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质检语文试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质检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西南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质检语文试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高三拔尖强基定时期中质检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 名。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 “准考证号、姓名”与考 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 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 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政治的本质,说到
2、底,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这里的“人际关系”的概念是 广义的,既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也指集团与集团之间的关系)。人是社会性的 存在,而不是孤立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既需相互依靠,又有利害冲突。协调诸如此类 的问题,便是政治的任务。既然中国文化不相信神而只相信人,那么在中国文化中头 等重要的事,便自然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而不是天人之际的人神关系了。这 就是为什么中国文化更重视政治的原因,也是为什么中国产生儒家哲学的原因。中国文化这种重视政治、薄于宗教的特征,当然会给中国文学以很大影响。在中国文 学的各种体裁中,诗歌是最早被要求与政治发生密切关系的文体。根据传统的文学观 点,诗歌虽然就
3、其本质而言是抒发个人感情的,但因为个人是生活于群体之中的,而 所谓政治也无非就是协调群体之中的人际关系,因而诗歌与政治自然而然地就发生了 密切的关系。毛诗大序之所以一下子从诗歌的抒情功用谈到政治功用,便是作者 的意识深处存在着上述思路之故。故选Co【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人物心理的能力。“统共就一张票,你别再忘了带”,对不知道小刚是否带票时的担心;“山子不言语了,山子的心情立刻有些沮丧。他本来就有点动摇:万一是自己记错了 呢?体育场门前没有台阶,小刚坐在车上可以进去呢?自己白跑一趟倒没美系,问题 是把电视转播也误了,对小刚坐车可以进体育场而自己将看不到比赛的沮丧;“山子又使劲回忆起来。
4、他明明记得体育场门前有很高的台阶,也许是电影院? 剧场?美术馆?每次回忆都是以清晰开始,以模糊告终”,对体育场是否有台阶的恍 惚;“山子心里忽悠一下子,忽然觉得自己心眼真够呛一一小刚还从来没到体育场里看过 足球呢!小刚的腿从小就坏了”,对小刚从小残疾,没有来过体育场的心疼;“什么时候能在中国举办一届世界杯赛啊?那还差不多! ”,对想要中国举办一届世 界杯赛的期待;“想起来了:那些台阶是在梦里见过,很高很陡他自己正在那儿踢足球。踢得可 真不错,盘带,过人,连着过了儿个后卫,又过了中门员,直接把球带进了大门。他 笑着在草原上奔跑”,对自己能够在绿茵场上踢足球的幻想。【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
5、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题干分三部分内容:残疾人的凄凉感、基调还是明朗和史铁生创作的文学味道。解读 此题也应从这三部分内容出发。残疾人的凄凉感:“山子和小刚就动身了,一人一辆手摇车,在太阳底下拼命地摇” “体育场门前没有台阶,小刚坐在车上可以进去呢?自己白跑一趟倒没美系,问题是把电视转播也误了” “小刚还从来没到体育场里看过足球呢!小刚的腿从小就坏了” “我老是梦见体育场”“嗯。我老是梦见到了体育场,也看见了里面有人在踢球,可 就是找不到门,进不去”,两位腿部残疾人足球爱好者,因为身体残疾去体育馆 看一场球赛都异常艰难,尽情踢球只能在梦里实现了;明朗的基调:“两辆车一前一后。跑得相当
6、快,有时甚至能超过一两辆自行车。有些 骑车的人惊讶地望望他们”“山子的灵魂这才从巴塞罗那的绿草坪上飞回来” “他还 记得自己跑上那些台阶时的情景;台阶不仅高,而且陡,他一步三级往上跑,那台阶 大概并不止十几层” “那咱们拼了命也得买上票”“他看见自己腿上结实的肌肉,心 想这下子行了,不用再去摇那辆手摇车了。远处是冬青树,不对,是大森林,他向森 林跑去,挥着拳头,林涛声像是欢呼”,尽管残疾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不便和困境, 但他们并未走向沉沦,对所热爱的事物依旧极度渴望;史铁生创作的文学味道:作者在年轻时期双腿瘫痪,创作的小说主要取材于残疾人生 活,但其题旨、意境又总是超出了这个题材本身。虽然身陷现实
