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舞蹈史》复习资料.docx
《《中外舞蹈史》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舞蹈史》复习资料.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外舞蹈史复习提纲第一章 原始舞蹈1 1973 年青海大通县出土的舞蹈纹饰陶盆把中国舞蹈历史的进展追溯到了5300 多年前。2 崖画上的舞蹈包含有:图腾崇拜、祭祀礼仪、生殖崇拜、狩猎征战四方面的内容。3 传奇中的舞蹈有扶犁:反映神农氏制造农具,教人耕作的乐舞。扶来:反映伏羲氏制造结网,教人捕鱼的乐舞。大韶:歌颂先帝舜的乐舞。孔子盛赞其“尽美矣,又尽善也。”刑天舞干戚:在炎、黄二帝之间的争战中,炎帝的臣刑天在被砍去头颅的情形下,以乳为目, 以脐为口,手执干戚而挥舞。干是盾,戚是长把斧。“干戚舞”是古代武舞的一种重要形式,其 舞蹈形式从远古始终流传到今日。4 原始舞蹈的特征:猛烈的功利目的、高度的
2、生命情调、吵闹的全民性、完全的娱神性。5 探究原始舞蹈的途径有:1通过记载原始舞蹈传奇的古文献;2通过原始舞蹈的文物、岩画等;3考察流传至今的原始舞蹈的“活化石”。其次章 夏商奴隶制时代1 女乐的消灭、进展和壮大及历史作用夏、商时代是奴隶社会进展时期,生产力进展转变了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的原始状况。私有制产生,阶级开头分化。伴随整个社会进展而来的舞蹈,步入了随着个人权力日益增长而来的声色追求的消遣范围舞蹈进入了表演艺术的进展。在这种趋势中,从事表演艺术的乐工人员, 即女乐队伍开头进展并浩大起来。史籍记载,夏桀宫中女乐三万人之多,追求“以巨为美,以众为观”的豪华白费乐舞场面。这些女乐经过确定训练,具
3、有一般人不能把握的技术,她们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业音乐舞蹈家。尽管在她们的创作和表演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在声色消遣上的白费追求,但她们制造的精巧乐舞推动了舞蹈艺术的进展。她们的艺术水平和历史价值是不容无视的。2 甲骨文中消灭的乐舞人员“万”或“万人”的记载,是历史上最早的关于舞蹈的文字记载。3 奴隶制时代,被形容为:那松软的身肢,旋绕折缩,似可“入怀袖也”的舞蹈是旋怀。第三章 两周时期的舞蹈1、雅乐体系的建立及社会功能是什么?西周建立之初,为了稳固其统治,尽力加强等级观念,在周公旦的主持下,制礼作乐,集中、整理、增删了前代各氏族具有代表性的乐舞,用于祭祀天地祖先,朝贺等大典。它以“礼”来区分
4、等级贵贱,以“乐”来协调人际关系和情感。意在通过礼乐的并举,促使社会的外在标准最终化为人们内在心灵的快活和满足,从而产生猛烈的社会情感力气,以致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导致群体和谐。它首开中国古代雅乐舞之先河,确立了诗、舞、乐“三位一体”的格局。西周制定的雅乐舞体系分歌颂那些精彩的氏族首领的六舞或称六代舞包括云 门、咸池、大韶、大夏、大濩、大武以及用于教育贵族子弟的小舞或称六 小舞包括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从舞蹈的政治作用看,周代充分利用了乐舞的特别功能,有效地为其统治效劳。在此后多年漫 长的封建社会中,它始终被视为“正声”,各朝各代均不断增修变化,以适应自身的政治需要,雅乐体系始终
