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案(7篇).docx





《《三峡》教案(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教案(7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三峡教案(7篇)三峡教案 篇一 执教: 秀中分校 马玉琴 开课时间: 20xx年11月25日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会三峡风光之美。 3、绽开想象,体会文章意境。 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体会文章意境。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闻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许多,你能告知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确实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会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
2、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观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教师沟通解决)。 刚刚我们初步领会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会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具体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
3、如此宏伟壮美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亮的、凄寒的、等等。) 四、拓展延长: 过渡: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矗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日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展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 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沟通一下。 (师生共同沟通,多媒体展现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开工。 2
4、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胜利。 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头其次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根底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xx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xx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安静的峡谷型水库。) 到20xx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比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及图片,绽开想象,描绘一下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争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妙回
5、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芒,雄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信任,不管这块奇妙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久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久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久的爱! 作业: 1 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山) 奇险 夏 湍急 三峡 (美) (水) 春、冬 清幽 秋 凄清 三峡教案 篇二 教学目的: 1、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游踪挨次。 2、 把握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 3、 品尝语言的生动形象。 教学重点: 理清
6、文章脉络,把握游踪挨次。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游最宏伟壮美的峡谷。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公里,被游人誉为“山水画廊”。七年级我们学了郦道元的三峡,已初步了解了三峡的壮丽。今日,请让我们随作家刘大杰一起走进巴东三峡,去领会那雄奇与秀丽,感受那危险与感动。 二、整体感知。 1、播放三峡的秀丽风光。领会山水之美。 2、学生速读课文,用横线标出沿途经过的地方。 宜昌西陵峡黄猫峡灯影峡(黄陵庙)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崆岭滩)米仓峡(出峡处有香溪)巫峡瞿塘峡白帝城(孙夫人庙、八阵图遗迹)夔府的江岸 3、把握游踪,并体会各峡山水的特点及景物特色。想想在巡游三
7、峡的过程中,游客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填写下表。(教师要求:各峡的特点尽量用文中语句概括) 三、作业 : 1、抄写课后词语。 2、思索课后二、三题。 三峡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 学问与力量: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积存文言词语,把握读音和意义;揣摩笔法之精妙,培育初步的文言语感。 2、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根底上深入品尝美丽意境;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观赏三峡风光的漂亮,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三峡风光雄奇险拔,清幽秀丽,激发喜爱祖国山川之美的情怀。 教材简析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抓住景物的特点进展描写。写山,突出了连绵
8、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亮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教学重点 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全文总分结合,全面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美风光,总写气概恢弘,分写特征清楚。同是三峡四季风光,特点绝不一样。写夏季抓住江水的浩荡,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了流速之快,春冬季则抓住清亮来写,“回清倒影”的“素湍绿潭”,加上“飞潄其间”的“悬泉瀑布”,真是别有一番情趣。描写秋季的巫峡时,则通过写猿鸣来突出
9、它的凄凉气氛。 教学难点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这篇课文自身相对于其他文言文也具有肯定的难度。 教学对象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力量和习惯,并具有剧烈的奇怪心,易于在形象思维和学习兴趣方面进展启发与引导,但由于刚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学习方法、技巧的生疏会使学生仅仅着眼于字词句的翻译,给文章整体的理解带来肯定困难。 教学策略 主要采纳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呈现自己。 课前预备 学生:预习课文,读准字音,查阅三峡的有关资料,了解郦道元的有关状况。 师:收集有关三峡风光的图片,制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闻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
10、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许多,你能告知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确实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会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读一读: 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句。 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解释把语句读通顺,留意文中停顿。 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多媒体展现】 略无阙处(毫无)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夏水襄陵(漫上)不见曦月(
11、阳光) 或王命急宣(有时)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不以疾也(认为,觉得)绝巘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素湍绿潭(急流的水)飞漱其间(冲刷) 良多趣味(很)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林寒涧肃(安静)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3、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根底上试着背诵课文 4、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初步领会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 精读课文,品析探究 1、 师:我们应带着美的眼光来查找三峡的最美所在,大家看看三峡的自然景观最美美在哪? 【注】美在山,美在水。学生答复一有沾边,便准时鼓舞:你们跟郦道元真是心有灵犀,他也觉得三峡美在山水。 2、 师:是如何写山的
12、呢? 【注】三峡的山独特之处在哪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就那么一笔,总写了磅礴的山势,勾画出700里三峡的雄险,描写群峰连绵、隔江对峙、山高峡长的壮美。) 3、师:是如何写水的呢? 【注】万物因水而有灵性,离开了水,也无以为峡,且奇山之下,必有异水,那三峡的水又有什么独特的美呢?又按什么挨次来写水的呢?水因季节不同而呈不同景象,郦道元在描绘水时是分什么来写的? 【多媒体展现】 水因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象。 夏之景:沿溯阻绝(引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若说夏水用豪放派来形容的话,那么大家想一下春冬之水应用什么来形容?(婉约) 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
13、其间,清荣峻茂。 4、 师:同学们,三峡很美,你能用“三峡的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吗?(山美,水美) 例 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陡崖,层层的峭壁,遮挡天空,拦住阳光。 山奇险 水急流盘旋 夏急猛水春冬清幽 秋凄凉 5、师:这样美的三峡,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 【注】可从语言、构造、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课文的描写手法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话侧面
14、衬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 比拟观赏,拓展延长 1、师:同学们,小学里我们肯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2、师: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与课文相对应的、写一样景致的句子吗? 【注】文章的其次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3、师:同学们,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鼓舞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想象将来的三峡美景。与文中的三峡进展比拟观赏。 4
15、、师生沟通整理有关三峡的诗句。 【多媒体展现】有关三峡的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飞舟已地万重山 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浪人物 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五、 教师小结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抓住景物的特点进展描写。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16、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亮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六、布置作业 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 七、 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写山:连绵高耸(静) 写水:凶险迅急(动) 冬之景: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秋景:悲寂凄清(情景交融) 三峡教案 篇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气氛,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三峡的秀丽风光、新建的三峡工程及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的配乐朗读。 教师导语:同学们,我们刚刚观赏了诗的奇妙,也领会了景的秀美。面对三峡,你想说些什么吗? 2、介绍,导入课题 导语:我国北魏闻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亲自考察全国的水系
17、后,写下了水经注,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今日我们就来学习郦道元的三峡,感受一下这位见多识广的地理学家为我描述的1400多年前的三峡景观。(板书:27、三峡 郦道元) 通过呈现三峡美景和宏伟的三峡工程,让学生获得直观的学问,调动学生情感。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研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把握构造美 1、学生听朗读,看风景,领会山水之美。 课件:播放配乐课文朗读,屏幕上显示与课文各段内容同步的三峡风景。 2、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借助解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4、想一想:课文介绍了三峡的哪些状况?各有什么特点?(相机板书) 依据学生熟悉事物的规律,通过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峡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