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九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九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九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九篇第一篇: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情况总结篇一我镇在区委、区府坚强领导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我镇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立足镇情,精准发力,全力推进“经济、生态、人文、幸福”四个高坪特色乡镇创建,现将该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围绕五个方面,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是“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我镇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统筹推进,成立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江洪同志任组长,镇长欧建、人大主席江振声任副组长
2、,下设办公室在农办负责乡村振兴日常工作。确保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重点任务落实。(一)抓特色产业发展。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不断发展壮大优势产业。1.产业布局不断完善,把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全力推进玄顶村花椒基地1400亩、瓦店村中药材基地500亩、高峰村李子园300亩、月台村和冒咕村粮油基地500亩、冒咕村柑橘和桃子等水果300亩以及新兴村竹鼠生态养殖。2.多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实施“三变”改革,实现青山绿水为金山银山,冒咕村在2023年被评为“三变”试点村、市“绿色新村”,实现生态优美、农户增收,推进冒咕村田园综合体
3、建设项目提质增效;成立冒咕村、高峰村综合服务社,实现了农业、服务业的融合;“小川东道”提档升级,投入资金100余万元,新修文化墙2堵,休闲亭、茶铺、商铺等4个,修复古道石板2000米,安装移动公厕3座。沿途栽植行道树、风景树、果树等树苗8000株,形成集采摘、休闲、娱乐、饮食于一体的乡村游发展典范。3.耕地利用效益提升,实施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200亩,水稻保险500亩,全镇家庭农场及专业合作社达到26个,其中区级龙头企业1个,农业经营主体69个。4.加速生态建设,2023年全镇在原森林覆盖率48%的基础上新增退耕还林2023年2800亩,2023年2150亩、农村“四旁”植树800亩、农田林网
4、和特色经济林新造250亩、农田林网和特色经济林改造400亩。共实施营造林6400亩,目前森林覆盖率达56.6%。生态河长制工作有序进行,狠抓了污染源清理、入河排污口普查活动,开展工业、生活、农业农村面源、河道内源“四大”污染集中整治,制定了一河一策,责任明确,治理到位。(二)城乡人居环境不断改善。1.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工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协助开展大安公路高坪段9公里、瓦莫路5.3公里、茨玄路7公里、升级改造。推动新建和升级改造灌火路、堰黄路、李白路和天唐路“农村四好公路”12公里。2.加强农村水利建设。位于新兴村的重点水源建设工程麻柳冲小一型水库项目已开工建设,实现自来水
5、主管网全覆盖。为保障群众饮水安全,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瓦厂沟水厂、青龙水厂现已移交鑫发集团,麻柳冲水库现已开工,瓦厂沟水厂启动户户通二期工程、青龙水厂户户通三期工程正在实施,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统筹。3.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环保、市政、公路、河长制多部门通力合作,统一管理,避免了管理上的推诿、扯皮现象,形成了“户清扫、专人保洁、镇集中处理”的环卫模式,制定村民普遍接受和遵守的村规民约,使村庄环境管理走上规范化、长效化轨道,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4.加大镇容镇貌综合整治,乱搭乱建彩钢蓬、遮阳伞,车辆乱停乱放、摊点乱摆乱放等“顽疾”得到明显改善,修建青龙、冒咕公厕3个,统一规范
6、天宝场店招店牌,实施天宝场农贸市场改造升级,持续推进青龙场镇农贸市场、停车场、文化广场和休闲步道建设。新添置路灯89盏,安装公路沿线栅栏5.6公里,确保场镇干净整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5.农村综合环境明显改善。新修泥结路4公里、便民路4公里、实施玄顶村产业路3.5公里,推进冒咕村“美丽乡村”、“绿色新村”建设,实施高峰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三)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1.加大了招商引资,不断培育壮大超市、商贸等协同发展,着力繁荣城乡市场。2.加大农贸市场基础建设和污染整治;3.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发展邮政、中通、顺丰等物流站点3家。4.实现电商、金融、超市“三进村”,成立电子商务便民点8个,打
