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南省郑州市十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注意事项: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考生应首先阅读试题卷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 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 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请将正确R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 .在四川三星堆的出土文物中,青铜尊、娜以及玉璋、玉琮、玉璧、玉戈等与黄河流域一 致,金杖、金面具、青铜人像等在黄河流域则鲜见。青铜器器形虽然明显仿效中原商文化 风格,其组合
2、却有别于鼎、爵、班、鹭的商文化系列而凸显民族和地域文化特征。据此可 知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B.古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C.奴隶社会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D.分封制促进了区域间文明交流K答案X AK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与黄河流域中原文明既具有明显的相似性,乂有诸多不同, 反映了早期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供世界其他地区的手工业发 展状况,排除B项;仅从材料中不能得出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历史结论,排除C项;夏商时 期尚未实行分封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2 .清初的理学家注重实践,强调“身体力行”观念,这与儒学素来讲求“内圣外王”、向 内于己求善、向外施仁
3、政于民的追求相符合。由此可知,清初理学家A.政治地位得到明显提高B.济世利民的价值取向C.背离唯心主义哲学思想I).抛弃了传统义利观念K答案4BK解析X根据材料可知,“注重实践,强调身体力行观念”和“向内于己求善、向外施仁政于 民”反映了理学家济世利民的价值取向,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政治地位是否提高,排 文化在18世纪之前就已开始传入中国,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D项。故选C项。20 .古代主要的商路有丝绸之路、运香之路、运锡之路、琥珀之路、小麦之路(罗马大道)、运盐之路等,形成欧洲与世界联系的海陆商贸网络。但在9-10世纪,欧洲陆上商路普遍萎 缩。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地中海城市走向
4、没落B.欧洲政治局势的动荡C.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D.欧洲封建制度的确立K答案DR解析X根据材料“古代主要的商路形成欧洲与世界联系的海陆商贸网络。但在9T0世纪, 欧洲陆上商路普遍萎缩。”可知,中世纪之前,形成了欧洲与世界联系的海路商贸网络, 而中世纪后,随着欧洲封建制度的确立,封君封臣制度的推行,欧洲各封建主在其领地内 有独立的政治权力,使欧洲陆上传统商路被阻,普遍萎缩,D项正确;地中海城市走向没 落,是在新航路之后,排除A项;欧洲政治局势的动荡,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国 际贸易中心的转移,是在新航路之后,排除C项。故选D项。21 .蒙古西征时,许多汉族医生被带到中亚、西亚和欧洲,他们将中
5、国的医术传到西方。 不少高明的色目人医师,也随蒙古汗、王公东来,通过这些色目人医生,阿拉伯地区各种 医学要籍流传到东亚。由此可见,蒙古西征A.引发了大规模民族迁徙B.推动了中外医学交流C.客观上促进了思想解放D.增进了中欧友好关系K答案BK解析7本题考查蒙古西征对中外医学交流的影响。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蒙古西征期间,中国的艺 术传到西方,同时阿拉伯地区各种医学要籍也传到东亚,这说明蒙古西征推动/中外医学 交流,B项正确;医生跨地区进行医学交流,不能视为大规模民族迁徙,排除A项:材料 与思想解放无关,排除C项;蒙占西征不利于增进中欧友好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2 .希腊语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广泛地
6、传播开来。正如著名古典学家沃尔班克在希腊化世 界中所描述的一样:”以普及的世界性方式使用的希腊语被称为柯因奈语,这种共同 语是亚历山大征服地的广大地区的特征。”这一现象的深远影响是A.加快了欧亚非政治一体化进程B.导致西欧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C.有利于希腊语在亚洲广泛传播D.加强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认同K答案i)R解析根据“希腊语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广泛地传播开来” “这种共同语是亚历山大征服地的 广大地区的特征”,说明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认同,D项正确;材料反 映的是希腊语的传播,无法体现欧亚非政治一体化,排除A项;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 希腊语的传播不是文艺复兴的原因,排除B项;亚历
7、山大东征使希腊语在被征服地区传 播,并非只在亚洲广泛传播,排除C项。故选D项。23 .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习惯用宗教性质的“地图世界”来作为装饰用的地图。但到 了 1300年以后,装饰用的地图变成了波托兰海图(一种逼真的、详细的航海图)。豪华的 波托兰海图成为王侯贵族们展示自己财富的象征。波托兰海图的中心方位总是指南针磁针 所指的北方,与以“东方”为中心的“地图世界”完全不同。这一变化A.展现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成果B.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生C.反映了欧洲人世界观的转变D.根源于海上新航路的开辟K答案U cR解析根据材料“习惯用宗教性质的地图世界来作为装饰用的地图。但到了 1300年以后装 饰用
8、的地图变成了波托兰海图”可知,欧洲人的兴趣从宗教世界转变为现实世界,反映了欧 洲人世界观的转变,C项正确;在中世纪的欧洲,近代自然科学尚未产生,排除A项;工业 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波托兰海图推动了新航路的开 辟,排除D项。故选C项。24 . 18世纪中期,“下午茶”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饮茶有益于健康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 各界所认可,加入牛奶与糖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功效的增加或强化。茶还寄托了英国人对 家的深厚情感,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这体现 出A.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B.人文主义得到社会普遍认可C.经济的趋同化和一体化趋
