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基础习题库 (2).docx
《心理学基础习题库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基础习题库 (2).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 学。4、意识:是指人以感觉、记忆和思维等心理活动 过程为基础的系统整体地对自己身心状态与外界 环境变化的觉知。它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 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最该心理形式。5、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环 境关系的觉察与认识。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 能动性的体现,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本 质特征表现,6、注意:注意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 向和集中。7、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 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8、有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是指一种自觉的, 有预定目的的,必
2、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9、有意后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是指有一定目 的,不需要意志的注意。10、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 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的多广的注意 特征。11、注意的紧张度:是指心理活动指向并高度集 中在某个事物上,而同时离开其余事物的注意特 征。12、注意的稳定性:也叫注意的持久性,是指注 意能较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上的 注意特征。13、注意的分配:是指注意同时指向于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注意特征。14、注意的转移:是指根据新任务的要求,主动 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注意 特征。15、注意的动摇:是指注意经常地间歇加强
3、或减 弱的现象,又称注意的起伏。16、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17、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18、感受性:是指人的感受器对适宜性刺激的感 觉能力。19、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者是 刺激变化的强度,或者是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变 化所需量的临界值。20、感觉适应:是指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 作用,从而使感受器发生变化的现象。21、感觉对比:是指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 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22、观察: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 觉,是知觉高级形式。23、观察力:是指有目的,主动地观察客观事物, 并善于正确
4、发现事物各种典型特征的知觉能 力。24、记忆:是指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25、保持:是指已识记的知识的知识经验在人脑 中的巩固过程,它是记忆过程的第二个基本环 -4-P 下。26、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 们在人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回忆。27、再认:过去经历的事物不在面前,能把它们 加以确认是己识记过的事物的过程,称为再认。28、形象记忆:是指个人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为内容的记忆。29、情景记忆:是指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 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30、语义记忆:是指个人以各种有组织的知识为 内容的记忆,又称为语词逻辑记忆。31、情绪记忆:是指个
5、人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 情感为内容的记忆。32、运动记忆:是指个人以过去经历过的身体运 动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33、遗忘:是指识记过的内容不能再认与回忆, 或者是错误的再认与回忆。34、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存器或瞬时记忆,是 指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其 映象的记忆,它是人类记忆信息加工的第一阶 段,感觉后像就是感觉记忆的一个例子。35、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内的 加工与编码的记忆。36、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加工,在人 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又称永久性记忆。37、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与记忆的材料对后继 学习与记忆材料的干扰。38、倒摄记忆:是指后学习与记忆的材
6、料对先学 习与记忆材料的保持与回忆的干扰。39、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与间接的 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40、动作思维:又称为实践思维或操作思维,是特征,面部表情是情绪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情感 多以内在感受、体验的形式存在。28 .什么是思维?思维与感觉,知觉有哪些区别和 联系?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与间接的反映, 它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思维与感觉、知觉虽然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 映,但它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存在着根本区别。 从反映的内容看,感觉与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 的个别属性整体特征表面现象及外部联系,而 思维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与特征 和内部
7、联系。从反映的形式来看,感觉和知觉属 于感性认识,而思维属于理性认识。感觉和知觉 是认识活动的低级阶段,是思维的基础和依据; 而思维则是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是感知觉的进 一步深化,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29 .什么是情绪?情绪有哪些种类?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 的态度体验。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将人类情绪分为:原始情绪, 与感觉刺激有关的情绪,与自我评价的情绪,与 别人有关的情绪。30 .情绪有哪些功能?一适应环境的功能;二影响和调节认知活动的功能; 三信息传递的功能。31 .教师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良好情绪的培养?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要以“自我”训练为主,教育学生 如何了解识