7、造市级电商2个。在确保市场秩序稳定、规范有序前提下,保障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四)民生保障更加有力。1.大力推进精准脱贫工作,今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48户、437人,实施危房改造C级12户、D级57户,投入扶贫资金86余万元,解决85户建卡贫困户的四配套问题。2.农业惠民资金、社会福利资金精准落实到人到户,民生救助资金,应救必救,应保尽保。农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48余万元,水库移民直补资金8余万元,生态效益、退耕还林资金254.8余万元。发放城乡低保金335余万元,残疾补贴、临时救助、特困供养救金67余万元,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150余万元,合作医疗保险参保11652人。3.农村承包地确权工作
8、正在顺利实施中,依法依规、化解矛盾纠纷,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进度,现已完成前期指界、勘验、绘图工作。4.强化扶持引导,现有家庭农场10个、专业合作社16个。(五)生态美村建设开始启动建设。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不断完善农村水电气路讯房等设施升级改造,今年在全镇投放837户卫生厕所指标,统一免费实施,引导农民开展公厕革命,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社投放、村收集、镇转运。持续开展退耕还林和国土绿化行动,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实施村级公路沿线植树造林,现我镇的冒咕村评为市级绿色新村,切实筑牢生态屏障。二、存在的不足和问题1.市政、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依然薄弱。2.贫困面大,
9、因病因残因智贫困人口多,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产业弱、人才缺。3.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面广、管理人员少,设备设施简陋,需进一步加大投入。4.出台奖励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人才和资金投入到乡村振兴中来。5.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的带头辐射作用有待提高。第二篇: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一、2023年工作总结(一)坚持高点定位,推动产业兴旺。一是规划建设“一区多园”的农业产业示范园。紧扣“农业多贡献”的要求,在现有的产业发展基础上,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和空间,全力推动农旅、康养、文创、电商等产业深度融合,规划建设休闲观光、种养循环、机果蔬等3个特色产业示范园。二是培植壮大农
10、村新型主体。扶持发展一批农民合作社,形成以家庭农场为引领,农民合作社为支撑的农业发展格局。鼓励种养大户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产品商标注册。截至目前,已培育XX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XX个,带动农民就近务工XX余人。(二)优化人居环境,实现生态宜居。一是精心建设美丽乡村。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落实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立足地域特色,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力争2023年创成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2个。二是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围绕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三清两改一提升”为重点,统筹推进“五大行动”。2023年建设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示范村1个,
11、建成农村无害化厕所463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7%,改造升级猪场粪污治理设施XX家,畜禽规模场粪污设施设备配套率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5%,购置秸秆焚烧机器8台,开展秸秆禁烧活动9次,拆除小型砖厂3个,完成洪灾水毁治理6处,清理河道垃圾10余吨,开展巡河400余次。(三)保障改善民生,促进乡风文明。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XXXX”村组联网路3公里。延伸改造场镇饮用水工程,铺设主管道13公里。美化升级花台96个、安装路灯亮化工程150盏。完成敬老院“适老化”改造,新增床位60张。实施2个村(季台、盘龙)的安全饮水工程,惠及农户314户。二是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修订完善建
12、制村调整改后各村的村(居)规民约,深入实施农村广播“村村响”、综合文化室免费WiFi安装、“户户通”等工程,2023年全镇修缮提升服务场所15个,建成区级“扫黄打非”示范村5个。(四)强化组织建设,确保治理有效。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施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达100%,发展党员XX名,培养后备干部XX人,基层党组织活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严格落实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及建制村调整“后半篇”文章要求,引进农民工XX人,培育新型农民XX人,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XX人次,老年干部协会和新乡贤作用进一步发挥。二是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在推进基