5、连续到清代终止才告完毕。2 大武:是六舞中史料遗存最多的乐舞。孔子称其:尽美未尽善。是一个有诗、有乐、有舞、有特定主题的大型男子群舞,执干戚而舞,与大濩一起归入武舞。3 六小舞是教育少年“国子“的教材,包括帗舞羽舞皇舞旄舞干舞人舞, 其中人舞“以手袖为威仪”不执舞具,徒手而舞。4 儒家乐舞理论:儒家学说代表人物孔子。他主见乐舞用于教育和政治,赞成“雅颂正声”“先王之乐”,反对“郑卫之音”为代表的民间歌舞;认为乐舞可以陶冶情操,移风易俗,起到教化作用;乐舞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自然表露,内容和形式完善结合的乐舞,可以调和阶级冲突。孔子创办私学,将贵族阶级享受的教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推向宽
6、阔平民阶层。春秋战国时期,公孙尼子的乐记是儒家乐舞理论代表作,也是我国最早、最完整、最有影 响的乐舞理论著作。第四章 舞蹈艺术取得重大进展的汉代1 百戏:汉代“百戏”也叫“角抵”、“角抵奇戏”。是杂技、武术、幻术、滑稽表演、舞蹈、音 乐演奏、唱歌演唱等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包括了格外丰富的表演节目如巾袖舞、道具舞、情节舞、舞相等。演出规模可大可小,它不仅盛行于民间,还广泛流传在宫廷、贵族中间。是 汉代最重要的表演艺术形式。2 以舞相属:汉代自娱性舞蹈,是一种礼仪性的交谊舞。即席间一人舞罢,再属与另一个人舞, 如此循环,相属而舞。一般是仆人先舞,相属于来宾。汉代,儒家乐观入世的思想占优势,它
7、是从人际关系来确证个人价值的。人们通过“以舞相属”来打量自己在现实人际关系中的地位。 3盘鼓舞:是汉代最负盛名的舞蹈,表演时地面上置放数个盘鼓舞者踏盘鼓而舞,准确而富 有感情地完成各种难度较大的动作技巧傅毅的舞赋中有极其生动、真实的描写“:于是 蹑节鼓陈,舒意自广。游心无垠,远思长想。其始兴也,假设俯假设仰,假设来假设往。”4 汉代舞蹈的艺术特征:汉代舞蹈是以楚舞为根底并吸取了外域和边疆舞蹈以及姊妹艺术的养分而形成的。它既轻疾又顿挫,既刚毅又伸展,是一种多形态的美感,主要表现在思想性和形式美两方面。思想方面:一方面在于神仙梦想,一方面执着于现实。神仙梦想是汉代艺术表现的主体。总会仙倡就以歌舞表
8、演的形式呈现了一个仙凡杂处、人兽同乐的抱负王国。汉代舞蹈中,与神仙梦想这种属于原始艺术风范的舞蹈相全都的是那些布满原始活力的舞蹈。如刀舞、剑舞、巴渝舞等。这些舞蹈充分显示着原始舞蹈的火力和生命情调。它们所表达出来的古拙与气概以及蓬勃旺盛的生命,为后代艺术所难以企及。另一方面,与布满原始想象的神幻世界形成鲜亮比照的是丰富多彩的现实人间。人间的情感生活在汉代的舞蹈中占了相当的比重。从模拟农业生产的灵星舞到纯舞性质的巾袖之舞;从诙谐滑稽的沐猴与狗斗到抒发个人情怀的即兴舞、礼仪舞,无不布满现实的生活气息和现实的社会情感,表现了汉代人对世间生活的热忱玩味。形式方面,汉代舞蹈通过纵向继承和横向吸取建立起了
9、自己的风格。首先,汉代继承了春秋战国以来舞蹈讲求的轻快之美。其次,汉舞继承了“楚舞”的风格。汉代对姊妹艺术的借鉴主要是在杂技、武术和幻术方面。此外,汉代舞蹈还对各边地民族的舞蹈兼容并蓄,班固的东都赋就记有当时“四夷乐舞”在京都表演的状况。汉代舞蹈的纵向继承和横向吸取,使汉代舞蹈在形式美方面的特色表现为古拙与纤巧、厚重与轻柔的相互结合以及高难度的杂技技巧。汉代舞蹈的意象世界是一个磅礴古朴、天真狂放的意象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活力与生气,一种原始的艺术精神。而那厚重的气概、内在的张力、古朴的秀丽,作为“泱泱汉风”的标志,便成为汉代舞蹈的审美特征。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1 高丽乐:
