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2023年高考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如皋市2023年高考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如皋市2023年高考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江苏省如皋市2023年高考适应性考试(二) 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经典与名篇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人们一般不会做深入思考,常常会把经 典与名篇连用或混用。“经典”一词,本是专就著作而言,人们把一些重要而又有指导性质的书 称为经典。中国古代的四书五经是经典,但是属于儒家、儒术的 经典。此外,道家、佛教也都有各自的经典,如老子的道德经便被视 为道家的经典,六祖坛经便是中国佛教的经典。随着经典一词在运用 上的扩大和延伸,也发展到文学领域来了,我们会把有些有影响力的文学 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乃至李
2、太白 集杜工部集,也叫作文学经典。外国文学名著,如雨果的悲惨世 界、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狄更斯的双城记等小说, 也便称为了外国文学经典。再到后来,“经典”一词在文学领域又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和发挥。有些人 把有些历代传诵、反复入选的著名诗歌或单篇散文,也称为经典。如一提 到李白的将进酒或静夜思,或是杜甫的登高、王维的渭城 曲,或是苏轼、陆游的某些词,老师便会说:“这可是经典名篇,要记 住,最好要背出来。”于是,在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之后,又便 有了唐诗经典选读宋词经典选读等。其实,这都是一些诗、词、 作品的选编,并不是原来的著作本身。有些甚至还称“金典”,有意识地 标新立异,吸引人的眼球。在西
3、方也有人说,那经常挂于嘴上的就是经典。其实,能称得上经典的文 学作品,应该具有文学史意义,并在艺术上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影响力。 而有些文学作品尽管很有名,至今流传,足称名篇,但未必具有文学史意 义,仅仅只是名篇而已。这是经典与名篇的最大区别。中国古代的文学经典与名篇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有些既是经典,又是代 代相传的名篇。如王维的红豆等五绝,王昌龄的出塞等七绝,苏 轼的赤壁怀古诸豪放词,柳永、秦观、李清照等一些杰出的婉约词,16 .两首诗的结尾两句各尽其妙,请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进行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我国首部关于
4、流域保护的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实施两年,修复长 江生态环境摆在了压倒性位置。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和黄庭坚登快阁“”两句诗中藉写向“澄江碧水”将永远流淌在华夏大地。(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用, 两句状写云气升起、倦鸟还巢的自然之景,借以表达自己回归田园的惬意 与安适。(3)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尽显 报国忠心,也成为后代文人咏叹的主题,比如诗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放眼乡村, 的生产场景,红红火火的小康生活,背后是广袤乡村澎湃的强大追梦力量。“田秀才”“土专家”等乡土人才 扎根乡
5、土,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返乡创业创新,越来越多的人才向乡村 汇聚,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建功立业,为乡村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和智力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部署。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关键在干。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乡村里的人才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 构失衡、素质偏低等问题困扰着乡村发展。当前,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既是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农民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打造 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所能、,才能让乡村人气进一步旺起来,发展脚步更快起来。促进各路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既要引得回,更妻留得住。要着力抓好招才 引智,让农村的机会
