遇狗 邓牧 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摇尾人言曰:“我善猎,与若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梁肉,待之以人礼。狗得盛礼,日益倨,猎得兽,必尽啖乃已。或嗤越人曰:“尔饮
8、食之,得兽,狗辄尽啖,将奚以狗为?”越人悟,因与分肉,多自与。狗怒,啮其首,断领足,走而去之。夫以家人豢狗,而与狗争食,几何不败也!? 【注释】邓牧:,宋元之际的学者。人:像人一样。中分:平分。梁肉:精美的食物。倨:傲慢。奚:何,什么。领:脖子。豢:养。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4分,各2分) (1)我善猎( ) (2)引而俱归(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食以梁肉,待之以人礼 3有人讥笑越人“尔饮食之,得兽,狗辄尽啖,将奚以狗为”,他们这样说,是因为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4下列对这则故事寓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人应该和狗等动物和谐相处,不能虐待动物
9、。 B、对贪婪残忍的坏人或恶势力,不要姑息纵容。 C、人和贪婪的动物势不两立,要坚决与之斗争。 D、越人不该与狗争食,以至葬送自己的性命。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注释】候,拜访,问候。履行,实践,做。绥,安,安抚。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 1. 对文中加点的词意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0、 A. 弱者抚之以仁 抚:安抚 B. 孤往者尝为邺令 尝:曾经 C. 不知卿家君法孤 法:法则 D. 周公不师孔子 师:学习 2. 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A.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B.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C.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D. 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3.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袁公问陈元方父亲,在太丘做官时身边的人是如何称赞他。 B. 陈元方认为父亲在太丘,用德行去安抚强者,用仁慈去安抚弱者,让人们安心做事。 C. 陈元方借周公和孔子相互效法的例子,暗示袁公和自己父
11、亲是相互效法。 D. 文中陈元方聪明机智,对于袁公提出的问题,他能运用比喻的方法巧妙应对。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郑谷在袁州,齐己因携所为诗往谒焉。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己矍然,不觉兼三衣叩地膜拜。自是士林以谷为齐己一字之师。”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_ 2.郑谷建议将“数枝”改成“一枝”的理由是 _ 3.下列对“一字之师”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指为士林所推崇的文学家。 B.指专为人修改作品的高手。 C.指将“数枝”改成“一枝”的人。 D.指改了一个字使作品更加完善的人。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12、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选自邹弢三借庐笔谈) 【注释】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
13、。弈:下棋。神格:神色与气质。厅事:指大堂。 1.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时为放风筝之戏/元方时年七岁 B. 庄直入索取/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 童子何来/将复何及 D. 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曲线句子。 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_ 3. 结合文章内容简析选文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描写的人物有哪些相似之处。 _ (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诫外甥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
14、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矣! (选自诸葛亮集) 【注释】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揭然:高举的样子。侧然:恳切的样子。细碎:琐碎的杂念。嫌吝:怨恨耻辱。淹留:德才不显于世。窜伏:逃避,藏匿。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夫志当存高远( ) (2)虽有淹留( ) 2. 翻译下列句子。 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_ 3. 文中提到如何实现志向?(用原文回答) _ (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zhun)。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15、。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京师:京城。果蔬:泛指菜肴。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脔lun:切成块的肉。 1. 下列各组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至京师 ( 至:到 )B. 因谒公 (谒:拜见) C. 意为公必盛馔 (意:料想)D. 果蔬皆不具(具:具体) 2. 翻译句子。 (1)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 _ (2)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_ 3. “其人愧甚而退”,你认为“其人”为什么会
16、感到“愧”呢?由此可见,王安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 (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
17、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俟s:等待。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 (2)宜其能服三军欤?( ) 2.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_ 3. 【甲】段和【乙】段都运用_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在描写人物时采用前后_的表现手法表现主题。 4. 读了【甲】段和【乙】段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 _ 课后作业 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商鞅治秦 公孙鞅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
18、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选自战国策) 【注释】公孙鞅:商鞅,公孙鞅,卫鞅,都是一个人。姓姬,战国时期卫国人。 孝公:秦孝公。 至行:一到就要执行。 讳:回避。 法及太子:太子犯了法。 黥(qng)劓(y):古代的酷刑。黥,在罪人脸上刺字;劓,割掉鼻子。 期年:周年。 刻深寡恩:(对百姓)刻薄少恩惠。 1解释加点字 (1)公孙鞅亡魏入秦: (2)道不拾遗 2翻译句子 (1)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 (2)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3史书记载商鞅最后的结局是“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你觉得为什么商鞅遭受如此残酷的刑罚却得不到百姓的同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构适用期末复习专题讲义-02-文言文二翻译 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含答案 机构 适用 期末 复习 专题 讲义 02 文言文 翻译 年级 语文 上册 部编版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