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周口中英文学校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周口中英文学校20182019学年下期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P3小题。今天,如何穿出中国范儿史记载: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 却遇到巨大阻力,王公大臣纷纷进言,认为“衣服习俗,古之礼法”,抛弃自身传统而改夷 狄装束,乃是一种罪过。另一个相反的例子是魏孝文帝改革,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即“革衣服 之制”,禁胡服,改汉服,以达到去除鲜卑的民族身份、融入汉族的目的。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中华是礼仪之邦,最重服饰, “衣食住行”,以“衣”为
2、首。历经几千年流变,发展出的服饰文化可谓博大精深。从汉服、 唐装到旗袍、中山装,经典的中华服饰也曾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然而,在当代中国,这种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却似日趋式微。最简单的例子便是:当 我们被要求“着正装”的时候,脑子里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就是西服,而不是具有自身特色 的中式礼服。这对于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民族服饰,于个人,是身份的标签和文化认同感的载体;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 体现。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服饰,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放眼世界,不少国家 都拥有自己的“国服”,如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阿拉伯国家更为重视。相比之下
3、,我们的重视程度似乎还不够。新中国成立初期,曾规定外交人员的正装为中 山装。随着时代的变迁,中山装似乎显得不太符合当下的审美观,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 外交官们也开始穿起了西服。但是,西服在很多国家眼中并不算正装,在最隆重的外交场合, 穿西服会被视为过于随便、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所幸的是,已经有不少人意识到并试图弥补这一缺憾,“中式礼服文化研究热”正在国 内悄然兴起。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就是热潮中的一股 涓流。这次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会议,以传承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为目 标,探讨最多的话题就是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确,如果
4、我们 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能穿“国服”,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19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演员的“天价片酬”问题并非第一次引发社会的讨论。 在制作成本一定的背 景下, 演员片酬过高,就势必挤压其他环节的成本,重将影响整个作品的艺术质量。 大牌明星的加入, 有利于吸引眼球,演员获得片酬多少, 主要是靠市场调 节来完成, 当“天价片酬”现象引发行业内外的争议,对其合理性进行审视就必 不可少。A./如果最终虽然也但B.假如/必定不仅还/C.如果而并且虽说/如果D./只要/确实也可是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
5、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6分)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受瞩目的机器人应用市场。作为智能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高端 应用,?现实中,医生已经感受到来自手术机器人的压力。不过, 现在说手术机器人将完全取代医生还为时尚早。手术机器人虽然更灵活、更精准,但是还不 能完成所有外科手术。另外,O首先是普及中的费用关。与传 统手术相比,机器人手术会多花上千元至数万元不等。其次是患者心理关。如果推广普及机 器人来做手术,, “机器人会不会乱挥刀? ”“万一程序 被黑客入侵怎么办? ”更重要的是,现在手术机器人仍需医生操作,因为真正给患者安全感 的还是操作机器的医生。21下面是三种实用文的部分摘
