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1.3 运动学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精讲)(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1.3 运动学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精讲)(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1.3 运动学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精讲)(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1.3运动学图象追及相遇问题 (精讲)1.从考查热点来看,x-t图象、v-t图象,追及、相遇、滑块滑板模型等是高考命题的热点。2.要学会从图象的角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知识点一 运动学图象1直线运动的xt图象(1)图象的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线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3)交点两图线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2直线运动的vt图象(1)图象的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线斜率的意义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
2、示加速度的方向。(3)两种特殊的vt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4)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如图)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5)交点两图线交点表示此时两物体速度相同。知识点二 追及相遇问题1概述当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时,由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发生变化,就会涉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等问题。2两类情况(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则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后者的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的速度
3、。(2)若后者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的速度与前者的速度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3相遇问题的常见情况(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并相遇:两物体位移大小之差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2)相向运动的两物体相遇: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归纳总结】 1追及、相遇问题中的“一个条件、两个关系”(1)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够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2)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这两个关系可通过画运动示意图得到。2追及、相遇问题的常见情景假设物体A追物体B,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有三种常见情景:(1)A追上B时,必有
4、xAxBx0,且vAvB。(2)要使两物体恰好不相撞,两物体同时到达同一位置时速度相同,必有xAxBx0,vAvB。(3)若使两物体保证不相撞,则要求当vAvB时,xAxB D.vx,所以v,C项正确。【方法技巧】借助x-t或v-t图象求解,即根据题意把抽象的物理过程用图线表示出来,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化为几何关系,使得分析过程更清晰、直观,可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名师点睛】1.对多过程的运动问题,若用传统的解析法分析,不仅求解困难,而且计算过程复杂,有时甚至难以求出正确答案,此时若依据题中所描述的运动过程画出物体的运动过程图象辅助分析,则可方便求解。2.对于两个质点分别以不同的加
5、速度运动,若位移(路程)相同,比较运动快慢问题时可作速度(速率)时间图象进行辅助分析,此时根据图象“面积”相等这一特征比较时间的长短。3.所描述的物理量做非线性变化时,可先构建一个物理量与另一物理量的线性变化关系图象,如“反比关系可转化为与倒数成正比”,然后应用“面积”含义或斜率的含义即可求解具体问题。【变式2】(2019东三省联考)如图甲所示,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斜面总长度为l,到达斜面最高点C时速度恰好为零。已知物体运动到距斜面底端l处的B点时,所用时间为t,求物体从B滑到C所用的时间。【答案】t【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作出v-t图象,如图乙所示,利用相似三角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1.3 运动学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精讲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高考 物理 一轮 复习 专题 1.3 运动学 图象 相遇 问题 解析 人教版高三全册 物理试题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2382333.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