10、北魏灭北燕时所得乐舞。是鸭绿江沿岸地区和朝鲜半岛居住的朝鲜族的乐舞,舞蹈具有鲜亮的朝鲜族颜色。隋、唐时代被列入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2 石窟艺术:开凿的路线以及汉化的过程于公元四世纪在我国北方崛起的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建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 境内。五世纪前期统一北方,在进入西北凉州今甘肃武威沙洲今甘肃敦煌一带时,在创立于是六国时期前秦建元二年336 年的敦煌莫高窟窟群中开凿了一些石窟,就是始终保存至今的北魏石窟。公元 398 年北魏从盛乐迁都平城今大同后,在那里开凿了著名世界的云冈石窟。然后又南进,深入到中原腹地,再迁都洛阳,在那里开凿了雄伟壮丽的龙门石窟。 景明年间,50050
11、3又在河南巩县洛河北岸的断崖上开凿石窟,即巩县石窟寺。这些石窟里的舞蹈形象,在确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生活中的舞蹈形态。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北魏 各个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的舞蹈形象是随着当时的政治措施、社会生活、审美标准变化而变化的。第六章 辉煌唐舞1坐部伎立部伎是从初唐到盛唐时期宫廷积存的歌颂当朝皇帝的乐舞,乐部名称如下:立部伎8 部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光圣乐。坐部伎 6 部燕乐包括景云乐、庆善乐、破阵乐、承天乐长寿乐、天授乐、鸟 歌万岁歌、龙池乐、小破阵乐等。2 破阵乐:是为了歌颂唐太宗李世民战胜诸侯王刘武周而特别创作的,唐太宗为秦王,故名秦王破阵乐。后来不仅
12、被列入燕乐,还被选入雅乐,被誉为唐代第一乐曲,拟之于“国歌”、“国乐”。3 唐人将广泛流传在宫中、士大夫家中以及民间的小型表演性舞蹈依照舞蹈的风格特点划分为软舞、健舞两大类。“健舞”灵敏刚健,“软舞”大多较秀丽柔婉。4 踏谣娘:唐代歌舞戏著名代表作之一,起源于北齐一说隋代,情节比较完整。取材于一个酗酒的男人屈打其妻,其妻向邻里哭诉,人们在仿照她哭诉的音调和受屈打的动作中,渐渐演化出的歌舞 戏。5 唐代“大曲”是音乐、舞蹈、诗歌三者相结合的多段体歌舞曲。“大曲”构造简洁,开头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器乐演奏,叫“散序”;接着是慢板的唱歌有时插入舞蹈,叫“中序”;最终是节奏急促,起伏变化的舞曲,叫“入破”
13、。6霓裳羽衣: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相传乐曲是唐玄宗局部的吸取印度婆罗门曲改编的。舞蹈主要表 现仙女美姿,舞者“不着人间俗衣裳”,上穿孔雀翠衣,下穿淡彩色或月白色的裙子,肩披霞帔, 头戴“步摇冠”,身上配着很多珠翠饰品,华美高雅。舞姿秀丽、轻快、飘逸、柔曼、引人入胜。其表演形式除独舞外,还有双人舞、集体舞的表演形式。这个舞蹈的首演者和最擅长者为杨贵 妃。7 踏歌“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是唐代诗人对当时自娱性歌舞踏歌的描写。“踏歌”是一种自娱性歌舞形式,其主要特点是唱歌、踏地与舞袖。8南诏奉圣乐:其主要舞段是用舞队摆成南、诏、奉、圣四个字,舞时有歌,皆祝颂之词。“字舞”完毕后,还 要表