7、困境,却拥有强大的 灵魂,没有被不幸击中而一蹶不振。史铁生用文字,将自己的命运与创作结合在一起, 创造出积极而又激荡的思想,他自身体验的是生命的苦难,描写出来的却是欢快与光 明,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照亮了一方新的天地,成为青年人的精神偶像。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日:“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凡赦 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岁再赦,善人喑哑。 凡养粮莠者伤禾稼,惠奸完者贼良人o昔文王作罚,刑兹无赦。又蜀先主尝 谓诸葛亮曰: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每见启告
8、理乱之道备矣,曾不语赦。 故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赦,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 之贼。故我有天下以来,绝不放赦。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 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贞观十年,太宗谓侍臣日:“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格式既多, 官人不能尽记,更生奸诈,若欲出罪即引轻条,若欲入罪即引重条。数变法者,实不 益道理,宜令审细,毋使互文。”贞观十一年,太宗谓侍臣曰:“诏令格式,若不常定,则人心多惑,奸诈益生。周 易称涣汗其大号,言发号施令,若汗出于体,一出而不复也。书日:慎 乃出令,令出惟行,弗为反。且汉祖日不暇给,萧何起于小吏,制法之
9、后,犹称画 一。今宜详思此义,不可轻出诏令,必须审定,以为永式。”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皇太子启后曰:“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癖,请奏赦囚徒并度 人入道,冀蒙福祐。”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 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常恐为理体 之弊。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不能依汝言。”(节选自贞观政要论赦令)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B.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C.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
10、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D.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宗:是庙号,庙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评 定的称号。B.四海:指是环绕在我国四周的海,泛指天下、全国。与阿房宫赋“六王毕,四 海一”中的“四海”意同。C.周易: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相传为周文王所 作。D. “渐危笃”的“笃”指病重,与陈情表中“则刘病日笃”的“笃”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引用“
11、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 “一岁再赦,善人喑哑”,意在表达对于有 罪的人不能一再赦宥,不然会打击好人。B.唐太宗主张不能滥用赦免,将诸葛亮与梁武帝作对比,诸葛亮治蜀十年不赦而蜀中 大化,梁武帝数年一赦而国家倾覆。C.唐太宗认为制定法令条款要力求简约,一个罪名不需要定多种处罚条令,条款过多 不利官员记清楚,容易滋生奸诈事端。D.唐太宗对侍臣们强调,颁发诏书制定法令要效仿刘邦和萧何的谨慎,朝廷诏令要有 固定格式。他认为诏令格式不固定就会让人有机可乘。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养根莠者伤禾稼,惠奸究者贼良人。数变法者,实不益道理,宜令审细,毋使互文。14 .长孙皇后生了病,却断然拒绝太子
