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永远在路上.docx
《艺术永远在路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永远在路上.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艺术永远在路上 摘 要:艺术是什么?从发生过程、表达形式、传播目的等不同角度进行描述,会得出不止一个定义。而对于任何一件艺术作品,我们都无法用某肯定义去描述,晦涩又不详细。品画作诗文也好,赏音律吟唱也罢,没有同一评价模板可以套用。艺术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它本身就是个冲突体,没有肯定的是与非、对与错。也正因如此,艺术在自身碰撞以及相互碰撞中尽显气象万千之态。好的艺术作品能在冲突中找到平衡点,精确又独特地表现出惊人的艺术魅力。而艺术最大的魅力或许就在创建艺术魅力和感受艺术魅力的过程之中。艺术是改变的,大到中西方美术史的变迁,小到一支变奏曲,都在错综改变中给人以剧烈又细致的心灵抖动。创作者受题材、体
2、裁、意象、受众需求等各方面的影响,要对繁复的信息进行编码,在宣泄自我的同时也让人为之驻足流连。艺术创作没有固定线路,条条大路通罗马,而如何在错综改变中找到每个艺术个体通往罗马的最佳道路,这是一场苦痛又欢乐的探究。本文是作者通过对自身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思索,结合学习各艺术门类的体会作出的随想。 关键词:艺术;播音主持 1 艺术源于感知并传递感知 列奥纳多达芬奇在绘画论中写道:“你有没有在阴晦的黄昏,视察过男人和女人的脸,在没有太阳的微光中,它们显得何等柔软!在这种时间,当你回到家里,趁你保有这印象的时候,赶快把它们描绘下来吧。”1这充分体现了一个宏大艺术家的易感性。他关注周遭一切,哪怕是一个稀松
3、平常的瞬间,而艺术往往就来自于这些灵动的瞬间。捕获这些瞬间须要艺术家有灵敏的器官和善感的心。这种对世界的感知就像一股歼灭黯淡的电流,将生活的琐碎照亮为艺术的瞬间。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今逝,江海寄余生。”苏轼的这首临江仙夜归临皋因最终的千古名句被人们记忆流传,由对小舟之于沧海的感知联想到自身之于尘世,于是一个遗世独立的旷达诗人形象跃然纸上。许多人说,诗文除了“小舟从今逝,江海寄余生”都平淡无奇,笔者认为不然。一般男人是不会对酒过三巡后的场景进行此般记录的,没有心思依据天色去揣测时辰,更不会关
4、注院内是否有鼾声,敲门不应后不是撒泼就是顺势倒在门边睡了。而苏轼知醒知醉,会想时间,能行至江边,不是因为他喝得不够多,是他的各种感官在事物的刺激下能做出更细致详细的反应,促使他“倚杖听江声”,并为“夜阑风静縠纹平”所动,由此感发“江海寄余生”,这才有了这亘古的艺术名篇。 文章写至此,耳机里正播放着由高旗谱曲的童声合唱版的临江仙。笔者总在烦躁时听此曲以抚慰担心的内心。想必,笔者便是感知到苏东坡之感知了。 艺术源于感知,却不止步于感知,更是将感知传递,这是一种沟通。假如东坡当时有无限感慨却只写下“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小舟从今逝,江海寄余生”,虽是直抒胸臆表达感知了,却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能
5、让人感同身受。许多诗文能传颂甚久,正是因为它留下了能启发作者又感动读者的意象。春代表希望,梅代表坚韧,莲代表高洁,这些都不是凭空规定,也不是约定俗成的。这是感知共享后的认知共识。其实其他艺术形式也是如此。在音乐中,我们用快节奏来表现急促,又在高音调中体会欢快的心情;在绘画中,我们用光明的色调来体现暖和,又在温润勾画的线条中感受柔软;在朗诵中,我们用低音来表现愁绪,又在轻快的语气节奏中享受明朗。 由于身处一个年轻的艺术学科,笔者常把自己融入整个艺术大环境中去对比、去吸取。播音主持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也源于感知,而作为一门基于文字再创作的门类,它更是艺术传递感知的典型例子。 再拿临江仙来说,笔者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艺术 永远 路上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