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2 考前热身训练限时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2 考前热身训练限时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2 考前热身训练限时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选择题仿真练(一)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14下列四幅图中所涉及物理知识的论述中,正确的是图11A甲图中,当紫外线照锌板时,与锌板相连的验电器的金属小球带负电B乙图中,卢瑟福通过分析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C丙图中,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概念,并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D丁图中,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解析紫外线照锌板产生光电效应现象,光电子从锌板飞出,锌板带正电,验电器的金属小球带正电,选项A错误;卢瑟福通过分析粒子散射实验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选项B错误;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提出能量子概念
2、;爱因斯坦提出光子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选项C错误;链式反应属于重核的裂变,选项D正确。答案D15(2019淄博一模)甲、乙两小车在一条平直的车道上行驶,它们运动的vt图象如图12所示,其中甲为两段相同的圆弧,乙为直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2At8 s时两车的加速度大小相等Bt16 s时,两车不一定相遇C在016 s内,两小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D在016 s内,甲车的加速度方向改变解析vt图象中直线或曲线某处切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象知t8 s时甲车的加速度大于乙车的加速度,选项A错误;在016 s内两车运动的位移相同,但不知两车的初位置情况,故不能判断两车在t16 s时
3、是否相遇,选项B正确;在016 s内,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选项C错误;016 s内,甲车做加速度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不变,选项D错误。答案B16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刹车实验,若从t0时起汽车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x与速度的平方v2之间的关系如图1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3A刹车过程中汽车加速度大小为10 m/s2B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为5 sCt0时汽车的速度为10 m/sD汽车刹车后经过3 s的位移为7.5 m解析根据v22ax得,可得刹车过程中加速度大小a5 m/s2,故A错误;由图线可知,汽车的初速度为10 m/s,则刹车过程持续的时间t s2 s,故
4、B错误,C正确;汽车刹车后经过3 s的位移等于刹车后经过2 s的位移,则xt2 m10 m,故D错误。答案C17如图14所示,水平面内有A、B、C、D、M、N六个点,它们均匀分布在半径为R2 cm的同一圆周上,空间有一方向与圆平面平行的匀强电场。已知A、C、M三点的电势分别为A(2)V、C2 V、M(2)V,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14A电场强度的方向由A指向DB电场强度的大小为1 V/mC该圆周上的点电势最高为4 VD沿圆周将电子从D点经M点移到N点,电场力先做负功后做正功解析在匀强电场中AM连线的中点G的电势G(AM)2 VC,所以直线COGN为等势线,在匀强电场中等势线相互平行,电场线与等势线
5、相互垂直,且由电势高的等势线指向电势低的等势线,可知直线AB、直线DM分别为等势线,直线DB、直线MA分别为电场线,可知电场强度的方向由M指向A(或由D指向B),故A错误;MA两点间的电势差UMAMA 2 V,沿电场方向的距离dR m,电场强度E100 V/m,故B错误;过圆心O作MA的平行线,与圆的交点H处电势最高,UHOER2 V,由UHOHO可得:最高电势HUHOO4V,故C正确;沿圆周将电子从D点经M点移到N点,电场力先做正功再做负功,故D错误。答案C18如图15,地球半径为R,A为地球赤道表面上一点,B为距地球表面高度等于R的一颗卫星,其轨道与赤道在同一平面内,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
6、相同,运动周期为T,C为同步卫星,离地高度大约为5.6R,已知地球的自转周期为T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15A卫星B的周期T等于B地面上A处的观察者能够连续观测卫星B的时间为C卫星B一昼夜经过A的正上方的次数为DB、C两颗卫星连续两次相距最近的时间间隔为解析对B、C应用开普勒第三定律有,解得:TT0,选项A错误;过A点作地球的切线,交卫星B的运行轨迹于M、N点,由几何关系知由M至N卫星B运动的时间为,但是地球还在自转,故A处的观察者能够连续观测卫星B的时间大于,选项B错误;设每经t时间B就会经过A正上方一次,则有tt2,那么一昼夜即T0时间内卫星B经过A的正上方的次数为n,解得n,选项C错误;经
7、过t时间B经过A的正上方,也就是C通过B的正上方,所以B、C连续两次相距最近的时间间隔为t,选项D正确。答案D19在一小型交流发电机中,矩形金属线圈abcd的面积为S,匝数为n,线圈总电阻为r,外电路如图16所示,其中三个灯泡都可视为阻值相等的定值电阻,如果线圈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绕OO轴匀速转动的角速度由增大到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6A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时,灯泡L1两端的电压的最大值小于nBSB线圈转动的角速度为2时,通过灯泡L3的电流一定变为原来的2倍C不论线圈转动的角速度大小怎么变化,都是灯炮L1最亮D线圈的角速度由增大到2后,灯泡L1上消耗的功率一定变为原来的4倍解析
8、因为电感线圈和电容器都对交变电流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故通过灯泡L1的电流最大,灯泡L1最亮,选项C正确;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发电机有内阻,故路端电压即灯泡L1两端的电压的最大值小于线圈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选项A正确;线圈L是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电容器是通交流、阻直流、通高频、阻低频,线圈角速度增大后,频率增大,则电容器所在的支路电流增大,但不一定是原来的2倍,选项B错误;因为矩形线圈有电阻,故线圈的角速度增大为原来的2倍后,由于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的影响,灯泡L1上消耗的功率不一定是原来的4倍,选项D错误。答案AC20(2019西安一模)如图17所示,横放“V”字形金属
