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高考AB卷 专题五 万有引力与航天-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高考AB卷 专题五 万有引力与航天-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高考AB卷 专题五 万有引力与航天-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专题五万有引力与航天A卷全国卷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1.(2016全国卷,14,6分)(难度)关于行星运动的规律,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开普勒在牛顿定律的基础上,导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B开普勒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C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找出了行星按照这些规律运动的原因D开普勒总结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解析在天文观测数据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开普勒天体运动三定律,找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而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答案B2(2014课标全国,18,6分)(难度)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在两极的大小为g0,在赤道的大小为g,
2、地球自转的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地球的密度为()A. B.C. D.解析设地球半径为R。质量为m的物体在两极点时,有mg0G,在赤道时,有GmgmR()2,又地球的密度,由各式联立得,选项B正确。答案B3(2012课标全国,21,6分)(难度)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d。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A1B1C.D.解析设地球的密度为,地球的质量为M,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可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地球质量可表示为MR3。因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球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所以矿井下以(Rd)为半径的地球的质量为M(
3、Rd)3,解得MM,则矿井底部处的重力加速度g,则矿井底部处的重力加速度和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为1,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答案A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4.(2016全国卷,17,6分)(难度)利用三颗位置适当的地球同步卫星,可使地球赤道上任意两点之间保持无线电通讯,目前地球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6.6倍,假设地球的自转周期变小,若仍仅用三颗同步卫星来实现上述目的,则地球自转周期的最小值约为()A1 h B4 h C8 h D16 h解析地球自转周期变小,卫星要与地球保持同步,则卫星的公转周期也应随之变小,由开普勒第三定律k可知卫星离地球的高度应变小,要实现三颗卫星覆盖全球的
4、目的,则卫星周期最小时,由数学几何关系可作出他们间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卫星的轨道半径为r2R由得。解得T24 h。答案B5(2015新课标全国,16,6分)(难度)由于卫星的发射场不在赤道上,同步卫星发射后需要从转移轨道经过调整再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当卫星在转移轨道上飞经赤道上空时,发动机点火,给卫星一附加速度,使卫星沿同步轨道运行。已知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约为3.1103 m/s,某次发射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的速度为1.55103 m/s,此时卫星的高度与同步轨道的高度相同,转移轨道和同步轨道的夹角为30,如图所示,发动机给卫星的附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约为()A西偏北方向,1.9103 m/sB东偏
5、南方向,1.9103 m/sC西偏北方向,2.7103 m/sD东偏南方向,2.7103 m/s解析附加速度v与卫星飞经赤道上空时速度v2及同步卫星的环绕速度v1的矢量关系如图所示。由余弦定理可知,v1.9103 m/s,方向东偏南方向,故B正确,A、C、D错误。答案B6(2015新课标全国,21,6分)(难度)(多选)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登月探测器靠近月球后,先在月球表面附近的近似圆轨道上绕月运行;然后经过一系列过程,在离月面4 m高处做一次悬停(可认为是相对于月球静止);最后关闭发动机,探测器自由下落。已知探测器的质量约为1.3103 kg,地球质量约为月球的81倍,地球半径约为月球的3
6、.7倍,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约为9.8 m/s2。则此探测器()A在着陆前的瞬间,速度大小约为8.9 m/sB悬停时受到的反冲作用力约为2103 NC从离开近月圆轨道到着陆这段时间内,机械能守恒D在近月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人造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解析在星球表面有mg,所以重力加速度g,地球表面g9.8 m/s2,则月球表面gg,则探测器重力Gmg1 3009.8 N2103 N,选项B正确;探测器自由落体,末速度v m/s8.9 m/s,选项A错误;关闭发动机后,仅在月球引力作用下机械能守恒,而离开近月轨道后还有制动悬停,所以机械能不守恒,选项C错误;在近月轨道运动时万有引力
7、提供向心力,有,所以v,即在近月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人造卫星在近地圆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选项D正确。答案BD7(2013新课标全国,20,6分)(难度)(多选)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 km的近圆形轨道上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B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C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D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解析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小的发
8、射速度、最大的环绕速度,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均在离地343 km的圆轨道运行,其运行速度必然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A错误;由于轨道所处空间还有稀薄的气体,运行一段时间后两卫星轨道必然变小,由于卫星绕地球运动满足Gm,即v,所以当卫星轨道变小时速度反而会变大,故B、C正确;宇航员在天空中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并不是不受重力,而是重力全部用来充当向心力,故D错误。答案BC8(2013新课标全国,20,6分)(难度)(多选)目前,在地球周围有许多人造地球卫星绕着它运转,其中一些卫星的轨道可近似为圆,且轨道半径逐渐变小。若卫星在轨道半径逐渐变小的过程中,只受到地球引力和稀薄气体阻力的作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9、)A卫星的动能逐渐减小B由于地球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C由于气体阻力做负功,地球引力做正功,机械能保持不变D卫星克服气体阻力做的功小于引力势能的减小解析根据Gm,得v,可知轨道半径越小,则v越大,动能越大,故A错误;根据功能关系,引力做正功,引力势能一定减小,故B正确;根据功能关系,机械能的变化与除重力以外其他力做功有关,既然气体阻力做了负功,机械能一定会减小,故C错误;根据动能定理,WGW阻Ek2Ek1,由于卫星的动能逐渐增大,所以WGW阻,故D正确。答案BDB卷地方卷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1(2015海南单科,6,3分)(难度)若在某行星和地球上相对于各自的水平地面附近相同的高度处、
10、以相同的速率平抛一物体,它们在水平方向运动的距离之比为2,已知该行星质量约为地球的7倍,地球的半径为R。由此可知,该行星的半径约为()A.R B.R C2R D.R解析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即xv0t,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即hgt2,所以xv0,两种情况下,抛出的速率相同,高度相同,所以,根据公式Gmg可得R2,故2,解得R行2R,故C正确。答案C2(2014福建理综,14,6分)(难度)若有一颗“宜居”行星,其质量为地球的p倍,半径为地球的q倍,则该行星卫星的环绕速度是地球卫星环绕速度的()A.倍 B.倍 C.倍 D.倍解析对于中心天体的卫星,Gm,v,设行星卫星的环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高考AB卷 专题五 万有引力与航天-人教版高三全册物理试题 高考 物理 一轮 复习 AB 专题 万有引力 航天 人教版高三全册 物理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