6、录。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不得体之处并作修改。 (5分)(1)校团委会决定5月10日下午在学校体育馆举办首届体育节活动。欢迎各位同学光临惠 顾,积极参加。(校团委会通知)(2)某饮料广告在广播里播放,其文字稿中这样写道:“该饮料中含有治癌物质,可以 调节人体内循环。特向全国诚招经销商,欢迎垂询。”(广播稿)(3)热烈欢迎各位文友踊跃投稿,对大家的拙作,我们将聘请知名作家认真评选,择优发表。(征文启事)(1)修改为:;(2)修改为:;(3) 修改为:;四、写作(60分)22 对节日文化的重视程度是衡量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尺。近年来,每到情人节、感恩节、 圣诞节前后,网上都会有“应不应过洋
7、节? ”“中国传统节日应该怎样过? ”的讨论。有人 认为,洋节日不是洪水猛兽,庆祝一下也无妨;有人认为,传统节日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可以 少上几天班,可以吃到美食;还有人认为,传统节日更应注意其起源、内涵和习俗。以上这些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呢?请阐述你的看法和理解。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1. B 强加因果,“作为礼仪之邦的我们最重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的原因 不是“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2. A 张冠李戴,选项源自文章第一段,从文中来看,“革衣服之制”的不是赵武灵王而是 魏孝文帝,并且
8、赵武灵王改制并不是为了融入汉族。3. C 曲解文意,“只有才”表达条件关系,过于绝对化,原文是假设关系。4. C 三枝并不是一个二三其德的人,写她送十字绣给秋月,主要是为下文作铺垫,看不出 三枝的性格。5. (1)乐于助人。邻居三枝生病,二话不说送医院,推动两家拆墙,主动送蔬菜。(2)个性 爽直,得理不饶人。与三枝斗嘴时寸土不让,自己儿子与别人孩子打架时及时解救,别人斗 气修墙时她以牙还牙。(3)有普通女性的嫉妒心理,但能自我反省。当自己的好心得不到回 应时,心存失落,嫉妒和不满,当面对孩子们的友爱时,自己脸红。(一点2分,全对5分)6营造了一种融洽的氛围,强化了小说倡导邻里和睦、和谐相处的主
9、题;表现了春花和 三枝内心的喜悦;与下文的隔阂构成强烈的对比。(每点2分)7. A 解析“这些企业”的说法不准确,文中说“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所以 并不是“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都具备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的能力。8. BE解析A. “不在而在”说法绝对;C.偷换概念,“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而 非“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D.混淆条件,绝对化,材料一原文“才能够将产品做到 极致”,这里误用为充分条件“只要就”。9. 技术上有差距。缺乏工匠精神:心态、思维模式、文化和环境上有差距,整个制造业 比较浮躁。深层结构不合理:创新力不足。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每点1分)10. C
10、(其它三项均是名词做状语)11. A (例句和A项都是定语后置句。B项是主谓倒装句;C项是判断句;D项是省略句。) 的标志12. C (重在说明持之以恒的重要性。)13. (1)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2)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14、A D (5 分)【解析】A项,“南村晴雪北村梅”互文见义,所以“不同的风景”错误。B项,从个人的角 度看,百姓的生活是热闹的;从整个村子的角度看,是安宁祥和的。C项,“但祝”,在这一天 人们见面都只相互祝福,所有的烦恼都不要提,作者刻意用一 “但”字,也是为了告诫
11、自己, 不要再去想被贬的事情。D项,“元日”指农历正月初一。“元旦” 一词古今异义,现在的元旦 指公历的一月一日,古时的元旦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汉武帝始,清末止)。“新正”指农历新 年正月。“上元”是正月十五,元宵节。E项,“暮景”既写出了百姓欢度佳节、举杯互饮间完 全不在乎天色渐晚,也表现作者并未将岁月流逝、年华老去放在心上。15、过节的愉悦之情:“但祝”“那愁”表现出元日这天诗人、百姓欢度佳节的景象。对 宦游生活的厌倦之情:“长笑士林因宦别。读书人为了做官,不得不去乡别亲,多么的可笑。 对回乡的渴望之情:“一官轻是十年回。外出做官,至少十年才能回到家乡,可见回乡之 情是多么的迫切。对田园生活
