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案指南五篇.docx
《高中二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案指南五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二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案指南五篇.docx(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二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教案指南五篇人教版高中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张衡传【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张衡一生在科学、文学、政治等方面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2)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和文化常识。(3)掌握叙述、说明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方法。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准确朗读,从而培养语言感知能力。(2)结合语境分析语句,从而积累文言知识,培养学生语境意识。(3)对人物进行概括评价,从中体会传记详略剪裁作用。3.知识与能力(1)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意识。(2)学习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刻苦专研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分析语句积累
2、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2.分析评价张衡的品德和精神。【教学策略】1.设计艺术:以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全面发展”的人为切入点2.重难点突破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计划】两课时:_课时主要以诵读法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整体感知本文的内容和结构,初步了解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第二课时在深入理解文句的基础上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_课时【教学内容】熟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认识张衡的品格及文学才能。【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从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的候风地动仪模型说起。二、作者简介范晔(398-445)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浙川东)人。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
3、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的后汉书,起于刘秀起兵_王莽,终于汉献帝禅位于曹丕,详载了东汉195年的历史,与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合称“四史”,盛行于世。对我国的文学、史学有很大影响。三、诵读课文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句读、圈画诵读疑难点。2.范读正音:善属文(zh)连辟公府(b)邓骘(zh)璇玑(xun)算罔论(wng)傍行(png)河间相(jin)乞骸骨(hi)准确句读四、问题设置1.郭沫若曾评价张衡:“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为什么说他是“全面发展的”?讨论明确:(1)品格(2)文学(3)科学(4)政治2.理清提纲:明确:_部分(1节):介绍张衡品格和文学才能
4、。第二部分(2-4节):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第三部分(5、6节):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3.学生结合注释梳理文句(_段)4.质疑、点拨实词:属、贯、辟、奇、就虚词:乃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句式: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5.分析评价结合语句,分析张衡有那些品格和才能?明确:虽才高于世,而无矫尚之情。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五、深入探讨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这对你有哪些启示?(1)、广泛学习(2)、不要骄傲自满(3)、从容淡静(答案多元,学生言之成理即可。)六、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这篇传记,对文章内容做了整体感知,初步认识到张衡的“全面发展”,
5、重点研读了_段,充分认识张衡的品格和才能,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我们不妨用一副对联对其品格和才能:七、作业以“人性与才华”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八、板书设计张衡传一、品格、文学(1节)二、科学成就(2-4节)三、政治才干(5、6节)九、学科组长点评:这节课注意了实词、虚词、文言句式的落实,通过教与学的过程,渗透给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了人生观的教育,成功地完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堂课围绕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进行,在思考交流中提高能力。朗读方式新颖,让学生在理解中读书,在读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教师的泛读。这种形式,避开了教师感染影响,实现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计划,教师的泛读只起到订正作用
6、。多元解读的环节调动学生思维,丰富学生头脑,实现课堂资源共享,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的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长期坚持利于课堂的操作,利于思维的培养,利于成绩的提高。九、区县教研员点评十、教学反思:这篇课文共安排了两课时,按一般的教学设计,_课时疏通文句,整体感知。第二节课进行内容分析。我考虑到那样设计会割裂文句与内容的结合,所以做了一下调整,本节课没有疏通全文,只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疏通并分析理解_段,认识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成就。开始担心时间紧张,教学目标完不成,因为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朗读和整体阅读又较为容易,所以一节课下来,时间够用。本节课我围绕学生的自主阅读活动进行,学生通过自己朗读,