6、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 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么,让他们留得下、能创业。他们带着浓浓的乡情,带回资金、技术、新观念, 符为农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也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一年之计在于春”, 新春伊始,广袤田野上,乡村振洲王积聚磅礴力量。培养人才、引进人才 两手抓,合力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更多种粮人成为高素质农民,让返乡 入乡创业创新人才在乡村大展身手。“谁来种地” “怎么种好地”够问题 就会有更多新答案,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好日 子就在前方!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 .下
7、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 “田秀才”“土专家”等乡土人才扎根乡土。B.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部署。C.“一年之计在于春”,新春伊始,广袤田野上,乡村振兴正积聚磅礴力量。D. “谁来种地” “怎么种好地”等问题就会有更多新答案20 .请你为“光明镇”的“幸福社区”拟写一则人才引进“公益广告”,要 求主题鲜明、文字优美,运用一种修辞,不超过3()个字。(5分)(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日常我们使用手机过程中,有三个已被坐实的“坑眼”习惯,快来数数你 占了几个?我们的眼睛表面存在一层由眼泪构成的泪膜,它
8、的主要作用就 是避免角膜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眨眼可以使泪膜均匀地分布到眼表,保持 泪膜稳定性;眨眼减少则会导致泪液快速蒸发, _当我们长 时间使用手机时,由于过于“专注”,眨眼的次数会相对减少,泪膜的质和量 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引起干眼症。对于有闭角型青光眼风险的人群,黑暗中长时间看手机可能会诱发青光眼 发作。青光眼作为全球第二大致盲眼病,是导致不可逆视力丧失和失明的 主要原因之一。同时,睡前长时间玩手机,不仅伤害视力,还容易精神亢 奋,o走路时用手机,手机与眼睛间的距离、方位会随时发生变化,周围的环境 光线也会变化。同时,手机屏幕上的内容较小,密度较大,为了能看清楚, 眼睛需要不停进行调节变动,
9、很容易引起视疲劳。不仅如此,边走边用手 机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走路姿势,让人步速变慢、步幅变小,而且难以留 意障碍物,长期如此不仅会造成眼睛的问题,也会造成颈部和背部出现问 题,甚至0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 .根据材料,用否定句的形式给手机使用者提出三条忠告,每条不超过12 个字。(3分)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3年兔年春晚早安阳光节目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职业分布各行各 业的演员,舞台上一抹抹“天使白” “橄榄绿” “守护蓝” “志愿红” 绚丽夺目,这些“
10、小人物”尽情演绎属于自己的“大舞台”。新时代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国家事业的“大蓝图”。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 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如皋市2023年高考适应性考试(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1. (3分)A (材料中表述是“有些”有影响力的作品。)2. (3分)C (解说有误。“开启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新纪元”的是“鲁郭 茅
11、巴老曹”。)3. (3分)C (ABD都是作品集,是经典著作,但不是名篇。)4. (4分)首先提出话题:经典与名篇的关系;接着阐述“经典”的内涵 和外延;然后分析经典与名篇的区别和联系;最后阐释唐宋诗词中名篇 独多的原因。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对即可。5. (6分)阅读、阐释并传播文学经典,捍卫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将文 学经典的标尺应用于当下,以创意的形式负载精神内涵;自觉抵制时尚 诱惑,远离娱乐化浪潮,正视经典,珍惜经典。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对即可。(二)现代文阅读II (本题共4小题,16分)6. (3分)D (“办一座大学的夙愿”无中生有,这只是顺子的想法。)7. (3分)C (“不想伤