12、用赦免囚徒的方法来为她祛病求福,她拒绝的 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答案】10.C 11. A 12. B13 .侍养杂草会伤害禾苗,施恩惠给犯法作乱的人会伤害好人。多次变更法令,实际上不益于法治,应该让(他们)仔细审定,不要使法律条文互 相牵连。14 .生死有命,非人力可为。赦免犯人是国家大事。不可因宗教祸福论乱国家法度。国家法令不能因自己而被扰乱。【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天下无知的人多,聪明的人少,聪明人不会做坏事,无知的人却屡屡触犯法律。 大凡国家赦免宽恕的恩典,只是惠及那些不遵守法律的人。“智者不肯为恶”和“愚人好犯宪章”句子结构上相似,内容上相反,应
13、该在“愚人” 前面断开,据此排除AD。“惟”表示只是的意思,常用于句首;且“赦宥之恩”作后一句的主语,应该在“惟” 前断开,据此排除B。故选C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和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 力。A. “庙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 错,混淆了庙号与谥号。庙号,是指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谥号是指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 号。B.正确。“四海”都泛指天下、全国。“六王毕,四海一”句意:六国的君主灭亡 了,全国(为秦所)统一。D.正确。“笃”都指病重。“渐危笃
14、”句意:日渐危重。”则刘病日笃”句意:但 祖母刘氏的疾病一天比一天沉重。故选A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梁武帝数年一赦”错,原文是“梁武帝每年数赦”,意思是:梁武帝每年几次 赦宥。故选B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粮莠”,粮和莠,都是形状像禾苗而妨害禾苗生长的杂草;“惠”,名词作动词, 施恩惠;“奸究”,犯法作乱;“贼”,名词作动词,伤害。“数”,多次;“益”,名词做动词,有好处,有益处;“审细”,详细、仔细; “互文”,互相牵连【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根据“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可知,长孙皇后认为
15、生死都是命里注定,不是人力所 能改变的。根据“赦者国之大事”可知,长孙皇后认为赦免犯人是国家的大事,不可随便决定。根据“佛道者,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常恐为理体之弊”可知,长孙皇后认为佛道不 过是皇上有意识保留的一种外来宗教罢了,不可因宗教祸福论乱了国家法度。根据“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可知,长孙皇后认为国家法令不能因自己而被扰乱。参考译文:贞观七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天下无知的人多,聪明的人少,聪明人不会 做坏事,无知的人却屡屡触犯法律。大凡国家赦免宽恕的恩典,只是惠及那些不遵守 法律的人。古话说:小人的幸运,就是君子的不幸。一再赦宥罪人,好人都不 想再发表意见了。凡是侍养杂草会伤害
16、禾苗,施恩惠给犯法作乱的人会伤害好人J。 从前周文王制定刑罚,对触犯刑罚的一概不予赦宥。还有蜀先主刘备曾对诸葛亮 说:我曾和陈元方、郑康成往来,常听到他们讲说治乱之道,他们已经讲得很齐全 了,但从来不曾讲到赦宥。因此诸葛亮治理蜀国,十年不赦,而蜀国大治。梁武帝 每年几次赦宥,终于导致倾覆败亡。这种谋求小仁的做法,实际上是对大仁的损害, 所以我取得天下以来,绝不颁发赦令。如今四海安宁,礼义盛行,特殊的恩典,数不 胜数。只怕赦宥会使无知的人常存侥幸之心,只想犯法,而不能改正过错。”贞观十年,唐太宗对侍臣说:“国家的法令,一定要简约,不可以一个罪名定很多种 处罚条令。条款太烦琐,官员不能够完全记清楚
17、,反而会生出许多奸诈的事端来,如 果要开脱犯人的罪名,有人就会援引从轻的处罚,如果要把罪名硬加到别人头上,就 会用从重的处罚。多次变更法令,实际上不益于法治,应该让(他们)仔细审定,不 要使法律条文互相牵连。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对侍臣们说:“皇帝诏书的格式,如果不固定,恐怕会滋生出许 多奸诈行为来。周易说像出汗一样发号施令意思是说皇帝的诏书,像汗水流 出身体,一旦发出就不可收回。尚书说谨慎地下达命令,命令一出就要坚决执 行,不可反悔。汉高祖时,事务繁忙,没有空闲,萧何也是由小官起家,可制定出 的律令,都整齐划一。如今我们应仔细思考这个问题,不可轻易颁发诏书,格式也一 定要小心审定,让它有一个固定
