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基础知识讲义.doc
《最新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基础知识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基础知识讲义.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一、 劳动资源的稀缺性1、人们社会生活的一个最为根本的事实是通过消费各种消费资料以满足自身的需要。2、构成消费对象的消费资料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质资料,而且还包括无形的非“物质资料。3、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如下属性: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二、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三、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4、生产力是有限的,这也正是资源包括劳动资源闲置的根本原因之一。5、现代
2、劳动经济学产生于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与本钱的存在。二、效用最大化1、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2、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3、效用最大化行为的观点,通常作为经济分析的根本假设。三、劳动力市场1、居民户是劳动力的供给方,企业是劳动力的需求方,通过双方的无数次选择,按照一定的工资率将劳动力配置于某种产品和效劳的生产的职业岗位上。2、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运动,同时决定一个经济社会的就业规模和获得的工资量。从生产要素投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供求运动调节着劳动资源的配置;从收入的视角观察,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运动决定着工资。就业量与工资的决定是劳动力市场的根本功能。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经济
3、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标准研究方法。2、标准研究法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使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其主要障碍有以下三类:一是信息障碍;二是体制障碍;三是市场缺陷。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一、 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和劳动力参与率的概念1、 社会的、家庭的经济因素影响劳动参与的选择和决策,再通过劳参率的变化影响劳动力供给。2、 由于劳参率指标准确地反映劳动参与的变动,故它成为分析劳动力供给变动的工具。3、 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响程度被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比值。设ES为劳动
4、力供给弹性,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W/W表示工资变动的百分比,那么有:ES=S/SW/W4、 供给无弹性,即ES=0。这时无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5、 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S。这时工资率给定,而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大于0。6、 单位供给弹性,即ES=1。这时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同。7、 供给富有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8、 供给缺乏弹性,即ES1。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小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二劳动力参与率的生命周期1、15-19岁年齡组的青年人口劳参率下降的原因:教育事业的开展,中、高等教育入学
5、率的提高;经济结构升级,特别是科学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所导致的高学历劳动者的需求;高学历者的较高工资等原因。2、男性成年人是稳定的高水平劳动力供给的主体。3、二级劳动力市场是经济周期中劳动参与变动幅度较大的群体。二、劳动力需求1、劳动力需求是企业雇用意愿和支付能力的统一。2、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劳动力需求与工资率存在着如下关系:工资率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工资率降低,劳动力需求增加。3、需求无弹性,即Ed=0。工资率不管如何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固定不变。无弹性的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与横轴垂直的线。4、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d。工资率不变,或者更准确地说其变动的百分比为零,而劳动
6、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大于零。有无限弹性物劳动力需求曲线与横轴平行。5、单位需求弹性,即Ed=1。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相等。这时劳动力需求曲线是横轴的夹角为45并向右下倾斜的曲线。6、需求富有弹性,即Ed1。这种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且较为平缓的曲线。7、需求缺乏弹性,即Ed1。此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且较为陡峭的曲线。8、当工资率为w0时,劳动力需求量为l0,在需求曲线 D上为a点。工资率由w0提高到w1时,需求量由l0下降到l1,在需求曲线D 上由a向左上移动到b点。工资率由w0下降到w2时,需求量由l0增加到l2,在需求曲线上由a向右下移动
7、到c点。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一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1、 在区域,平均产量AP一直在增加,并且边际产量MP大于平均产量AP。所以劳动投入至少要增加到a点才能使平均产量最大。在区域,劳动投入的变动区间为ab点,这一区域平均产量下降,边际产量递减。但劳动投入增加仍可使总产量增加,只不过增加的比率是下降的。到b点时,边际产量为零,总产量最大。在区域,劳动投入量大于b点,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也在绝对减少。企业在资本等生产要素固定不变时,劳动投入的增加量应在区域即ab区间。二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1、 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必须使其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本钱。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1
