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观后感(6篇).docx





《《国家宝藏》观后感(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宝藏》观后感(6篇).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国家宝藏观后感(6篇) 我被选中了河南省博物馆志愿者和小小讲解员,早上我领回来了好几本书,其中有一本国家宝藏让我爱不释手,一中午就读完了。 现在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人形铜灯,战国齐(公元前475前221年)通高23.9厘米,盘径11.5厘米,1957年山东省诸城葛埠口村出土,现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此灯整体为一身着短衣男子双手擎灯状。此人双手各擎一屈曲带叶竹节型盘柄,盏盘下的子母口与盘柄插和,可随便拆卸,构造精致。人足下为盘龙型圆盘。出土时还随附有一柄供添油用的长柄铜勺。这件铜灯设计奇妙,造型新颍,专家讨论认为它应当是站国时期齐国宫廷中所使用。 通过我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的古人是多么的聪慧
2、,我们的历史是多么的源远流长,5000年的文明古国孕育了多少宝藏,这些国宝如同颠沛流离,失散千年的游子,又似历经劫难,九死一生的幸存者。拂去几千年历史的尘埃,依旧风姿绰约,烁烁生辉。在这些国宝的身上,记载着中华文明的缘起和漫长岁月的积淀,镌刻着不屈的民主精神与不灭的人文之光。 我会努力学习历史文化,为我们的宝贵文物做出我力所能及的奉献。 国家宝藏观后感 篇二 漫漫历史长河,悠悠中华文化。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 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应当为我们拥有如此绚烂的文化而感到骄傲。但是,对这些“自家”的“珍宝”,我们却是一知半解、知之甚少。看到博物馆的那些文物,往往也是看个喧闹、看个新奇
3、,看个样子,走马观花,对这些文物的来历、背景、传承、故事却是不求甚解。 而厨师对美味精益求精的追求、地方特色美食背后的人情故事、一场家宴中的亲情与乡愁,或许比食物本身更加打动人心。 国家宝藏广受欢送,背后的缘由值得深思。文化传承,不能守旧僵化,更不能拒绝创新。只有用当下的社会语言讲出来、用当下年轻人能承受的方式传播出来,才能给予其时代魅力。只要选对了表现方式,厚重的文化之美在这个快速迭代的时代同样能赢得公众的追捧。 国家宝藏观后感 篇三 国家宝藏从一开头就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努力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结合起来,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这一追求,从第一期节目即可窥见一斑。首期呈现了来自故宫博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宝藏 国家 宝藏 观后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