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上人教版数学教案参考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上人教版数学教案参考6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上人教版数学教案参考6篇二上人教版数学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科书1618页的十进制计数法。教学目标:1、了解数的产生。2、初步认识自然数。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重难点: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教学关键:能够根据已学过的万级数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亿级数的数位顺序表。教学过程:导入:师:生活当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在和不同的数打交道,你们都在什么时候用到了哪些数,谁来说一说。生:列举略师:生活中我们每一天都离不开数,那数是怎样产生的呢?今天同学们想不想了解一下,那
2、就让我们走进课本,把书翻开到16、17页,大家读读这些内容,开始。一、数的产生师:读完了吗?我请同学们来讲一讲古代的人是怎么计数的?1、数的产生。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计数的需要。例如,人们出去打猎的时候,要数一数共出去了多少人,拿了多少件武器;回来的时候,要数一数捕获了多少只野兽等等,这样就产生了数。2、计数符号、计数方法的产生。(可以出示书上图)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只知道“一样多”、“多”或“少”。计数方法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如:在地上摆小石子、在木条上刻道、在绳上打结等方法来计数。例: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
3、只羊,就摆一个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例:出去打猎时,每拿一件武器,就在木棒上刻一道,一共拿了多少件就在木棒上刻多少道;打猎回来时,再把拿回来的武器和木棒上刻的道一一对应起来,看武器和刻道是不是同样多,如果是,就说明武器没有丢失。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这些计数的基本思想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一一对应。符号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
4、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等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师问: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谁?最大的呢?生小组讨论完派代表发言,最后请同学进行总结。最小的自然数是零,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数出一个比它多1的大数。二、十进制计数法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啊,还有很多很多的数都比我们以前学过的亿以内的数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书上18页插图)。生:读数师:在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我们中国有这么多人,这究竟是一个多大的数呢?生:读
5、数师:你能那么快就读出来了?请问,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生:我是从个位起,没四位为一级,这样分我就很快分出了三级。师:其实我们在分级的过程中也就是在找各个数的计算单位。那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数当中我们都用到了哪些计算单位?生:都用到了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个。师:刚才我听到了他说了一个十亿,我们以前没有学过对吗?那亿和十亿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生:十个一亿是十亿。师: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大屏幕)我们在亿位上拨一颗珠子,表示一个亿,请同学们一起来数一数是不是拨到第十颗珠子了,那现在拨到第十颗珠子该怎么办呢?生:拨到第十颗珠子的时候就把亿位上的这十颗珠子全拨回去,在十
6、亿位上拨一颗珠子。师:那也就是说亿和十亿的关系是十个一亿是十亿。太棒了,再请个同学说一说。(板书)师:还有没有比十亿更大的计算单位呢?请你告诉我。生:有百亿、千亿。师:那十亿和百亿,百亿和千亿又有怎样的关系呢?现在请同学们们拿出你们的计数器拨一拨,边拨边说,来体验一下?(板书)十亿和百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把中国的人口数读一读是不是就更方便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师:很好,请问,1在什么位上?表示什么意思?那9呢?那上面的两个3表示的意义一样吗?今天我们新认识了几个计算单位,现在我们就把这几个新朋友填在数位顺序表里面吧!把你们的书打开到18页。师:我们新学了哪几个计数单
7、位?他们对应的数位是什么?亿级是由哪几个数学组成的?还有没有更大的计数单位?我们用省略号来表示。师:现在请一个同学来说一说我们到今天为止,认识了哪些计数单位?那这些计算单位之间都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咱们来说一说吧,从你开火车!生: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千万是一亿,10个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百亿是一千亿师:那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我们发现了这些计算单位之间进率都是10。师小结: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师:相邻是什么意思?谁来说一说?师:像个与十,十与百,万与十万,千万与亿这样紧挨着的就是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师:生活当中,根据不同
8、的需要还出现了其他的进位制,你知道还有哪些进位制吗?生:回答略师:那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能完成下面的练习吗?三、练习判断1、最小的自然数是1.()2、没有比千亿更大的计算单位。()3、0是自然数,也是整数。()4、10个一千万是十亿。()5、任何两个计算单位之间进率都是十。()6、所有的自然数都是整数。()7、没有最大的整数。()8、一个十一位的自然数,它的最高位在十亿位上。()填一填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是一百亿、10个亿是()。4在十亿位,表示()个()。四、课堂小
9、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五、板书十进制计数法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一百亿是一千亿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介绍古人的记数法、记数符号(数字)的产生及其发展演变过程,来吸引学生,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介绍阿拉伯数字和自然数。顺势介绍生活中存在更大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将数位顺序表由万级扩展到亿级,科学的认识“十进制计数法”。对于这个内容的教学,当时主要是想通过学生自行阅读课本的内容,再经历小组交流,全班汇报,来达到锻炼交流、阅读等能力的培养