8、、 劳动力市场的客体是劳动者的劳动力。2、 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决定了劳动力的市场价值工资。3、 劳动力市场的本质属性主要表现是:第一,劳动力市场是在产权边界界定清晰的条件下的必然产物;第二,劳动力市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调节劳动力的配置,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最有效率的最正确途径;第三,劳动力通过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交换,离开流通领域进入生产领域后,所开始的劳动过程是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二劳动力市场的静态与动态均衡1、 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马歇尔。2、 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代表人物是瑞士洛桑学派的瓦尔拉。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1、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人口
9、规模;2、人口年龄结构;3、人口城乡结构。2、劳动力供给与人口规模成正向关系。3、劳动年龄组范围内的人口比重大,劳动力供给将比拟充分;反之,劳动力供给将趋向减少。4、在劳动年龄组人口比重一定的情况下,其内部年龄构成不同,劳动力供给也有明显差异。二资本存量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1、生产率的增长最终将导致整个经济劳动力需求的增加。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工资水平与工资结构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1、 均衡价格的决定实际上是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2、 均衡价格论是新古典学派创始人、现代微观经济学的主要代表A.马歇尔在其所著?经济学原理?中提出来的。3、 工资具有与劳动的净产品相
10、等的趋势,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决定劳动力的需求价格。工资的决定是以劳动力价值为根底,最终取决于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劳动力再生产费用劳动的负效用。4、 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要受到社会历史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社会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二、工资形式1、生产要素分为四类:土地、劳动、资本和企业家才能。2、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提供要素效劳分别得到各自报酬,对应为地租、工资、利息和利润。按要素类别分配社会社会总产品或收入称为功能性收入分配。3、 货币工资受到三个主要因素影响:货币工资率工作时间长度相关的工资制度安排。4、 实际工资虽是经价格指数修正过的货币工资,但由于价格指数计算方法自身的局限性,它只能
11、是近似地反映了货币工资的实际购置力。5、 计时工资是最为传统的工资形式。6、 福利与根本工资之和构成了劳动报酬。福利的支付方式分两类:其一为实物支付;其二为延期支付。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一、 就业总量的决定1、 就业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劳动就业的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劳动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必须到达法定最低就业年龄。第二,所参加的劳动属于社会劳动,对社会有益。第三,所从事的劳动为有酬劳动。(一) 总供给、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1、 从产品和效劳的生产看,它取决于用于生产的各类生产要素投入的总规模,从收入分配看,它是一定时期内要素投入而获得的收入总和。(二) 就业总量决定1、 根据宏观经济
12、学的根本原理,一国的就业总量与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是同时被决定的。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在决定劳动投入规模时,以取得最大利润为决策准那么。2、 设Z为总供给价格,N为就业量,总供给价格与就业量的关系为:Z=f(N)。二、失业及其类型1、通常情况下,在劳动年龄之内,有就业要求并在职业介绍部门或就业效劳机构登记尚未工作的人,均为失业者。失业类型为:磨擦性失业,磨擦性失业是一种正常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3、 解决技术性失业最有效的方法是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强化职业培训,普遍地实施职业技能开发。4、 缓解结构性失业最有效的对策是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三、需求缺乏性失业一需求缺
13、乏性失业的两种具体形式1、需求缺乏性失业具体有两种表现形式:其一为增长差距性失业;其二为周期性失业。2、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所产生的失业。它是一种最严重、最常见而又最难对付的失业类型。(三) 缓解需求缺乏性失业的对策1、 对策有两点:其一是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无法实现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其二是刺激总需求及扩大有效供给是解决需求缺乏性失业的根本方向。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1、常用的反映失业程度的指标有两个:失业率和失业持续期。2、失业持续期一般以周星期为时间单位。3、失业的负面影响:一,失业造成家庭生活困难;二,失业是劳动力资源浪费的典型形式;三,失业直接影响劳动者精神
14、需要的满足程度。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1、政府支出包括各级政府支出的总和,主要分为政府购置转移支付。2、最低劳动标准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和最长劳动时间标准等。3、最长劳动时间标准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制度。4、最低劳动标准、最低社会保障、工会权利义务等三个制度结构,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都是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受到法律的保护。(四) 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1、 对就业总量影响最大的宏观调控政策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收入政策。2、 财政政策的内容包括通过增减政府税收和预算支出水平来调节经济。3、 财政政策因其目标的不同,分为二种类型: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15、。4、 政府就要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如免税、退税、降低税率,增加公共工程开支、扩大政府购置,增加政府转移支付等。5、 在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的主要措施包括:调整政府购置水平,调整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变动税率。6、 货币政策的根本手段是调节货币供给量,直接目的是调控利息率,最终目标是通过利率的变动影响投资、消费和政府支出,到达增加或降低有效需求,使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均衡。7、 货币政策也包括两种类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第二章 劳动法第一节 劳动法的体系一、 劳动法的概念1、20世纪30年代我国法学界有代表性的观点对劳动法的定义是:“劳动法为关系劳动之法。详言之,劳
