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分宜中学 钟玉霞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了解孔子的教学思想和风格。2、了解孔子的教育观和人格魅力以及古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标准。教学重点难点1、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初步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拨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 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为人类留下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他
2、的一些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实用。同学们,你们知道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鼓励几个学生自由发言。明确: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今天我们就通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课文来感受这位教育家的形象。板书标题二、孔子及其思想:多媒体展示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他的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先世为宋国贵族。年青时贫贱,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五十岁时担任过鲁国司寇,代理相事,弃官后,在动乱的春秋时期,为实现他辅国治邦安
3、天下的抱负,带着自己的弟子,拉着几大车书籍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晚年致力于教育、设坛授学,广收门徒,相传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及其与门人的问答,成为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三、?论语?简介:多媒体展示?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假设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
4、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四、整体感知课文多媒体展示1、指一名学生朗读课文 2、这是一篇以记叙为主的记叙文。?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相对而言,本文是?论语?中篇幅较长的一篇,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这篇文章记叙了孔子师生谈话的整个过程,不仅逼真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所以还应该把它看成一篇记叙文。 3、全文可以根据内容划分三个段落:全文结构谨严,以“志为焦点,以孔子为核心,由
5、侍坐而问,由问而述,由述而评。 第一段从开头到“那么何以哉:写孔子问志。 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 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孔子评志。 五、探究课文一、品味四弟子的志向和性格:多媒体展示1、学生分角色朗读 2、四弟子志向: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3、从原文分析四弟子性格:学生自主提炼子路:直率、信心十足,但失之鲁莽、轻率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失之墨守成规曾皙:洒脱、淡泊于功
6、名、沉着不迫二、分析孔子的态度以及他评判学生的标准:1、 孔子对四弟子的态度:子路哂之;冉有叹之;公西华惜之;曾皙与之对子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 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 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2、 孔子为什么要“与点呢?从原文可以得出结论,曾点展示的是一幅老师带着学生在春天水旱时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的场景,进一步可知他想要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实现孔子以“礼治国的理想。 从另一个角度,结合孔子的思想来分析。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子路“率尔答出“可使有勇,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7、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答复,孔子当时不语,在答复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那么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针对公西华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既然也是治国大事,你却只是“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 看来,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表达出来,这样的弟子,又怎能不博得老师的赞赏呢?三、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课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开始便用“以
8、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的劝导消除弟子们的思想顾虑,态度谦和、亲切,接着引用学生平时发牢骚的话,既激发他们发言,又作了一点含蓄的批评因为孔子主张“人不知而己不愠,可见他了解学生,注意引导;再如,他虽对子路的“不让有所不满,但为使弟子能畅所欲言,只是微笑了一下,没有加以评论;曾皙因与其他弟子志向不同,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志向,孔子也没有加以责备,仍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述志后,对曾皙的问题,孔子不厌其烦地答问析疑。 课文中的孔子既是一个有抱负,也是一个苦闷的活生生的形象。孔子本来是问他的弟子在政治上怎样施展自己的抱负,曾皙却答非所问,讲了一通投身自然怀抱、恬然自适的乐趣,离开了政治。孔子“喟然而
9、叹,对曾皙所说的深表赞许。这表现了孔子思想上的矛盾。孔子一生,其思想的主导方面是积极用世的,他周游列国,希望按其“仁的观点对当时的政治作一些改进,但却四处碰壁,在其“道不行的时候,他的内心有过苦闷,他的“喟然之叹,便形象地表现出这种苦闷。所以,课文中的孔子,较之那个挂着“大成至圣文宣王招牌的孔圣人,更为可信动人。四学生齐读六、课堂小结一位大师和一群鲜活的学生,一场著名的对话,一个永远的经典情境,一个给人无穷回味和浮想联翩的教育场景,这就是?子路、曾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点评,具体生动的表现了他们的思想、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地显示了儒家礼乐治国的共同思想。七、作业1、请为孔子写一段颁奖词2、读了本文,你有哪些感悟?请写一篇文章。3、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中国经济开展和国力增强,孔老夫子的学说作为中国的文化名片走向了五大洲、走进了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中间。到今年早些时候,全球已有孔子学院数百所。请就此简评。 教学反思1、 在落实字词的根底上展开对课文的分析,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孔子的理想,对文中孔子的弟子有一定的认识。2、 角色扮演,再现“对话活动,有助梳理文意、感悟内容,保证了学习解决的时间和效率。3、 交流探讨,可以有很多联想,可以发散出很多方面,给学生理解以足够思维空间上的尊重,进行文章赏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