8、别他人的情绪,了解自身情绪以及内 在情绪感受调节,将情绪教育融入各科课程有意 识地加强教学活动中的情绪智力色彩,以提高学 生的情绪智力水平。32 .什么是动机?动机产生的条件有哪些?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使活动朝着某个 目标产生行为的内在动力。动机的产生必须具有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的共同 作用,内在条件是人的需要,动机是在需要基础 上产生的。当需要在强度上达到一定水平,并且 有满足需要的对象存在时,就引起动机。外在条件是能够满足需要的事物一一诱因,它是引起动 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诱因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 因。33 .动机有哪些分类?什么是生理性动机?什么 是社会性动机?根据与动机相关的需要的
9、起源,可以把动机分为 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根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持续作用的时间长短,可 以将动机分为长远的概括的动机和暂时的具体的 动机。生理性动机起源与生理性需要,它以有机体的生 理需要为基础,是一种比较低级的动机。社会性动机又称心理性动机,它起源于社会性需 要,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是比较高级的动 机。34 .试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有五种 基本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 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后来他在尊重 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之间加上认知需要和审美 需要。个体具有复杂多层次的需要组合,基本的、 具体的需要位于低层,抽象的精神
10、需要位于上层。 人类各种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彼此重叠 的,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才会 出现高层次需要。个人需要的发展过程像波浪似 的演进,各种不同需要的优势,有低一级演进到 高的一级,每一时刻最有优势的需要支配着与个 人的意识,成为组织个体行为产生的核心力量。 已满足了的需要,则不再是行为的积极推动力。35*.什么是成就动机?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有哪 些?成就动机是指个体在完成某种任务时力图取得成 功的动机。影响成就动机的因素:(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 文化条件对个体成就动机的高低具有一定影响;(2)成就动机高低与童年所受家庭教育关系密 切;(3)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成就动机的强
11、弱;(4) 经常参加竞争和竞赛活动的人比一般人的成就动 机要强;(5)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成就动机呈正 相关;(6)个人的成败经验对成就动机具有一定影响;(7)个人对学习或工作难度的看法影响成 就动机。36 .有哪些动机理论?请分别叙述之。本能理论:它认为人的活动与行为是先天就内在 安排好的。驱力理论:它强调驱力在个体行为激起中的作用, 认为动机是由驱力、习惯和诱因共同决定的。 诱因理论:动机的诱因论转向外部,强调外界诱 因在个体行为激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关注外界 刺激、奖赏、目标等如何引导个体行为的发生。 认知失调理论:人的认知、包括思想、信仰和态 度等的不一致会产生动机。不一致导致人减少或
12、消除某种不一致的行为,也就是说人的社会认知 过程是一个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动态过 程。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是指个体认知到如何应 付具体情境的能力。自我效能判断在动机的确定 与维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个体对目标的实 现有高的自我效能判断时,就会保持高的动机; 缺少有关目标进展的信息或低的自我效能认知都 会使人放弃努力。37 . 一个人会面临哪些动机冲突?动机冲突有:(1)接近接近型冲突又称双趋 冲突):人以同样强度追求同时并存的两个目的, 但又不能兼得时所产生的内心冲突。(2)回避 回避型冲突又称双避冲突,指人同时遇到两个威 胁性事情,但必须接受其一才能避免其二的内心 冲突。;(3)接近
13、回避型冲突又称趋避冲突, 指人对同一目的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 面好而趣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内心冲突。(4) 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又称多重趋避,指人面 对两个或两个一上目的,每种目的都有吸引和排 斥作用,而又不能简单地选择一种目标回避另一 种目标,必须作出多重选择以避免导致内心冲突。38 .什么是气质?气质特性包括哪些方面?气质 类型的构成是什么?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 征,它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气质特性包括: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 可塑性,情绪的兴奋性和内、外向性。气质类型的构成:多血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 应性强,具有外向性和可塑性,
14、情绪兴奋性高而 且外部表现明显,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胆汁质的人耐受性低而感受性高,不随意反 应强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向性明显,情绪 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黏液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的 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明显内向,外部表现 少,反应速度慢而且有稳定性;抑郁质。抑郁质的人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的 反应性低,严重内向,情绪兴奋高并且体验深, 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和不灵活性。39 .气质和性格之间具有什么关系?性格和气质关系十分密切,它们都是在人的 生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都是人脑的活动。在 西方,许多心理学家把性格和气质都包括在人格 中。在苏联,部分心理
15、学家把气质包括在性格之 中。一般认为,气质和性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与性格相 比较,气质受先天因素影响大,并且变化比较难, 比较慢;性格主要是在后天形成的,具有社会性, 变化比较容易和快些。气质是行为的动力特征, 与行为的内容无关,因此气质无好坏善恶之分; 性格涉及行为的内容,表现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因而有好坏善恶之分。性格和气质相互渗透、彼此制约。一方面, 气质影响性格的状态,使性格特征涂上一种独特 的色彩。比较明显地表现在性格的情绪性和表现 的速度方面。例如:具有勤劳性格特征的人,多 血质的人表现为情绪饱满、情绪充沛;黏液质的 人表现为操作精细,踏实肯干等等。气
16、质还影响 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和状态。例如,黏液质和 抑郁质的人比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更容易形成自 制力这种性格特征。另一方面,性格可以在一定 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使之符合社会实践的要 求。例如,从事精细操作的科学实验人员应该具 有冷静沉着的性格特征,这种要求在职业训练中 有可能掩盖或改造他原来具有的容易冲动和不可 遏止的胆汁质的气质特征。40 .气质和性格的理论有哪些?请分别叙述之。气质的阴阳五行说: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 名医书内经里,按照阴阳强弱,把人分外太 阴、少阴、太阳、少阳、阴阳和平五种类型,并 分别描述了每种类型的人其性情、体质、形态与 行为特点。气质体液说:在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
