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阅读答案.docx
《《师说》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阅读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师说阅读答案 师说 一、在括号内写出以下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1.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 或师焉,或不焉() 二、写出以下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古之学者必有师 今义:在学术上有肯定成就的人 古义:_ 2. 今之众人 今义:大家 古义:_ 3. 小学而大遗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古义:_ 4. 吾从而师之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_ 5. 师不必贤于弟子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古义:_ 6. 年十七,好古文 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古义:_ 7.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古义:_ 8.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今义:
2、没有,常为否认副词 古义:_ 三、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 道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会天大雨,道不通() 策之不以其道() 2. 传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舍相如广成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 则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四、指出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状况并解释。 1. 吾从而师之() _ 2.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_ 3. 吾师道也() _ 4. 而耻学于师/不耻相师() _ 5. 小学而大遗() _ 6.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_ 五、指出以下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3、,师不必贤于弟子。() _ 2.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_ 3.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_ 4. 不拘于时,学于余。() 参考答案 一、1. “受”通“授”;2. “不”通“否”。 二、1. 求学的人。2. 一般人。3. 小的方面要学习。4. 是两个词:从,跟从;而,而且。5. 不肯定。6. 先秦两汉的散文。7. 用来的、的凭借。8. 无论,不分。 三、1. 风气/道理/道路/途径,方法;2.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驿站、客舍/传授/流传;3. 却/是,就是。 四、1. 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2. 下,名词用作动词,低于; 3. 师,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4、; 4. 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5. 小、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6. 圣、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五、1. 状语后置句 因此学生不肯定不及教师,教师不肯定比学生高超。 2. “无贵无贱”前省略“地位”,“无长无少”前省略“年纪” 因此,无论凹凸贵贱,不分年常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教师所在的地方。 3. 宾语前置句 不知道怎么断句,不能解决怀疑。 4. 被动句 不被时俗拘束,来向我学习。 师说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520题。 (一)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
5、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荀子劝学) (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韩愈师说) 15、下面文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一样的一组是( ) 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缺乏为外人道也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人非生而知之者 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师
6、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6、下面文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组是( )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朝济而夕设版焉 B则群聚而笑之 顺风而呼 C句读之不知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吾师道也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17、以下各文句中均含有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之学者必有师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专心一也 师不必贤于弟子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像也 吾从而师之 A B C D 18、以下文句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不拘于时,学于余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7、 19、对以下句子当中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吾从而师之 粪土当年万户侯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小学而大遗 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 A B C D 20、翻译上述文段中划线的文言语句。(4分)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分)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2分) 参考答案: 15、C 16、B 17、D 18、C 19、B 20、(1)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绝长江黄河。(2分) (2)所以
8、不管贫富贵贱,不管年常年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教师存在的地方。(2分) 师说阅读答案3 二、课内文言文语段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79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
9、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像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与欤! 7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乃:却,竟然 B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 D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出人:超过其他的人 8以下句中“其”的用法与例句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例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A其皆出于此乎? B吾未见其明也 C其可怪也欤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9以下各组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则群聚而笑之 B愚人之所
10、以为愚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试题答案: 7、D(出人:超出一般的人) 8、B(B和例句都是人称代词,他们;A,表示推想的语气副词,也许;C,表示加强语气的副词;D,指示代词,那些) 9、C(师道:从师的风气;则:转折连词,却顺接连词,就;所以:的缘由用来的,的凭借;惑:形容词,糊涂名词,疑难问题) 师说阅读答案4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9-11题。(9分)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
11、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像也,位卑则足羞,官盛
12、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选自韩愈师说) 9. 对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 吾师道也: 学习 B. 是故无贵无贱:无论,不管 C.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很多人 D. 君子不齿:不屑一提 10.以下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 则群聚而笑之 不知东方之既白 到则披草而坐 C.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皆出于此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翻译上文中的划线句。(2
13、分) (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翻译下面其它课内语句。(3分)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 参考答案: 9.C(众人:常人、一般人) 10.A(A取独;B表修饰/表承接;C那些/唯恐,表推想;D比/从) 11.(1)现在士大夫们的见识竟然反比不上他们,这真让人惊奇啊! (2)何况我和你在江中捕鱼,在沙洲上打柴,和鱼虾做伴,以麋鹿为友。 师说阅读答案5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
14、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像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
15、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8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 (1)或师焉,或不焉。(_) (2)君子不齿(_) 19对第段理解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一个人要成为学者就肯定要拜师学习。 B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 C在我之后诞生的人懂得道理也比我早。 D这世界上的人是没有贵贱长少之分的。 20第段运用了三组比
16、照,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古之圣人出人远而从师今之众人下圣人远却耻师 B为不知句读的儿子择师自己有惑不解却耻于从师 C士大夫之族看不起百工之人自己见识却不如他们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笑人从师 21分析第段三个划线句子的不同语气及作用。 2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23结合全文分析韩愈写师说的目的。 答 18 通“否”,不。 并列、排列。 19B 20C 21(1)推想性感慨语气,强调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2)确定语气,加强了对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的人的否认。 (3)感慨语气,强化了对耻于从师的君子的挖苦。 22听到的道理
17、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23强调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从师应持的态度,提倡能者为师,不耻下问,敬重教师,奖掖后学。 【分析】 18 此题考察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力量。 (1)“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句意:有的向教师学习,有的却不向教师求教。 (2)“齿”,并列、排列。句意:君子不屑与之同列。 19 此题考察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力量。 A.“成为学者”错,文中的“学者”指的是求学的人。 C.“比我早”错,原文的意思是在我之后诞生的人懂得道理也可能比我早。 D.“没有贵贱长少之分”错,原文“无贵无贱,无长无少”中的“无”是“无论、不分”之意,不是“没有”。 应选B。
18、 20 此题考察学生分析文章表现手法的力量。 C. 都是从士大夫的角度分析的,都是不从师的表现,没有比照。 应选C。 21 此题考察学生分析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的力量。 “其皆出于此乎”意思是,也许都出自于这里吧!以推想的方式强化了感慨的语气,结合前文“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可知,强调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吾未见其明也”意思是,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结合“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可知,加强了对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的人的否认。以否认的句式强化了确定的语气。 “其可怪也欤”意思是,这真是惊奇啊!结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可知,以感慨语气表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师说 阅读 答案
限制150内