16、动法为标准劳动关系及其附随一切关系之法律制度之全体。2、 德国法学界对劳动法的界定是:“劳动法是关于劳动生活中处于附属地位者的雇佣关系的法律规那么的总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劳动法的定义是:“适用于雇佣、报酬、工作条件、工会及劳资关系的法律总称。3、 我国法学界对于劳动法的定义内容:一是狭义的劳动法仅指劳动法律部门的核心法律,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这一标准性文件。二广义的劳动法那么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其他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标准的总和。二、劳动法的根本原那么1、劳动法的根本原那么有以下特点:第一,劳动法的根本原那么是劳动法律部门中具有指导性、纲领性的法律标准;第二,不
17、同的法律部门有着不同的根本原那么,劳动法的根本原那么反映了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特殊性;第三,劳动法的根本原那么有着高度的稳定性;第四,根本原那么具有高度的权威性。2、劳动法的内容包括:劳动关系、劳动校准、社会保险、就业、培训、劳动监督检查。3、根据?宪法?的规定和其他有关规定,可以说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是劳动法的首要原那么。4、与劳动有密切联系的各项权利包括:平等的劳动就业权、自由择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权、职业培训权等。5、 平等的就业权和自由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核心。6、 禁止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和职业歧视。7、 劳动者对劳动的需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其一是通过劳动,劳动者获得开展;其二
18、是对劳动产品的需要。8、 劳动权受到国家的保障,这种劳动权保障具体地表达为根本保护、全面保护、优先保护。9、 根本保护是对劳动者的劳动权的最低限度的保护,即根本权益的保障。三、劳动法律渊源1、劳动法的渊源就是由国家制定认可的劳动法律标准的表现形式。2、劳动法律渊源的类别为: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劳动法律;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劳动规章;地方性劳动法规;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正式解释。3、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是我国劳动法的首要渊源。4、 我国宪法全面规定了劳动者的根本权利:劳动权;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平安卫生保护权;物质帮助权;培训权;结社权。5、 法律效力仅低于宪法。6、
19、劳动法律是劳动法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其主要内容分为劳动关系法与劳动标准法。劳动标准通常为最低标准具有单方面的强制力。劳动法领域,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不能低于法律规定的标准。7、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标准性文件称为劳动规章。8、 根据解释主体的不同,正式解释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9、 法律渊源的多样性,源于其产生原因的多样性:雇佣规那么内部劳动规那么劳动雇佣合同集体合同习惯法法官法或判例法。10、 我国劳动法的体系由以下劳动法律制度构成:促进就业法律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标准制度;职业培训制度;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
20、度。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1、 受到国家法律标准、调整和保护的雇主与雇员之间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劳动关系即为劳动法律关系,它与劳动关系的最主要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表达了国家意志。2、 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劳动合同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效劳法律关系。3、 劳动合同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合同关系为劳动法律关系的主要形态。4、 劳动效劳法律关系效劳的对象是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即雇主与雇员。2、 工会是团体劳动法律关系的形式主体。3、 劳动
21、者成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4、 法律通常将自然人分为: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无劳动行为能力人。5、 完全劳动行为能力人是指身体健康,有完全行为自由,18周岁以上的男性劳动者。6、 限制劳动行为能力人主要包括:16-18周岁的未成年人、女性劳动者、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某些特定的疾病患者、局部被依法限制行为自由的人。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1、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的权利为: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平安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
22、利、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劳动者的义务为: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招待劳动平安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三、劳动法律事实1、依法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现象为劳动法律事实。2、产生劳动法律关系的事实为合法事实,双方意思表示必须一致。3、变更、消灭劳动法律关系的事实一般也需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但是在一些场合,单方的意思表示以及违法行为或事件也能使劳动法律关系变更或消灭。5、 法律事实分两类:劳动法律行为;劳动法律事件。6、 劳动法律行为包括:合法行为、违约行为、行政行为、仲裁行为和司法行为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人力 资源管理 考试 基础知识 讲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