14、演以下几个乐舞:由十六人演辟四门之舞,独舞亿万寿,唱天南滇越俗歌;还 有龟兹部,大鼓部、胡部、军乐部、表演各具特色的乐舞,最终一部“军乐部”舞人穿的是南诏民族服装。同时,还有五种不同的调式和多种形式表演奉圣乐,由军士歌、女子歌、小 女子舞、男独舞、独唱、领唱集众人合唱穿插消灭等。南诏奉圣乐在历史上有确定影响,其缘由:一方面,它是在民族团结友好的气氛中产生的; 另一方面,在艺术制造上,它是以南诏乐舞为本,广泛吸取汉族、龟兹等西域乐舞成分编制而 成的大型组舞,主题鲜亮,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及赏识价值。唐代舞蹈的辉煌成就:唐代舞蹈在内容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宫廷燕乐: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小 型表演
15、性舞蹈分为“健舞”“软舞”两大类。也是教坊乐舞的两大类。由器乐演奏、唱歌、舞蹈组合成的多段体乐舞套曲“大曲”。歌、舞、戏三者相结合,能表现确定的故事情节与人物的歌舞戏。其中著名的有踏谣娘大面等。其它未归入舞类的主要舞蹈:凌波曲菩萨 蛮何满子叹百年队南诏奉圣乐等。不仅在内容上,唐代舞蹈的艺术水平之高,还反映在表演、创作、编导、舞蹈美术、舞谱、舞图等方面。表演艺术:刚毅、矫捷,具有豪放之美的公孙大娘舞剑器;柔曼婉畅、具有深厚的抒情性的、呈现仙女轻快飘逸之美的霓裳羽衣凌波曲;唐代舞者对眼神地运用,也是相当精彩动人的,胡腾者、柘枝舞者、霓裳舞者,都是舞者奇异地运用眼神以增加舞蹈的感染力; 以舞蹈表现哀
16、痛心情,到达感人至深的程度,如叹百年队。编导艺术:“立部伎”中的“字舞”。字形简洁,笔画多。场面的设计、队形的变化、地位的调度、动作的编排都有确定的难度。李可及编导的叹百年队舞是一个场面很大的女子群舞, 虽是悼念亡人的舞蹈,舞者却不穿素服,而是饰珠翠,着盛装。浩大的舞队表演,竟能催人泪下。舞蹈美术:龙池乐中,设计者在“池”上下功夫,舞人头戴莲花冠,踏着细碎、轻快的舞步飘舞移动,如同水面漂移的荷花;在唐代大型舞蹈的表演场地通常叫做“地衣”有的舞蹈在地 上铺了几百匹粗绸,上面画有鱼龙花纹。屈柘枝的布景则是两个巨大的莲蕾,花瓣缓缓张开, 露出两个女孩子,她们从盛开的莲花中出来,随乐而舞。舞谱:从各方
17、面的史料看,唐代记录表演性舞蹈的舞谱,应当包括舞曲曲谱、舞图图谱 与文字字谱三个局部。文字说明除舞蹈动作术语外,还会有其他关于音乐、舞蹈如何“合 成”的提示。10 敦煌残舞谱: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敦煌莫高窟第十七窟的藏经洞被觉察,大量写卷等贵重文物被一空。其中一局部记录舞蹈的写卷被法国人伯希和与英国人斯坦因等人运往国外,现藏巴黎图书 馆及伦敦图书馆等处。1925 年,刘半农刘复留法抄辑了这些写卷并发表于敦煌掇琐一书中。这些记录舞蹈的书写卷残卷,不完整也无总标题,发表时刘先生拟名“舞谱”,沿用至今。实际上它们只是一些记录舞蹈的节奏和动作的提示性文字。11 代舞蹈的审美特征及成因:初唐的宫廷舞
18、蹈显得朝气蓬勃、生龙活虎,具有扩大的气质。唐太宗的破阵乐最能代表初唐风韵。它热忱歌颂了为国立功的英雄主义,成功地提示了现实中开创者的高尚胸怀。最为关键的是破阵乐集中表达了初唐整个社会的文化心理,传达出这一历史时期占压倒优势的社会精神状态。由于隋唐仍是地主阶级最富于冒险精神的一个时期,许很多多的士人都坐着建功立业的梦,他们认为最高的荣耀莫过于习武知兵。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诗句, 即是对初唐人们普遍的心理写照。破阵乐正是显示了这样一种一往无前和雄强健丽。到了盛唐,以“法曲”和坐、立部伎为主的宫廷舞蹈,又进入了一种欣欣向荣、青春尽情、流 畅轻松、五彩缤纷的阶段。这一时期的代表作霓裳羽衣舞