10、,最终完成教学目标。在课堂上也是这样操作,学生能简单的感受到数字产生与发展的过程,知道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和记录物体的个数,了解到这些数字就是自然数。在介绍完自然数后,通过对第六次人口普查大数的猜测,这样的过渡来进入“十进制计数法”的教学。这样处理就比较的自然,然后通过在计数器上拨数,来完善数位顺序表,并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内涵。这节课的教学很成功,在教学中合理的利用课件和白板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适时得与课外知识合理的进行整合,使数学课堂更加的有趣,内容更加的丰富。二上人教版数学教案篇2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第24题。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
11、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方法正确地计算。教学过程:一、基本练习口算下面各题153194538617141020425060803070020712056404730二、指导练习1.计算:2132,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提问: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第一步先算什么?第二步再算什么?第三步再算什么?提问:42表示什么?竖式中,63表示什么?2.用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3.看谁算的快完成教科书第64页练习十五的第2题。学生完成后,教师讲评,重点要让学生说出计算的过程。4.教科书第64页的第3题根据画面内容,把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出来,并想一想要求一共有多少只羽毛球,该怎样列式?1214提问为什么这样列式?5.完成
12、教科书第64页的第4题。自己分析画面内容,根据题目的问题,列式解答。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三、课堂总结通过练习,你进一步学会了什么?二上人教版数学教案篇3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一个人去找工作时,他一般最关注什么?生:工资。生:工作环境和待遇。师:找工作时工资的多少往往是人们最关心的,李叔叔看到一份超市招聘公告上写着:本超市工作人员月平均工资1000元,现招收员工若干。李叔叔一看条件不错,就应聘做了超市的一名工作人员。可第一个月他只拿到工资500元,第二个月也只有600元,问了一些同事大部分都是600元,少数超过600元。他找到了超市副经理说:你们欺骗了我,我已经问过其他工
13、人没有一个工人的工资超过1000元,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每月1000元呢?超市副经理拿出了超市工作人员的工资表:某超市工作人员月工资如下表单位:元经理副经理员工a员工b员工c员工d员工e员工f员工g员工h员工i月工资30002000900800700700600600600600500问题1请大家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1)副经理说月平均工资1000元是否欺骗了李叔叔?(2)你有什么想法?生:刚才我算了一下,这11个数的平均数是1000,所以月平均工资1000元没有欺骗。师:对,我们学过平均数的知识,平均数是1000元是没有错。那为什么李叔叔只能拿到600元。大家可以阐述一下自
14、己的观点。生:因为两位经理的工资很高,带动了员工的平均公资。师:,看来这组数据中,由于出现了两个特别的数据,所以平均数1000不能真实反映大多数员工的工资水平,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数反映这个超市的工资水平比较合理呢?请大家观察这些数据的特点,然后说说你的想法。?设计意图:本环节痛过李叔叔在找工作时遇到的实际问题,使数学贴近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帮助李叔叔的过程中感受到在这里平均数和中位数不能真实反映员工的工资水平,初步感受众数产生的必要性。】学生小组讨论:生1:我们小组讨论后认为用600元是比较好的,因为这里600元的人是最多的,有4个人。生2:我认为700元比较合理,因为它是这组数据的中
15、位数。师:大家分析的不错,很有自己的想法。平均数会受一些特别偏大或偏小的数据的影响。那么李叔叔最有可能挣到多少钱?生:600元师:600在这里出现次数最多,它代表的是多数人的工资水平,所以600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二、探究新知。板书:众数。?设计意图;本环节提出这样的问题,主要想通过工资表中出现次数最多的600理解众的.含义,进而理解众数的意义。】师:请大家试着说一说众数的意义;然后教师小结出示概念。齐读概念。师: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三个统计量,那么,面对具体的问题,我们应该选择哪个统计量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呢、下面请看这个问题。五(2)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舞比赛。下面是15名候选队员
16、的身高情况。(单位:米)1.41,1.41,1.41,1.44,1.45,1.4,1.48,1.49151,1.51,1.51,1.51,1.52,1.54,1.54你认为参赛队员的身高是多少比较合适?学生小组合作。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小结。从审美角度以及队伍整齐观点来看应以众数1.51为标准选择队员身高会比较均匀。?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使他们在思考,探究,讨论。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实际问题中体会三个统计量的区别和他们各自的适用限度,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感受和体会数学中美的因素】。三、分析数据,尝试统计决策。师:同学们,全世界都关注的奥运
17、会就要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的体育健儿正在紧张的训练,准备迎战奥运会。国家队的教练想在两名优秀的射击运动员中选择一名去参加比赛:(出示两名运动员成绩)甲:9.5109.49.59.79.59.49.39.49.3乙:109108.39.89.5109.88.79.9看到两名运动员的成绩,大家能否猜想一下,教练会选择谁去呢?生1:我认为会选甲,甲的成绩很高。生2:我想会选乙,乙打中10环的多。生3:我想应该看看他们的平均分。师:大家说的很好,大胆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让我们用掌声来鼓励他们。那我们就先从平均数入手,大家动手做一做,看看他们的平均数是多少?(可以同桌合作)生:老师,平均数一样,都是9.5
18、.师;平均数一样我们该怎么办呢?生1:看众数。甲的众数是9.5.生2:9.4也出现三次,9.4也是众数。那两个都是众数吗?师:当然,众数可以不止一个。也可以没有,比如说我们班前五名同学的成绩就没有重复的,那自然就没有众数了。生:乙的众数是10,所以乙获胜的机会大一些。师:在平均数相同时,我们应该看众数。?设计意图:通过一组练习,使学生能灵活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些数据的特点,并从数据的波动大小中,体现概率的可能性。让学生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预测或作出决策。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热爱数学。】四、学生畅谈收获。五: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
19、学习,我们认识了众数这一统计量,并且通过练习理解了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的联系与区别,根据我们分析数据的不同需要,可以正确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案例反思:1、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开始,我提出的是一个生活中的真实问题。让学生在参与中引发他们的理性认识,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引起了学生对月工资水平的认知冲突,发现单靠平均数来描述数据特征有时是不合适的。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在分析讨论中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众数的概念,我没有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逐步建构的,这样做使学生逐步体会到这三个统计量都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但描述