13、础网格实体化、网格员管理专职化、作用发挥最大化上下功夫,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镇共划分为15个网格,安装“雪亮工程”50余个,共排查出矛盾纠纷63起,网格员联合村级法律顾问解决矛盾纠纷57起,全镇发案率连续3年下降。三是加快信访化解力度。规范信访件办理流程,遵循因案因人因事质疑的原则,深入分析案情,找准问题症结,逐案制定强有力的化解措施,切实有效地推进信访案件化解工作。目前共排查处理各类信访案件280件(区级领导包案2件、科级领导包案化解10件、12345市民热线案件89件),受理率100%、满意率99%。开展专项信访维稳工作11次,共出动维稳人员300人次,劝返信访人15人次
14、。二、2023年工作总结计划(一)强化干部培育。依托区乡村振兴学院、农民夜校等平台,按照“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目标,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加大“三农”干部培训力度,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三农”干部队伍。二是抓好市场经营主体的培育工作,建设一支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市场化经营理念的新型市场主体队伍。三是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重点培育一支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农民领头雁队伍。(二)推动产业融合。依托资源禀赋,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对接,争取资金与技术。积极向先进兄弟乡镇学习,不断探索发展新模式。大胆开展新品种选育与新技术推广应用,推动现代农业绿色发展。加大农旅产业、文旅产业融合力度,统筹推进
15、乡村旅游、生态养生、休闲农业、电子商务等新产业新业态。(三)发挥主体作用。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在外务工返乡创业人员回引力度,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鼓励广大农民群众创新创业。(四)整治人居环境。用好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继续深入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村庄清洁、厕所革命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五大行动”,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做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面提升全镇人居环境水平。(五)完善推进机制。加快外引内育,培育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各类人才流向农村,吸引本地人才返乡创业。深入实施“六个一”工程,挖
16、掘转化乡土文化价值,提升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和农文旅融合程度,推动文化振兴。积极开展市级“道德银行”示范建设工作,力争2023年创建市级道德银行示范点2个以上,同时,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着力形成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基层善治格局。第三篇: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板泉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区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部署,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抢抓机遇、狠抓落实,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沂蒙高地莒南样本
17、贡献了板泉力量。一、2023年工作总结(一)坚持高点定位,推动产业兴旺。今年以来,板泉镇高举乡村振兴旗帜,立足农业农村实际,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充分发挥区域和资源优势,加快构建乡村振兴产业体系,重点建设了杞柳、花生、果蔬、蓝莓、大樱桃等等特色农产品基地,新发展优质黄烟600亩,生姜1500亩、棉花1600亩,全镇基地总面积达到4万余亩,建成各类生态高效农业园区10余处。今年以来,我们结合实际,按照高起点、高水平、有规模、有特色的要求,加快推进陈庄龙泉、渊子崖抗日纪念园暨田园综合体项目,以田园综合体建设为契机,积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目前。陈庄龙泉田园综合体,已初步完
18、成园区道路、水系设计及周边绿化工作,红枫园、古树园、48个高效水果大棚等特色园已完成建设,采摘园、黑猪养殖场已完成改造提升,其他工作正按照时间节点有序向前推进;渊子崖抗日纪念园暨田园综合体项目,正全力进行招商,力争通过23年努力,将其建设成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全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沂蒙好例、板泉实践”。(二)优化人居环境,实现生态宜居。投资350余万元,对岚济路板泉段进行全面整治提升。制定板泉镇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擂台赛实施方案,围绕“三清四整”,多管齐下,对村内主干道路、公共区域、房前屋后、道路两侧杂草杂物进行集中清理,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热潮。至目前,全镇76个自然村已全部通过考核验收。自4