9、框架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与框架平面垂直,金属棒与框架接触良好,框架导体和金属棒电阻率相同,截面积相等,现金属棒从B点开始沿“V”字形角平分线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金属棒脱离框架前,电路中的磁通量、感应电动势E、感应电流I以及金属棒所受到的安培力F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正确的是图17图18解析金属棒切割磁感线的长度为L2vttan ,磁通量BLvtBv2t2tan ,可见磁通量是时间的二次函数,选项A错误;电路中感应电动势为EBLv2Bv2tan t,感应电动势E与时间t成正比,所以选项B正确;设金属棒和框架单位长度的电阻为,则电路的总电阻为R2v(tan )t,电路中的感应电流为I,I与t无关,为
10、定值,选项C正确;安培力FBIL,因为电流I不变,L与时间t成正比,所以安培力与时间t成正比,选项D错误。答案BC21如图19所示,长木板A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4 kg的小物体B以水平速度v02 m/s滑上原来静止的长木板A的上表面。由于A、B间存在摩擦,之后A、B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9A木板A获得的动能为2 JB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2 JC木板A的最小长度为2 mDA、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解析由图象可知,木板获得的速度为v1 m/s,A、B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以B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v0(Mm)v,可得木板A的
11、质量M 4 kg,木板获得的动能为EkMv22 J,故A正确;系统损失的机械能Emv02mv2Mv2,代入数据解得E4 J,故B错误;由图得到01 s内B的位移为xB(21)1 m1.5 m,A的位移xA11 m0.5 m,木板A的最小长度为LxBxA1 m,故C错误;由图象可知,B的加速度a1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BgmBa,代入解得0.1,故D正确。答案AD选择题仿真练(二)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14(2019郑州二模)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
12、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B一重原子核衰变成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C铯原子核( 55133Cs)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 82208Pb)的结合能D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解析原子核分解成自由核子时,需要的最小能量就是原子核的结合能,选项A正确。重核衰变时释放能量,衰变产物更稳定,即衰变产物的比结合能更大,衰变前后核子数不变,所以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选项B正确。铯核的核子数比铅核的核子数少,其结合能也小,选项C正确。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选项D错误。答案D15如图21所示,两滑块A、B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
13、动,滑块A的质量为m,速度大小为2v0,方向向右,滑块B的质量为2m,速度大小为v0,方向向左,两滑块发生弹性碰撞后的运动状态是图21AA和B都向左运动BA和B都向右运动CA静止,B向右运动 DA向左运动,B向右运动解析以滑块A、B为系统,碰前动量矢量和为零,选项A、B、C所述碰后动量不为零,据动量守恒定律可知选项A、B、C错误;由于发生弹性碰撞,系统机械能守恒,故选D正确。答案D16如图22所示,一个理想边界为PQ、MN的匀强磁场区域,磁场宽度为d,方向垂直纸面向里。一电子从O点沿纸面垂直PQ以速度v0进入磁场。若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为2d。O在MN上,且OO与MN垂直。下列判断正确的
14、是图22A电子将向右偏转B电子打在MN上的点与O点的距离为dC电子打在MN上的点与O点的距离为dD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解析电子带负电,进入磁场后,根据左手定则判断可知,所受的洛伦兹力方向向左,电子将向左偏转,如图所示,A错误;设电子打在MN上的点与O点的距离为x,则由几何知识得:xr2d(2)d,故选项B、C 错误;设轨迹对应的圆心角为,由几何知识得:sin 0.5,得,则电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故选项D正确。答案D17由中山大学发起的空间引力波探测工程正式启动后,向太空发射了三颗相同的探测卫星(SC1、SC2、SC3)。三颗卫星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阵列,地球恰处于三角形中心,卫星将在高
15、度约10万千米的轨道上运行,因三颗卫星在太空中的分布图类似乐器竖琴(如图23所示),故工程命名为“天琴计划”。有关这三颗卫星的运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图23A卫星的运行周期大于地球的自转周期B卫星的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C卫星的运行速度大于7.9 km/sD仅知道引力常量G及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可估算出地球的密度解析地球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大约为36 000 km,“天琴计划”的卫星距地面高度大约为100 000 km,因此“天琴计划”的卫星的运行周期大于地球自转周期,选项A正确,B错误。卫星的运行速度小于7.9 km/s,选项C错误。仅知道引力常量G及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周期T,不能估算出地