12、害了贴己的顺子”理解有误。)8. (4分)因为老师的葬礼上来的学校领导级别不高,学生也不多,一片 “凄凉景象”;与自己预想的“隆重”形成反差,顺子心理感到无奈; 顺子为朱老师的义举没有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而感到寒心。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对即可,答对两点得满分。9. (6分)做人要正直善良。顺子遵循老师的意愿,不贪图老师的房产, 真心实意对待老师。做人要诚实劳动(安分守己)。顺子干装台,靠自 己双手挣钱。做人要懂得感恩(知思图报)。老师生病,顺子宽慰老师, 尽心“招呼”老师;老师去世后为他料理后事。评分建议: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13、,20分)10. (3分)C (“巡抚其地”不可断开,排除AB; “副使鲍象贤”不可断 开,排除AD; “黔国公”是爵位,不可断开,排除BD。故选C。)11. (3分)A (下狱的“狱”指“监狱”。)12. (3分)A (“指使顾嵩行刺淮王”错。)13. (8 分)(1)(4分)等到论功行赏,毛伯温和两广的镇巡官都得到了官位晋升, 而汪文盛只是被赏赐了银币。评分建议:“及” “进秩” “费”及语意通顺各1分。(2) (4分)隆庆初年,(汪宗伊)多次升迁至应天府府尹,裁减各个部 门的供给,每年节省百姓财物数以万计。评分建议:“累迁” “裁” “供亿”及语意通顺各1分。14. (3分)安抚登庸旧将
14、,瓦解叛军;拉拢安南旁边国家,助讨叛军; 分封安南酋长,使其为朝廷所用;劝告莫登庸,投降朝廷。评分建议:每点1分,答对3点即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15. (3分)B (“乡村深夜的寂静”错,应该是“黄昏”时分。)16. (6分)吕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再现了牧童 休息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悠闲自得、无忧无虑的“田园牧歌”生活的向 往。黄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将逐利争名、机关算尽的 “长安客”与悠然自得的牧童相比,表露出作者清高自适、不与俗流合污 的心态。评分建议:每点3分:表达方式1分,分析鉴赏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15、. (6 分)(1)千里澄江似练澄江一道月分明(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3)示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名世,干载谁堪 伯仲间/护塞十年高叔子,出师一表侪诸葛。(宋吴潜满江红)/至今 出师表,读之泪沾胸。(南宋文天祥怀孔明)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1分)18. (3分)示例:热火朝天大显身手后顾之忧19. (3分)A (A特殊含义;BCD引用。)20. (5分)示例:人才引进,发展前途一片光明;科技兴农,百姓生活十 分幸福。评分建议:主题2分,语言2分,修辞1分。(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9分)21. (6分)示
16、例:泪膜稳定性下降 影响睡眠质量引发意外事故22. (3分)示例:不要长时间使用手机;切勿在黑暗环境中用手机; 不可边走路边看手机。四、写作(60分)23. (60 分)略司马迁的项羽本纪、韩愈的师说、柳宗元的永州八记等散文, 马致远的天净沙等散曲,均属此类。二、有些是经典,却未必是脸炙 人口的名篇。如诗经中的经典诗篇很多,但人们除了能记住关雎 等数篇以外,其他就很难记住了。此外,像阮籍的咏怀诗、左思的咏 史诗、潘岳的悼亡诗,谢灵运的登池上楼等山水诗,也都是公 认的诗中经典,却都不是流传甚广的名篇。三、有些仅是流传的名篇,却 难称经典。除了上面提过的杜牧的江南春绝句以外,苏轼、杨万里也 是宋代
17、乃至中国历史上的绝句高手,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七绝,但像苏轼 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之一,杨万里的过宝应具新开湖等篇,虽流 传至今,但有唐人和王安石的绝句在前,文学史的意义己不大。为何唐宋诗词经典多脸炙人口,成为名篇.,而之前的经典难成名篇?这里 的原因是夕万面的。第一,口语化。中国的诗歌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 口语化的时代。像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句,与现代的诗毫 无二致,简直就像现代人写的。但在唐以前的大量诗篇,包括诗经楚 辞以及曹植、阮籍等大家诗作,都未口语化,只有古诗十九首中一 些诗句接近口语,但只是个别现象,远不如唐诗那样大量涌现。诗能口语 化,便明白如话,一听就懂,也就易记易背
18、,容易流传。第二,格律化。 中国的诗歌发展到唐代,又进入了一个格律化的时代。尽管在唐以前,沈 约曾创“四声八病”之说,有些符合平仄要求的五言绝句也己出现,但格 律诗的全面出现,是在唐代全面兴盛的,以致成为唐代诗歌的主要潮流。 这种诗歌的格律化和格律在诗歌中的普遍使用,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 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性,使诗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易记易背。(摘编自光明日报孙琴安经典与名篇)材料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学经典。这些经典历经岁月沧桑依然散发着永恒魅 力,它融化在民族精神的血脉之中,成长为集体无意识。正因为如此,各 民族的人民才会像珍爱宝藏一样珍爱自己的经典,反复地阅读它,持久地 阐释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如皋市 2023 年高 适应性 考试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