17、医生 西波克拉底提出了气质体液学说。认为人体内有 四种液体,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 气质的体型学说:它认为人的体型与气质特征, 以及当这种体型的人患精神病是,其精神病的种 类与其体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气质的激素说:人体内分泌的不同激素会激 活身体的不同机能,内分泌腺素的缺乏或过剩, 对人的情绪与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气质的血型说:人体内的血型与气质类型之间有 密切关系。不同血型的人,气质特征是不同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理论:高级神经活动的基 本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是个体差异及其 特点的基础,有机体的所以活动,都是在兴奋和 抑制两种神经过程协同活动的支配下进行的。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人格
18、是有特质构 成的,特质是指个人的神经心理机构,是个人遗 传与环境相互作用后形成的对刺激信息反应的内 在倾向,可由个体的外显行为来推知。它除了能 反应刺激信息而产生行为与思想外,还能主动地 引发自身的行为,是许多刺激信息在机能上等值, 在反应上一致,即不同刺激信息导致了个体的相 似行为。人有共同特征和个人特质。按照个人特 质对个人行为的影响程度和不同的意义,将其划 分为三个重叠交叉的层次,即首要特质,主要特 质和次要特质。卡特尔的人格特质:将人格特质划分为表面 特质和根源特质,人格是有可能对某人在某种情 境中的行为进行预测的根据一个人的人格特点, 加上对情景因素的考虑,就可以预测一个人的行 为反
19、应的性质,甚至是人格的数量值。艾森特的人格类型理论:根据外向与内向和 神经质(稳定与不稳定)这两个互相垂直的维度, 将人分为四种组合型:稳定内向型 稳定外向型 不稳定内向型和不稳定外向型。41 .试分析说明气质在实践活动的作用气质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对人的实践活动具 有指导作用,了解个体的气质特征和气质类型对于人才和选拔人才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气质对 智力的影响。人类气质与整个人的身体组织有关, 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气质主要的生理基础。巴 甫洛夫认为,4种高级神经活动可能具有不同的气 质;相同气质的人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智力水平。 气质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确有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气质与5种
20、思维品质(思维的深刻 性、独创性、灵活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的相互关 系中发现,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这5种思维品质上 存在差异,这表明气质与思维品质有密切联系。 另外,气质还影响着个体智力活动的特点和方式O气质对教育工作的意义。在教育工作中,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和气质特征,做到“因 材施教”,从而提高教育质量。气质类型,没有好 坏之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找到适合 于学生气质特点的最佳策略和方法。例如,对多 血质的学生不能放松对他们的要求,要使他们在 多种有意义的活动中培养踏实、专一和克服困难 的精神;对黏液质的学生要热情,不能操之过急, 要允许他们有充分时间考虑问题和作出反应,鼓 励
21、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发展他们的灵活性和积极 性。由于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学生都具有情绪不稳 定的特征,应该是教师特别关怀和注意的对象。 教师要使具有胆汁质特征的学生多得到工作与休 息交替的机会;使具有抑郁质特征的学生在集体 中获得友谊和生活乐趣。教师要培养这两种气质 类型的学生的情绪稳定性。气质类型对职业选择的意义。气质类型和 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某些气质特征 为一个人从事某种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一般地 说,要求持久、细致的工作对黏液质和抑郁质的 人较为合适,对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不太合适; 要求迅速灵活反应的工作对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 较为合适,对黏液质和抑郁质的人则较难适应。 在一般实践活
22、动中,由于气质各种特征之间可以 互相补偿,因此对活动效率影响不大,但在一些 特殊职业,如飞行员则具有一定作用。了解气质 类型特点对于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42 .分析说明影响性格形成发展的因素。在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问题上,曾有两种极端 的观点: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现在支持极 端看法的人已经很少了。一般认为,性格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是性 格的自然前提,在此基础上,环境因素对性格的 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性格是人在实践活动中, 在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 的。研究表明:我国儿童青少年的性格发展的水 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表现出由低到高 的发展趋势,但这
23、种发展的速度是不平衡的、不 等速的。家庭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家庭对 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 响。一般认为,从出生到5、6岁是性格形成的主 要阶段。这个阶段的绝大多数儿童在家庭中生活, 在父母爱抚下成长。从教育的顺序上来看,首先 是家庭教养,然后才是学校教育。在家庭诸因素 中,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态度在儿童性格形成和发 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民主和信任的教养态 度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良好性格特征。止匕外,家庭 气氛、父母榜样和家庭结构等也影响儿童性格的 形成和发展。学校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学校教 育对学龄儿童的性格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校是 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教育的场
24、所。学生在 学校中不仅学习、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而 且发展智力,接受政治思想教育,形成优良的性 格特征。在学校诸因素中,课堂教育、班级集体、 教师的榜样和教师的管教方式都影响着学生性格 的发展。社会实践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学 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职业的要求对性格的形成和 发展也有重要作用。人长期从事某种特定的职业, 社会要求他反复扮演某种角色,进行和自己职业 相应的活动,从而相应地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主观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性 格是在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但是,任何环境都不能直接决定人的 性格,它们必须通过人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 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基础习题库 2 心理学 基础 习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