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共10篇).docx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共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共10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共10篇)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495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2.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刘老师拍了两张学校校门的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校门的照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结:同一个校门,在它的里面和外面看,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谈话:老师
2、这里还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在什么地方拍的吗?(课件出示教室前后的照片)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评析:让学生观察自己学校校门和教室的照片,学生有话可说,兴趣高涨,充分激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合作探究1.指导观察。出示并介绍小猴。示范:下面我们来观察小猴,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示范)我先观察小猴的前面,像这样(从前面平视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师看到的是这里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选择)让每个
3、小组的1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观察小猴的前面,师生共同评价。继续示范:再观察小猴的左边,(教师转到小猴的左边)这回老师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图片呢?(一边看,一边从四幅图片中找出相应的图片)哦,是这一张图片。(举起小猴左侧面的图片)谈话: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学生按要求活动,并从四幅图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规范的观察姿势。反馈:请每组1号小朋友举起你看到的小猴图片,(学生举起图片)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猴的哪一面?分别让每个小组2、3、4号小朋友举起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并说一说看到的是哪一面。比较:(举起每个组2、4号小朋友选
4、择的图片)这两张图片,分别是每个组2、4号小朋友看到的,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吗?你是怎样想的?(看到小猴的右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左面看到的)评析: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有效组织观察活动的前提。让学生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的图片,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观察者的位置与所看到的视图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区分小猴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2.换位观察。谈话:刚才每个组的四个小朋友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小猴,每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小猴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你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看到的
5、小猴是什么样子吗?请每个小组的小朋友按这样的顺序(手指顺时针方向)换个位置再观察,并在四张图片中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学生观察后,组织反馈。继续换位观察,使每个学生都分别从四个位置观察小猴。提问:通过刚才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你发现了什么?评析:换位观察,并找到相应的视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从而深刻体会到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3.学会判断。谈话:小红、小云、小芳和小玉也为这只小猴拍了照片(出示第二个例题的情境图),你知道下面这些照片(出示四幅图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学生回答,并阐述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
6、连线。(着重让学生弄清判断从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视图的方法。如:当学生说到小云看到的是第二幅小猴图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是怎样想的)评析:引导学生应用已经积累的观察经验,通过想像判断每一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把学生的认识水平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上升到“根据看到的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层次,加深了学生对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活动交流1.“想想做做”第2题。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瞧,校园里有一辆汽车,(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三个小朋友在不同
7、的位置观察这辆汽车,你知道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2.“想想做做”第3题。谈话:请小组长拿出这样的茶壶,(出示茶壶)像这样放在桌上,(放在一个小组的桌上)你能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学生到黑板上分别指出自己看到的视图。提问:你能说出你们组其他三个小朋友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着重引导学生根据壶嘴和壶把的朝向判断茶壶的左视图和右视图)四、课堂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第2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中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8、。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的运算意义。(2)让学生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在探索口诀的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2)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数学的信心。(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1.情景导入师:同学们,喜欢去游乐场吗?你们跟爸爸妈妈到公园去玩过吗?你们参加过哪些娱乐活动?碰碰车、水上游船、猴子爬树出示课件中的游乐场游乐场中
9、有许多数学问题,你们看到了吗?生1:看到了过小火车、碰碰车生2:玩过小火车的有20人。生3:碰碰车上也有8人。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2:我是数的。生3:我是算的。板书:2+2+2+2=8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怎么用乘法计算。2.探究新知学习第47页例1(1)。提出问题:a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飞机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小组讨论。b交流汇报:用数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的3+3+3+3+3=15.C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看出来?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很容易看出来,但班内还有个别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所以,任何问题都要从易到难。汇报:每个加数都是相同的。学习第47页例1