19、月份全县人居环境整治擂台赛开赛以来,板泉镇先后夺得擂台赛三个第一,一个第二、一个第三。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打造卞涝坡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规划建设了刘官庄、西高榆、赵家庄3个县级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村。按照“不留死角、不留空白、不留盲区”的要求,镇不漏村、村不漏房,采取网格化管理方式,扎实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排查工作。按照“能改尽改,应改必改”的目标要求,高质量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工程。截止目前全镇共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12034户。持续推进畜禽养殖“三退一进”和镇村污水管网建设,多措并举,加快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积极引导有相关治理任务的6个社区32个自然村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农村生活
20、污水治理工作,解决了农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铁腕整治大气污染突出问题,打响蓝天保卫战。严抓小散乱污,今年以来,我们先后核发整改通知书100余份,停工通知书56份,取缔小散乱污企业20家,拆除洗沙场、石子厂10家;强化秸秆禁烧,确保不着一把火、不冒一股烟;同时启动“绿美板泉”行动,年植树造绿1000亩,对中央、省环保督察案件再次逐一进行巡查,经检查均未出现反弹现象。(三)保障改善民生,促进乡风文明。全力实施“户户通”工作。累计硬化户户通道路200余万平方米,全镇76个自然村有74个村完成户户通工作,户数和里程居全县第一。同时,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公路“
21、三年集中攻坚”行动,建设和维修农村道路16条43.5公里,极大改善了全镇的路网结构。积极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擂台赛连续两个月夺得红旗,6月份,移风易俗新时代文明实践电话抽查全市排名第四、全县第一。承接了全省农村“百部优秀电影”公益展映活动启动仪式暨现场观摩会议。平安创建开创新局面。深化雪亮工程建设,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增强群众获得感;积极开展信访维稳积案化解行动,采取领导包案化解、多元攻坚化解、专班靠上化解等方式,全力推动信访积案化解,全镇四级访量和人次同比大幅下降,圆满的完成了攻坚行动。信访维稳擂台赛也4-9月连续6次夺得红旗。12345政务服务热线1-10月份综合考核,获得全
22、县第一名的好成绩。按照安全工作“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建立安全生产打非治违机制,共查处非法行为125项,停产整顿大小企业70余家。全力推进一系列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并取得了较好的斗争效果。为给辖区居民营造优美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自创卫活动开展以来,板泉镇瞄准目标、鼓足干劲,坚持整治不松劲、管理不懈怠,扎实推进创建国家级卫生乡镇工作,全力以赴打好创卫攻坚战。自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板泉镇严格按照省、市、县普查办的相关要求,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圆满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四)强化组织建设,确保治理有效。一是“三大员”有效整合,推升乡村治理新高度。在全县率先试点,创新乡村治理,把自然村繁
23、杂岗位进行整合、规范、提升,推行基础网格员、便民服务员、财经管理员“三大员+X”模式,“三大员”人数从原来的519人精简为240人。二是支部书记领办合作社,激活农村经济“新动力”。目前,全镇建成“果蔬种植、农机电商、畜牧养殖、苗木种植、粮食种植”5大类,34个支部书记领办合作社,已流转土地2000余亩,预计年底前全镇76个村集体收入可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在高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展销中心,副省长孙继业实地察看了木梳文化展馆、柳编文化展馆、产自板泉销售区域,对板泉镇狠抓特色产业、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取得成效和经验给予肯定。山东支部生活杂志刊发板泉镇支部领办合作社经验做法。三是推进党建引领
24、网格化治理工作有序开展。探索创新阳光社区社会信息一窗受理服务、武阳社区联管联服一站式养老、沿沭河片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三大试点,全力打造“沂蒙红崖”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党建品牌。先后承接了省市县基层党建创新调研活动和现场观摩会、党建引领城乡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推进会,典型做法在人民网、大众日报等媒体进行宣传报导。四是扎实做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平时考核工作。今年以来,板泉镇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关于抓好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坚持党政联动、务实管用、定性定量结合、公开透明、简便有效和以用为本的原则,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时考核工作,形成了一套具有鲜明特色的考核体系,有效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村 振兴 战略 工作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