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上升起金灿灿的希望.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田野上升起金灿灿的希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野上升起金灿灿的希望.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田野上升起金灿灿的希望 寻路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远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集居,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曾在这里郁郁葱葱,夏、商、周、春秋的史料中也有它遥远而清楚的踪迹,五代时期,此地设大同府,公元1044年更名“大同县”,从今沿用至今。 五千年的绚丽文明并没有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富足的生活,相反,山多、缺水、高海拔让这里的经济千一百零一年来裹足不前,2022年该县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同县扶贫办公室正式挂牌成立。在大同县城一条七歪八扭的胡同里,一块刻着“大同县扶贫办公室”的匾牌悄无声息地挂在了一栋陈旧简陋的楼门口。 王汉斌,一个粗粗拉拉,半截黑塔般的中年汉子走立刻任大同县首任扶贫办主任
2、。 对于“穷”,土生土长的王汉斌曾有着刻骨的感受。儿时,他的小伙伴有因为穷而上不起学的,村子的男人有因为穷而打了一辈子光棍的,更有因为穷而放着村里精壮的小伙子不嫁,远嫁他乡半大老头子的黄花大闺女。 贫困,像一条邪恶的毒蛇,纠缠啃噬着人们的生活,王汉斌和这里的人们一样,对贫困充溢仇恨。今日,王汉斌坐在了县扶贫办主任的位置上,他久久地注视着墙上的大同县地图:大同县位于古老的晋北高原大同盆地,东与阳高县接壤,南与浑源县为邻,西隔御河与大同市区相望,北与新荣区相连,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辖7乡3镇175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人,农业人口14.1万人,耕地66万亩,其中水浇地28万亩。2022年农夫人
3、均纯收入4655元,其中低于贫困标准人口42800人,占农业人口的41%。 这样的地理环境、人口结构,王汉斌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好在他是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倔种,他咬紧腮帮子,在心里向贫困静默宣战!面对组织上的信任和全县十八万父老乡亲殷切的目光,王汉斌知道,此一战只可胜不行败! 可是,突破口在哪里呢?他带着大家走乡串村,走进村民的小院,走进田间地头,与农夫攀谈,苦苦寻求打开致富大门的钥匙。 大同县是个传统的农业县,以往农夫以种植玉米为主,间或种一些产量不高的绿豆、红豆、黄豆等小杂粮,一亩地平均收入仅1010元左右,土地的增收潜力已被挖尽,农夫收入增长后劲明显不足。怎么办?究竟种什么才
4、能让农夫挣到钱? 突然,田间一片面积不大但绚丽耀目的金黄色吸引了王汉斌的目光。 黄花菜!对了,怎么没想到它呢? 大同县种植黄花菜已有三一百零一多年历史,是“中国四大黄花菜產地”之一。由于大同县气候寒凉,昼夜温差大,特殊利于黄花菜养分积累,所产黄花菜在四大产地中品质最优、质量最好,2022年就已成为国家地理标记产品,获QS2000质量认证,注册“大同黄花”商标。 这样的现成条件,农夫为什么不扩大种植面积呢?经调研,王汉斌得知,和玉米豆类这些小杂粮比,黄花菜比较娇贵,旱地长不了,必需种在水浇地,而水浇地在当地比较金贵,加上本世纪前后十年,由于市场开拓不到位,农产品产品化实力弱,大同黄花菜价格掉入低
5、谷,大大挫伤了农夫的种植热忱,大同县黄花菜的面积和产量均呈下降趋势,几乎被其他三大产地湮没了。 如此现状令人扼腕叹息! 黄花为一百零一合科,属多年生草本宿根植物的花蕾,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核黄素及磷、铁等矿物元素,是席上珍品,具有清炎、清热、止血、利尿、通乳、健胃等协助疗效。现在的中国人已经普遍解决温饱问题,人们追求的是吃得健康吃得好,黄花菜本该大有可为啊! 困难怎能拦住王汉斌一心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决心?他把以种植、加工、销售黄花菜为突破口以至脱贫的想法向县里主要领导做了详尽汇报。县委书记王凤瑞和县长周聚德当即拍板表态:目标精确,方向对头!中心说了,扶贫要“一县一业”,咱大同县这“一业”
6、就定位在“黄花菜产业”上。有困难你只管说,县委县政府是你们扶贫攻坚最坚实的后盾! 很快,在县委一、二把手的干脆敦促下,大同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设了黄花产业服务办公室,出台了大同县加快黄花菜产业化发展实施方案,确定了黄花菜产业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提出了农户人均1亩黄花菜,“十二五”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标。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把主要精力、主要财力放在黄花菜产业发展上,共同营造特色优势发展氛围。 大同县为这个“一号产业”定下了目标:以黄花菜产业发展为主导,以产业基地、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建设为抓手,以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培训工程等为协助,通过对项目区内黄花菜产业的标准化建设和优化改造,达到提高
7、黄花产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户收入的目标。 上路 不唱天,不唱地,大同县扶贫就唱黄花菜这出戏!捧了县领导“尚方宝剑”的县扶贫办甩开膀子干上了。 第一步是建设产业基地,完善基础设施。要多种黄花菜,就要多变旱地为水田。县里扶持黄花菜生产基地新打机井16眼,扩大水浇地 300亩,铺设节水管道7300m,新建变台8 台,平田整地1010亩,新建田间道路34公里。在全县建成万亩黄花片区2个,5000亩片区4个,1010亩片区5个,形成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格局。 有了基地,还要建立政策机制来保障加大片区的资金投入。大同县首先对片区土地实行综合治理,为黄花菜种植打好基础。依据黄花菜对土壤、肥料、浇灌要求标准较高
8、的实际,县里规定,凡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土部的农田治理项目、水利部门的水利水保项目,以及林业、农机、农业等部门的相关项目都要集中放在片区实施,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招投标,专业化施工,标准化验收,使片区地块平整,浇水便利,达到黄花菜栽植要求。其次实行资金物质集中投放,调动了农夫种植黄花菜的主动性。黄花菜种植前期种苗、肥料投入较大,贫困户由于资金制约往往有心无力,为此,县政府和扶贫办每年拿出1010万元,对贫困户种植进行补贴。规定贫困户每发展一亩黄花,补贴种苗费500元,肥料费250元,解决了贫困户种植黄花菜资金不足的问题。最终还把社会保险机制引入黄花菜产业。人保大同县支公司开设了黄花种植支农惠农
9、保险业务,县政府每亩补贴101元,种植户每亩出资200元,使每亩黄花菜保险费达到300元,投保农户凡遇不行预知的自然灾难,每亩保费赔付可达5000元。这样一来,种植黄花菜只赚不赔,农夫有了定心丸,种植的热忱拦都拦不住。 贫困县穷,每一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为实现特色产业片区贫困户户均1亩黄花,片区扶贫开发“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今后永久见效”的工作目标,县里实行“扶贫办统领,镇村组织,村委会协作,合作社落实”的工作措施,由扶贫办把各村的黄花种植详细安排下达到乡镇、村。乡村依据安排任务落实到合作社,合作社进一步落实到户、到地块,以户建档,以社存档,作为下拔资金补贴、种苗肥料的依据。在实施中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田野 上升 金灿灿 希望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