12、的羡慕之情:“树里茅檐”“蛮楹出门”“乌龙迎路”“但祝”“那 愁”表现当地民风淳朴,流露出作者的羡慕之情。(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共6分)16 (1)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2)以手抚膺坐长叹(3)虽有槁暴,糅使之然也闭门造车:比喻不管客观情况如何,只凭主观愿望办事。始作俑者:泛指某种坏事 或恶劣风气创始者。感情色彩不当。振聋发耳贵:比喻高明的言论能使麻木糊涂的人觉醒。 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精明强干;也形容文艺作品等简短而精炼。厝火积薪:潜伏 着很大危险。走马观花:比喻观察事物或了解情况不深入细致A成分残缺。在“被以粗放的方式”前加“这些塑料垃圾”。B搭配不当。“优化”与 “责
13、任”不搭配。D中途易辙。把“由于”移到句首19. A.21手术机器人会不会有朝一日取代医生呢手术机器人要普及还需要跨过两道关 还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能接受(每空2分。第一处注意问句,“取代医生”;第二处注意关键 词“普及”、“两道关”;第三处注意上下文,扣“患者难以接受”或者“心怀担忧”。) 22 (1). “光临惠顾”改为“踊跃报名”(2) “治癌”改为“抗癌”(“治癌”与“致癌”同音)(3) “拙作”改为“大作”形象。这就要求“国服”具有对普通民众的亲和力,便于普及。更重要的是,它不仅仅是在 设计上加入中国元素那么简单,更应体现中华民族对于衣着的文化理念。服饰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魏晋风流,土人爱
14、穿宽袍敞襟,以显自由不羁;大唐盛世,开放 自信,服饰因之雍容华贵;在国家崛起之今日,如何穿出中国范儿,看来真不是一件小事。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赵武灵王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遇到巨大阻力,因为王公大臣认为抛弃自身传 统而改夷狄装束,是一种罪过。B.自古以来,服饰一直是体现国家民族风俗文化的重要方面。因此作为礼仪之邦的我们最重 服饰,“衣食住行”,以“衣”为首。C.在当代中国,具有自身特色的服饰文化好像逐渐衰弱了。当我们被要求“着正装”时,首 先想到的并不是中式礼服。D.民族服饰,于国家,是形象的展示与礼仪的体现,尤其是在现代政治中,特色鲜明的民族
15、服饰,会成为国家的文化名片。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与赵武灵王“革衣服之制”的内容相反,魏孝文帝“禁胡服,改汉服”,但他们都由此达 到了融入汉族的目的。B.有着几千年传承的服饰文化,历经流变可谓博大精深。汉服、唐装、旗袍、中山装,都曾 成为世界眼中靓丽的风景。C.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拥有自己的“国服”,比起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和东欧、北欧诸国尤 其是阿拉伯国家,我们的重视程度好像还不够。D.由民族文化艺术工作委员会等联合主办的“国服文化研讨与服装探索展示大会”,是“中 式礼服文化研究热”的一种体现。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
16、着时代的变迁,我国外交官用穿西服取代不太符合当下审美观的中山装,但在最隆重的 外交场合,这种穿着可能会被视为不尊重外交礼仪的行为。B. “探讨为什么要有国服、国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现象可以证明,当下有不少人 正在试图弥补我们没有“国服”的缺憾。C.我们只有在重大集会、节日庆典与外交场合穿具有中国范儿的“国服”,才能有利于在世 界上树立充满文化自信的中国形象。D.大唐盛世雍容华贵之服,彰显开放自信。服饰反映社会,因此在国家崛起之今日,我们都 应该把“如何穿出中国范儿”当成一件大事。(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飞题。(14分)墙孙艳梅吃晨饭的时候田春花跟男人说,给你商量个事儿
17、。男人的脸埋在碗里说嗯。春花给男人 盛上一碗饭,我寻思把咱家和三枝家的那堵墙拆掉。春花给男人说起半个月前发生的一桩事儿。那天晚上她睡得正香,恍恍惚惚听见砸门声, 披衣跑出去一看三枝的儿子小龙在门外哭得都没人腔了:二大娘二大娘我妈她等春花跑 到三枝家里,三枝正疼得满床打滚,春花骑着电动车一溜烟把三枝带进镇医院。大夫说再晚 点就没命了,万一那天我就睡死了一直听不见砸门声呢?春花心有余悸地说,人吃五谷杂粮, 保不准我哪天也啥的。你和三枝男人在外打工,仁月俩月不着家,把墙拆掉,我们两个 女人彼此好有个照应。我没意见,男人说,只是三枝家里的同意拆墙吗?春花笑,这会儿三枝应该也和她男人商量好了吧。春花来到
18、院里,西边的墙脚有个半米高的木凳,她踩上去大喊,三枝三枝。三枝的头从 墙头上露出来,大拇指和食指蜷成圆圈很洋气地说,欧了。吃过晨饭,春花男人去隔壁家一转悠,回来,就抡起大锤。三枝男人在墙那边接应,你 一锤,我一锤,剩南边的最后一个角,春花和三枝上前合力一推,一片尘土飞扬中春花拍拍 手,德国那啥墙也是这么倒的吧?没了墙的院子一下子敞亮了,两家合伙吃了个午饭。男人在院子里喝酒,女人炒菜端菜, 皮小子疯跑。虽说初春的春风咬人,可春花一点不觉得冷,三枝更是热得脱下外套。春花包了韭菜饺子喊三枝过来吃,三枝提一只饺子耳朵塞满嘴,拆了墙,真方便,你还 记得我上次做渣豆腐,托墙头上没端好,汤汤水水洒你一身。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周口 中英文 学校 语文 下学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