9、势D.文化的本土化和多元化趋势R答案DR解析7据题意可知英国的“茶文化”与中国的“茶文化”在内容和追求上不同,体现了英国与中 国国情的差异,说明文化具有本土化和多元化的趋势,故选D,排除C;材料主要涉及英国 茶文化的内容,不能说明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A; B项说法与题意无关,不能说明得到 “普遍认可”,排除B。25 . 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职业教育的主要模式是学徒制。19世纪中期以后学校教育成为 其主要模式,西方主要国家建立了大量的职业学校,学习内容以实践经验为主转为以科学 理论为主。这一变化说明A.工业革命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B.西方高等教育体系开始转型C.技术进步推动科学理论的创新【).科
10、技革命推动学校教育产生K答案X AK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国家开始进入工业革命时期,所以这时期西方 主要资本主要国家建立大量职业学校并且以教授科学理论为主,都是为了培养更适合工业 革命需要的高素质劳动力,A项正确;这一变化是为了适应工业革命的需要,并不能说明 西方高等教育体系的转型,排除B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劳动力培养方向的变化,没有体现 理论的创新,排除C项;学校教育在科技革命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D项。故选A项。26 .民族自决是笫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进程中的重要概念,但是新独立的波兰三分之一人 口不说波兰语,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只占新共和国的67跖其余的人由德意志人、俄罗斯
11、人和匈牙利人组成。这现象可以从侧面印证A.民族自决完全是一个幌子B.东欧国家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C.战胜国利益制约着领土划分I).殖民统治的实质没有根本改变K答案cR解析X根据材料“新独立的波兰三分之一人口不说波兰语,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只占新共和国的 67%,其余的人由德意志人、俄罗斯人和匈牙利人组成”可知,波兰独立后,波兰国内民族 成分较为复杂,存在很多其他民族的人,结合所学可知,一战后战胜国声称自己是按照民 族自决的原则来处理领土问题,但实际上主要是根据掠夺战败国和它们自己利益的需要来 实行这一原则,一些国家,如果捷克、奥地利、南斯拉夫等则是按照战胜国的利益重新划 分,从而产生了材料所述现象
12、,说明战胜国利益制约着领土划分,C项正确;材料内容一 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自决没有得到很好的实行,但“完全”的表述过于绝对,A项错误; 波兰的独立正是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B项错误;波兰获得民族独立,说明波兰已经成为 独立主权的国家,不能体现殖民统治,D项错误。27. 20世纪初,学者刘师培说:从“畜”“私”“积”的偏旁可知,“民私其财,始于农 牧起兴之后”:“君” “父”二字皆从又,又“象持杖之形”,可知“国家起源,基于家 族”等,认为中国历史上的“群治之进、礼俗之源”,均可“以中土文字为根据 o由此 可知,刘师培意在A.鼓吹汉字的重要作用反对白话文运动B.借助汉字来诠释古代政治和经济特点C.改
13、革语言文字实现民族振兴伟大目标D.强调文字承载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功能K答案DK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刘师培认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演进和风俗变化,都能从汉字中找到依 据,其意在强调文字有承载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功能,故D正确;材料中体现不出他反对白 话文运动和改革语言文字,故排除A、C;材料中只涉及到政治演进,没有涉及政治、经济 特点,故排除B。28 .公共图书馆在18世纪尚不多见,19世纪中期,法国、美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则各有 上百个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博物馆已在城市普遍出现。这一现象A.推动了文化的大众化发展B.反映了社会矛盾日益缓和C.加速了科技向生产力转化D.促进了现实主义文艺产生K答案7
14、AK解析公共图书馆、剧院、音乐厅和博物馆都属于文化机构,这些机构的普及说明文化的大众化 得到发展,故选A;文化机构的推广普及不代表社会矛盾FI益缓和,排除B;文化机构的普 及也和科技向生产力的转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现实主义文艺的产生和社会现实的变 化有关,与文化机构的普及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29 .如表所示为世界遗产公约的部分规定。由此可见,世界遗产公约条目规定第六条本公约缔约国.在充分尊重文化和自然遗产 所在国的主权.并不使国家立法规定的财产权受到损害的同时,承认这类遗产是世界遗产的一部分。第七条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保护应被理解为建立一个旨在支持本公约缔约 国保存和确定这类遗产的努
15、力的国际合作的援助系统。第十八条本公约缔约国应时在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赞助下为世界遗产基金所组织的国际募款运动给予援助A.肯定文化遗产具有“突出的真实价值”B.旨在集各国之力加强对世界遗产的保护C.是关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D.制定了以国际援助为主的遗产保护体系K答案H BK解析H根据表中信息”国际合作的援助系统”“世界遗产基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遗产 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故选B项;世界 遗产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故排除A项;1964年的国际占迹保护与修更宪章是关 于古迹保护的第一个国际宪章,故排除C项;世界遗产保护体系以本国保护为
16、主、国际援助 为辅,故排除D项。30 .全球票房榜首的复仇者联盟系列电影是好莱坞制造英雄形象的梦工厂,钢铁侠、 美国队长等经典英雄形象随着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播,好莱坞也因此大赚;与此同 时,漫威电影的风靡也被许多国家视为文化侵略。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好莱坞电影致力于弘扬美式价值观B.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电影行业发展C.全球文化传播中的价值观冲突问题D.文化侵略成为新时代大国交锋方式K答案H CR解析美国好莱坞制造的英雄形象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但是也被视为美国的文化侵略, 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跨区域传播的同时,也引发了文化价值观的冲突,C正确;A 是现象而非本质,排除;B脱离材料主旨,排除