19、,构思颖别致,立意独出心裁, 舞蹈设计别具一格,精彩的制造了与客观现实不同的一个境地。那是对现实的突破,是对现实 的一种超越和升华。到达了唐代浪漫主义乐舞作品的顶峰。中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前、后期交替的转折时期。南北朝时期较为风行的“软舞”“键舞”,真正到达顶峰阶段还是从盛唐末开头的。描写“软舞”“键舞”的很多著名诗句,绝大多数出自白居易、刘禹锡、温庭筠等中、晚唐诗人之手。中晚唐盛行的软舞、健舞和贞元十六年宫廷编制的大型字舞南诏奉圣乐叹百年,似乎又从玄宗时代那种追求浪漫颜色的情调中回到了现实世界。这与安史之乱后,禅宗思想的日益兴盛不无关系。有唐一代的舞蹈文化,是一种有着内在活力的文化,对外来的精神
20、产品具有很强的吸取、改造、溶化的力气,以满足自我进展的需要。唐代的乐舞,不但包涵了许很多多的西域乐舞和其他外 来乐舞精华,而且大量的、脍炙人口的作品也以其崭的风姿消灭在历史舞台上。全部这些, 都表达着唐代乐舞的独创性和不行重复性,充分显示了恢宏、堂皇、绚烂、统一的大堂气象。 而唐代“容纳一切、消融一切”的气概,在制造了属于大唐风范的舞蹈艺术的同时,又孕育了 宋元“队舞”、明清戏曲,在中国艺术进展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第六章 宋的转折1 五代十国舞蹈艺术承唐启宋的作用:五代十国,作为一个过渡时期, 在艺术风格上面也有着承唐启宋的功能。1从“舞头”到“花心”。“舞头”是唐代乐舞中担当舞蹈队列领头
21、或担当领舞、独舞的舞伎。五代时“舞头”不仅领舞,还担当领唱的角色。宋代“队舞”的“花心”多处于舞台中心位置,又要念辞语并与“竹竿子”舞队指挥对白,属主要角色,故名“花心”。2从“舞队”到“队舞”。唐代的“队 舞”是单纯舞蹈的舞队,没有致词、对话,因其人众而名之“队舞”。 五代十国时,既不是像唐代“队舞”那样的纯歌舞表演,也不是像宋代“队舞”那样有确定的角色和对白,它是唐“队 舞”向宋“队舞”进展转变的一种过渡和演进。2 “社火”:宋代民间庆祝节日,以歌舞为主,称为“舞队”,包括各种武术、杂技、说唱等的游行活动,当时称之为“社火”。其来源一说“集各种杂耍为之,非人多莫办,故曰一火伙。也有人认为
22、社火来自于祭社乐舞习俗。其活动规模格外可观,名目也很丰富。每年腊月下旬开头,就间续 有舞队出动,到正月初一后日渐增多,至元宵节到达高潮。3 宋代宫廷乐舞包括:“小儿队”和“女弟子队”各十队。4 宋代“队舞”,演员有明确的分工并各有其名号: “竹竿子”,是手执竹竿、指挥舞队进出场并念诵致词的人。又叫“参军色”。 “后行”,指舞队后面的乐队。 “花心”,是担当独舞的演员,与“竹竿子”有台词对白。 “四角”,另外四位领舞演员,常组成正方形陪衬“花心”。在构造上,宋代“队舞”对唐“大曲”实行按需择用,这种方式称为“摘遍”。“大曲”乃是唐宫廷宴会上表演的大型乐舞套曲,每套大曲有同一宫调的假设干“遍”组成
23、。大曲一般都有十余遍,每遍各有专名。宋人多裁载用之。即其所用者,亦以声与舞为主。第七章 元明清的舞蹈1十六天魔舞:元顺帝时约至正十四年,宫女三圣奴、妙乐奴、文殊奴等十六人表演的著名舞蹈“。盖以珠璎盛 饰美女十六人为菩萨像而舞。”舞伎们一手执器,一手变换着繁美的手姿,所谓“背翻莲花”、 “玉手昙花”。数十只手臂时开时合,上下翻舞, 变化万千;她们时而如行云飘雪,飘忽游弋, 时而急转快旋,扭捏腾踏。是一个格外浓艳、惊奇、妩媚、富于性感的舞蹈。这个名为佛事娱 神的舞蹈,实际是为了娱人。2倒喇:从元代到清代,数百年间,始终在中原流传。“倒喇”一词,蒙古语是唱歌的意思。从汉文史书 看,倒喇近似今蒙古族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外舞蹈史 中外 舞蹈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