20、的角度并不相同,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同时也渗透出了他们的优越性与局限性。可以比较全面、正确地理解所学知识。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思考总结,如射击队员的选择,数据越多,频率越稳定。如能经过更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根据方差的特点由数据的稳定性及波动大小再考虑一下其他因素,可能结果会不一样。对不完善的地方再加以补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作为参与者,主动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的认识起到帮助和促进的作用。二上人教版数学教案篇4教学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教学目的: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教学重、
21、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教学过程:一、复习: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85.6+0.9-+0-82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二、新授:(一)教学例3: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2、出示例3:(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
22、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6)引导学生观察:a、从0起往右依次是?从0起往左依次是?你发现什么规律?b、在数轴上除可以表示整数外,还可以表示分数和小数。请学生在数轴上分别找到1.5和-1.5对应的点。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7)练习:做一做的第1、2题。(二)教学例4: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
23、从小到大的顺序。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6、总结:负数比0小,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左边,也就是负数都比0小,而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7、练习:做一做第3题。三、巩固练习1、练习一第4、5题。2、练习一第6题。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四、全课总结(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第二课教学反思:许多教师认为“负数”这
24、个单元的内容很简单,不需要花过多精力学生就能基本能掌握。可如果深入钻研教材,其实会发现还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内容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例3两个不同层面的拓展:1、在数轴上表示数要求的拓展。数轴除可以表示整数,还可以表示小数和分数。教材例3只表示出正、负整数,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学生表示出1.5.建议此处教师补充要求学生表示出“+1.5”的位置,因为这样便于对比发现两个数离原点的距离相等,只不过分别在0的左右两端,渗透+1.5和1.5绝对值相等。同时,还应补充在数轴上表示分数,如1/3、3/2等,提升学生数形结合能力,为例4的教学打下夯实的基础。2、渗透负数加减法教材中所呈现的数轴可以充分加以应用,如可
25、补充提问:在“2”位置的同学如果接着向西走1米,将会到达数轴什么位置?如果是向东走1米呢?如果他从“2”的位置要走到“4”,应该如何运动?如果他想从“2”的位置到达“+3”,又该如何运动?其实,这些问题就是解决21;2+1;4(2);3(2)等于几,这样的设计对于学生初中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是极为有利的。例4薄书读厚、厚书读薄。薄书读厚负数大小比较的三种类型(正数和负数、0和负数、负数和负数)例4教材只提出一个大的问题“比较它们的大小”,这些数的大小比较可以分为几类?每类比较又有什么方法,教材则没有明确标明。所以教学中,当学生明确数轴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基础上,我还挖掘三种不同类型
26、,一一请学生介绍比较方法,将薄书读厚。将厚书读薄无论哪种类型,比较方法万变不离其宗。二上人教版数学教案篇5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例1、22页做一做及练习五1-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
27、的进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建立“1毫米”的表象。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
28、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2、画线段。(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29、?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2、完成“练习五”第2题。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米不是的
30、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板书设计:毫米的认识1厘米=10毫米10毫米=1厘米二上人教版数学教案篇6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2.能力目标: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教学难点:借助辨认方向的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解决策略:合作探究前置作业根据主题图说出体育馆、商场、医院和邮局分别位于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学内容:知道东
31、南、东北、西南、西北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学生口头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填在书上,并让学生在图中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标出。二、总结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教师让学生讨论后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小组讨论后,将所取名字写在书中的建筑物的旁边。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应该纠正学生北西、北东、南西、南东等错误说法。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教师让学生上台展示方向。1.试一试(小组活动)(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小组活动后,指名说一说。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