17、:好莱坞的英雄形象是否是文化侵略尚未确 认,排除排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 共40分。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开创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源头,儒重人道,道重天 道,墨重科技,相得益彰,互补生辉;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 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北魏之鲜卑、辽之契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满族,都与 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公元前后的三四百年间,儒学文化就传到了朝鲜半 岛、日本和越南北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至明末清初,前来中国交流的欧 洲宗教人士、学者、
18、商人和一些官员、使节,既向中国传播“西学”,又把“中学”带回 欧洲,把中日历史文化典籍如诗经、易经、大学、中庸、老子、论语等翻 译成拉丁文本。另一方面,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日渐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也给包括 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借鉴和营养。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为传教工 具,引进了古希腊哲学、伦理学、语言学、逻辑学、地理学、医药、数学、生物学及美 术、音乐、建筑、水利等,都给中国传统文化以积极的影响。摘编自仲呈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材料二据统计,近年来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年均总数与受众人次均超过改革开 放前30年的总和。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与157
19、个国家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累计签署 文化交流执行计划近800个,初步形成了覆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间文化交流与合 作网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五大洲举办了 30余次大型中国文化年(节)系列活动,中 俄、中美、中欧、中阿、中非等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向更高层次发展。“欢乐春节”“东亚文化之都”“中非文化聚焦” “拉美艺术季”“相约北京”等国 际性文化节庆、赛事和展会品牌不断涌现,成为广泛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2017年 “欢乐春节”活动在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座城市举办2000多场活动,海外受众 突破2. 8亿人次,近20个语种的上家国际主流媒体进行密集报道,覆盖受众近30亿 人,影响遍
20、及全球,成为向世界各国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平台。在全球很多地方,春 节已成为本土化的节日。芬兰赫尔辛基市市长曾表示:“春节已经成为赫尔辛基全体市民 的节日。”摘自人民网改革开放40年: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取得丰硕成果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文化交流的特点,并指出早期的文化交流与晚期的有什么 不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文化交流相比,中国现代文化交流有哪些发 展?K答案)(1)特点:时间长,历史悠久;与民族融合相结合,交融会通:形成了东亚儒学 文化圈:中外之间双向交流;注重外部文化的本土化:明清时期西学东渐兴起(任答5点) 不同:早期是中国主要是内部民族之间交流,晚期是
21、主要是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 早期是中国文化向外输出,晚期是双向交流;早期以纯文化为主,晚期掺杂了自然科学的 交流与学习。(2)发展:规模大,范围广;以政府间为主导;借助国际文化节等载体;中国的国际影响 力进一步提高;(任答3点)K解析(1)特点:根“据春秋战国时期”可得时间长,历史悠久;根据“北魏之鲜卑、辽之契 丹、金之女真、元之蒙古、清之满族,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可得与民族融 合相结合,交融会通;根据“逐渐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可得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根据“明末清初,前来中国交流。另一方面,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在日渐中国化的 历史进程中,也给包括儒学文化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借
22、鉴和营养”可得外之间双向交 流,并注重外部文化的本土化;根据“明末,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以科学为传教工 具,积极的影响”可得明清时期西学东渐兴起。不同:根据“国家统一、民族融合营 造了中华文化繁荣和五千年文明不间断的良好氛围,北魏之鲜卑、辽之契丹、金之女真、 元之蒙古、清之满族,都与汉族文化交融会通、包容共进”可得早期中国文化主要是内部 民族之间交流;根据“公元前后的三四百年间,儒学文化就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和越南 北部地区,带回欧洲”可得,晚期主要是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故为双向交流;根据“儒重人道,道重天道,墨重科技,相得益彰,互补生辉”可得早期中国文化以纯文化为 主,根据“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
23、以科学为传教工具,引进了古希腊哲学、伦理学、语言 学、逻辑学、地理学、医药、数学、生物学及美术、音乐、建筑、水利等”可得晚期掺杂 了自然科学的交流与学习。(2)发展:根据“近年来我国的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年均总数与受众人次均超过改革开放前 3()年的总和。截至2017年底,我国已与157个国家签署了文化合作协定”可得中国现代 文化交流规模大、范围广;根据“初步形成了覆盖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间文化交流 与合作网络”说明以政府间为主导:根据“在五大洲举办了 30余次大型中国文化年(节) 系列活动,中俄、中美、中欧、中阿、中非等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向更高层次发展” “欢 乐春节相约北京等国际性文化节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郑州市 2022 2023 学年 高二下 学期 期中 联考 历史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