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第2部分第5单元新高考讲座7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民主革命学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新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第2部分第5单元新高考讲座7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民主革命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一轮复习通史版第2部分第5单元新高考讲座7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民主革命学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新高冬般住1/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写民主革命新高考选择性考试示范1 .命题点:天朝田亩制度(2021湖北选择性考试模拟演练)有学者评价近代某革命纲领:”交织着现 实和幻梦,交织着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图画。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 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这一革命纲领 ( )A.体现了农民反封建愿望B.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C.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尝试解答A 根据“交织着现实和幻梦,交织着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图 画。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 实际主义”可得出这是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天朝田亩制度,根据所
2、学知识可知, 其反映出农民要求反对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美好愿望,故A项正确,排除D项; 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真正实施,不能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也没有好的效 果,排除B、C两项。2 .命题点: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潮流(2020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1873年,华菊芳等人翻译的地学浅释把英 国学者赖尔的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 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成的,而是由自然力量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 这一理论在当时受到中国进步思想家的欢迎,是因为它()A.对自然演进规律进行了科学阐释B.传播了西方先进科学知识C.与中国社会变革产生了共鸣D.动摇了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尝试解答C 19世
3、纪后期,赖尔关于自然力量逐渐推动地质进化的理论,受到中国 进步思想家欢迎是因为这一理论可以用来支持和宣传维新思想,与中国社会变 革产生了共鸣,C项正确;科学阐释了 “自然演进规律”,不是其理论在中国受 欢迎的主要原因,实现救亡图存的理想是进步思想家关注赖尔理论的主要原因, A项错误;19世纪后期,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进步思想家欢迎赖尔理论不 是为了传播自然科学知识,B项错误;19世纪后期地质进化理论传入中国,没 能动摇恪守祖训的陈旧观念,D项错误。3 .命题点:清末新政的内容及第*(2020山东新高考等级考试模拟)1902年,清政府官员铁良检阅安徽武备练 军,见其“兵士多系举人、縻贡、秀才之
4、优秀分子”。1905年12月22日大公 报报道,有举人、秀才30多人“充当兵勇”。由上述现象可知()A.社会变动引发了价值观念的变化B.维新变法解放了知识分子的思想C.西学传播开启了军队近代化D.科举制废除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尝试解答A 根据材料可知,在清末危机逐渐加深的情况下,出现了传统知识分子 “充当兵勇”的现象,该现象体现出社会变动引发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故A 项正确。命同塔博海发用。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命题素材有关太平天国时期的评价能力立意以学者评价为载体,考查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 考查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第2题考查主干以华蕃芳把地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为切入点,考查近代 中国思想
5、解放潮流第3题转换思维大公报报道安徽武备练军的现象,转换思维,透过 这些现象,分析当时社会变动带来的影响全国卷命题点研析借鉴1 .命题点:英文报纸对维新变法的态度(2019全国卷n )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 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尝试解答D 从时间看,1898年,中国社会学习西方进入政治与思想领域,但参与 者主要是上层知识分子,而非全体民众,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排
6、 外活动力度,故B项错误;一份报纸的一篇报道不足以揣测列强有干预中国内 政的意图,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滑稽剧”可知部分西方人对慈禧太后干预 变法持讽刺态度,侧面反映了部分西方人对变法的赞同,故D项正确。2 .命题点:中日甲午板争时期清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规则(2018全国卷I)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 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 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
7、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尝试解答C 面对日本的舆论宣传,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说明其对舆论在外交中的 作用没有清醒的认识,即清政府不熟悉近代外交规则,故C项正确。命不堪席深发掘a题 号命题特点第1题还原历史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对维新变法中光绪帝的遭遇所作的报道创设情境以新闻报道作为史料,要求辨别史料真伪,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第2题素养立意从近代化的角度审视近代中国的外交,突出近代中国外交转 型的必要性3.命题点:中国近代外交观念的出现(2018全国卷II)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 督抚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 邀
8、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o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己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尝试解答D 材料中地方督抚的主张透露出两个信息:第一,“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 属”,说明依然存在朝贡观念;第二,主张中国外交官以“万国公法”为依据, 联合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来评判是非曲直,这明显具有近代外交观念,故D项正 确。4.命题点:中日甲午曲争和洋务运动(2016全国卷I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 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 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
9、.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尝试解答C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情况。19世纪60年 代,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成军, 是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其实力曾是远东第一、世界第九, 所以“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故选C项。0命鹿维度海襄IB 0题号命题特点第3题能力立意透过史料考查对中国近代外交观念变化的认识第4题主干知识考查中日甲午战争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尝试洋务 运动经典题考能提升仿真练1 .(2020杭州高三质检)”间有华民赴英官
10、处控告英人者,管事官均应 听诉,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即移请华官共同查明其事,秉公定 断,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 应治以中国之法。”该条款()A.出自1842年南京条约B.体现工业革命商品输出需求C.严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D.直接导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C 根据材料“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 可知,英国人在中国犯罪要交由英国领事按照其本国法律予以审判、定罪,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条款涉及的是领事裁判权,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故 选C项;该条款出自1843年南京条约附件五口通商章程,排除A 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司法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 一轮 复习 通史 部分 单元 讲座 晚清 时期 内忧外患 民主革命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