16、球的密度,选项D错误。答案A18(2019合肥一模)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的单匝矩形线圈的周期为8 s,转轴O1O2垂直于磁场方向,线圈电阻为2 。从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开始计时,如图24所示,线圈转动45时的感应电流为1 A,则图24A线圈消耗的电功率为4 WB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为2 AC任意时刻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为e2sint(V)D任意时刻穿过线圈的磁通量为sint(Wb)解析由题给条件可得isint(A),故线圈中感应电流的有效值为I1 A,选项B错误;由PI2R122 W2 W,选项A错误;任意时刻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eiR2sint(V),选项C正确;穿过线圈的磁通量mcos t
17、cost(Wb),选项D错误。答案C19如图25所示,真空中有一边长为a的等边三角形ABC,P点是三角形的中心。在A点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负点电荷,在B点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正点电荷,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图25AC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BC点电势高于P点电势C某一试探电荷在C点与P点所受静电力大小之比为D将某一试探电荷从C点沿CP连线的方向移动到P点的过程中静电力不做功解析负点电荷在C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A,正点电荷在C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B,且两电场强度方向的夹角为120,则C点的合场强方向与AB平行向左,大小为E1,选项A错误;等量异种点电荷的中垂线为等势线,且各点的电势均为零,
18、则C点与P点的电势相等,试探电荷从C点沿CP连线的方向移动到P点,电场力不做功,选项B错误,D正确;由于P点是正三角形的中心,设P点到A点、B点的距离均为x,则由几何关系可知,2xcos30a,x,A、B两点处的点电荷在P点的电场强度大小均为E,且夹角为60,则P点的合场强大小为E22Ecos30,试探电荷在C点与P点所受的电场力之比为,选项C正确。答案CD20质量均为1 t的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同地出发,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两车的动能Ek随位移x的变化图象如图26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26A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B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为1.5 m/s2C汽车甲、乙在x6 m处的速度
19、大小为2 m/sD汽车甲、乙在x8 m处相遇解析设汽车甲的初速度为v1,汽车乙运动9 m后的速度为v2。则由图象可知,Ek1mv12,代入数据得v16 m/s;Ek2mv22,代入数据得v23 m/s。由于动能关于位移的图象为倾斜的直线,因此两辆汽车所受合外力恒定,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得,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a1 m/s22 m/s2,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a2 m/s21 m/s2,选项A正确,B错误;由题图可知两汽车在x6 m处的速度相等,由汽车乙的运动可知v22a2x,代入数据得v2 m/s,选项C正确;甲停止所用时间t3 s,甲运动的位移x1 9 m,甲停止后,甲乙才能相遇,选项
20、D错误。答案AC21如图27所示,在光滑水平面内建立直角坐标系xOy,一质点在该平面内O点受大小为F的力作用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t时间质点运动到A点,A、O两点距离为a,在A点作用力突然变为沿y轴正方向,大小仍为F,再经t时间质点运动到B点,在B点作用力又变为大小等于4F、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且在该平面内的变力,再经一段时间后质点运动到C点,此时速度方向沿x轴负方向,下列对运动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图27AA、B两点间距离为aBC点与x轴的距离为aC质点在B点的速度方向与x轴成30角D质点从B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为t解析根据题述质点从O到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A到B做类平抛运动,从B
21、到C做匀速圆周运动,画出质点运动轨迹图,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A、B两点距离为sa,选项A错误;质点运动到B点的速度方向与x轴成45角,选项C错误;质点运动到B点的速度v2。根据质点从B到C做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力等于4F可得4F,解得:Ra。C点与x轴的距离为yaRRa,选项B正确;质点从B点运动到C点所用时间为t,选项D正确。答案BD选择题仿真练(三)共8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14现有a、b、c三束单色光,其波长关系为abc123。当用a光束照射某种金属板时能发生光电效应,飞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Ek,若改用b光束照射
22、该金属板,飞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Ek,当改用c光束照射该金属板时A能发生光电效应,飞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EkB能发生光电效应,飞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EkC能发生光电效应,飞出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EkD由于c光束光子能量最小,该金属板不会发生光电效应解析a、b、c三束单色光,其波长关系为abc123,因为光子频率,可知光子频率之比为632。设a光的频率为6,由光电效应方程有:Ekh6W0,Ekh3W0;解得逸出功W0h,Ekh;c光的光子频率为2,能量为2hW0,能发生光电效应;最大初动能Ekmh2W0hEk;故选项B正确。答案B15由某种导线构成的正方形导线框abcd竖直放置,已知长度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2 考前热身训练限时检测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高考 物理 二轮 复习 部分 专题 考前 热身 训练 限时 检测 解析 人教版高三全册 物理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2383269.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