18、的形式。”长孙皇后生了病,日渐危重。皇太子承乾对皇后请求说:“所有的医药都用遍了,现 在母后的尊体仍不能痊愈,请奏知父皇赦免犯人,超度一些人人道,以求上天保佑母 后痊愈。”长孙皇后说:“生死都是命里注定,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如果涵养福气 能延长寿命,那么我向来没做过坏事;如果做善事都没有效果,那么又去乞求什么福 分呢?赦免犯人是国家的大事,佛道不过是皇上有意识保留的一种外来宗教罢了,常 怕做出有违事理体统的事情。现在怎能因为我一个妇人而乱了国家的法度,不能按你 说的办。”(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扬州慢【南宋】赵以夫琼花,唯扬州后土殿前一本。后友人折赠数
19、枝,赋而感之。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看冰花翦翦,拥碎玉成琵。想长日、云阶伫 立,太真肌骨,飞燕风流。敛群芳、清丽精神,都付扬州。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似阚苑花神,怜人冷落,骑鹤来游。为问竹西风景, 长空淡、烟水悠悠。又黄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注】翦翦:整齐的样子。理:球状物。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春风、明月两句,对仗工整隽永,让人联想到描绘扬州繁华的诗句。8. “冰花翦翦,拥碎玉成空”两句,用比喻的手法写出眼前琼花晶莹洁泽的特点。C.下阕开头三句写窗前琼花清香四溢,既扣词前小序,又引起下文的转折。D.姜夔曾作自度曲扬州慢,本词既沿用姜
20、词调名,更沿袭姜词的意绪。16.有人说,咏物词的关键在于不滞于物。这首词本只为赋花,吟咏之间却生出许多 感慨,遂成精品。请结合全词进行赏析。【答案】15.B16.上阕咏赞琼花,通过想象写出当年扬州琼花的芳姿与神韵。下阕借友人所赠之花回到眼前,写出现在扬州的衰败,寄寓了词人的沉痛之感和忧国 伤时的情怀。本词由赋琼花转而哀扬州,加深了词的思想境界,格调超出一般的咏 物词。【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 “眼前琼花”错,此句描写的是想象中的琼花,是虚写,不是眼前琼花。故选Bo【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上阕咏赞琼花,通过想象
21、写出当年扬州琼花的芳姿与神韵。起首三句交代琼花的来历 和背景,词人写在扬州有“蕊仙飞下琼楼”,因而才有这天下独一无二、清丽脱俗的 琼花。“看冰花翦翦,拥碎玉成空”中的“冰花” “碎玉”是对琼花外观的描述,进 一步言其冰清玉洁、晶莹剔透、可爱至极。“太真肌骨,飞燕风流”句,词人将琼花 比作史上美艳绝伦的“太真”和“飞燕”,足见词人眼中琼花之美丽。最后两句,词 人明确点出只有敛天下所有花卉之芳艳,并放之于扬州,才能开出如此奇花。下阕借友人所赠之花回到眼前,写出现在扬州的衰败,寄寓了词人的沉痛之感和忧国 伤时的情怀。起首三句由扬州后土祠的琼花转而写友人所赠之琼花。冷雨敲窗,惊醒 午睡的词人,醒来后入
22、目即是窗前数朵琼花,花香扑鼻。“似闽苑花神”句进一步强 调此花非凡间之物,寥寥数字写尽琼花之空灵。既然琼花是来自扬州的花神,何妨借 问扬州现状?于是,词人“问竹西风景”,如今已是边陲之地的扬州,散尽了昔日的 繁华,仅是一座军事要塞而已。但词人不愿实写,而是借花神之口,道出扬州如今“长 空淡、烟水悠悠”的衰败和破落,其中隐含了词人生发的失意和怅然。最后一句中“又” 字突出了孤城“吹起新愁”的黄昏,并非一个晚或是几个晚,而是无数个,再次强调 了词人忧国忧民之心。本词由赋琼花转而哀扬州,加深了词的思想境界,格调超出一般的咏物词。(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
23、分。(1)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夺取天下时才能有余,固守天下却显得才能不足, 原因是“, ;而成功之后,就放纵自己的性情傲视别人。(2)古人描写音乐的手法非常高超,苏轼赤壁赋中就运用对偶手法,侧面描写 出洞箫声的凄切婉转,这两句是“, ”。(3)古诗词中,常常将人生的悲欢离合融入酒中,如“,【答案】 .(夫)在殷忧 ,必竭诚以待下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 憋妇 .对酒当歌 .人生几何(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殷,竭,舞,壑,潜,蛟,孤,釐,酌,销,盏。三、语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庆市 西南 大学 附中 2022 2023 学年 高三下 学期 期中 质检 语文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