7、讨论探究,多元解读,完成了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培养了学生学的能力和阅读习惯。在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时,我时刻注意教师引导的方式,有预设的问题,也有应变的问题,这一点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不过,指导的语言有待锤炼,技巧有待提高。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积累重点文言词句,认识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辉煌成就和杰出的政治才干。【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理清了课文结构,了解了张衡的品格和文学才能,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张衡在科学上的成就和政治才干。二、问题设置1.张衡在科学上有哪些成就?讨论明确:(1)作浑天仪。(2)著灵宪算罔论。(3)铸造地动仪。2.默读课文3-5段,思考作者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时,写作方法有何不
8、同?(1)质疑、点拨:实词:雅、征、再、迁、员、尊、发、制、方面、怪、征虚词:以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句式:.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2)明确:第二段写张衡善机巧,拜郎中,迁太史令,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以记叙为主。第四段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状、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这样详略得当的安排,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3.默读课文6、7段,疏通文句,思考文中通过哪两件事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的?(1)质疑、点拨实词:损、疾、目、出、不轨、下车、乞骸骨虚词: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又
9、多豪右,共为不轨。句式: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2)明确:一是思玄赋的由来“政事渐损,上疏陈事,讽议左右,阉竖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表现了张衡忧国忧民、小心谨慎的形象。二是出任河间相时与奸党作斗争一事。“治威严,整法度”表现其治理严厉,“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表现其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表现其卓然政绩。4.选择恰当的词语对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给予评价。明确:(板书)(可贵的)品格(辉煌的)科学成就(卓越的)文学才能(杰出的)政治才干三、深入探讨本文写了张衡的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这对我们有何
10、启示?1.首先,“才高于世”方能“举孝廉”“连辟公府”,“作二京赋”方能“邓骘奇其才,累召”,“善机巧”“善术学”方能“拜郎中,迁为太史令”方能“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其特长与其官职二者互为因果。另外,其科学发明、理论著作也与其“无骄尚之情”“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的性情密不可分,这种性情利于潜心科研。又如:“才高于世”方能“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著灵宪、算罔论”方能将从政的感触“宣寄”而作思玄赋。2.从全面发展的,提高综合素质的角度谈,言之成理即可。四、课堂小结本文用锤炼的语言,从品格、文学才能、科学成就和政治才干四个方面介绍了张衡,重点突出他科技方面的成就与贡献,层次清晰,从中让
11、我们充分认识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五、作业1.结合课本,积累有关古代官职变迁词语。2.自选角度,用一副对联评价张衡。六、板书设计可贵的品格辉煌的科学成就/张衡/卓越的文学才能杰出的政治才干(全面发展)七、学科组长点评:听完这节课,我的感受就是“实在”,整节课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关于这节课的设计理念,一是三个维度目标的落实,一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确立。本节课既重视了文言词句的积累,又兼顾了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师生合作融洽,学生动脑思,动口说,活动充分,从中获得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课堂上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并通过作品人物的价值感化
12、学生。这一切目标都是师生通过共同解读文本,研究讨论完成的,实实在在,没有“花招儿”。另外,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学生容易产生惧怕或厌烦心理,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确立很有难度。本节课学生没有丝毫畏难情绪,课堂很是活跃,这与教师设置问题的梯度有关,先疏通文句再设疑思考,由筛选信息到讨论概括,由浅入深,由易至难。这节课对文言文如何教的问题做了一下探讨,那就是语言与内容结合的问题,如何结合紧密的问题,这也正是语文教师所关注的事,应该说这节课对文言文的教法起了提示作用,但有许多需要商讨的地方,如课文内容分两节课理解是否可行。八、区县教研员点评九、教学反思:新课程教学提出了三维目标,注重学
13、生的主体活动,强调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培养,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学生学习方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自主阅读活动为基础,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情境。力求将文言文阅读课上成语言与内容相结合的课型,不搞串讲,疏通文句也是要学生自己进行,教师只起点拨作用。然而,这种课型给教师提出很高的要求,既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要广泛涉猎与课文相关的知识,还要考虑学生情绪的调动。教完这一课,感觉学生确实是在活动中获得知识,在活动中提高能力。值得我深入思考的问题就是学生的创新阅读、个性阅读、拓展阅读的开展。十、精彩片断集体的智慧,才是长河流水张衡传的精彩片段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张
14、衡的品格和文学才能,而我们所知道的都是他的科学成就,那么张衡在科学上有那些成就?生:(齐)作浑天仪,铸造地动仪。师:大家说得很准确,请再列举一些例证。生1:善机巧,善术学。生2:我认为他说得是特长,不是成就。师:很好,刚才那位同学谈的的确是张衡的特长,特长与成就不是同一概念,那么你能说一下他还有什么成就吗?生:著灵宪算罔论。师:好,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准确,张衡除了制作浑天仪,铸造地动仪这两种仪器外,其科学成就还有灵宪算罔论这两部科学理论著作。制作指南车,飞行数里的木鸟,测定太阳和月球的角直径,观测统计出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恒星2500颗,共著有科学、哲学、文学著作32篇。下面我们共同来疏通文意,看看