10、(2)。出示课件中的例题图片。a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火车上共有多少人?你是用什么方法算出来的?小组讨论。b交流汇报:用数就可以;用加法计算的4+4+4+4+4=20。C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谁能看出来?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汇报:每个加数都是相同的。学习第47页例1(3)。根据上面所讲,请同学们自学这个例题。汇报:2+2+2+2+2+2+2=14.小结: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用乘法表示。乘法算式:27=14或72=14师:我们以前学过加号、减号,这个左斜右斜的就叫乘号。提出要求:谁能把上面的几个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谁来挑战?师:你们知道乘法算式怎么读吗?指名回答,师生更正。27=14读作:2
11、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3.教学“27=14”的意义。小组讨论乘法的意义。汇报结果。师总结:“2”表示相同的加数,“7”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14”表示相同加数的和。7个2相加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72=14,这里都表示7个2相加。讨论:如果更多的2相加,例如8个、12个又该怎么写呢?学习第48页例2.师:同学们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数字叫什么名字吗?5+5+5=1553=1535=153和5都叫“乘数”,“”叫乘号,“15”叫积。4.课堂练习。把48页做一做独立完成,然会汇报交流,师生共同更正。5.拓展提升。加法算式:XXXXXXXXXXXX乘法算式:XXXXXX
12、或XXXXXXb.把练习九的1、2、3独立完成。课后小结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师生总结:a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简便。b左斜右斜的就叫乘号。c第一个乘数表示相同的加数,第二个乘数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等号后面的数表示相同加数的和。如:27=14,7个2相加可以写成27=14,也可以写成72=14,这里都表示7个2相加。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加数相同的加法,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教学内容:P36我长高了教学目标:1、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2、巩固统计的知识。教学重点: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教学难点:能准确测量,收集数据。教学准备:刻度尺(米尺、厘
13、米尺)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2、学习了怎样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复习刻度尺使用方法)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我们手中的尺子来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你想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二、小组活动要求。1、小组合作选择你们感兴趣的四样东西进行测量。2、组长做好记录工作。(教师巡视指导)三、小组开始活动。四、汇报、记录数据。1、把测量的数据汇报记录在黑板上。2、完成学生身高统计表。3、讨论、交流:看统计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内容?五、课堂总结。第4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系统整理与乘法有关的知识,熟练运用25的乘
14、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2、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1、系统整理复习一、二单元的乘法知识。2、用乘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多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体会解题方法多样性和最优化。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到了一个新教室上课,猜猜为什么要到这来上课呢?这是因为今天我们要参观一个节日广场。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国庆节的时候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有一个节日广场更是热闹非凡。想去看看吗?二、整理复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仔细观察:图上画些什么?有一个老朋友他也来到了节日广场,他是谁?智慧爷爷说了什么?1、整理复习乘法知识。(1)什么是乘法?怎样的算式可以用乘法,举例说明。
15、老师也想了一个算式:a+a+a+a,能改成乘法算式吗?你怎么想的?(2)乘法算式的得数叫什么?(积)那求积用什么法?(乘法)求和呢?求差呢?求商呢?(3)你是怎样算出乘法算式的积的?乘法口诀熟吗?开火车对口诀。(3)有个同学在计算46=?一时忘了乘法口诀了,该怎么办呢?46表示什么意思?它们的样子不一样,意思却完全一样,结果也一样。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1)观察第一幅图。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生:气球每束有8个,4束一共有多少个?48=32(个)生:一共有多少盆花?师:这些花分几部分?(2部分:外面的和里面的)怎么算?先算外面的:每种颜色有8盆,有4种颜色,一共有多少盆?48=32(盆)再
16、里面的花:34=12(盆)最后算一共有多少盆花:32+12=44(盆)(2)观察第二幅图。生1:每列有3个人,有6列,一共多少人?36=18(人)生2:每排有6人,有3排,一共有多少人?生3:穿每种颜色的衣服有6人,有3种颜色,一共多少人?观察同一幅图可以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最后的结果应该是一样的。旁边看跳舞的小朋友也想来跳舞?可以怎么算呢?生:36+5=33这个算式还可以写成什么?生:46-1=33说说你怎么想的?(3)请你来当小老师提问。生解答。生:照相的每组有4人,3组有几个人?43=12(人)(4)请你在本子上提一个问题,并解答。3、小结。今天你在节日广场玩得高兴吗?学到了什么?解决一个
17、问题必须得知道什么?解决乘法问题的2个数学信息之间必须有什么关系?(是几个几的关系。)课后自评:这节课是一、二单元的整理复习课,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有2个:一个是对乘法知识的系统整理,一个是运用乘法知识实际解决问题。在复习乘法知识时,主要抓住乘法的意义,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乘法口诀这几部分知识。在解决问题这一部分,主要通过第一幅图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和较为复杂的问题。第二幅图解决观察同一幅图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第三、四幅图请学生来当老师,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学生在作业本上自己提问解决问题。上完课后,我发现自己语言还需要锤炼,更精炼些,提问更准确些。在处理学生解决问题时,时间的调配还掌握
18、得不够好,对于简单问题应该很快的一笔带过。把精力重点放在解决复杂问题,解决学生思维的争议点,学生的出错的地方。第5篇: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教学难点:能正确熟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数学教案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