15、作者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时,写作方式有何不同?(生自读课文,疏通文句。教师巡视。)师:时间到了,大家也都读完了。现在是我们共同质疑解疑的时间,哪位同学在词语、句式方面有疑问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师生互动,质疑解疑,归纳重点词句)生(6人):实词:雅、征、再、迁、员、尊、发、制、方面、怪、征生(1人):虚词:以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生(4人):句式:.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师:(点拨)我们学习文言文要注意多多积累文言词语、句式,下面请同学回答在读课文的时候是否发现两段写作方式的不同?生:详略不同。师:能具体分析一下吗?生:作
16、者介绍作浑天仪和著灵宪算罔论,用的笔墨较少,写得较为简略,而介绍候风地动仪较为详细。师:好,这位同学从剪裁的角度分析了两段文字的不同之处,我认为写作方式的差别不仅这一点,谁还能发现其他方面的不同?生1:表达方式。生2:第二段记叙,第四段说明。师:这两位同学说的精炼得当,不过我觉得还不够完美,你认为呢?(生思考,不能回答。)师:第四段仅用了说明这一种表达方式吗?生:还辅以记叙。师:好,介绍张衡铸造地动仪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下面我们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候风地动仪作较为详尽说明的?生:从时间、名称、质地、大小、形状、功用、验证等方面介绍候风地动仪。师:请大家结合文句概括。(生读相应语句)师:作者
17、为什么做这样详略的安排?生1:因为候风地动仪是张衡在科学上_辉煌的成就。生2:使文章重点突出,人物特点鲜明师:张衡凭借不慕名利的高尚品德,为我们树立了学习榜样,而他的刻苦专研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张衡一生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谦虚谨慎、勤学不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几十年如同一日,在所从事的事业中表现出了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不畏强权、勇于进取的研究风格。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人教版高中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宇宙的边疆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18、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2.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德育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教学方法:1.阅读分析全文结构。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产生了无穷无尽的遐想,自从科
19、学产生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迫切地想了解宇宙的奥秘。(板书)宇宙的边疆二、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三、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卡尔萨根(CarlSagan,19341996),美国人,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他主持过电视
20、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里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取得热烈反响。主要作品还有宇宙联结宇宙布卢卡的脑被遗忘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2.解说词的文体特点课文是一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课文解说的对象是宇宙,那么就要紧扣宇宙的组成来介绍,不能随意生发其他问题。(2)解说词补充和增加解说对象的相关信息,主要是知识和情理的扩展,使读者接受到画面和实物本身无法传递和难以表达的涵义。如课文中对
21、光年基本概念的介绍(知识扩展),将宇宙比做大海,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想像(情理扩展)。(3)解说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但各个部分又有相对的独立性。课文从宇宙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虽然每个部分紧密相联,但又各有侧重,各有中心。3.本文的说明顺序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宇宙吟星系(星系群、子星系)恒星太阳系行星这样的说明顺序,好处在于:(1)虽然我们生活在宇宙中,但是我们跳出宇宙之
22、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这样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2)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3)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的家园,这是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表现了人类对宇宙的敬仰和“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的热情。“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由宇宙再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说明的顺序和作者的思想达到某种契合。第二课时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提问:本文运用了大量的议论与抒情,有什么作用?明确:课文补充了许多相关知识,但是更突出的,是作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其中有
23、大段的议论和抒情。如开始的三段文字和结尾的两段文字,强烈的议论和抒_彩,融说理和抒情为一体,而且和说明性的文字配合自然,传达了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语段中的议论和抒情也是随处可见的,如“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等。2.提问: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明确:当然,按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来介绍,也未尝不可。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年级 上册 语文 人教版 教案 指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